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科普 | 病理科醫生告訴您:關於借片的一些事兒

2020-11-22 澎湃新聞

公衛·科普 | 病理科醫生告訴您:關於借片的一些事兒

2020-07-23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食五穀,一生中生病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出現身體上的不適就難免要去醫院治療。患病有大小,要是普通感冒還好,對症治療一段時間也就好了;但是碰上腫瘤之類的短時間內消失不了的疾病就得決定要不要做手術。

拿胃腸道腫瘤來說,一般情況下醫生會胃腸鏡先做個活檢,送病理科評估一下腫塊的性質(良性還是惡性)。病理報告出了,醫生告知需要做手術,但是自己又不想在做活檢的醫院做(比如,在基層醫院做的活檢,但是想在大醫院找專家開刀;或者在離家遠的地方做的體檢想在離家近的地方做手術;在外地沒有醫保要去自己有醫保的地方等等原因),這就涉及到病理切片會診的問題。

會診的切片粗略的可以分兩種。一種是染過顏色的,拿到準備手術的醫院的病理科(下文統一稱為會診病理科)醫生可以直接放在顯微鏡下觀看,直接出報告的(見圖1、圖2)。

圖1 HE切片

圖2 免疫組化切片

另一種是白片,所謂白片(見圖3)即從組織蠟塊上切下來一部分組織貼到玻片上進行一些處理以至於不會脫落,需要會診病理科自己染色進行診斷的。除了以上兩種切片,還有的單位會切蠟卷或直接將蠟塊借出(見圖4),蠟卷即依據要求切到小管裡面的組織;蠟塊跟白片一樣,只不過需要會診病理科自己切片+染色。

圖3 白片

圖4 蠟塊

因為借片跟蠟塊有押金,為防損傷,有的患者或者家屬拿到切片和/或蠟塊後誠惶誠恐,小心翼翼,甚至有的放到冰箱。其實大家大可不必如此擔心,因為即使在夏天高溫天氣(40℃左右)也達不到石蠟的熔點,更別說冬天了,只要常溫放置,避免接觸過熱物體(比如火源、電磁爐、暖氣片等)即可。至於切片,因為玻璃材質,較容易破碎,原單位一般會放置於玻片盒內,避免重物、擠壓即可。

當然,隨著醫學發展,借片不只有上述一個原因,但借出的物件無外乎上述幾類(染色片、白片、蠟塊或蠟卷),只要合理保存即可無虞。

各個醫院的病理切片及蠟塊均會保存20-30年作為病史資料,所以為了病史資料的健全,也為了方便患者及家屬需要時有片可借,還望隨借隨還,萬勿丟失。

公衛中心官微

您全家的健康顧問

原標題:《公衛·科普 | 病理科醫生告訴您:關於借片的一些事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公衛·科普 | 為什麼病理報告需要五天才能拿到?
    公衛·科普 | 為什麼病理報告需要五天才能拿到?很多患者朋友對於病理科有著很多的誤解,其中最多的就是為什麼拿到病理報告需要等五天的時間。+簡單介紹一下病理科的工作流程:標本的籤收與固定:每個標本送達病理科後,醫生們都會經過嚴格核對,確認無誤後籤字,因為標本要經過充分固定後才可以進行取材,所以醫生們要檢查每個標本的固定液量是否充分,對於大體標本醫生還要切開固定,這樣當天收到的標本要到第二天才可以取材。
  • 公衛·科普 | 聊聊寄生蟲病的那些事
    公衛·科普 | 聊聊寄生蟲病的那些事 2020-11-0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衛·科普 | 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的臨床意義
    公衛·科普 | 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的臨床意義 2020-07-27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蔚:以高度責任心踐行病理醫生職責
    張蔚說,病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臨床醫生多了解一些病理知識,對日常診療也是很有幫助的。  「做臨床醫生一直是我兒時的夢想,我的初衷是做一名婦產科醫生。」1992年7月16日,張蔚以優異的成績從濰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進入煙臺山醫院。在一個星期的崗前培訓之後,當時的病理科主任找張蔚談話,希望她留在病理科工作。
  • 病理醫生:顯微鏡下捍衛醫學之本
    他們經手感染物,時刻飽受福馬林侵蝕健康的危險;他們幾乎不與患者直接接觸,卻可以透過顯微鏡片,看到患者及家屬正在經歷的生死掙扎和喜怒哀樂;他們沒有掌握生與死的能力,但從他們手中出具的每個結果,都可能是病人生命的分水嶺。這群人被稱為「醫生的醫生」、「生命的法官」。他們就是一群藏在臨床醫生背後的「幕後英雄」——病理科醫生。
  • 營造全社會尊重關心全科醫生的氛圍
    營造全社會尊重關心全科醫生的氛圍——專訪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全科醫學,這一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從國外引入的概念,隨著我國家庭醫生制度的逐步推進,居民對全科醫生的接觸和了解也與日俱增。但是,全科醫生的經濟和社會地位還沒有得到足夠提升。就此,記者專訪了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
  • 內蒙古衛健委明確 符合這5種情況可轉全科醫生
    醫藥網1月7日訊 隨著國家到地方近年來對全科醫生重視培養和使用,全科醫生地位及待遇逐年提高。不少基層醫生表示,如何才能註冊或加注全科醫學專業呢?近日,內蒙古衛健委發布《關於做好全區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師執業註冊工作的通知 》(以下簡稱《通知》),明確5種情形可註冊或加注全科醫學專業。
  • 兩份新冠肺炎病理檢驗出爐:病理特徵與SARS感染相似
    劉良所帶領的團隊已在前一天完成前兩例遺體病理解剖,樣本送檢。加快速度,預計10天能出結果。 而在2月16日、17日,兩份關於新冠肺炎患者病理檢驗的論文均已發布,得出的結論均指向,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特徵與SARS感染相似。
  • 「快速高效醫療服務」快速石蠟切片病理診斷,讓您不在為等病理檢查...
    原標題:【快速高效醫療服務】快速石蠟切片病理診斷,讓您不在為等病理檢查而煩惱!「醫生,你能幫我看一眼我的腫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需不需要做手術?」在醫院,經常會聽到病人及家屬這樣問醫務人員。臨床醫生的回答是:「等病理檢查結果」。病理診斷是國際醫學界公認準確性最高的診斷方式,它決定了臨床醫生的治療方向和治療手段,與每一位患者的疾病治療和康復息息相關。「等病理檢查結果」常常是一件讓很多患者及家屬感到焦慮不安,又期盼著的事情。
  • 武春燕教授:PD-L1檢測那些事兒
    ,請武教授為大家揭秘PD-L1檢測的那些事兒。從事臨床病理診斷工作20餘年,擅長肺及縱膈相關疾病的病理診斷,尤其在細胞病理、肉芽腫性疾病及肺癌鑑別診斷具有很深的造詣。承擔同濟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學及進修醫生的帶教工作。擔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病理專科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病理醫師分會委員 、PQCC分子病理組委員 、中國腫瘤驅動基因分析聯盟委員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病理質控評價中心分子病理組委員。
  • 七年14次義診 滬公衛中心為革命老區肝病患者續寫生命
    自2011年起,一根精準幫扶、援醫惠民的紅線,將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簡稱「公衛中心」),滬上具百年肝病救治歷史的三甲醫院與革命老區江西上饒縣的第五人民醫院,緊緊相牽。  2012年,兩院結對醫療聯盟,上饒五院掛牌成立「肝病診療中心」。
  • 熱血外科 | Dr.Liu聊科普之「甲狀腺癌術後和優甲樂那些事兒」
    答這個很專業,就交給醫生吧!當知道了復發風險分度後,根據所需的TSH達標水平,就可以開始口服優甲樂了。對於甲狀腺全部切除的患者,一般所需劑量是1.5-2.5μg/kg/d,舉個例子,患者重60kg,則每天的需要口服90ug-150ug,我院優甲樂1片劑量是50ug,大約就是2-3片優甲樂的量,朋友們可要看清1片的劑量奧。對於甲狀腺一側葉或部分切除的患者,則沒必要服用這麼大的劑量,一般從每天25ug-50ug起口服。
  • 病理科醫生這樣說……
    所以SPN不一定是肺癌,但也可能是肺癌,這就需要病理醫生進行鑑別診斷。通過一系列複雜的處理,這些結節在顯微鏡下被放大100~400倍,其細節被一覽無餘。 哪些SPN,是腫瘤? 這部分我們通過病理學判斷哪些SPN是肺癌。
  • 預後好不好,病理單是如何悄悄告訴你的?
    醫生,我的病理單出來了,你幫我看看情況好不好啊?是早期乳腺癌,預後挺不錯的。醫生們是咋通過一紙病理單就知道預後好不好的呢?咱們沒有專業知識的小姐妹們能不能學一手,對自己的病情有個大體了解呢?一位病友阿姨告訴科普君:「我的病理單早就被我扔了,眼不見心不煩。」其實大可不必,科普君想說的是,我們只有正視疾病,了解疾病,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病理單是對疾病的一個重要的判斷,也是治療方案的一個依據,大傢伙還是要保存好。進入正題......病理單怎麼看得出疾病的預後呢?
  • 身體長了腫塊必須要做病理檢查嗎?醫生告訴你哪些情況一定要做
    很多患者朋友都會問,醫生,我為什麼要做病理檢查,我是不是得了什麼很嚴重的疾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合理的進行病理檢查可以對患者朋友的身體有一個良好的評估,繼而也可以為身體的健康預防打下良好的基礎。
  • 我院病理科醫師馮尚恩創新發明獲得專利證書!
    我院病理科醫師馮尚恩創新發明獲得專利證書!細針穿刺活檢為什麼日益受到廣大患者與臨床醫生的青睞?原因有以下幾點:1.可在門診病人及住院病人的床邊完成;標本處理時間短,可立即評估。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細胞病理學穿刺檢查專用注射器,包括針筒,所述針筒內滑動設置有與針筒內壁緊密接觸的活塞,活塞的中部垂直連接活塞柄的頭部,活塞柄的尾部設置有伸出針筒的加長柄,伸出針筒的加長柄的尾部設置有推塊,推塊的一側設置有加強塊,針筒的尾部的兩側設置有按片,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單獨評價
    小邱是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大浪社康中心的一名全科醫生,除了看病,解決居民的「頭痛腦熱」、發現危急重症及時轉診之外,她還要承擔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健康體檢、慢病管理等基本公衛工作和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換句話說,只要是跟居民健康有關的事,他們都要關。
  • 病理檢測與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2018 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量為 840.41 萬張,原 衛生部《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要求每 100 張床位配置 1-2 名病理醫生,則實際需 要的病理醫生為 8.4-16.8 萬人,而截至 2018 年末,我國目前在冊的病理醫生(包括執業醫師 和助理執業醫師)為 1.8 萬人,則病理醫生的缺口至少為 6.6 萬人。我國病理醫師相對人數相比海外發達國家明顯偏少。
  • 醫生寫科普文章可參評高級職稱,靠譜!| 新京報快評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會議提出,在全省率先把撰寫科普文章納入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從單純重視論文,到論文科普並重,山西衛計委的職稱評審導向值得期待。▲會議通稿原文。圖片來自山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網截圖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好比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可或缺、不可偏廢。這是對科普作用的精準概括。
  • 首屆「中國好醫生 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科普...
    央廣網上海1月1日消息(記者楊靜)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指導,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主辦的首屆「中國好醫生 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科普論壇昨天(31日)在上海召開。首屆「中國好醫生 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兒童青少年預防近視科普論壇昨天(31日)在上海召開(央廣網發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提供)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通過視頻為本次活動致辭,他指出,2020年6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我國首部《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高達53.6%,推進近視防控工作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