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肺腺癌轉變為肉瘤樣癌,這位晚期肺癌患者到底怎麼治?

2021-01-09 網易


  「金陵肺癌網絡論壇」第5場精彩病例來了!本期由濰坊市人民醫院劉海仙醫生給我們講述了一例晚期肺腺癌轉化為肉瘤樣癌的精彩案例,詳情請看下文。

  病理活檢一直是臨床治療方案選擇的金標準,但是腫瘤異質性是眾所周知的惡性腫瘤的重要特徵,因此以腫瘤細胞特徵來決定診療方案是否準確?我們在臨床中發現1例在治療過程中病理發生變化的肺癌患者,現將治療經過分享如下:

  1. 病例基本信息

  姓名:某某某 性別 :男 年齡:xx歲。

  主訴:咳嗽、痰中帶血月餘。

  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無吸菸史。

  查體:T:36.6℃,P:102次/分,R:20次/分,BP:112/69mmHg,神志清,精神可,頸部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乾濕性囉音。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及病理性雜音。腹軟,無腹痛腹脹。雙下肢無水腫。病理體徵未引出。

  2. 抽絲剝繭,探尋病因

  現病史:患者無明顯原因及 誘因下出現咳嗽、咳痰,少量白色痰,並出現胸痛並痰中帶血絲,量不多,為求進一步診治就診於濰坊市中醫院。

  檢查:胸部CT示:右肺上葉後段肺癌並雙肺內多發轉移瘤、縱隔淋巴結腫大轉移,建議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右肺胸膜局限性肥厚。

  2019-10-22濰坊市人民醫院胸部CT平掃+強化:右肺上葉後段肺癌並雙肺內多發轉移瘤、縱隔淋巴結腫大轉移,建議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右肺胸膜局限性肥厚。


  圖1 2019-10-22肺部CT示右肺上葉後段肺癌並雙肺、肺門、縱隔淋巴結轉移

  臨床診斷:右肺上葉惡性腫瘤(cT4N3M1a,IVA,對肺、淋巴結)。

  肝膽胰脾及雙腎CT未見異常,左附件囊性佔位,建議必要時進一步檢查。

  顱腦MR平掃+強化:未見異常。

  全身骨顯像:未見異常。

  基因檢測:ALK(+),EGFR18、19、20、21(-),KRAS (-),ROS1(-)。

  2019-10-23行CT引導下穿刺活檢(右肺)病理:低分化癌,結合免疫組化考慮腺癌伴鱗樣分化。

  3. 臨床診療方案

  結合患者病情及體質 狀況,於2019-10-27行「多西他賽60mgd1,8+順鉑30mgd1-4」方案化療。

  4. 循序漸進,化療改靶向,以期有效

  輔助檢查:2019-11-18行胸部C T評估DP方案療效,發現病情較前稍有進展。


  圖2 2019-11-18胸部CT療效評估

  診療方案:考慮患者病情進展,結合既往病理活檢為低分化腺癌,且伴有ALK陽性突變,故於2019-11-18行「克唑替尼 250mg qd」靶向治療。

  隨訪:患者出現咳嗽、少痰,間斷咯血,多呈鮮血,夜間著,逐漸加重至20ml/日,間斷口服「三七粉、雲南白藥」治療,效果不顯著。


  圖3 2020-4-13患者胸部CT隨訪,示克唑替尼耐藥

  鑑於患者的病情,於2020-04-13複查胸部CT示右肺腫塊較前增大,評估療效疾病進展(PD)。根據臨床研究,考慮患者出現克唑替尼的耐藥,遂始口服「阿來替尼」靶向治療。

  5. 症狀緩解,但是病情進展,何去何從?

  患者在改用「阿來替尼」治療口 服3周後咯血較前減輕,為暗紅色,約10ml/日。2020-05-11複查胸部CT明顯好轉,出現右上肺間質病變,給予止血、化痰治療;結合病情,考慮1月的阿來替尼治療有效,繼續阿來替尼治療。


  圖4 患者2020-05-25胸部增強CT檢測評估,患者病情在2周時間迅速進展


  圖5 治療期間患者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的變化

  2020-05-25複查胸部CT較前PD,右上肺間質病變加重。2020-05-25顱腦MRI平掃+強化:左側放射冠區異常信號,右側頂骨異常信號,考慮轉移瘤。2020-05-27全身骨顯像:右側頂骨放射性異常增高,建議進一步檢查。

  6. 病理是否發生改變?如何確定下一步診療方案?

  患者病情快速進展,為了進一步明確病情,首先於2020-05-29完善支氣管鏡檢查,病理結果顯示(右肺上葉後段)分化極差的惡性腫瘤,結合免疫組化可符合肉瘤樣癌。

  免疫組化結果(蠟塊號:X2006060-0):ALK(瀰漫強+)、PD-1(-)、PD-L1(腫瘤細胞瀰漫強+,>90%,間質細胞陽性比例不易判斷)、CK廣(個別+)、CK8/18(少許+)、EMA(-)、CD30(個別+)、CD3(散在+)、LCA(散在+)、CgA(少許+)、TTF-1(-)、CK7(-)、CK5/6(-)、P63(-)、CD56(-)、Syn(-)、Vimentin(+)、CD31(少許+)、CD34(少許+)、Calretinin(-)、Desmin(-)、SMA(-)、MyOD1(-)、Ki-67指數(80%)

  患者的病理檢測發生改變,為了進一步明確,於 2020-06-05行經皮下肺穿刺活檢,病理示右肺穿刺)分化差的非小細胞癌,結合免疫組化,部分為浸潤性腺癌(約佔10%),部分為肉瘤樣癌(約佔90%),考慮為治療後改變。


  圖6 患者的病理檢測染色結果

  院內病理專家聯合臨床專家討論後認為:肉瘤樣癌伴隨PD-L1高表達。

  治療方案:化療聯合免疫治療(PD-1抑制劑240mg+卡鉑0.4g+培美曲塞二鈉 0.8g)。

  目前療效隨訪中患者出現新發腦轉移、腦水腫,原發腦轉移灶有所增大,評估病情進展。

  嘉賓討論

  本例患者雖然在治療過程中經歷了化療、克唑替尼、阿來替尼治療,但是病情進展迅速,後來病理顯示低分化腺癌轉化成肉瘤樣癌,採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其難點在於病理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免疫治療對於肉瘤樣肺癌的療效如何?本期在線嘉賓也各自抒發了精彩的討論:

  1. 病理變化的原因?

  肉瘤樣癌是肺癌的一種形態,包括巨細胞、梭型等,可以包含腺、鱗成分,一般超過10%即可確診;一般需要全部手術樣本來確診。本例患者首次診斷低分化腺癌,是否存在鱗樣分化,需要藉助免疫組化確診,基因檢測也發現ALK陽性;而後期ALK陽性抑制劑療效不佳,是否患者本身就存在肉瘤樣癌?在2次穿刺逐漸體現出肉瘤樣癌的「惡性本質」,最後在第3次穿刺時,發現腺癌成分消失,確診是肉瘤樣癌。

  而患者的ALK基因檢測在前後的檢測存在不一致的現象,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檢測方法的不同,ALK作為融合基因,PCR與二代測序(NGS)檢測的結果可能存在差異;二是腫瘤細胞的異質性,尤其是本例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肉瘤樣、腺癌樣、鱗癌樣等多種腫瘤細胞的混合。因此患者在ALK治療中,有效時間比已發表的臨床研究中的中位生存時間偏短,也給未來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借鑑。在末次病理組織檢測中仍然出現ALK陽性,但是做二次靶向治療時(阿來替尼),為何沒有獲得療效?

  2. 靶向治療的期間,發生咯血其原因是什麼?

  本例患者在口服靶向治療藥物阿來替尼後,出現間質性肺炎後伴隨咯血,其原因是患者本身疾病?還是靶向治療的副作用?宋勇教授團隊結合病情分析認為是疾病本身引起,氣管周圍發生滲血;診療團隊在影像科協助下對患者CT資料進行三維重建,發現當患者出現間質性肺炎時,患者的小氣管發生堵塞,出現細支氣管的滲血。因此,本例患者是因為疾病本身引起的咯血,而非靶向治療的副作用。

  3. 腦部轉移灶急速增大是否屬於免疫治療的超進展?

  ALK抑制劑在治療過程中,一般不建議隨意放棄,容易引起疾病的進展。專家分析認為,本例患者的腦部轉移灶在免疫治療後出現腦部快速進展,由於在早期的評估存在不完善,而且不能確認是否屬於在確診腺癌後即發生腦轉移。患者在5月25日處於可疑腦轉移,但尚未明確,在靶向治療期間缺乏頭顱的評估,因此患者是否是在靶向治療期間出現的腦轉移進展?專家一致認為患者在免疫治療期間出現的腦部轉移灶快速進展,尚不能屬於超進展定義。

  4. 複雜的肉瘤樣肺癌,在臨床治療中如何選擇?

  腫瘤細胞的異質性是腫瘤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療效不佳的一個主要原因;本例患者在第三次發現病理為肉瘤樣癌後,簡單解釋了ALK靶向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但是後續治療缺乏臨床指南,我們首先採用了免疫治療聯合化療,效果評估提示療效穩定;同時患者存在腦轉移,是否聯合腦部放療?如果患者進展,下一步是否可以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呢?末次病理檢測ALK融合陽性,是否要再次聯合應用ALK抑制劑?

  在治療中,患者的病理始終是臨床決策的關鍵依據,因此本例患者是否可以對肺部的組織進行基因測序?或者對腦脊液檢測,然後和肺部病例進行對比?

  5. 患者的PD-L1仍高表達,是否可以繼續免疫治療?

  患者在完成粒子治療時,取標本做病理示:腺癌伴肉瘤樣變,且PD-L1高表達;那麼是否需要繼續聯合免疫治療?專家分析認為可以考慮四藥聯合:培美曲塞+卡鉑+血管生成抑制劑+PD-L1抑制劑,繼續治療;有機會的話,可以進行腦脊液的基因測序,為進一步方案制定提供依據;另外,可以做局部血管的檢查,為後續的血管抑制劑如安羅替尼應用提供依據。

  宋勇教授總結認為: 首先病理應該是存 在肉瘤樣變伴隨腺癌,屬於腫瘤的高度異質性,本例患者證據可能體現在對ALK抑制劑的無進展生存( PFS ) 較短; 其次,粒子治療期間的病理出現大量壞死,表明免疫治療可能有效; 最後, 是否需要獲得更多的方案制定依據? 如腫瘤組織與腦脊液的多基因測序 ; 而且腦部多發轉移,建議聯合全腦放療,因 為此時腦部的轉移灶可能是對生命影響的最重要因素,多藥聯合也需要注意不良反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愛不罕見,非小細胞肺癌之癌王肺肉瘤癌何時有春天
    畢竟是人類第一大癌種,研究自然要深入一些,隨著靶向和免疫的發展,非小細胞肺癌已經逐漸演變成慢性病,可是其中還是存在一種被劃分為非小細胞肺癌,但卻不那麼好治的「非小細胞肺癌」——肺肉瘤樣癌。何為肺肉瘤樣癌?
  • 不吸菸患肺腺癌女性患者居多,肺癌的成因與種類、分期
    肺癌是最常見癌症之一,由於初期症狀難以發現,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在晚期。肺癌主要分成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有專家表示肺癌與吸菸不一定有直接關係,而且肺癌生長速度快,容易轉移到淋巴及其他器官,如果發現自己經常出現聲音沙啞、久咳不愈等可能需要儘早求醫。
  •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這些人卻無藥可用,肺癌基因中的幸與不幸!
    中晚期肺癌患者診治中一定聽過靶向治療,就是通過「基因檢測」找到突變的基因,再對症選用適合的藥物。然而,導致肺癌的驅動基因多達上千種,可不是每個都有「靶向藥物」,尤其是一些罕見的基因突變,患者不僅經歷「無藥可用」的尷尬,診療過程也異常艱辛,不斷地在「試藥」和等待「新藥」中糾結,他們也被稱為 「大癌種下的罕見患者」。
  • 體檢查出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就是患了肺癌嗎?
    據國家腫瘤質控中心發布的《2019全國癌症報告》,肺癌居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第一位。肺癌的篩查、早診、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辦法,多了解才能消除恐慌、更好預防。肺癌篩查方法:1、國內外通行的「金標準」——低劑量螺旋CT,由此篩查出的肺癌,90%以上都屬於早期,通過微創治療即可治癒。2、其他方法,如通過痰細胞學檢查、胸片、腫瘤標誌物檢查等篩查出的中晚期肺癌,需結合病理檢測、基因檢測、特殊抗體檢測來評估分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 晚期癌症要不要治?醫生:試著與癌「和諧共處」,或能長期生存
    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也不會危及生命,有些還可自行消退。浸潤癌:當位於原位癌的癌細胞突破了上皮組織層,浸入基底膜後,就從原位癌變成了浸潤癌。當然,這個過程一般要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早期的浸潤癌一般不會出現轉移,癌灶擴散很慢。我們所說的癌症,例如胃癌、肺癌、甲狀腺癌其實都屬於浸潤癌。
  • 中國首個非小細胞肺癌難治亞型研究出爐
    ASCO會議進行時以MET為靶點的中國創新藥沃利替尼報導含高比例肺肉瘤樣癌的非小細胞肺癌數據:高達93.4%的疾病控制率彰顯其療效。即因為MET基因的這一突變而導致了肺肉瘤樣癌的發生。 肺肉瘤樣癌,肺癌亞型中的刺頭 一般而言源自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稱之為癌,而間葉組織細胞癌變導致的惡性腫瘤稱之為肉瘤。但是肉瘤樣癌是同時具備上皮組織,及間葉組織的腫瘤特徵。可以發生在人體的多個器官,如皮膚、骨骼和肺部。
  • ...雲端速遞】納武利尤單抗治療PD-L1陰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達持續PR
    肺癌高居我國患者惡性腫瘤之首位。肺腺癌患者因其腫瘤侵襲性強、轉移率高、疾病進展快,且化學治療有效率低等特點,總體預後不佳。2018年,歐狄沃(納武利尤單抗)在中國獲批上市,中國非小細胞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這些PD-1抑制劑的加入,為肺腺癌患者的治療打開了一扇大門。
  • 肺癌MET突變靶向藥:卡馬替尼、Tepotinib、沃利替尼
    VISION研究顯示:Tepotinib治療MET14ex跳躍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6.5%。3月25日,默克宣布日本厚生勞動省批准Tepotinib上市,用於治療不可切除、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晚期或復發性NSCLC患者。5月7日,美國FDA批准Tabreca(卡馬替尼)上市用於治療攜帶MET基因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晚期NSCLC。而沃利替尼將有望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大陸上市的MET靶向藥。
  • 得了晚期肺癌還能活10年?專家帶你來揭秘
    目前,隨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出現、通過有效的全程管理,不少肺癌晚期患者能實現長期帶瘤生存,存活5年以上、甚至10年都並非不可能。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下面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五區主任周承志帶我們揭秘。
  • 針對肺癌,肝癌,肉瘤等多種晚期實體腫瘤...
    醫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為每個患者的腫瘤和不同類型的T細胞選擇最合適的靶點進行工程改造,可以使治療個體化,並為患者提供更大的緩解希望。在這項研究中,專門採用針對MAGE-A4癌症抗原的TCR-T技術ADP-A2M4,在多種實體瘤類型,包括滑膜肉瘤,頭部腫瘤,宮頸癌和肺癌中均獲得了緩解,並且多名患者出現持久反應,這意味著這種新型的基於TCR的新興技術是未來攻破實體瘤的新希望。
  • 肺腺癌怎麼治療,怎麼治療肺腺癌,治療肺腺癌方法
    肺腺癌怎麼治療,怎麼治療肺腺癌,治療肺腺癌方法 時間:2020-12-02 15:34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肺腺癌怎麼治療呢,怎麼治療肺腺癌呢,治療肺腺癌的方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肺腺癌是常見的肺癌類型,佔總數的30%至35%。
  • 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
    肺癌是腫瘤世界的頭號殺手。在2014年,預計將有224210名新確診的肺癌患者,而且其中大部分為晚期NSCLC。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面對晚期NSCLC只能使用「含鉑類藥物的化療」這一招。這招與最佳支持治療相比,雖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總生存期(OS),但它的上限也僅限於20%的反應率和8-10個月的中位生存期。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過去10多年,靶向藥物不斷豐富,我國一大批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中獲益。相對傳統的化療,使用靶向藥物不僅對患者而言副作用小,而且整體生存時間也會延長。不過,針對肺癌不同的基因突變類型,各自適用的靶向藥物是不同的。這就像一把鑰匙(靶向藥物)開一把鎖(基因突變)。
  • 健康|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肺癌到了晚期,藥物開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靶向藥物、免疫藥物。」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胡毅教授介紹。過去10多年,靶向藥物不斷豐富,我國一大批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中獲益。
  • 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ROMA),共話POST ASCO肺癌罕見靶點新進展
    為了讓每位肺癌罕見突變患者生活更長久,為了提高我國肺癌規範化精準治療水平,中國首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ROMA)應運而生。  ROMA聚焦今年ASCO大會上罕見突變靶點的進展,於7月13日16:00準時召開「POST-ASCO 肺癌雲峰會」。
  • 是什麼讓晚期肺腺癌患者健康生活26年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2011年我國新增癌症病例月337萬例,比2010年增加28萬例——這相當於每分鐘就有6個人得癌。  在手術、化療、放療這三種主要傳統治療手段卻遇上療效瓶頸的時候,精準醫學概念的提出為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出路。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目前需要檢測PD-L1的PD-1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為:目前獲批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有:派姆單抗: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使用派姆單抗作為一線或者後線藥物,能使23.2%和15.5%的患者活過5年,尤其是對於PD-L1表達大於5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的29.6%和25%,而使用傳統治療手段,四期肺癌患者的
  • 胡成平教授:給肺癌「罕見患者」更多關愛
    人們常稱後者為肺癌「罕見患者」。「經過十幾年的學習,我們對EGFR和ALK靶點有了一定了解,但對一些罕見靶點仍需更加深入的學習。」胡成平說。如同胡成平所言,在針對EGFR和ALK基因突變研究熱潮後,罕見靶點研究逐漸成為新寵。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張力|肺癌|...
    受訪專家:胡毅,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張力,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肺癌到了晚期,藥物開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靶向藥物、免疫藥物。」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胡毅教授介紹。過去10多年,靶向藥物不斷豐富,我國一大批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中獲益。
  • 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一字之差很重要
    小細胞肺癌(SCLC)約佔肺癌總數的15%~20%,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倍增時間短(即進展很快),不採用化放療治療的情況下,預後很差,平均3-6個月左右。3. 癌細胞多為類圓形或菱形,胞漿少,類似淋巴細胞。4. 燕麥細胞型和中間型可能起源於神經外胚層的Kulchitsky細胞或嗜銀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