晶片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一種新方法

2020-11-28 騰訊網

半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試圖通過技術手段來增強人類的視力。雖然人類的眼睛能夠識別大範圍的特徵,但當凝視距離很遠的物體或在微和納米世界裡的物體時,它就達到了極限。由歐盟資助的ChipScope項目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光學顯微鏡策略。

傳統的光學顯微鏡仍然是實驗室的標準設備,是光學基本定律的基礎。因此,解析度被衍射限制到所謂的「阿貝極限」——結構特徵小於200nm的最小值不能被這種顯微鏡分辨。

到目前為止,所有超越阿貝限制的技術都依賴於複雜的設置,龐大的組件和先進的實驗室基礎設施。即使是傳統的光學顯微鏡,在大多數情況下,也不適合作為在野外或偏遠地區進行研究的行動裝置。在由歐盟資助的ChipScope項目中,一個全新的光學顯微鏡策略被探索。在經典光學顯微鏡中,分析的樣本區域是同時被照亮的,用區域選擇探測器(例如人眼或相機的傳感器)收集從每個點散射的光。

相反,在晶片鏡的想法,一個結構光源與微小,個別可尋址的元素被利用。如圖所示,標本位於光源的頂部,離光源很近。當單個發射器被激活時,光的傳播取決於樣品的空間結構,這與宏觀世界中被稱為陰影成像的東西非常相似。為了獲得圖像,探測器感知通過樣本區域傳輸的光的總數量,每次激活一個光元素,從而掃描整個樣本空間。如果光元素在納米範圍內具有尺寸,並且樣品與它們緊密接觸,光學近場就具有相關性,而且基於晶片的裝置可以實現超解析度成像。

要實現這個替代的想法,需要大量的創新技術。這種結構光源是由德國布倫施威格理工大學開發的微小發光二極體(led)實現的。由於與其他照明系統(例如經典的燈泡或滷素基發射器)相比具有優越的特性,led在過去幾十年徵服了一般照明應用的市場。然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結構的LED陣列具有獨立的可尋址像素,直到子視點m體制是商業可用的。

這個任務是由TU Braunschweig在ChipScope項目的框架內負責的。首先,研究人員已經演示了像素小於1焦距m的LED陣列,如圖所示。它們是基於氮化鎵(GaN),一種通常用於藍色和白色led的半導體材料。控制這樣的led結構下到子的m制度是極具挑戰性的。它是通過光刻和電子束光刻來實現的,其中半導體中的結構通過光學陰影掩模或聚焦電子束來高精度地確定。

作為進一步的組成部分,高靈敏度的光探測器需要用於顯微鏡原型。在這裡,巴塞隆納大學的A. Dieguez教授的團隊開發了所謂的單光子雪崩探測器(SPADs),它可以探測到低到單光子的光強度。將這些探測器集成到晶片顯微鏡的原型中進行的第一次測試已經進行並顯示了有希望的結果。

此外,如何將標本帶到靠近結構光源的地方對顯微鏡的正常操作至關重要。實現這一目標的成熟技術是利用微流體通道,其中一個精細的通道系統被構造成聚合物基質。使用高精度泵,一個微體積的液體被驅動通過這個系統,並攜帶樣本沿著目標位置。

相關焦點

  • 晶片實驗室:開發微型超解析度光學顯微鏡
    想像一下,把顯微鏡縮小,然後將其與晶片集成在一起,就可以使用它實時觀察活細胞內部。如果像今天的智慧型手機相機一樣,可以將這種微型顯微鏡也集成到電子產品中,那不是很好嗎?如果醫生設法使用這種工具在偏遠地區進行診斷而又不需要大型、笨重和敏感的分析設備,該怎麼辦?
  • 光學顯微鏡的新發現
    新伊利諾州歐洲經委會項目組的一個新研究正在推進光學顯微鏡技術, 人們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或感覺不到納米級的物體?」教科書上的答案是,它們的相對信號很弱,它們的分離度小於阿貝的解析度極限。
  • 基於光子晶片的超分辨顯微鏡
    在這種方法中,整個照明光路都是使用光子晶片提供的(光傳輸、圖案生成和光束控制),這種晶片可以很容易地進行改造,允許任何標準顯微鏡獲取超分辨SIM圖像。該文章被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02背景介紹自從大約400年前胡克發現細胞(在一片軟木中)以來,光學顯微鏡一直是生物學發現的終極工具。
  • 內置華為晶片 鳳凰光學發布全新AI智能數碼顯微鏡
    內置華為晶片 鳳凰光學發布全新AI智能數碼顯微鏡2020-11-24 00:15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除了手機、平板、手錶、音箱等產品之外,華為晶片還能做什麼?
  • 鳳凰光學推出AI顯微鏡 內置高性能華為晶片
    打開APP 鳳凰光學推出AI顯微鏡 內置高性能華為晶片 王曄 發表於 2020-11-23 15:11:10 在11月22日由中電海康集團,鳳凰光學承辦,浙江烏鎮街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AI技術在顯微成像方向應用研討會暨液晶數碼智能一體顯微鏡新品發布會上,鳳凰光學正式推出這款產品。
  •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常用公制單位
    >依序寫出使用複式光學顯微鏡觀察之步驟光學顯微鏡鏡頭的保養方法油鏡的使用方法及使用之後如何去除鏡頭及玻片上的油概述1.A Comparison of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es增加光學顯微鏡影像的明暗對比的方法很多,例如利用染色法處理樣本,或在顯微鏡上附加特殊裝置(例如位相差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幹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X光顯微鏡、螢光顯微鏡、紫外光顯微鏡等)。
  • 顯微鏡成像極限是多少?晶片製造為什麼會需要高精度的光學設備?
    實現最佳圖像效果時所達到的像素大小大約為一個波長,這也是大多數光學儀器(例如相機和雙筒望遠鏡)像素尺寸的極限。 在光學的許多重要應用中,設計和構建能夠產出高質量圖像的成像系統一直是重中之重。例如顯微鏡,它被廣泛應用於從生物學研究到外科手術的多個領域中。
  • 顯微鏡的歷史:光學顯微鏡是如何演變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光學顯微鏡的發明:一種通過鏡頭或鏡頭組合使人眼能夠觀察到微小物體的放大圖像的儀器。它讓世界各地的世界變得迷人。他自學了一種新方法,用於研磨和拋光大曲率的微小鏡片,這種鏡片的放大倍數可達270倍,是當時最精細的鏡片。這些導致他的顯微鏡和他著名的生物發現的建立。他是第一個看到和描述細菌,酵母植物,一滴水中的大量生命以及毛細血管中血細胞循環的人。在漫長的一生中,他用他的鏡頭對生活和非生活等各種各樣的事物進行了先驅研究,並向英國皇家學會和法國學院報告了他的一百多封信。
  • 鳳凰光學發布全新AI智能數碼顯微鏡 使用華為晶片
    除了手機、平板、手錶、音箱等產品之外,華為晶片還能做什麼?有些產品大家可能完全想不到——日前鳳凰光學宣布推出新一代AI智能數碼顯微鏡,使用的就是華為晶片。
  • 內置華為晶片,鳳凰光學發布全新AI智能數碼顯微鏡
    除了手機、平板、手錶、音箱等產品之外,華為晶片還能做什麼?
  • 光學顯微鏡的發展歷程
    光學顯微鏡(簡稱顯微鏡),顧名思義是一種通過光學放大成像,顯示物體微觀結構的一種光學儀器,它由一個或多個透鏡通過組合構成。
  •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是什麼
    顯微鏡的作用是通過放大物體的具體形態來研究物體的構造和具體的內部特徵, 主要應用於物理生物和醫學的方面,通過顯微鏡放大後,可以直觀的了解細胞和各種細小物體的內部做構造,來做出相應的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顯微鏡有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它們兩個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締倫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與步驟
    締倫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與步驟  編寫單位:上海締倫光學儀器有限公司  「上海締倫」光學廠商,運行商為上海締倫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坐落於上海繁華的寶山工業區。本公司以專業生產顯微鏡,研究,開發顯微鏡產品為主,以公平的價格體系向客戶平價銷售實驗室科研設備、施工現場監測設備、生物器材、耗材試劑等產品。
  • 新光學顯微鏡技術揭示活細胞生物過程
    新技術所拍攝的視頻生動地展現了細胞內蛋白質的運動和相互作用。它們幫助生物學家理解細胞是怎樣改變它們之間的依存結構,以及重整細胞膜結構使得細胞外的分子可以被吸收到細胞內。來自Janelia研究園的研究員EricBetzig博士,李棟博士後*和他們的同事們基於原有的SIM顯微鏡原理新發展了兩種新的超解析度成像技術。
  • 光學顯微鏡知識科普
    2、折射光從一種透明介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反射光光速與入射光相同 ,折射光光速與入射光不同。3、幹涉幹涉是兩列或兩列以上的波在空間中重疊時發生疊加從而形成新的波形的現象。
  •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1.光學顯微鏡的構造  普通光學顯微鏡由機械和光學兩部分構成。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普通光學顯微鏡
    肉眼的解析度一般只有0.2nm,很難能識別單個的細胞,所以必須藉助工具,如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能達到0.2um;而電子顯微鏡解析度高達0.2nm,能將細胞的超微結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再有掃描隧道顯微鏡等。
  • 英國研製出最強光學顯微鏡
    可看到
  • 光學顯微鏡基本知識
    有一種所謂筒長無限的顯微物鏡,這種物鏡的後方一般帶有輔助物鏡(也叫補償物鏡或鏡筒物鏡),被觀察物體位於物鏡前焦點上,經過物鏡以後,成像在無限遠,再經過輔助物鏡成像在輔助物鏡的焦平面上,如圖4所示。在物鏡和輔助物鏡之間是平行光,所以中間距離比較自由一些,可以加入稜鏡等光學元件。2.
  • 表面波光學顯微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表面波光學顯微鏡主要用於研究表面或界面處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樣品表面或界面處的行為特徵。目前常用的表面波光學顯微鏡是利用金屬(通常為金或銀)薄膜負載的表面等離子體波(Surface Plasmons, SPs)作為照明光源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顯微鏡(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Microscopy, SPRM),它被廣泛應用於細胞、細菌、病毒、DNA、蛋白質等生物體的無標記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