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理報告上的「肺浸潤性腺癌伴壞死」,什麼意思呢?

2020-11-27 騰訊網

50年前,我們國家每年肺癌新發病例大概是6、7萬的樣子,目前已到80萬左右,總數翻了10倍,按人口平均數也翻了近7倍,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癌。雖然肺癌治療方法、藥物不斷出現,有效性增高,但手術仍是肺癌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療措施。

手術切除標本病理檢查報告「肺浸潤性腺癌伴壞死」是什麼意思呢?

一、肺腺癌

肺癌以惡性度大小、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佔到80%-85%,又可分肺腺癌、肺鱗癌、大細胞肺癌等,肺腺癌又佔非小細胞肺癌的50%左右。

肺癌幾乎都是源自支氣管黏膜上皮層,以分泌粘液的腺體發生為肺腺癌。肺腺癌以周圍型多見,許多不吸菸的女性也容易罹患這種腫瘤,早期大多沒有咳嗽、咳血等症狀。

總體上,肺腺癌惡性度要小於小細胞肺癌、大細胞肺癌,但比肺鱗癌容易發生遠處轉移,比如腦轉移、骨轉移。但目前腺癌是肺癌中治療方法最多、相對有效的一類,尤其是中晚期。

二、浸潤性癌

浸潤性癌是相對於原位癌而言,發生於管腔內的實體瘤,都是從最裡層開始,逐漸向周圍、深部浸潤。人體毛細血管、淋巴管的末端在哪裡?黏膜下層!

當癌細胞以黏膜上皮層開始,突破基底膜、到達黏膜下層時,在這裡就遇見了血管、淋巴管,為癌細胞逃跑提供了「路線」,加之癌細胞容易從原發病灶脫落的特性,當腫瘤發展到這個階段就有可能發生轉移。

因此,癌細胞沒有突破基底膜時為原位癌,也就是可以治癒的癌症,突破基底膜後,癌細胞就具備侵襲、轉移的能力,也就是浸潤性癌。

三、壞死

腫瘤是癌細胞不受機體控制、無限增殖的組織,加之無氧酵解的代謝方式,它增長速度很快,也就需要更多的血供。

為了自身的發展,腫瘤組織表面也新生了許多血管,但這些血管不同於正常血管,通透性大、舒張性差,容易破裂。當腫瘤組織增長速度與供血發生矛盾,部分腫瘤組織得不到血液滋養,尤其腫瘤內部,壞死也就必然發生了。

「肺浸潤性腺癌伴壞死」是組織學檢查結論,目前病理檢查還包括基因檢測,必要時進行免疫特性檢查,對指導治療以及預後評估都有重要的意義。我是@劉永毅醫生,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病理專家教你快速讀懂各種有關肺癌檢查的病理報告
    雖然晚期肺癌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但經過各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現在可以通過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以及最新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肺癌綜合治療水平不斷提高,得了肺癌並不意味著死亡。特別是得了原位癌和早期肺癌,治好的可能性非常大,治癒肺癌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當患者被懷疑得了肺癌時,清楚地了解肺癌相關病理診斷報告的含義對於患者和家人來說,都特別重要和緊迫。
  • 肺結節不等於肺癌!病理科醫生這樣說……
    在2019年國際呼吸病暨美國胸科學會(ISRD-ATS)聯合會議上,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病理科副主任、胸科病理主任陳崗教授從病理學角度解答了我們的困惑。 SPN,是什麼? SPN也稱作錢幣樣病變,描述肺內單一、類圓形、邊界清楚的陰影,最大直徑小於30 mm、由肺組織包繞、不伴肺不張、肺鈣化、肺門淋巴結腫大或胸膜滲出。其中:10~20 mm為小結節;10 mm以下為微結節。兩者統稱微小結節。 那到底SPN是不是肺癌?我們接著往下看。
  • 肺炎還是肺癌,肺磨玻璃密度結節如何定性?
    2011 年國際肺癌研究協會、美國胸科協會及歐洲呼吸學會將肺腺癌分為浸潤前病變(非典型腺瘤樣增生 AAH 和原位癌 AIS)、微浸潤性腺癌(MIA)、浸潤性腺癌(IA)及浸潤性腺癌變體 4 種,已不再採用細支氣管肺泡癌概念。研究顯示 AAH 及 AIS 術後 5 年的生存率 100%,MIA 術後 5 年生存率 98-100%。
  • 關於肺磨玻璃密度結節,你了解多少?
    2011 年國際肺癌研究協會、美國胸科協會及歐洲呼吸學會將肺腺癌分為浸潤前病變(非典型腺瘤樣增生 AAH 和原位癌 AIS)、微浸潤性腺癌(MIA)、浸潤性腺癌(IA)及浸潤性腺癌變體 4 種,已不再採用細支氣管肺泡癌概念。研究顯示 AAH 及 AIS 術後 5 年的生存率 100%,MIA 術後 5 年生存率 98-100%。因此早期診斷對改善肺癌患者預後至關重要。
  • 肺癌引起的咳嗽什麼樣?|支氣管|肺癌|咳嗽|腫瘤|患者|CT|症狀|...
    今年4月底,他曾因低熱前往醫院就診,當時結果顯示胸部CT見左下肺磨玻璃結節,不排除炎症可能。抗炎治療後複查CT,結節較前未見好轉。因患者年齡小,手術創傷偏大,所以採取保守治療。直到9月份去醫院複查時,CT顯示結節較之前大致相仿,綜合分析考慮惡性可能性大。
  • 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檢病理報告:肺成了古銅色
    研究團隊對1例進行了肺移植手術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全肺進行了活檢,通過HE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和特殊染色(包括Masson染色、PAS染色和六胺銀染色)對其病理變化進行了描述。全肺組織呈瀰漫性充血或部分出血壞死。右肺右葉外緣明顯可見出血性壞死。肺切面有嚴重的充血和出血改變。 研究團隊稱,他們首次描述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病理變化。
  • 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檢病理報告:肺成古銅色
    研究團隊對1例進行了肺移植手術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全肺進行了活檢,通過HE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和特殊染色(包括Masson染色、PAS染色和六胺銀染色)對其病理變化進行了描述。全肺組織呈瀰漫性充血或部分出血壞死。右肺右葉外緣明顯可見出血性壞死。肺切面有嚴重的充血和出血改變。研究團隊稱,他們首次描述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病理變化。
  • 早期肺癌手術後也有一定的復發機率,是否復發都寫在了病理結果上
    肺結節其實是一個影像學的概念,胸片或CT上小於3cm的肺部佔位性病變叫做結節,而大於3cm的結節叫做腫塊。所以,肺結節是個寬泛的概念,它有可能是良性病變,比如炎性結節、鈣化結節、肺結核結節、肺錯構瘤、炎性假瘤、肺黴菌球等等。有可能是惡性病變肺癌,也有可能是癌前病變,表現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事實上,1cm以內的絕大多數肺結節是良性的。
  • 新冠肺炎、SARS、MERS,都有怎樣的病理特徵?
    目前對新冠肺炎病理特徵的認識,主要來自於手術中切除的肺組織、器官穿刺取樣和逝者遺體解剖報告。 1. 兩例肺葉切除術的肺癌患者:早期病理學改變 兩名因肺腺癌接受肺葉切除術的患者患有新冠肺炎,對其切除肺葉的分析代表了病變早期的病理學改變。
  • 醫學新進展:根據病理學浸潤狀態...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胸部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首席專家陳海泉教授領銜團隊深入研究,揭示了「病理學浸潤狀態」是影響磨玻璃結節患者生存的獨立預後因子,不同類型磨玻璃結節應該分類而治,亞實性肺腺癌(影像學表現為部分磨玻璃的肺腺癌)具有獨特的臨床和預後特點。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肺癌研究權威期刊。  隨著胸部低劑量螺旋CT篩查的普及,越來越多市民體檢查出磨玻璃結節。
  • 肺結節就是肺癌嗎?特徵性影像了解一下
    惡性結節:原位癌(AIS 浸潤前病變)、微浸潤腺癌 (MIA、浸潤性腺癌 (IAC)、鱗癌、小細胞癌等。筆者以多個病例圖解小結節、典型結節的動態變化,與大家共享。 男 54 浸潤腺癌,右肺上葉混合磨玻璃密度結節,邊緣清楚,可見淺分葉,手術病理證實為
  • 去年體檢還好好的,今一查肺上就多出個結節來!它究竟是從哪來的?
    這不,80後的白領小李正在緊張地審視剛「出鍋」的體檢報告,血壓、血糖、血脂等都很正常,正當他心情美麗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左肺上葉見小結節」的字樣。 明明去年肺上還好好的啥也沒有,怎麼今年突然長出個結節,網上說結節就是肺癌早期,難道我這麼年輕就得了......想到這裡,小李嚇得腳都軟了。
  • 肺上長腫瘤一定是肺癌嗎?怎麼判斷?
    原標題:肺上長腫瘤一定是肺癌嗎?怎麼判斷?   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被檢查處,肺上長了一個腫瘤,那麼肺上長腫瘤,一定是肺癌嗎?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肺上長腫瘤一定是肺癌嗎?
  • 首例COVID-19危重症患者全肺病理分析│熱點聚焦
    關於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的報告越來越多,但其病理研究報告仍然少見。 此前,王福生院士課題組報導了一例死亡患者的肺穿刺活檢結果,同期還有1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肖書淵等的病理研究(該研究取材於肺腫瘤同時並發COVID-19患者肺切除術後肺組織)。
  • 肺磨玻璃結節是肺癌嗎?——聽聽腫瘤內科主任的解讀
    北京首鋼籃球隊隊員吉喆日前因患肺癌去世,年僅33歲。我們在嘆息一個年輕生命消逝的同時,也深感肺癌這種疾病的可怕。肺癌是當今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那麼從預防的角度而言,體檢報告裡有哪些肺部檢查結果是需要進一步關注的呢?
  • 腫瘤病理檢查,脈管浸潤?脈管侵犯?脈管癌栓?都什麼意思呢?
    腫瘤脈管浸潤、侵犯是近這些年發現與預後相關緊密的一個因素,脈管包括淋巴管和血管。脈管侵犯與癌栓其實就是一個意思,較細的管道有癌細胞稱為浸潤、或侵犯,也可稱脈管癌栓,較大的血管內有癌性栓子多產生症狀,稱癌栓,也說浸潤,比如門靜脈癌栓、上腔靜脈癌栓等。
  • 從肺腺癌轉變為肉瘤樣癌,這位晚期肺癌患者到底怎麼治?
    檢查:胸部CT示:右肺上葉後段肺癌並雙肺內多發轉移瘤、縱隔淋巴結腫大轉移,建議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右肺胸膜局限性肥厚。  2019-10-22濰坊市人民醫院胸部CT平掃+強化:右肺上葉後段肺癌並雙肺內多發轉移瘤、縱隔淋巴結腫大轉移,建議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右肺胸膜局限性肥厚。
  • 腫瘤醫院肺癌團隊獲多項突破
    輸磨玻璃結節的臨床特徵是什麼?影響磨玻璃結節治療的主要因素是什麼?預後如何?過往只能採用化放療的肺腺癌患者是否還能獲得靶向治療的機會?一直以來,這些問題困擾著腫瘤學界。浸潤前狀態(原位腺癌/微浸潤性腺癌)和浸潤後狀態(浸潤性腺癌)對肺癌患者的生存影響不同。相比之下,術前的影像學特點及臨床特徵並不能很好地預測患者預後。這是一項針對736例在2008-2014年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手術切除的磨玻璃結節型肺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徵及預後的回顧性研究。
  • 27歲年青男性體檢發現肺磨玻璃結節,專家:磨玻璃早期腺癌可治癒
    27歲年青男性體檢發現肺磨玻璃結節,磨玻璃早期腺癌可治癒27歲,在這個美好的年紀,或許你剛剛步入婚姻的殿堂,或許你正值人生事業上第一次上升期,而27的他卻在手術臺上攜手新橋醫院胸外科醫生,與磨玻璃結節上演了一場生死對決。
  • 肺轉移瘤的13個不典型表現
    ,多見於肉瘤特別是骨肉瘤或滑膜肉瘤肺轉移,也見於具有侵襲性和壞死特點的肉瘤樣腫瘤。 產生氣胸的機理可能為貼近胸膜下的腫瘤組織壞死形成支氣管胸膜瘻或支氣管內膜轉移阻塞氣道、形成活瓣致遠端肺泡過度膨脹破裂形成氣胸。 CT上除氣胸外,偶可見胸膜下小結節影。 當肺轉移瘤並發自發性氣胸,可提示原發灶的病理組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