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萬怡醫學主辦、中國醫師協會臨床精準醫療專業委員會等多家協會支持的「2020第五屆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在上海盛大開幕。本屆峰會以「推動產業創新蝶變,加速臨床落地應用」為主題,並同期舉辦精準醫療開幕式論壇、第五屆基因檢測與體外診斷大會以及第五屆細胞治療產業創新大會。
本屆大會匯聚了中韓美英四國大咖專家學者、千餘位精準醫療行業參與者、全球精準醫療龍頭企業高管、中美十餘項優質路演項目、200餘位頂級投資人等,共同探索腫瘤臨床治療新進展,洞悉精準醫療發展最前沿。
在11月27日上午的「體外診斷的行業發展現狀與前景」主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肝臟外科主任周儉教授做了題為「以外科為基礎的肝臟精準治療」的報告。
周教授指出,肝癌目前仍是最大的挑戰之一。中國新發肝細胞癌佔全球的55%,肝癌發病率居全球第四,死亡率為全球第二,5年生存率僅為12%。肝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及抗轉移復發是提高患者總體生存率的關鍵。然而,現有抗肝癌藥物療效欠佳,因此,尋找敏感的抗肝癌藥物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眾所周知,腫瘤具有高度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是導致藥物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精準醫學是肝癌臨床治療的延伸,對此,復旦大學研究所已經經歷了40餘年的研究歷程。2015年5月26日,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在國內率先成立了精準醫學中心,配備了臨床精準醫療中心實驗室、臨床單細胞系統生物醫學中心等,並具有一套完備的臨床檢測標準。
為了滿足肝癌早期診斷的臨床需求,中山醫院與企業合作研發出了一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miRNAs肝癌診斷盒,並獲得了國家藥監局批准,目前已應用於臨床,且在患者實際使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臨床需求除早期診斷外,還包括提高肝癌切除率及療效、降低腫瘤術後高復發和轉移、提高抗肝癌藥物療效四個方面。周教授強調,個性化抗肝癌治療是臨床的迫切需求,需要通過基因測序精準選擇靶向藥物。對此,中山醫院基於前期研究,設計了肝癌特異度靶向深度測序方案,並轉化用於臨床。
最後,周教授指出了肝癌精準醫學的未來方向。他說道:「肝癌精準醫學還要繼續尋找預測藥敏的各類標誌物,探尋多組學肝癌分子分型與各種治療的關係。另外,我們也要聯合用藥,包括靶向、免疫治療以及局部治療,堅持長期生存精準外科是基礎,結合個體化多學科精準治療的策略。雖然實現肝癌精準治療的道路漫長,但機遇仍然大於挑戰。」
End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往期精選
圍觀
長胖真的不怪你!新研究揭示:「肥胖基因」或許才是管不住嘴、邁不開腿的「元兇」
熱文
不吃早餐,晚餐太晚……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能引起「蛋白尿」
熱文
宣布新冠疫苗有效性達90%後,輝瑞CEO高位拋售60%個人股票
熱文
Nature重磅:這個調節膽固醇代謝的基因,或成增強癌症免疫療法的「新星」
熱文
你拖後腿了嗎?柳葉刀揭示:中國19歲男性身高175,女性163
醫藥
免疫療法 | 生物仿製藥 | 疫苗 | 耐藥性 | 藥物靶點 | 健康生活 | 藥企新聞 | 藥物盤點 | 製藥技術 | 藥物副作用
基礎研究/轉化醫學
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結直腸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經退行性疾病 | 腸道微生物
醫療器械/生物技術
體外診斷 | 醫療器械 | 生物納米 | 3D列印 | 基因檢測 | 單細胞測序 | 基因編輯 | 輔助生殖 | 人工智慧 | 精準醫學
政策
抗癌藥 | 4+7帶量採購 | 耗材 | 備案制 | 註冊人制度 | 健康中國 | 新版基藥目錄 | AI醫療器械 | 遠程醫療 | 同股不同權
市場/資本
IPO | 融資 | 合作 | 基金 | 港交所 | 科創板 | 創業板 | 研發投入 | 收購 | 市場&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