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癌症診斷:新AI系統可助病理醫生排除75%的組織樣本

2020-12-05 澎湃新聞

7月15日,《自然·醫學》雜誌報導了一種能夠區分癌症與健康組織的人工智慧系統,該系統可以幫助病理科醫生排除75%的無關組織樣本,並保持100%的敏感性。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有助於簡化病理科醫生的工作流程,使他們集中精力檢查含有腫瘤的組織切片。

由於缺乏具有臨床診斷準確度的模型和處理大量癌症病例的能力,病理學決策支持系統的發展一直受到阻礙。

為此,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和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大型真實數據集,其中包括來自15000多名前列腺癌、皮膚癌和乳腺癌患者的44000多張組織切片。

利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基於多實例的深度學習模型,該系統能夠在沒有病理科醫生手工注釋的情況下識別腫瘤細胞。結果顯示,該系統在診斷上述腫瘤時的表現與臨床診斷相當。即使遇到不規則的樣本,例如樣本中含有氣泡和褶皺時,診斷表現依然良好。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表示,該系統的臨床應用將幫助病理科醫生排除65%-75%的組織切片,同時保持100%的靈敏度。

決策支持系統對臨床實踐的影響:根據腫瘤概率對患者的組織切片進行排序,從而使病理科醫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可能出現癌症的組織切片上。據算法預測,病理科醫生可以忽略掉超過75%的組織切片。

研究人員在《自然·醫學》雜誌中表示,他們的結果表明,這一系統能夠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訓練準確的分類模型,為臨床決策中計算決策支持系統的部署奠定基礎。

上述論文題為《基於完整切片圖像弱監督深度學習的臨床級計算病理學》(Clinical-grade computational pathology using weakly supervised deep learning on whole slide images),於7月15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

相關焦點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新康界就目前人工智慧+醫療行業的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方面做一系列闡述,今天發布「AI+醫療」第一篇《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由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其細胞形態、組織結構、顏色反應等情況,並結合自身專業知識與臨床經驗作出的診斷,是一種基於圖像信息的診斷方法。
  • 千億規模的病理市場 能否成為AI初創企業的新出口?
    這種方法將用於識別和分選患者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加速藥物 發現和改進基於細胞療法的療效。4.特殊染色結果的量化分析和臨床治療與預後評價藥物或基因幹預效果時,除可使用H-E染色外,還可藉助特殊染色輔助判別,包括免疫螢光技術和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 36氪首發 | 基於病理切片進行癌症診斷,AI+數字病理分析公司...
    關於迪英加36氪曾有過介紹,它專注於提供數字病理圖像分析工具用於癌症診斷和分級。在自主研發的高通量顯微圖像成像和處理技術及大體量數字病理影像圖庫基礎上,公司打造了病理互聯和智能病理(硬體+軟體)兩套系統,提供遠程病理圖像分析和全類比AI病理輔助診斷,涉及細胞病理、組織病理、分子病理、免疫組化;另外,一款名為「病理星球」產品能提供海量數字病理圖片用於科研和臨床。
  • 基於 DNA 甲基化的 AI 系統可診斷近...
    來自美國、德國、義大利等100多個實驗室的近150位科學家通力合作,聯合在頂級期刊《自然》發表了這篇文章,他們開發了一個超級AI系統,該系統基於腫瘤組織DNA的甲基化數據,可以準確區分近100種不同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更厲害的是,這個AI系統還能自學成才,發現一些臨床指南裡面沒有的新分類。
  •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引入先進病理診斷管理
    在中國,癌症已成為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每年發病人數約260萬,死亡180萬人,過去30年中國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腫瘤良惡性的準確判別、惡性腫瘤的分類對於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和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都有賴於高質量、精準的病理診斷。
  • 病理檢測與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1.2 病理檢查技術可分為四大細分領域,逐漸加深探索疾病本質病理檢查根據發展階段不同可分為傳統病理技術(組織病理、細胞病理)、免疫組化病理和分 子病理。1.4.3 AI病理技術可發現「腫瘤」像素區域,有望大大解放醫生勞動力AI 病理有望解決病理醫生短缺問題。由於病理診斷目前主要是手工操作主導,病理醫生數量 短缺成為限制病理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AI 病理技術的出現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 為何病理診斷對腫瘤患者意義重大?
    這五步可靠性依次遞增,組織病理學診斷為最高級別、最可靠的診斷依據,是確診癌症的金標準。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病理診斷到底能提供什麼信息,為什麼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意義重大?
  • NGS技術落地病理科,加速分子診斷臨床應用發展
    在這一趨勢下,以新一代測序(NGS)技術為代表的靶向精準檢測方法逐漸從科研實驗室走向臨床病理科的實際應用中。 2019中國病理年會期間,在羅氏診斷主辦的「NGS助力分子病理臨床研究專題研討會」上,我國多位分子病理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NGS在分子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前沿進展。
  • 「AI醫生」可以看眼表病了!平均準確率93.75%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線發表的文章首頁記者獲悉,該「AI醫生」對定位眼前段圖像病變所在解剖部位,平均準確率為93.75%,該準確率在外部驗證中達到了眼科專家水平。1772張圖像標註13404個解剖結構標籤林浩添介紹,醫學圖像密集標註技術Visionome是一種基於解剖學和病理學特徵對醫學圖像進行密集標註的方法,與傳統圖片級分類標註方法相比,該技術可多產生12倍標籤,而這些標籤訓練出來的算法顯示了更好的診斷性能。如何訓練「AI醫生」?
  • 一周AI大事盤點:AI可分辨癌組織,AI還原魔方速度超過人類
    今天就帶你盤點過去一周(7月15日至7月21日)AI領域發生的熱點門事件:支付寶推出AR掃一掃識別垃圾的功能7月15日消息,支付寶方面宣布正式推出AR掃一掃識別垃圾的功能,用戶可通過支付寶首頁「掃一掃「中的「AR」功能識別垃圾類型,進行垃圾分類操作。同時,該功能還提供了直接預約上門收垃圾的服務,用戶通過掃描識別垃圾後,可直接跳轉到「易代扔」小程序中。
  • 2020年全球癌症診斷初創企業融資排行TOP 10
    PathAI公司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已融資超9002萬美元,該公司目標是使用人工智慧改善癌症診斷,並解決製藥行業挑戰性的病理問題,同時希望在全球範圍內共享該技術,從而使發展中國家地區的居民能夠獲得更準確的醫學診斷信息。
  • 「谷歌」一下癌症診斷新利器,AI顯微鏡開掛,AR瞬間識別癌細胞
    2019年8月12日,谷歌在醫療AI領域再傳捷報:谷歌設計研發出一款新的病理檢測系統——增強現實顯微鏡系統(ARM),將增強現實技術引入顯微鏡,使得只有普通複式光學顯微鏡的病理科也能用上病理AI技術,這無疑是醫療AI的裡程碑式進展。動脈網藉此梳理了谷歌在醫健領域的發展軌跡。
  • 國內首款AI顯微鏡獲NMPA批准,將應用於病理檢測
    行業痛點:病理診斷作用關鍵,但相關醫療人才缺口大要理解智能顯微鏡在癌症篩查和病理分析過程中的價值,首先要理解病理分析過程的複雜性以及我國醫療資源方面所存在的現實問題。大致來說,癌症檢診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騰訊智能顯微鏡希望在病理分析和診斷兩個關鍵環節為醫生提供更多幫助。
  • 血液和組織的微生物組分析可用於癌症診斷
    血液和組織的微生物組分析可用於癌症診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2 21:14:03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Rob Knight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 6家醫院合作的上消化道腫瘤內鏡AI輔助診斷系統問世,敏感性...
    儘管人工智慧在上消化道癌症診斷中的應用已發表了令人鼓舞的初步結果,但由於研究設計有待改進(如單中心研究、小樣本和回顧性分析),它們的臨床價值比較小。結果2009年1月12日至2017年9月30日期間,從Sysucc的上消化道內窺鏡成像資料庫獲得了來自20352名參與者的314 726張圖像(圖1)。因病理診斷不明確,病理報告不清,排除1587例(7.8%)。
  • 「行業動態」癌症AI初創公司Nucleai,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650萬美元
    作為這項投資的一部分,Debiopharm將與Nucleai合作,致力於加速發現腫瘤藥物反應的生物標誌物。以色列特拉維夫的Nucleai,依靠人工智慧分析組織圖像的大型數據集,對腫瘤和每個患者的免疫系統的空間特徵進行建模,以幫助預測患者對各種癌症療法的反應。該公司表示,該技術結合了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
  • 病理領域診斷第一股安必平
    體外診斷在國際上被稱為IVD(In Vitro Diagnostic),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各種體液、細胞、組織樣本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集中在體外診斷行業中的病理診斷領域,病理診斷研究疾病的病因、致病機制、病理變化、轉歸和結局,在臨床診斷中起最終的決定性作用,病理診斷被譽為「金標準」、病理醫生被譽為「醫生的醫生」。根據醫械研究院2019年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2015年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市場規模為362億元,2018年增至60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8.61%。
  • 揭秘人工智慧AI取代醫生線路圖 | 醫生成為AI的助手 vs AI成為醫生...
    2、科大訊飛研發了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2016年6月以來,該系統通過學習68萬張肺部CT影像資料,已在省立醫院CT室輔助醫生診斷了約11000人次的CT影像資料,診斷準確率達94%。5、谷歌和Verily公司開發了診斷乳腺癌的人工智慧內行人都知道,病理診斷的準確性嚴重依賴於病理醫生的水平,即便是對於同一名病人,不同病理學家給出的診斷也往往會有很大不同:一篇2015年的論文發現,不同病理學家對乳腺癌診斷的一致率只有75.3%。在某些不典型的乳腺癌中,診斷的一致率竟下降到了48%,只有不足一半。
  • AI算法可快速診斷新冠肺炎患者 準確度與資深胸放射科醫生相當
    該人工智慧系統的AUC(曲線下面積,一個用于衡量機器學習準確度的指標)為0.92,展現出與一名資深胸放射科醫生相當的靈敏度。這項機器學習領域最新成果19日發表於英國《自然·醫學》雜誌。提高檢測新冠病毒的速度與準確度,是當前迫切所需的。目前多採用的方法是新冠病毒特異性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
  • 騰訊AI Lab姚建華:數字病理+AI將成為未來趨勢 丨CCF-GAIR 2019
    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並明確依託公司騰訊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姚建華認為,病理診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主觀性很強,一致率比較低。因此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幫助醫生提高診斷的可重複性,提高準確率和效率,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病理醫生不足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