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目前國內外發病和死亡率最高的腫瘤就是肺癌。換句話說,肺癌已經成為我們健康的頭號敵人之一。您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難發覺在我們周圍的人群中就可能有被診斷出肺癌的人。特別令人吃驚的是在每年例行的健康體檢中,也常常有部分「健康人」被發現有肺小結節,甚至患上了早期肺癌。經過政府部門多年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大力投入,現在我國各大醫院擁有多種肺癌檢查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如CT、MRI、B超等,醫務人員的診斷水平也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高解析度的CT檢查越來越普及,過去很少被發現的肺小結節、肺原位癌和早期肺癌被發現的機會越來越多了。雖然晚期肺癌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但經過各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現在可以通過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以及最新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肺癌綜合治療水平不斷提高,得了肺癌並不意味著死亡。特別是得了原位癌和早期肺癌,治好的可能性非常大,治癒肺癌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
當患者被懷疑得了肺癌時,清楚地了解肺癌相關病理診斷報告的含義對於患者和家人來說,都特別重要和緊迫。如果患者得的是良性肺小結節,就可以解除警報,安心生活。如果是原位癌或早期癌,抓緊時間進行治療(包括胸腔鏡下的微創手術),很快就可能恢復健康,保持和以前一樣生活。即使是中晚期肺癌,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同時進行肺癌相關分子病理檢查,抓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機會,患者生存時間延長可以達到幾年以上。
懷疑得了肺癌,如何進行病理檢查?
可以由呼吸內科、腫瘤科或者影像科醫生採取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取得腫瘤組織標本,也可以由內科醫生用纖維支氣管鏡抓取一小塊腫瘤組織做病理檢查。這些肺腫瘤組織在病理上通常被稱為「小標本」。胸外科醫生可以通過胸腔鏡切除比較小的肺部腫瘤達到治療目的,切除的腫瘤組織直接送病理檢查。如果腫瘤比較大或有轉移發生,一般是由胸外科醫生手術切除腫瘤、周圍的淋巴結和部分肺組織,這類組織標本被稱為「大標本」。利用纖維支氣管鏡還可以用毛刷獲取「刷檢細胞液」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進行細胞病理學診斷。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痰中帶血和胸水現象,這些標本也可以用來進行肺癌細胞學診斷。
病理學上把肺癌分成幾種類型?
身體任何一個部位長出來一個實體的瘤子,醫學上把它稱為「腫瘤」。腫瘤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惡性的。惡性的腫瘤又可以稱為「癌」。當然,其他部位的一些惡性腫瘤還有特殊的名稱,比如淋巴瘤、腦膠質瘤等。但肺部的惡性腫瘤通常都是「癌」。
為了讓你更好地理解肺癌的病理報告,我需要先簡單地把肺癌的主要病理類型介紹一下。在病理上,我們根據肺癌細胞的起源、細胞的形狀、和腫瘤細胞生物學特性(比如細胞表達的各種特異性蛋白)等,將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類。小細胞癌比較少,主要治療手段是化療,預後比較差。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比較多,又可以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和大細胞癌,前兩種類型比較多。目前肺腺癌最多見,治療手段多樣化。另外,還有一些非常少見的肺部其他惡性腫瘤。
如何讀懂肺癌診斷病理報告?
病理報告通常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患者一般信息。如姓名、年齡、性別、ID號、病理號和日期等。第二部分是肉眼所見。這部分內容是病理醫生描述收到臨床醫生提供的腫瘤組織,進行取材時看到的標本大體情況。比如:灰色條索狀組織2條,長0.5 cm,直徑0.3 cm。第三部分是病理診斷結果。這部分還通常附有H&E染色切片顯微鏡圖片,有時還有免疫組化結果的顯微鏡圖片和分子病理檢查結果。
小竅門:第一和第二兩個部分內容,不需要太關注,只要核對一下患者信息就可以了。第三部分是我們要重點看的內容。顯微鏡下的拍的照片不用去仔細看,因為如果不是病理醫生很難看懂那些圖片的真正含義,即使是臨床的醫生也看不懂。免疫組化檢查結果也不用關注,那些資料是病理醫生用來幫助診斷的。您需要重點要關注的是文字內容。分子病理結果對於靶向治療十分重要,但解讀很難,將在後面另外介紹。
如何讀懂穿刺和纖支鏡取的肺「小標本」病理報告?
「小標本」的病理診斷結果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良性病變。比如下面這些報告內容就是良性結果:「右肺」纖支鏡活檢組織:黏膜上皮增生伴間質急慢性炎細胞浸潤,間質出血。「右肺結節」穿刺活檢組織: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間隔增寬伴纖維組織增生及急慢性炎細胞浸潤。「右肺結節」穿刺活檢組織:取材示少許肺泡組織伴出血。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可見組織細胞浸潤。
第二類是惡性腫瘤(癌)。比如下面這些報告內容就是癌。「右上肺結節」穿刺標本:微浸潤性腺癌(浸潤灶直徑
第三類是惡性還是良性病變不確定,需要進一步做免疫組化才能確定。比如:「右上肺結節」穿刺標本:血塊中可見少量異性細胞,建議做免疫組化標記。做了免疫組化後多數腫瘤可以被確定良、惡性,如「右下肺葉基底段」纖支鏡活檢組織:浸潤性腺癌,結合臨床病史及免疫組化標記結果,考慮為低分化腺癌。註:免疫組化結果顯示腫瘤細胞TTF-1(3+),P63 (-),NapsinA(3+),P53(3+),Ki-67 約70%。
歸納重點:組織小標本既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腫瘤。您在看病理報告時,要睜大眼睛在診斷結果裡找一個字「癌」。如果沒有找到這個字,基本上就放心了。報告上的圖和免疫組化的結果,你不用去研究,那些不是給您看的內容。
接著介紹如何讀懂肺腫瘤手術「大標本」病理診斷結果。
需要進行胸外科手術切除的肺部腫瘤,多數已經做過穿刺或者氣管鏡檢查的惡性腫瘤。因此,您需要關注的已經不是「癌」,而要關注是什麼類型的癌和是否有淋巴結轉移等內容。手術「大標本」的病理報告如:「右下肺」:浸潤性腺癌(腺泡型為主,癌腫最大直徑1.3 cm),切緣未見癌組織累及。「右下肺」浸潤性腺癌(乳頭型為主,約佔50%,腺泡型約佔40%,微乳頭型約佔10%)。肺切緣未見累及。註:分子檢測結果,EGFR已知位點突變檢測到Exon 19 del 突變。「左上肺葉」切除標本:中-低分化鱗狀細胞癌(腫塊大小4×2.5×2 cm),伴大片壞死,癌組織侵及支氣管軟骨,送檢切緣見癌組織累及,支氣管旁淋巴結(0/5)及送檢「5-6組」淋巴結(0/3),「7-9組」淋巴結(0/4),「10-14組」淋巴結(0/5)均未見癌組織轉移。
歸納重點:
「切緣未見癌組織累及」說明手術已經將腫瘤切除乾淨,並且切除範圍合適。需要區分「肺腺癌」和「肺鱗狀細胞癌」,因為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方案不一樣,預後也不同。比如腺癌除了化療外,還可以進行靶向治療的機會比鱗狀細胞癌要多得多。「支氣管旁淋巴結(0/5)」是指在支氣管旁取的5枚淋巴結裡面都沒有發現有轉移的腫瘤細胞。如果寫成:「支氣管旁淋巴結(1/5)」,指5枚淋巴結裡有一枚發現有肺癌細胞轉移。以此類推。腺癌(乳頭型為主,約佔50%,腺泡型約佔40%,微乳頭型約佔10%)這些信息對您不重要。
最後介紹一下細胞學診斷結果解讀。細胞學診斷相對簡單,容易懂。細胞學診斷結果通常分為「未見腫瘤細胞」、「找到腫瘤細胞」和「找到異型細胞」。前面兩種結果很清楚,最後一種需要說明。由於胸水和痰液中的腫瘤細胞來自腫瘤脫落,數量相對少,加上在液體中時間比較長,可能會發生細胞形態改變。因此,要診斷「找到腫瘤細胞」必須看到一定數量的典型的癌細胞。如果見到的腫瘤細胞形態不規則,或者細胞非常少,但又有一定的惡性可能性,通常報告「找到異型細胞」。病理醫生一般建議再次送檢胸水或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