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腫瘤相關基因被發現,在臨床需求的日益增長下,分子病理學作為跨界融合的一項新型檢測技術,儼然成為近十年來病理學界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發展領域之一。它的發展使得病理學由此踏上了腫瘤靶向治療、個體化醫療及精準醫療的快速軌道,並逐漸成為精準醫療的支柱,在疾病的鑑別診斷、伴隨診斷、治療指導、預後評估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子病理相關新技術和新進展噴湧而出,跨界、多學科融合的趨勢越發明顯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一些問題:相關標準和規範的建立仍比較欠缺,相關技術的應用推進和資源融合亟需組建一個跨界合作的大平臺,通過匯聚不同領域的專業資源,引領、規範、推進中國分子病理行業發展。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分子病理分會正是順應這一趨勢,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病理科學科帶頭人張慶玲教授的牽頭髮起下得以獲批成立。通過構建跨學科、多領域的分子病理交流、合作和共享平臺,分會將充分發揮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的平臺優勢,匯聚分子病理研發、診斷和臨床等多領域專業資源,重點開展學術交流、聯合研究、標準制訂、質量控制、會診合作平臺等工作,開啟分子病理發展新篇章。
為進一步普及分子病理基礎、介紹分子病理領域應用進展和最新動態、加強行業內合作、推動分子病理檢測項目的開展,分子病理分會籌備組將在9月26日(本周六) 9:00-11:40,通過知網線上平臺舉辦「分子病理基礎和應用系列講座第一期活動暨分子病理分會籌備啟動儀式」。屆時,來自國內外知名分子病理專家,將緊緊圍繞「分子病理基礎和應用」,共同探討分子病理相關的研究與應用,為廣大同道奉上一場份量十足的學術盛宴,敬請期待!
主題一:分子病理分會發展目標及願景——張慶玲教授張慶玲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分子病理分會牽頭髮起人
廣東省人民醫院病理科學科帶頭人
醫學博士、教授、副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和南方醫科大學兼職教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腫瘤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訪問學者;國家、廣東省和北京市自然基金函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學位評審專家;山東省、河北省和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世界華人醫師協會檢驗與病理醫師協會常委;中國老年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淋巴瘤學組成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研究型醫院協會病理學分會原發不明腫瘤學組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病理醫學管理分會常委;廣東省胸部疾病協會腫瘤急危重症專業委員會常委。
主題二:分子病理基礎和規範化—陸國輝教授陸國輝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精準檢測分會、婦科腫瘤分會、遺傳病分會顧問
美國臨床細胞遺傳學診斷執照(ABMG);原美國MD Anderson腫瘤中心首位ABMG認證臨床細胞遺傳診斷主任;美國美國醫學遺傳學院專家委員(FACMG);中國遺傳學會遺傳諮詢分會委員;美國南卡大學醫學院/南方醫科大學/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等兼職/客座教授;中國產前遺傳病診斷/遺傳諮詢領域開拓者之一。先後參與6本醫學遺傳專著的編寫,主編:《產前遺傳病診斷》(2002年出版,2003年全國優秀圖書二等獎);《臨床遺傳諮詢》(2007年出版);《常見婦嬰九病——從預防到醫學基因組醫學》(2009年出版)。編寫專著31章,發表在世界知名SCI雜誌論文60餘篇。
主題三:臨床二代測序流程和解讀—鄭剛教授鄭剛
美國梅奧醫院臨床基因組學實驗室co-director
梅奧醫學院副教授,臨床實驗室標準(CLSI)的專家顧問,國際實驗室血液學協會分子委員會vice chair。北京醫科大學醫學本科,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病理住院醫和血液及分子病理培訓,2015-2019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任教。曾獲The Women's Board grant, Clinical Pathology Teaching Award, Achievement in Quality Improvement, global health faculty pilot grant, 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 John C. Eggleston Award in Surgical Pathology 等多個獎項。SCI收錄論文50篇,包括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leukemia,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modern pat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等。
專題四:基於分子檢測的甲狀腺良惡性病變的鑑別診斷—邵建勇教授邵建勇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精準檢測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分子診斷科主任
華南腫瘤基因診斷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技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科學顧問,國家衛計委病理質控中心分子病理質控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臨床分子診斷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病理學會分子病理學組副組長,中國抗癌協會病理學會分子病理學組副組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分子診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實驗醫學專家委員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分子診斷專業委員會顧問,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分子診斷及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副組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病理分會分子病理學組副組長,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健康服務適宜技術分會專家委員會特邀專家,國家衛計委肺癌質控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腫瘤精準治療分子靶點檢測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家族遺傳性腫瘤協作組」專家組成員。
專題五:DNA甲基化檢測在腫瘤診療中的應用價值--蘇敏教授蘇敏
汕頭大學醫學院病理國家重點學科病理教研室負責人
汕頭大學司法鑑定中心機構負責人
病理學教授,主任法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教授。中國病理醫師協會常委、衛健委塵肺病防治專家組成員,廣東省教育廳高校國際合作平臺食管癌分子遺傳國家合作平臺負責人。曾留學日本京都俯立醫科大,並赴英國劍橋大學Hutchison/MRC Research Centre訪問學習合作研究。曾任西安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基礎醫學教指委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食管癌遺傳易感性與早期分子病理標記研究。先後主持九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編中英文病理學教材6部。國家強制性職業衛生標準《塵肺病理診斷標準》(GBZ 25-2014)項目與出版配套診斷圖譜負責人;新冠肺炎病理屍檢操作指南專家共識起草牽頭人。主講的病理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獲廣東省首屆高校教學名師獎,廣東省首屆特支名師,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獲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勞動模範等稱號。
專題六:小兒膠質瘤的分子分型--劉大偉教授劉大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博士
廣東省臨床醫學會病理學專委會委員
從事外科病理學診斷工作,教學工作及科研工作。在外科病理診斷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軟組織疾病、生殖系統疾病、分子病理等方面的病理診斷。參與院內神經外科、頭頸、泌尿、婦科等MDT討論並作為團隊固定成員。共發表SCI論文2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12篇, 多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廳研基金等科研項目,參編專著4部。
更多詳情請登錄學會官網:
www.gdpma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