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3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食五穀,一生中生病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出現身體上的不適就難免要去醫院治療。患病有大小,要是普通感冒還好,對症治療一段時間也就好了;但是碰上腫瘤之類的短時間內消失不了的疾病就得決定要不要做手術。
拿胃腸道腫瘤來說,一般情況下醫生會胃腸鏡先做個活檢,送病理科評估一下腫塊的性質(良性還是惡性)。病理報告出了,醫生告知需要做手術,但是自己又不想在做活檢的醫院做(比如,在基層醫院做的活檢,但是想在大醫院找專家開刀;或者在離家遠的地方做的體檢想在離家近的地方做手術;在外地沒有醫保要去自己有醫保的地方等等原因),這就涉及到病理切片會診的問題。
會診的切片粗略的可以分兩種。一種是染過顏色的,拿到準備手術的醫院的病理科(下文統一稱為會診病理科)醫生可以直接放在顯微鏡下觀看,直接出報告的(見圖1、圖2)。
圖1 HE切片
圖2 免疫組化切片
另一種是白片,所謂白片(見圖3)即從組織蠟塊上切下來一部分組織貼到玻片上進行一些處理以至於不會脫落,需要會診病理科自己染色進行診斷的。除了以上兩種切片,還有的單位會切蠟卷或直接將蠟塊借出(見圖4),蠟卷即依據要求切到小管裡面的組織;蠟塊跟白片一樣,只不過需要會診病理科自己切片+染色。
圖3 白片
圖4 蠟塊
因為借片跟蠟塊有押金,為防損傷,有的患者或者家屬拿到切片和/或蠟塊後誠惶誠恐,小心翼翼,甚至有的放到冰箱。其實大家大可不必如此擔心,因為即使在夏天高溫天氣(40℃左右)也達不到石蠟的熔點,更別說冬天了,只要常溫放置,避免接觸過熱物體(比如火源、電磁爐、暖氣片等)即可。至於切片,因為玻璃材質,較容易破碎,原單位一般會放置於玻片盒內,避免重物、擠壓即可。
當然,隨著醫學發展,借片不只有上述一個原因,但借出的物件無外乎上述幾類(染色片、白片、蠟塊或蠟卷),只要合理保存即可無虞。
各個醫院的病理切片及蠟塊均會保存20-30年作為病史資料,所以為了病史資料的健全,也為了方便患者及家屬需要時有片可借,還望隨借隨還,萬勿丟失。
公衛中心官微
您全家的健康顧問
原標題:《公衛·科普 | 病理科醫生告訴您:關於借片的一些事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