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2021-01-09 澎湃新聞

「肺癌到了晚期,藥物開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靶向藥物、免疫藥物。」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胡毅教授介紹。

過去10多年,靶向藥物不斷豐富,我國一大批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中獲益。相對傳統的化療,使用靶向藥物不僅對患者而言副作用小,而且整體生存時間也會延長。

不過,針對肺癌不同的基因突變類型,各自適用的靶向藥物是不同的。這就像一把鑰匙(靶向藥物)開一把鎖(基因突變)。

因此,使用靶向藥之前,必須明確肺癌的突變類型,並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制訂治療方案。

胡毅教授

治肺癌前先做基因檢測

很多人對肺癌的認知,還停留在早期、中期、晚期。事實上,肺癌是幾十種分型的組合,可以視為一個「肺癌家族」。每一種亞型的特性、最優治療方式、預後等都各不相同。

被診斷為肺癌後,還要進一步明確分型、分期、何種基因突變,這三個方面都需要搞清楚。肺癌的分型越精細,指導治療也就越精準。

在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中約有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又分為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腺癌是最主要的類型。

所謂分型,主要是講癌細胞長啥樣,分期則主要說明癌細胞是否擴散。例如,IV期就是通常說的晚期癌症,說明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其它組織或器官。

如果被診斷為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應該儘快進行基因檢測。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和更多治療靶點的發現包括EGFR、ALK、ROSE1等,多基因檢測已成為重要的臨床檢測手段。

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胡毅教授表示,做基因檢測是為了在精準診斷下指導精準治療。

「我們會鼓勵病人儘量做基因檢測,因為檢測除了指導靶向治療,甚至可以指導免疫治療。對於醫生來說,有了基因檢測結果,可以在用藥策略的判斷上更精準一些。」胡毅教授指出。

基因檢測最好可以儘可能地廣泛覆蓋所有位點,如果患者經濟等條件不允許,至少要檢測EGFR和ALK這兩個最常見的突變。

不僅是治療之前,在每一個治療節點,醫生都希望患者能夠做基因檢測,這對於判斷病情未來的轉歸非常有效,對於下一步用藥也非常重要。

醫生每次檢測都拿到腫瘤組織不太可能,可以通過液體活檢在治療過程中跟蹤做檢測。

做了穿刺還要做基因檢測嗎?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張力教授表示,穿刺活檢和基因檢測是上下遊的關係,是一個流程當中的兩個部分。

第一步是做組織活檢,可以判斷病變的良惡性;

第二步是要確認在惡性裡面又屬於哪種類型;

第三步,某些腫瘤診斷還要依據腫瘤細胞表面的蛋白表達特點,就是所謂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第四步就是基因檢測,明確有無突變的基因位點。

四步下來,就會對肺癌有一個詳細的認識了。「其實,在科技快速進步、社會福利廣覆蓋、大眾健康意識提高三個方面的共同影響下,我國早期肺癌診出率已經有很大提升。」張力教授說。「肺癌篩查除了低劑量螺旋CT,還可進行外周血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新型技術會使更多肺癌病人早期發現、得到更精準的診治。」

張力教授

使用靶向藥如何排兵布陣?

目前,肺癌靶向藥物的選擇非常豐富。舉個例子,如果遇到EGFR突變陽性的肺癌病人,用藥該如何選擇?

張力教授介紹,現在臨床上針對EGFR突變有一、二、三代藥物,常用的治療策略包括「1+3」(一代先用,耐藥後序貫三代)、「2+3」(二代耐藥後序貫三代)、「3+X」(三代治療進展後對症採取其他治療)。

「新的藥物會越來越多。」胡毅教授表示,尤其針對EGFR突變的藥物,現在有一代、二代、三代,未來會有四代。

「針對每個病人會有不同的排兵布陣。把一代、二代、三代藥誰放在一線從理論上講都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一代藥或者二代藥,或者直接上來就是三代藥。這取決於病人的情況,包括經濟能力、不良反應、腦轉移等情況。」胡毅教授說。

胡毅教授曾經接診過一位EGFR突變的病人,病人狀態不錯,經濟情況也不錯,採用了「2+3」的治療模式。「這位病人耐受較好,整個疾病處在控制狀態,至今用藥接近20個月,未來可能還會持續用下去。他一旦發生耐藥,還有三代藥物作為補充,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模式。」胡毅教授表示。

一代、二代、三代都有它們非常好的應用經驗和策略,就看怎麼用。

很多肺癌醫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患上肺癌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

因為相比其他惡性腫瘤,肺癌目前的診療方法明確、新藥上市多,為患者帶來多種治療選擇。

整體而言,肺癌從篩查、診斷、治療和療效預測上均趨向精準,同時也顯示出精準診療所帶來的巨大臨床獲益。

就診時可選擇多學科門診

患者確診肺癌後,可能需要接受介入科、胸外科的手術治療,也可能需要放療科的治療,還需要到病理科做病理……

患者和家屬穿梭在各個科室不方便,各科室醫生之間訊息也不暢通。

多學科協作(MDT)為肺癌患者等需要綜合診治的群體,帶來了巨大的獲益。

MDT會針對某一器官或系統疾病,由至少來自兩個以上學科的專家構成工作組,通過討論、實施協作,為患者制訂最科學、最適合的診療方案。

需要多學科治療的病人,或者在某個治療領域存在爭議的病人都需要MDT。除了患者獲益,參與MDT的醫生也能不斷接受來自其他學科的治療信息、不斷總結疾病治療的最佳方法,對於自己也受益無窮。

2020年9月23日,解放軍總醫院創建北京市首個肺癌III期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多學科協作(MDT)門診,團隊包括來自腫瘤科、胸外科、放療科、介入放射科、病理科、影像科、中醫科等科室的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的MDT也在迅速發展壯大。現在團隊不僅有放療科、胸外科、呼吸科、介入科、消化科、心內科,還納入了統計等其他社會公司,共同制訂更為科學的治療方案。

肺癌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有個性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加上患者和家屬的配合,醫患合力就可以收穫良效。

來源:「健康時報」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健康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健康時報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受訪專家:胡毅,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張力,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肺癌到了晚期,藥物開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靶向藥物、免疫藥物。」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胡毅教授介紹。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張力|肺癌|...
    受訪專家:胡毅,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張力,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肺癌到了晚期,藥物開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靶向藥物、免疫藥物。」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胡毅教授介紹。過去10多年,靶向藥物不斷豐富,我國一大批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從中獲益。
  • 查出肺癌該不該跟患者本人說?
    快報訊(記者 劉峻)查出「第一奪命癌」的肺癌,該不該直接告訴患者本人?在談癌色變的當下,這的確是個難題。11月28日,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盧醫生肺癌之家新書發布會」上,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盧凱華教授告訴大家,面對這樣的糾結,和患者說必要的實話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 腫瘤專家「肺腑之言」: 肺癌防治注意三大誤區
    新華網北京4月19日電(宮曉倩 孫慧 張馨心)肺部查出結節會不會就是肺癌呢?很多女性不吸菸為何也患肺癌?肺癌是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於惡性腫瘤之首。在今年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新華網「健康大講堂」邀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一區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毛友生教授,與大家談談如何科學防治腫瘤,少走就醫「彎路」。
  • 大部分肺癌被發現就已晚期?X光片、CT、腫瘤標誌物,肺部體檢該選...
    在這裡,除了車國衛教授,我們還邀請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部腫瘤科主任醫師黃媚媚、王永生等、肺癌中心主任醫師李潞及四川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曾富春、四川省腫瘤醫院主任醫師何金濤、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高珂等20位肺部健康專家為你答疑解惑,關於肺部健康問題,
  • 權威專家:召集婦科腫瘤患者「返修」
    30歲以上的女性,五人之中就有一個患婦科腫瘤。專家指出,常見的婦科腫瘤有外陰腫瘤、陰道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和輸卵管腫瘤。其中以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為多見,且近十年發病率直線上升並有年輕化趨勢,但由於很多女性患上婦科腫瘤後,對於「到哪治」「怎麼治才規範、徹底」缺乏正確認知,加之多數女性因傳統治療方法費用昂貴而拖延治療,導致不孕或危及生命的嚴重後果。
  • 靶向藥的5個副作用、三大條件,提前了解,才能少走彎路
    靶向藥的5個副作用、三大條件,提前了解,才能少走彎路 目前靶向藥種類眾多 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胃腸腫瘤、腎癌、黑色素瘤、甲狀腺癌、血液腫瘤等病症都可通過靶向藥治療。
  • 肺癌基因檢測查出罕見基因突變,就無藥可救了?還可用這個療法治
    目前靶向治療是肺癌患者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因為它比傳統的化療和放療作用更為精準,因此療效一般來說要比傳統的放療和化療要好,而且副作用要更小一些,所以被很多中晚期肺癌患者視為延長生存期的重要方法。但是想要進行靶向治療,就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是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著基因突變的作用靶點。但是有不少患者在做完基因檢測後卻感覺墜入了絕望的深淵:被告知存在的基因突變是「罕見突變」,目前還無有效的靶向藥可用,這些人又被稱之為「罕見的肺癌患者」!什麼是罕見的「肺癌患者」?
  • 發現6個早期信號要警惕肺癌!85歲老人抗癌生存5年,腫瘤專家講述...
    「肺癌的早期診斷對於治癒肺癌和提高肺癌五年生存率相當關鍵,如果出現肺癌的早期症狀就一定要重視!」肺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如何科學正確應對肺癌、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腫瘤、息肉等疾病問題呢?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孫韜主任,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 福建肺癌專家
    福建肺癌專家 時間:2020-12-03 13:17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福建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毗鄰浙江省,與廣東省江西省接壤,面對中國臺灣。它的地理特徵是「山海相望」,被稱為「八山一河一田」。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細胞肺癌該如何治療?
    小細胞癌患約佔肺癌的20%,其中90%以上的人有吸菸史。發病年齡35-68歲,平均發病年齡60歲,男性多於女性。
  • 肺部腫瘤標誌物是什麼東西 常見的肺癌腫瘤標誌物有哪些
    核心提示:肺癌早期隱藏性很高,很容易會在早期出現時被忽略掉,一般來說一旦被確診,超過8成以上都是晚期的,往往會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其實有關專家學者表示,成年人每年都應該進行一次健康體檢,而在健康體檢時,很多人對肺部腫瘤標誌物這項很不明白。
  • 體檢查出肺結節,怎麼辦?害怕肺癌,先看這2件事做對了沒
    當這些增生的細胞發生惡變,就是早期肺癌。第二個階段,最早期的癌細胞還在肺泡內生長,而不會侵犯周圍組織,沒有侵襲轉移的能力,生長也很緩慢。這一階段的肺泡還沒有被腫瘤細胞完全塞滿,在CT上看到的還是磨玻璃結節,也可能表現為「部分實性結節」,需要密切複查。
  • 大便隱血查出腫瘤 這些體檢莫輕視
    這些檢查究竟有多不受待見?這些體檢「小項目」究竟有什麼作用?1.大便常規+便潛血試驗顧名思義便潛血試驗是用來檢查糞便中隱匿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的一項試驗,由於要留取大便標本,很多人怕髒都選擇放棄該項體檢項目。其實在結直腸癌的眾多篩查方法中,便潛血試驗是一種無創的篩查方法,也是最經濟最簡單最好的篩查方法。
  • 新疆腫瘤專家,新疆腫瘤專家排名
    新疆腫瘤專家,新疆腫瘤專家排名 時間:2020-12-02 15:48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新疆腫瘤專家排名怎麼樣呢,新疆腫瘤專家哪位出名的,我們來了解一下。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類,所有惡性腫瘤均稱為癌症。
  • 吐血3天發現肺腫瘤,切下來後醫生鬆一口氣:不是肺癌!
    如果不及時治療,呼吸系統可能出現障礙,出現嚴重的氣喘等現象,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所以,當出現這些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以便於爭取最佳的治療時間。 硬化性肺細胞瘤怎麼治?
  • 第十八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肺癌防治專題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健康科普傳播的過程,把癌症可防可治,癌症規範化治療,癌症科學康復這些科普知識通過媒體告訴給百姓和社會,這也是中國抗癌協會舉辦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的初衷。隨著18年來舉辦腫瘤防治宣傳周的經驗積累,從2010年開始,我們把每年宣傳周的主題都確定為「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各省市抗癌協會結合不同地區的癌症發病率和癌症譜的變化,中國抗癌協會各專業委員會結合具體癌種情況都可以確定一個副標題。
  • 癌症想要治好,必須做到每天喝「它」,讓腫瘤少走彎路
    一個月前,我爸是前列腺增生主訴去的醫院,結果前列腺沒治好,查出了癌症。他的痛苦在於頻繁的上廁所,腫瘤太大,壓迫的呼吸不上來,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到他窘迫的呼吸,不能吃,不能睡,整個人狀態特別差。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情況雖然好轉,可是我擔心病情惡化,就聯繫了我的一位中醫老師,他了解情況後給我推薦了安佗御結丸,我查了一下該藥的成分有人參、茯苓、牡蠣、魚腥草、香櫞、白茅根、雞內金、佛手等,很安全,買了三個療程給老爸喝。半年後,老爸再去醫院複查,腫瘤變小了,癌細胞沒有擴散。如今已經過去兩年了,老爸的身體卻一天比一天好。
  • 腫瘤指標都正常卻是肺癌晚期?項目錯了就是「假體檢」
    湖北省腫瘤醫院腹部內科主任徐慧婷表示,儘管有一部分人每年都做去醫院進行體檢,且雖然大部分體檢中包括癌胚抗原指標,但該指標不完全是結直腸癌的預警信號,有些人可能患癌後這個指標會有明顯升高,但有些人即使患結直腸癌,甚至直到晚期,該指標也還處於正常範圍值。因此,根據此標準來判斷是否患有腫瘤,並不能獲得準備結果。健康體檢的常規設備難以發現早期腫瘤。
  • 低分化的肺癌,有淋巴結轉移,能治好嗎?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幸運的肺癌病例,希望對某些讀者朋友有啟發和鼓勵!與癌細胞作戰,要鼓起心氣兒! 先看兩個意外發現的肺癌 肺癌發病率很高,我國每年大約有80多萬人查出肺癌,有些發現時就比較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