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創板我們一起梳理一下安必平,公司是一家從事體外診斷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業務聚焦於病理診斷領域,建立了細胞學診斷、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三大技術平臺,較為完整地覆蓋從細胞形態到蛋白表達、基因檢測等不同診斷層次的臨床需求。公司產品種類豐富,主要應用於腫瘤的病理診斷,包括細胞學診斷試劑和儀器(LBP系列)、免疫組化診斷試劑和儀器(IHC系列)、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PCR系列、FISH系列)等系列501種註冊/備案產品(截至2020年5月31日),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為醫療機構提供完整的病理診斷解決方案的廠家之一。
體外診斷在國際上被稱為IVD(In Vitro Diagnostic),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各種體液、細胞、組織樣本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
體外診斷在醫療領域被譽為「醫生的眼睛」,系現代檢驗醫學的重要構成,其臨床應用貫穿疾病預防、初步診斷、治療方案選擇、療效評價等疾病治療的全過程,為醫生提供大量有用的臨床診斷信息,越來越成為人類疾病診斷、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集中在體外診斷行業中的病理診斷領域,病理診斷研究疾病的病因、致病機制、病理變化、轉歸和結局,在臨床診斷中起最終的決定性作用,病理診斷被譽為「金標準」、病理醫生被譽為「醫生的醫生」。
根據醫械研究院2019年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2015年我國體外診斷行業市場規模為362億元,2018年增至60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8.61%。
儘管我國體外診斷行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體外診斷市場遠沒有飽和。從人均體外診斷費用來看,2018年中國人均體外診斷費用僅為6.55美元,遠低於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人均費用。
隨著精準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深入與完善,政府和個人對醫療保險事業的投入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醫療機構和大眾對體外診斷的需求將持續增加,我國體外診斷尤其是精準醫療須依賴的病理診斷的市場將不斷擴大。
病理診斷是體外診斷的重要分支。病理診斷通常不能依靠儀器直接得出定性或定量結果,需由具備資質和豐富經驗的病理診斷醫師結合肉眼觀察以及對組織形態的判斷,得出診斷結果。在診斷領域內,病理診斷通常多為對疾病的最終診斷,具備最高的權威性,在業內屬於「金標準」,因此大型醫院均有專門的病理科。
理診斷能夠幫助臨床醫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特性,為及時制定更具針對性、更有效的腫瘤治療方案提供依據,最大程度優化診治療效。。病理診斷的規範化管理是助力實現腫瘤患者精準醫療的關鍵,隨著人類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轉化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病理診斷已經從傳統的形態學診斷髮展到結合蛋白層面的免疫診斷、分子層面的基因診斷、基因組學分析等手段;病理診斷越來越深入精細,可為臨床提供個體化用藥、預後評估、療效監測、早診早篩等重要信息。精準病理診斷已成為精準醫療的重要前提,國家日益重視醫院病理科從形態到蛋白到分子的全面業務發展,已明文規定三級綜合醫院病理科必須搭建分子病理平臺。
目前,可應用在病理診斷行業的技術主要有細胞學診斷、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
細胞學診斷是通過取得人體細胞後,經製片染色,由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結構,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病機制,功能代謝改變與疾病的轉歸,從而為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提供依據的技術。
細胞病理診斷(應用在病理診斷領域的細胞學診斷)是病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具有簡單、易行、安全、無創、能夠重複檢查等優點,廣泛應用在人體組織和器官的疾病診斷中,如鼻咽刮片、溢乳塗片、宮內膜吸片、宮頸和陰道刮片、痰檢、尿檢、內鏡刷片等以及甲狀腺、乳腺、縱膈和肺、胸膜、肝臟等細針穿刺抽吸均可用細胞診斷的方法。細胞病理學的主要任務是對無症狀個體進行癌前病變的篩檢,對有症狀或有體徵患者進行診斷和鑑別診斷以及對腫瘤治療後隨診。同時對難於獲取相關組織進行病理診斷時,細胞病理學可以達到形態學診斷的目的,為腫瘤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通過檢測受檢個體或其攜帶的病毒、病原體的遺傳物質的結構或含量的變化來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提供信息和依據的技術。其檢測對象主要為核酸和蛋白質,以核酸分子診斷為主,廣泛應用於腫瘤診療、傳染病檢測等領域,主要技術有螢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和高通量測序等。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6年我國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約為33.21億元,預計至2021年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118.6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9%,在整個體外診斷子行業中增速最快。
免疫診斷運用免疫學理論、技術與方法診斷各種疾病和測定免疫狀態,其中應用到病理診斷的技術主要為免疫組織化學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簡稱「免疫組化」)。免疫組化是利用抗原與抗體間的特異性結合原理和特殊的標記技術,對組織和細胞內的特定抗原或抗體進行定位、定性或定量檢測的技術。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定位準確、形態與功能相結合等特點,有利於病理學領域的深入研究,在現代病理診斷中起重要作用。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6年我國免疫診斷市場規模為129.15億元,根據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等發布的《醫療器械藍皮書2017》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免疫診斷的市場規模仍將保持15%-20%的年均複合增長速度,按15%的保守增速計算,至2021年我國免疫診斷市場規模將達259.77億元。
體外診斷行業主要產品包括體外診斷儀器、體外診斷試劑。從產業鏈角度看,體外診斷行業可以分為上遊原材料、中遊生產、下遊流通和終端使用四個環節。
體外診斷產品包括試劑和儀器,試劑的上遊原料主要包括生物活性物質(抗原、抗體、酶、引物等)、精細化學品(胺基酸、有機酸等)、其他物料(配套的載玻片、尼龍膜、塑料配件等),其中生物活性物質系較為關鍵的原料;儀器的上遊原料主要包括機械零部件、關鍵元器件、電路板等。上述原材料中大部分已實現國產化,供應商眾多、產能充足且競爭激烈,能夠滿足中遊生產企業的需求,但少部分抗原、抗體、酶等活性物質仍以進口為主,但不存在單一依賴。總體而言,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穩定、供應充足,不存在對原材料的重大依賴。
中遊生產廠家的銷售模式分為經銷和直銷,因此下遊流通環節主要包括經銷商、直銷人員、商業配送公司等。
體外診斷行業的終端使用機構主要包括醫院、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體檢機構、海關(檢驗檢疫中心)等醫療機構,部分類別的體外診斷產品則已實現個人用戶自檢,其下遊直接面對個人。整體上國內體外診斷產品目前主要的需求仍以醫院為主,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醫療機構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持續加強,醫院對於體外診斷產品及技術支持服務的需求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一、病理領域診斷第一股
安必平成立於2005年創立了國內首個沉降式液基細胞學製片系統;2009年入駐科學城孵化器,打造病理診斷整體平臺;2010年引入戰略投資機構,建立PCR平臺,構建液基細胞學聯合HPV檢測解決方案;2011年成立自動化設備公司,研發先進的全自動化設備,建立免疫組織化學(IHC)平臺;2012年建立螢光原位雜交(FISH)平臺;2014年完成股份制改制,推出HPV自檢測服務;2016年檢驗所目前有分子病理、組織病理、細胞病理、病原體分子檢測、數字病理、繼續教育服務等6個平臺;2018年6月12日,杭州安必平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安必平正在走向集團化發展;2019年安必平獲得日本厚生勞動省頒發的《體外診斷用醫藥品外國製造業者登錄證》、《醫療機器外國製造業者登錄證》,標誌著安必平體外診斷試劑和設備正式獲得日本市場的準入資格;2020年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為我國病理領域診斷第一股。
二、業務分析
2016-2019年,營業收入由2.41億元增長至3.55億元,複合增長率13.78%,19年同比增長16.01%,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同比下降7.11%至1.45億元;歸母淨利潤由0.46億元增長至0.74億元,複合增長率17.17%,19年同比增長21.31%,2020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0%至0.33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由0.39億元增長至0.71億元,複合增長率22.10%,19年同比增長24.56%,2020年上半年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41%至0.3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由0.43億元增長至0.90億元,複合增長率27.92%,19年同比增長38.46%,2020年上半年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同比增長40.88%至0.41億元。
分產品來看,2019年自產產品實現營收3.23億元,佔比91.06%,毛利率86.73%,其中LBP試劑實現營收1.42億元,佔比40%,毛利率87.47%,PCR試劑實現營收1.11億元,佔比31.39%,毛利率89.14%,FISH試劑實現營收4305.19萬元,佔比12.14%,毛利率94.58%,IHC試劑實現營收2150.63萬元,佔比6.07%,毛利率62.78%,儀器實現營收572.44萬元,佔比1.61%,毛利率25.45%;外購產品實現營收0.26億元,佔比7.04%,毛利率78.05%,其中試劑實現營收2231.24萬元,佔比6.29%,儀器實現營收398.61萬元,佔比1.12%;服務實現營收483.64萬元,佔比1.36%,毛利率77.54%。
三、核心指標
2016年-2019年,毛利率維持在82%以上;期間費用率由55.16%下降至52.72%,其中銷售費用率由45.68%下降至45.58%,管理費用率由8.79%下降至7.3%,財務費用率維持在低位;利潤率由19.43%提高至20.5%,加權ROE由15.6%提高至17.46%。
四、杜邦分析
淨資產收益率=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由圖和數據可知,淨資產收益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利潤率和權益乘數的提高。
五、研發支出
2017-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金額分別為1,530.49萬元、1,558.65萬元和2,185.89萬元,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看點:
公司近年來自產產品佔比逐漸提升,其中伴隨診斷產品FISH和ICH 產品需求旺盛,後續有望持續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