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內外專家雲集南財國際論壇 共商「疫後」經濟發展新趨勢
2020年,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經濟體系而言,既是充滿挑戰與變革的一年,又是充滿轉機並開啟了新一輪經濟體系驟變的啟點之年。
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資本該如何抉擇與突圍,率先步入「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又該如何依託資本市場的助力,把握「危」中之「機」,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重要話題。
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新格局、新市場、新挑戰 ——2020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將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召開。
在論壇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副總編輯、總經理室總經理彭健明,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紅兵,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分別發表致辭。
本次論壇以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格局為背景,著重探討全球資本流動,以及如何抓住中國金融開放帶來的新機遇。當天,來自監管層、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海內外知名經濟學家、全球主流投資機構、頭部上市公司、大灣區高成長企業代表等,近500位與會嘉賓齊聚一堂,就中國資管新趨勢,全球資產配置、「雙循環」格局下企業借力資本市場發展等重磅議題展開了思想碰撞。
「雙循環」下上市企業機遇與挑戰
當下,全球政治經濟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的衝擊和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關係變化,令中國社會經濟走到新的歷史性關頭。而「雙循環」戰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意味著中國未來發展將會面臨新模式、形成新格局。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就在當天論壇上分享了他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思考。圍繞「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戰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高培勇向與會嘉賓重點分析了在當前時點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深層次邏輯。
而上市公司作為中國企業的精英主體,如何踐行雙循環戰略,提升發展質量,攻克核心技術壁壘,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也成為嘉賓熱議的話題。
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就從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角度,剖析了上市企業發展態勢。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唐瑞,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海超,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委員、副秘書長黃麗萍也分別從各自專業領域分享了真知灼見。
在當天的「全球交易所代表對話大灣區高成長企業」環節,香港交易所環球上市服務部高級副總裁韓穎姣、倫敦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艾德華、東京交易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逯家鄉分別進行了視頻交流,紐約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楊旭,新加坡交易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謝採含,上海證券交易所南方中心總經理萬建強等與會嘉賓,均就包括大灣區企業在內的國內公司如何藉助資本市場提高發展質量做了詳盡的介紹。
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深圳市高燈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民遐、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秘吳華,則在該環節從各自角度暢談了將如何藉助資本市場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質量。
當天下午的上市公司主題論壇上,國內各行業上市公司代表更進一步分享了「雙循環」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感想。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就指出,在「雙循環」格局下上市公司應升維國際化戰略,同時謀求較大主動權。美年健康、天億集團董事長俞熔也在演講中表示,為踐行「雙循環」戰略,在後疫情時代,美年健康將在「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提速實現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到「以健康促進為中心」的轉變。
除上述嘉賓外,中財龍馬資本董事長雷傑,埃夫特機器人總經理總工程師遊瑋,豫園股份CFO、副總裁鄒超也分就「雙循環」背景下的資本選擇、企業選擇進行了一番深度交流。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和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註冊制的穩步推行,註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專業把關作用日漸突出。原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副秘書長、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執行總裁楊志國就在本屆論壇上表示,註冊會計師唯有本著質量至上的理念,強化質量管理,才能真正行穩致遠。同時他還建議,應區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不斷完善監管舉措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在分析上述重磅內容的同時,當天的論壇上上市公司代表、券商分析師以及銀行業人士還就「分享消費升級紅利」、「雙循環格局下的企業技術創新」兩大議題展開了深刻的討論。
展望新時期資產管理新趨勢
疫情帶來的新形勢不僅影響著上市公司,後疫情時代,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也正迎來新的變量和發展契機。
通過視頻與會的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講座教授、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就針對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科技元素導致社會、經濟發展出現一系列變化,分享了他在新冠疫情之後的一系列新觀察、新發現。
同樣來自海外的加拿大萬信投資總裁兼總經理邁百瑞,則詳述了外資機構將如何抓住中國金融開放帶來的新機遇,並將中國視作所有主要經濟體後疫情時期復甦的領頭羊。
國內機構方面,天風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在會上為投資者規劃了移動網際網路紅利和精準數據,兩大科技投資主線。
下午的「2021年中國資產管理新趨勢 」分論壇上,作為公募基金的代表嘉實基金總經理經雷建議,基金公司應構建以客戶訴求為核心的資產管理。國內知名私募上海重陽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慶具體則介紹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現狀、機遇與挑戰。東莞信託董事長黃曉雯詳解了資產配置新格局下的信託責任。而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則是從構建券商資管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角度進行了一番剖析。
銀行資管代表,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監事,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巡視員沈炳熙則從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使命、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特色、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前景三大方面切入,介紹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現狀和未來前景。
本屆論壇還吸引了一批外資機構參與,荷寶全球基本面股票主管Abiana Fedeli通過視頻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業務地區之一。儘管中國在改善企業的ESG形象方面仍面臨許多挑戰,但已經取得了進展,而且進展非常快。」
博楓資產董事總經理、中國區負責人Stuart Mercier在主旨發言上暢談了長期低利率環境中加速追逐收益率的話題。瑞銀資管(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章龍也就國際資產機構在中國的實踐,與現場嘉賓展開了探討。
除上述嘉賓外,來自國內公私募、券商等機構的代表,也在論壇上圍繞「後疫情時代中國資產管理新趨勢」和「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趨勢」兩大主題展開了精彩的討論。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也首次舉辦了機構投資者論壇暨2020年21世紀金牌分析師頒獎典禮,據悉,本屆評選共有包括24家券商在內的1100餘位分析師參選,來自公募基金、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等55家機構的600餘位機構投資者參與投票。自9月投票啟動以來,經過幾個月的緊張角逐後,評選圓滿結束,各類獎項實至名歸。
據悉,此次評選涉及三大研究領域、七大產業研究方向的27個子行業,細化增設了「批零」、「電子商務」、「半導體」、「消費電子」與「新能源汽車」行業。與此同時,本屆頒獎典禮還設置了金牌研究團隊獎項、金牌鬥牛士獎項、研究報告獎項、最受歡迎研究團隊獎項等多個重磅大獎,今年的最具實力金牌研究團隊由長江證券攬下,最具潛力研究團隊則花落華創證券。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