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分子病理,為腫瘤疾病提供精準診斷

2020-11-28 美通社

杭州2013年4月22日電 /美通社/ -- 腫瘤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對腫瘤的正確治療源於精準的病理診斷。目前分子病理已經在病理診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在鑑別診斷中的作用尤為突出。循證醫學發現了不同病理類型對應多種抗原,另外一些抗原的存在可以使用對應的治療方案,而免疫組化正是鑑別這些抗原的有效手段。因此免疫組化越來越多的應用於鑑別診斷、預後判斷、治療方案選擇、發現微小轉移灶等。但在日常工作中,面對已知的數百種的免疫組化指標該如何選擇,仍然困擾著許多病理醫生。

為了向病理學界傳遞國內外最新的分子病理進展,4月19-21日,由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主辦的「2013年腫瘤分子病理診斷及臨床治療新進展」暨「2013年艾迪康海內外華人學者病理診斷研討會」在杭州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區100餘位病理和腫瘤科臨床醫生參會。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章鎖江,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主任餘心如,浙江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委員、浙江大學基礎醫學系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姚根有,浙江省病理質控中心副主任倪型灝,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主任任國平,浙江省人民醫院病理科教授趙仲生,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徐如君,山東大學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原山東省立醫院病理科主任醫師王家耀,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市場總監蔡軍代表主辦單位感謝到會的嘉賓並致辭。

此次會議特別邀請了艾迪康海外顧問專家程亮、黃教悌、劉正智、查宏斌四位美國病理界的知名專家,圍繞腫瘤分子病理、個性化醫學中的應用與發展、免疫組化特殊染色在各系統病理診斷及鑑別診斷中的進展進行了精彩詳盡的講解,著重介紹了針對不同鑑別診斷選擇相應抗體組合的經驗及國際上前沿的最新進展。參會的專家代表紛紛表示,此次國際水準的會議知識跨度大、信息載量極其豐富,直擊了國際主流的分子病理最新進展,大家頗受裨益。

會議期間,艾迪康病理實驗室主任夏成青,原浙江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授、現艾迪康病理實驗室專家陳培輝介紹了艾迪康病理實驗室在免疫組化方面做的工作。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的病理實驗室緊跟學科發展主流,按照CAP的要求建立了形態-免疫組化-分子病理三級綜合診斷體系。針對中國常見的腫瘤和非腫瘤疾病建立了免疫組化抗體庫,對相關的靶標進行了嚴格認真的驗證和日常質控工作,並且利用羅氏Ventana自動免疫組化平臺進行規範操作。結合國內外專家對免疫組化指標的使用,嚴格把關染片質量,提高診斷的水平和報告質量。

艾迪康病理診斷服務主要針對需求更細緻,分型更準確的診斷要求,特別是對預後及與治療關係密切的診斷需求來說尤為重要。目前主要瞄準胸部腫瘤,胃腸道,婦科腫瘤,淋巴瘤,皮膚病和皮膚腫瘤,乳腺腫瘤和原發灶不明確的腫瘤等方向。力求通過病理診斷給病患帶來更精確有效的治療。

艾迪康病理檔案庫—每年能存放65萬餘切片和申請單(玻片約為182萬餘例),9萬餘例蠟塊;其中,不包括免疫組化、會診玻片及電子檔案。

關於艾迪康病理實驗室

艾迪康病理實驗室是艾迪康醫學檢驗實驗室的重點發展學科;由組織病理、細胞病理、流式細胞、分子遺傳學和細胞遺傳學等多學科共同組成。在外科病理基礎上成立了血液病理、腎臟病理、皮膚病理、分子病理等專業團隊。

除常規病理項目外,開展骨髓活檢、淋巴瘤/白血病免疫分型、微小殘留病變檢測、全自動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免疫螢光染色、RT-PCR、測序、FISH、核型分析等多種先進技術及檢測項目,將形態、免疫、分子、染色體等技術緊密結合,為廣大客戶提供病理診斷、預後評估、藥物選擇、療效觀察、藥物耐藥性檢測等多方位的服務。

艾迪康病理實驗室是浙江、山東、安徽等省份第一家具有病理診斷資質的獨立醫學實驗室,按照國家醫療機構管理與診斷技術規範叢書《病理診斷與技術規範》的標準建立,設有通櫃式巨檢臺,按ⅡB級100%外排建造。

艾迪康病理實驗室擁有UCLA黃教悌教授等5名美國專科病理醫生為顧問,20多位國內著名病理學家為會診專家及50多名中青年技術骨組成的專業團隊,並將繼續招納全球專業人才,同時與UCLA建立遠程病理會診平臺,為廣大臨床醫生和病人提供高水平的病理診斷和會診服務。

微話題:我和免疫組化有個約會

討論地址:http://i.dxy.cn/topic/immunohistochemistry

連結:

艾迪康官網:http://www.adicon.com.cn

艾迪康病理:http://pathology.adicon.com.cn

相關焦點

  • 旌準醫療:專注分子診斷,聚焦血液腫瘤精準診斷,賦能各級血液科平臺...
    在分子病理學領域紮根多年的葉鋒,對臨床病理研究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他告訴動脈網記者:「在腫瘤病理研究中,其實血液腫瘤病理研究是一大難點。血液腫瘤的發病率並非我們想像中那麼低,而且血液腫瘤發病患者多聚焦在青少年群體,人們救治的欲望和價值都更大。」
  • 廣東率先完整搭建起分子診斷、分子影像、分子病理等精準醫學3大...
    、分子病理交流、共享、合作平臺,將為推進精準醫學研究和應用、提升精準診斷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沈君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放射科主任、主任醫師分子病理是臨床精準醫學的關鍵技術,無論是在基礎研究還是在臨床醫學研究中都具有巨大的潛力,不僅在分子層面可為精準病理診斷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也是精準診斷的前提和基礎
  • 【精準醫學】開闢病理新領域,廣東率先成立首個分子病理專業合作平臺
    論壇聚焦分子病理近十年發展與應用,直擊臨床應用新進展、新動態,向與會人員獻上了一場觀點精彩碰撞的思想盛宴,為推動分子病理學系統性、規範化發展和臨床應用按下「加速鍵」。 沒有精準的病理診斷,就沒有精準的治療分子病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無論是在基礎研究還是在臨床醫學研究中都具有巨大的潛力,不僅在分子層面可為精準病理診斷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 卞修武:分子診斷在精準醫療中的作用與挑戰
    點擊查看 分子診斷讓醫生能夠按照臨床有效的方式對同一疾病患者進行分類,來確定對某些治療方法和治療藥物敏感的特定疾病亞型。以腫瘤為主的疾病在病理上的診斷是比較經典的,但分子診斷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是目前排名榜首的疾病殺手。
  •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引入先進病理診斷管理
    腫瘤良惡性的準確判別、惡性腫瘤的分類對於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和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都有賴於高質量、精準的病理診斷。病理診斷是通過對活檢或手術切除的腫瘤標本進行固定、取材、染色後,在顯微鏡下進行的組織學檢查以診斷疾病,是指導臨床治療和預後評估最可靠的依據,是公認的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也是目前任何手段都無法替代的終末診斷。
  • 病理領域診斷第一股安必平
    公司產品種類豐富,主要應用於腫瘤的病理診斷,包括細胞學診斷試劑和儀器(LBP系列)、免疫組化診斷試劑和儀器(IHC系列)、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PCR系列、FISH系列)等系列501種註冊/備案產品(截至2020年5月31日),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能為醫療機構提供完整的病理診斷解決方案的廠家之一。
  • 溫州人民醫院引進病理診斷實現腫瘤患者精準醫療方案(健康網際網路)
    據浙江省溫州市疾控中心發布的《2015-2017年惡性腫瘤監測數據分布》顯示,2017年溫州市惡性腫瘤新發病例26440例,死亡13239例,腫瘤防治形勢嚴峻。作為公認的腫瘤診斷「金標準」,病理診斷是目前指導臨床治療和預後評估最可靠的依據。而精準病理診斷更是實現腫瘤精準醫療的關鍵。
  • 聚焦前沿——「當分子病理檢測技術」偶遇「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本文將從分子檢測的重要性入手,簡述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分子檢測中的應用,並對目前遇到的問題及挑戰進行總結。 分子檢測的重要性日益劇增 基因測序是精準醫療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子診斷也是精準醫療的重要子行業之一。早在2003 年,WHO首次將腫瘤的分子分型納入病理診斷標準[1]。
  • 【活動預告】相約9.26,聽大咖聊聊精準醫學與分子病理那些事
    它的發展使得病理學由此踏上了腫瘤靶向治療、個體化醫療及精準醫療的快速軌道,並逐漸成為精準醫療的支柱,在疾病的鑑別診斷、伴隨診斷、治療指導、預後評估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病理醫學管理分會常委;廣東省胸部疾病協會腫瘤急危重症專業委員會常委。
  • 為何病理診斷對腫瘤患者意義重大?
    惡性腫瘤的確診需要足夠充分的證據,醫生從不會僅憑臨床診斷或影像學檢查就給患者「下判決書」。 一般來講,腫瘤的診斷需要經過五個步驟,分別為臨床診斷、影像診斷、手術診斷、細胞病理學診斷、組織病理學診斷。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什麼是精準醫療?對腫瘤患者來說,就是基於對個體基因的檢測,找到最有效的靶向藥,從而節省試錯成本,搶到最寶貴的治療時間。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藥物及治療手段,最大延長生存期。可以看出,精準診斷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前提。而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無疑為精準診斷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 病理檢測與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如需報告請登錄 未來智庫)一、病理檢查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病理檢查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病理學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形 態結構、功能和代謝等方面的改變,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從而闡明疾病本質的醫學科學。
  • 科學網— 為腫瘤診斷和治療提供中國方案
    為腫瘤診斷和治療提供中國方案   顧殷敏觀察試驗數據。 ■本報記者 沈春蕾 早期診斷生物標誌物和潛在的治療靶點的鑑定是癌症臨床領域亟須解決的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高山團隊聚焦DNA甲基化異常調控的lncRNAs(長鏈非編碼RNA)在腫瘤中的分子功能及機制的研究,並在腫瘤診斷靶點鑑定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癌症研究》。
  • 百盛生物:專注免疫組化、TCT檢測,賦能腫瘤病理診斷
    腫瘤病理檢測一直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病理檢測能夠給醫生提供的信息遠遠不止是否患癌這麼一個維度,從病理中醫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癌細胞來源、惡性程度、擴散範圍等多維度信息,為臨床醫生提供精準的病理信息,對指導患者的治療和預後至關重要。腫瘤病理檢測可以通過免疫組化(IHC)來實現,這是一種利用抗原抗體反應對組織切片中某些特定蛋白成分進行定位、定性、定量分析的技術。
  • NGS技術落地病理科,加速分子診斷臨床應用發展
    基於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精準治療手段使腫瘤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在這一趨勢下,以新一代測序(NGS)技術為代表的靶向精準檢測方法逐漸從科研實驗室走向臨床病理科的實際應用中。 2019中國病理年會期間,在羅氏診斷主辦的「NGS助力分子病理臨床研究專題研討會」上,我國多位分子病理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NGS在分子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前沿進展。
  • 腫瘤精準醫療,什麼最重要
    隨著生物醫藥研究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腫瘤領域,EGFR、ALK、ROS1、c-met、RAS, BRAF等大量靶點的湧現,帶動了精準醫療的熱潮。在內分泌代謝領域,精準醫療的治療策略,也呼聲甚高。而精準醫療離不開精準診斷。分子病理檢測是腫瘤精準診斷所必須的手段之一,且貫穿疾病診治的全程。近年來,分子病理發展迅速,新技術極其相關臨床數據積累越來越豐富,臨床應用亦日益廣泛,備受關注。
  • 乳腺癌全程管理離不開精準診斷
    篩查、確診、分型、術式、病理、複查、轉歸,從始至終,全程管理的每個診治環節都少不了精準診斷的身影。  乳腺癌外科治療之「左膀右臂」  精準診斷對於乳腺癌全程管理的作用舉足輕重,各項技術手段融匯貫通,疾病全程管理才能上升到更成熟、更卓越的水平。
  • BBAMCR:張雲等揭示腫瘤細胞分子病理新機制
    蛋白酶激活受體1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 PAR1) 屬於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是凝血酶、金屬蛋白酶等的受體,在血液循環系統、免疫系統中發揮重要的生理作用,並參與多種人類疾病的病理發生。
  • 為腫瘤診斷和治療提供中國方案—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研究員高山團隊聚焦DNA甲基化異常調控的lncRNAs(長鏈非編碼RNA)在腫瘤中的分子功能及機制的研究,並在腫瘤診斷靶點鑑定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癌症研究》。
  • 分子診斷行業發展趨勢
    分子診斷可以應用於傳染性疾病診斷、血液篩查、遺傳性疾病診斷、腫瘤分子診斷等領域,多方位的用途促進了該行業的迅速發展。未來隨著個體化醫療需求的加劇,LDT在罕見病診斷、腫瘤靶向藥物選擇、疾病風險預測等方面的應用將得到長足的發展。高通量測序技術、基因晶片技術、質譜分析技術、流式細胞技術等在臨床上的應用,為LDT提供了更多的技術平臺,將豐富LDT的產品,更好的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