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寄生蟲病是寄生蟲侵入人體而引起的疾病。因蟲種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各異。本類疾病分布廣泛,世界各地均可見到,但以貧窮落後、衛生條件差的地區多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更多。因此,狹義的熱帶病即指寄生蟲病。非洲、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發病較多,感染的人群主要是接觸疫源較多的勞動人民及免疫力較低的兒童。寄生蟲病患者多來自疫區,如血吸蟲病有疫水接觸史、肺吸蟲病有吃不熟的石蟹史等。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是不是寄生蟲病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其實不然,寄生蟲病防控仍然不能放鬆。其中約三分之二寄生蟲病是食源性感染,寄生蟲大多都是吃進來的。有的幼蟲囊蟲等也分布在肺部、皮下,甚至腦部和眼部。寄生蟲對人體是有害無益的,對人體的損害多是掠奪營養,引起炎症,阻塞血管等。發病主要取決於侵入體內的寄生蟲數量和毒力以及宿主的免疫力。各有其臨床特徵,末梢血液嗜酸粒細胞往往增高。患者可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可引起貧血及營養不良,生長滯緩等。闌尾寄生蟲病繼發感染產生急性闌尾炎即炎症期,繼之闌尾腔內壓力增高,闌尾壁缺血、壞死、穿孔、蛔蟲可鑽入腹腔,引起嚴重化膿性腹膜炎。
人體寄生蟲指以人作為宿主的寄生蟲,可分為內部寄生蟲和外部寄生蟲兩大類,大多屬原生動物、線形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寄生蟲學中習慣上把原生動物稱為原蟲類,把線形動物和扁形動物合稱為蠕蟲類(Helminthes)。內部寄生蟲之重要的種類大多包括在原蟲類、線蟲類、吸蟲類和絛蟲類中。
寄生蟲感染實驗診斷是通過病原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實驗明確有無寄生蟲感染的診斷過程。檢測寄生蟲的標本來源於已被感染者或可能感染者的糞、尿、痰、陰道分泌物、外周血液、骨髓、腦脊液和某些寄生部位組織等。對於寄生蟲感染的診斷,病原學診斷方法是首選,也是確診的依據。在送檢的標本中,採用適合的檢查方法找到寄生蟲任何的寄生階段都可確診。每一種寄生蟲感染有其適合的診斷方法,選擇方法遵循的原則是簡單、經濟、快速和檢出率高,如糞便塗片或集聚法檢查腸道原蟲滋養體、包囊或蠕蟲卵,末梢血液塗片找瘧原蟲等,寄主組織內的寄生蟲則可通過活體組織檢查或穿刺檢查而確診。
寄生蟲鏡檢塗片製作過程
常見的人體寄生蟲蟲卵形態鑑別
在病原學診斷方法無法實現的前提下,用免疫學診斷方法檢測待檢者血清中某種寄生蟲抗體或抗原。免疫學診斷方法是輔助診斷寄生蟲感染的方法,可用已知的寄生蟲抗體檢測待檢者血清中的可溶性抗原,也可用已知的寄生蟲的抗原檢測待檢者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分為皮內試驗和血清免疫試驗等免疫學診斷方法。皮內試驗又可分為即刻反應和遲緩反應,肺吸蟲皮試等屬前者,可作為臨床過篩或流行學調查。血清免疫學試驗有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HA)、間接螢光抗體技術(IFT)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前者靈敏度較高,後兩者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較高。這些方法主要用於檢測寄主的特異性抗體,目前也已建立檢測蟲體循環抗原或排洩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診斷及療效的考核。DNA探針雜交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部分寄生蟲的DNA等分子生物學檢查也可以進行檢測。
通過以上方法快速有效的診斷有無寄生蟲感染及寄生蟲的種類,便於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為寄生蟲感染的防治提供幫助。
檢驗醫學科臨檢組
公衛中心官微
您全家的健康顧問
原標題:《公衛·科普 | 聊聊寄生蟲病的那些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