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醫生:顯微鏡下捍衛醫學之本

2021-01-18 瀟湘晨報

在醫院裡,有這樣一群神秘而特殊的人。他們經手感染物,時刻飽受福馬林侵蝕健康的危險;他們幾乎不與患者直接接觸,卻可以透過顯微鏡片,看到患者及家屬正在經歷的生死掙扎和喜怒哀樂;他們沒有掌握生與死的能力,但從他們手中出具的每個結果,都可能是病人生命的分水嶺。這群人被稱為「醫生的醫生」、「生命的法官」。他們就是一群藏在臨床醫生背後的「幕後英雄」——病理科醫生。

無聲的診斷 最不為人知的醫生

寧德師範學院附屬寧德市醫院臨床病理科位於醫技樓四層,與門診樓裡人群熙攘相反,這裡沒有進進出出的病人,也沒有機械的叫號提示,安靜得讓人忘記身處醫院。

8月28日上午10點,科主任辦公室裡的周素娟端坐在顯微鏡前,認真閱片,顯微鏡旁的託盤裡,幾十張病理切片整齊擺放著,像列隊的「士兵」,等待著「長官」的檢閱。閱片報告結果是炎症還是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直接決定著患者的治療方案和其未來的命運。

端坐顯微鏡前的周素娟

作為大型綜合醫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病理科的主要任務是承擔病理診斷工作,為臨床醫生制定科學的診療方案、評價療效以及預後評估提供幫助。對於病理診斷的作用,周素娟做了個直觀比喻:「臨床醫生猶如『隔皮猜瓜』,根據影像學等檢查手段結果猜測西瓜是紅瓤還是黃瓤,而病理科醫生就像是用刀子將西瓜切開,更直觀準確地看到西瓜的顏色,並將信息記錄下來傳遞給臨床醫生。」

身為病理學科主任及決定患者後續治療方案制定的首位診斷醫師,周素娟責任重大。

由於病理醫生需進一步確認的疑難病例都要周素娟做最後的拍板診斷,因此她嚴格要求自己給出的每一個診斷必須做到精準。從事病理工作20多年,周素娟時常以科室為家,與顯微鏡為伴,醫院夜裡驟亮的燈火總少不了病理科那一抹黃。勤奮刻骨、潛心鑽研,多年的積累沉澱讓周素娟總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她像一把利刃切開病因,為治癒患者指明方向。

2011年,周素娟遇到一位70歲股骨頭壞死的老人。因無法正常行走,家屬將其送往醫院骨科行股骨頭置換術。術前穿刺活檢時,周素娟在股骨頭組織中意外發現了甲狀腺組織,細心的她深度懷疑是甲狀腺癌轉移至骨頭,於是建議病人做甲狀腺b超,結果發現惡性病灶。病人行甲狀腺切除術,原發病灶在甲狀腺,為甲狀腺濾泡癌。這一紙診斷徹底改變了臨床醫生的治療方向。老人獲得了精準救治,並康復了十年之久。

「病理醫生差之毫厘,臨床診斷就會謬以千裡,給患者帶來的傷害都是難以彌補,對腫瘤患者更是決定生死。定要做到練好讀片基本功、疑難病例多請教、與臨床科室多溝通,切忌一葉障目。」這是周素娟對年輕病理醫生常說的話。臨床醫生在臺前與患者面對面,病理科醫務人員則在幕後與患者心連心,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患者提供最精準的診療服務。

周素娟與下級病理醫生探討病情

醫生的醫生 漫長修煉造就火眼金睛

「乳腺組織一個,大小2.5*2.2*1.2cm,上附縫線,切面見一結節,大小1.6*1.4*1cm,界清,切面灰白,質中,周圍乳腺淡黃、灰白色,質軟。」這組精準描述在病理科醫生孫小美取材時脫口而出。取材完畢,孫小美繼續將這塊組織放到零下25攝氏度的冰凍切片機進行冷凍。十幾分鐘後,由技術人員把冷凍好的標本切成厚度為5微米的切片,進行染色。五分鐘後由周素娟、孫小美共同裁決的結果出爐——乳腺纖維腺瘤,屬於良性病變。皆大歡喜。等候在手術室外面的患者家屬對主刀醫生連聲道謝。他們並不知道,女孩的乳房得以保全,是未曾謀面的病理醫生作出的診斷。

孫小美正在病理取材

術中冰凍切片是病理科最具挑戰性的工作。病人躺在手術臺上,手術醫生停下手術,病理醫生需要在30分鐘內快速發出病理報告,為主刀醫師提供手術方式、切除範圍等參考。

短短30分鐘的命運診斷,考驗著病理醫生「十年磨一劍」的功力。

從病理科班畢業的孫小美,從事病理工作7年。她時常面對切片,通過肉眼就能直接發現問題,這並非她好運總能碰到「簡單」的切片,而是一日日挑燈夜讀和一張張切片分析的積累後練就的一雙「火眼金睛」。步入大學至今的十多年間,孫小美幾乎每日與桌上枯燥厚重的病理專業書及顯微鏡為伴。「病理學是研究人體疾病發生原因、發生機制、發展規律以及疾病過程中機體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變化和病變轉歸的一門基礎醫學課程,它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因此走上這條路,就得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去除雜念、心無旁騖才會學有所成。」

一名合格的病理醫生一般需要3年住院醫師培訓,完成規定培訓項目才能有從業病理醫師的資格;從畢業後到獨當一面,至少得10年以上。在要求嚴格的大醫院,只有副主任醫師或以上級別的醫生才有資格在冰凍報告上簽字。「要握住這把籤字筆,至少需要歷練15年,遠比其他臨床科室的醫生成熟時間長。」孫小美說到。

若說病理醫生修煉10年才能有所沉澱,病理技師也同樣如此。 「一張病理切片製作的好壞直接影響醫生的視讀與判斷。單看切蠟片這個機械又簡單的動作,每個的執行結果都不同,十分考驗技術人的綜合能力。」2002年就從事病理技術的張麗琴是病理科的資深技術員。她表示,病理是診斷金標準,病理技術就是診斷的靈魂。一張優質的病理切片需經過取材、固定、脫水、包埋、切片、脫蠟、染色等40餘道工序。除少數工序是依靠現代化儀器來完成外,其餘全靠醫務人員手工操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耐心、責任心十分重要。

張麗琴手持製成的病理切片

張麗琴介紹,各種人體組織送到病理科,經病理醫生取材後,技術人員對其補充固定、脫水、包埋、浸蠟,接著把組織切成4—6微米厚度的切片。切片後,經過撈片工序,技術人員將切片貼附在玻璃片上,再經脫蠟、染色等流程,最後才製作成在顯微鏡下觀看的病理切片。整個過程需要2天,這期間病理技師、醫師既各司其職,又團結協作,可以說,每一張切片都凝聚著病理科團隊的心血。

生命的法官 在壓力下尋找「真相」

病理科醫生做的貢獻鮮為人知不說,還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這一點病理醫生湯豔婷深有體會。

擁有10年病理診斷經驗的湯豔婷此前是一名新生兒科醫生。作為一名「半路出家」的病理人,湯豔婷直言:病理入門,太難了!

「在新生兒科考驗的是醫生的急救處理與患者家屬溝通能力。而病理不同,要將人體解剖學瞭然於胸,動用知識儲備才能把診斷弄清楚,不僅耗時,更是費腦。

認真閱片的湯豔婷

世人常為病理冠上「診斷金標準、診斷最後一道防線」等標籤,給病理醫生增添了不少壓力。湯豔婷拿起手邊69歲腸癌患者的病理報告繼續介紹,這位劉姓大叔術中經過腸鏡活檢病理診斷為腫瘤惡性後,外科醫生進行腸癌根治術後,病理醫生還需全面取材、閱片,判斷腫瘤的分型與分期,及進一步免疫組化及微衛星等檢測,為診斷、鑑別診斷以及指導臨床治療等提供更多的幫助。作為醫生救治的「導航儀」若出現差錯,將嚴重影響患者的救治方向和治療成效。

由兒科醫生轉型病理人後,心態變化十分重要。湯豔婷說,哪怕遇到「游離難辨的人體組織」、福馬林浸泡幾乎變形的標本,也不能慌張,要沉著應對每個環節。

「病理醫生最怕的是對疾病認識的不夠全面。」同為耳鼻咽喉科轉型的病理醫生寧佳羽表示,病理診斷不僅需要專業嚴謹的工作,還要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不同醫院儀器檢查的結果可以互認,而病理檢查報告卻不行,就是因為不同病理醫生對同一患者的疾病,可能會作出不盡相同的判斷,然而真相卻只有一個。

病理資料需要長期保管,因此對於病理醫生來說,風險是長期的。「隨著病理技術的進步,很多以前難以確診的病例現在都可以明確診斷,對病理醫生而言,我們的診斷需要『終身質保』,要經得起時間的推敲。」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疾病的精細化分類和精準治療,病理科在臨床診療中的作用也愈加突出。毫不誇張地說,一所醫院病理科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醫院醫療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生命法官」十分不易。(寧德師範學院附屬寧德市醫院供稿)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國內首款AI顯微鏡獲NMPA批准,將應用於病理檢測
    雷鋒網消息,近日,騰訊 AI Lab 和業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共同宣布,三方聯合研發的智能顯微鏡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目前「騰訊覓影」已為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結直腸腫瘤、乳腺癌等多種疾病提供AI醫學影像分析,輔助醫生篩查。組織活檢及病理製片:要得到最終的準確診斷結果,需要取出一些腫瘤組織,製作成病理切片,然後在顯微鏡下(放大 40 - 400 倍)觀察組織結構和細胞形態。
  • 病理檢查究竟有什麼用?是醫生在騙我多花錢嗎?
    根據患者的病情,醫生有時候還需要活體組織的取樣來進一步觀察病變,這時就會要求患者做一個病理檢查。什麼是病理檢查? 病理檢查是檢查機體器官、組織或細胞病理改變的形態學診斷方法,即從患者病變部位取出一定的活體組織,做成病理切片,經過一系列流程,最終做出病理性診斷。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領域由於數據量大、對醫生要求高等特性成為人工智慧在醫藥行業率先領域應用的細分領域之一。 2.,由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其細胞形態、組織結構、顏色反應等情況,並結合自身專業知識與臨床經驗作出的診斷,是一種基於圖像信息的診斷方法。
  • 手術病理報告為什麼不能「立等可取」
    組織取下後應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大多數組織應固定6-24小時。取材就是按照檢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適當大小的組織塊,以供製片進行顯微鏡檢查之用。這個過程要求病理醫生必須要熟知解剖學知識,並有一定的經驗,要近距離觀察病變,測量大小,切取需要檢測的組織。同時,詳細記錄取材過程,必要時對標本攝影存檔。
  • 舜宇光學科技、騰訊、金域共同研發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批
    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若能儘早檢測診斷,病人則更可能得到有效救治。一般來說,癌症的檢查和診斷依賴於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鍾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誌」。
  • 張蔚:以高度責任心踐行病理醫生職責
    犧牲個人理想,勇擔病理重任  「病理科是一個很特殊的科室。目前,國內對病理的認識還不高,但病理對臨床診療的幫助卻是不容忽視的。以呼吸道感染為例,臨床醫生可以根據症狀進行診療,而從病理角度,我們卻可以看到每一個症狀發生的原因,讓診療更具針對性。」
  • 騰訊AI Lab 宣布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應用
    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若能儘早檢測診斷,病人則更可能得到有效救治。一般來說,癌症的檢查和診斷依賴於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鍾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誌」。
  • 千億規模的病理市場 能否成為AI初創企業的新出口?
    我們不妨從技術、產業等角度進行分析,看看AI+病理到底是一塊怎樣的土地。AI病理是否能複製放射的榮光?病理科被「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稱為醫學之本,可以說病理診斷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健康和命運。
  • 公衛·科普 | 病理科醫生告訴您:關於借片的一些事兒
    公衛·科普 | 病理科醫生告訴您:關於借片的一些事兒 2020-07-23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騰訊/舜宇光學/金域聯合推出智能顯微鏡:首個獲藥監局批准進入臨床!
    騰訊 AI Lab 相繼聯合舜宇光學科技和金域醫學,共同研發智能顯微鏡這一解決方案,為實現軟硬體一體化和好的用戶體驗進行了多次產品迭代。這套軟硬體一體化的智能顯微鏡系統可以幫助簡化病理醫生的工作流程、提升他們的分析效率,同時還能為經驗不足的病理醫生提供知識輔助,幫助他們得到更好更準確的診斷結果。
  • 解答病理報告的六個疑問
    第二部分是敘述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果,包括細胞形態學改變與在分子水平上對送檢組織進行比較專業性的描述。第三部分即診斷,病理醫師會對送檢組織進行專業的疾病分類,說明結果是良性還是惡性,若為惡性還會根據情況描述惡性程度。另外,病理科醫師會提出建議,比如再做什麼樣的活檢,有哪些檢查結果尚待完善,又有哪些特異性檢查可以操作等。這些內容也包括在病理報告之中。
  • 醫學攝影展示人體細微之美(組圖)
    19世紀中葉,醫學攝影開始應用於醫學臨床,有記錄可查的醫學攝影起源於19世紀後期的英國皇家醫學會,醫生們開始拍攝病人照片以及屍體解剖立體攝影照片。在20世紀初,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已經看到醫學攝影照片和手術電影。我國醫學攝影始於20世紀初,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震旦醫學院以及雷士德醫學研究院等專門設立了醫學攝影室。  今天,醫學攝影已深入醫學領域各個方面。
  • 騰訊聯合推出中國首款智能顯微鏡:300毫秒內完成免疫組化實時分析...
    今天,騰訊 AI Lab 聯合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603882,股吧)宣布,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已獲得 NMPA 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同時,它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獲得批准進入臨床應用的醫療AI產品。
  • 病理科醫生這樣說……
    陳崗教授:顯微鏡下的精準病理分析! 近年隨著CT進展以及廣泛應用,偶然發現的肺結節很常見,甚至以前根本不能發現的結節現在也經常可見。
  • 病理檢測與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固定是將標 本放在 10%中性福馬林液中,保留組織形態結構;固定後病理醫生要對標本進行取材,即 選取有代表性的部位切成合適的大小;之後脫水機將組織在梯度酒精裡進行脫水、在二甲苯中 進行透明並最後將組織在石蠟中浸透;接著對標本進行包埋,做成組織蠟塊,並依次進行切片、 染色和封片,最後由病理醫師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應臨床需要可進一步進行免疫組化和分子 病理檢測等操作。
  • 「醫藥行業」病理診斷之免疫組化行業專題報告:病理診斷為被市場...
    來源:格隆匯機構:西南證券核 心 觀 點病理診斷是腫瘤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免疫組化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病理診斷是通過對手術切除、穿刺等獲取的人 體組織等標本進行處理,藉助顯微鏡等儀器進行組織形態學、免疫組織化學觀察等,以進行組織來源、蛋白表達 等方面的描述和疾病的診斷
  • 病理專家教你快速讀懂各種有關肺癌檢查的病理報告
    即使是中晚期肺癌,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同時進行肺癌相關分子病理檢查,抓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機會,患者生存時間延長可以達到幾年以上。懷疑得了肺癌,如何進行病理檢查?可以由呼吸內科、腫瘤科或者影像科醫生採取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取得腫瘤組織標本,也可以由內科醫生用纖維支氣管鏡抓取一小塊腫瘤組織做病理檢查。
  • 身體長了腫塊必須要做病理檢查嗎?醫生告訴你哪些情況一定要做
    很多患者朋友都會問,醫生,我為什麼要做病理檢查,我是不是得了什麼很嚴重的疾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合理的進行病理檢查可以對患者朋友的身體有一個良好的評估,繼而也可以為身體的健康預防打下良好的基礎。
  • 2017醫學基礎知識:病毒性肝炎病理變化
    醫療衛生招聘考試資料:北京衛生人才網提供北京醫療衛生人才招聘考試複習資料,包括2017北京醫療衛生招聘考試資料、醫學基礎知識考點、解題技巧及醫生 護士招聘筆試面試輔導。2017醫學基礎知識:病毒性肝炎病理變化。
  • 顯微鏡下的癌細胞竟這麼美!醫學大家談腫瘤治療醫術與藝術
    顯微鏡下看腫瘤細胞,畫風完全不同——  顯微鏡下的乳腺癌細胞  肺癌細胞  卵巢癌細胞>  腎癌細胞  融醫學之嚴謹,於治療之匠心,3月3日,一場醫學與藝術的大戲「CSCO一賽諾菲腫瘤治療藝術高峰論壇」將在上海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