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診斷

2020-12-01 騰訊網

來源:醫脈通

病理診斷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診斷的金標準,長期以來,NET早期診斷比率偏低,規範化的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病例一:

患者,男,61歲,因「反覆心慌出汗昏迷8年,胰腺包塊、部分肝、脾切除術後8年,肝移植術後6年,大腦佔位切除術後4年,反覆皮膚鞏膜黃染伴瘙癢1年」入院。

入院後行「全麻下腸粘連松解+腹腔癌結節清掃+膽腸吻合術」。術中見「上腹部組織腹膜壁層、網膜、橫結腸、小腸、胃、第一肝門之間廣泛惡性粘連,肝臟明顯淤膽,第一肝門處一結節質硬大小約1.6cm×1.5cm(術中冰凍證實為惡性腫瘤),小腸繫膜處一質硬結節大小約1.5cm,腹膜後一質硬結節大小約1.6cm,膽總管上段明顯增粗直徑約1.6cm」。

病理學檢查肉眼所見:灰黃灰褐結節,直徑0.5~2.5cm。切面灰白實性質中。

鏡下見:送檢物為淋巴結,淋巴結內原有結構破壞。腫瘤細胞排列呈巢團狀、器官樣及條索狀,細胞異型性輕至中度,核分裂數目:7個/10HPF(圖1)。免疫組化染色示腫瘤為CgA陽性(圖2),PCK陽性,Ki67陽性率約為5%。

病例一:解析

該病例的病理診斷為淋巴結轉移性神經內分泌腫瘤(NET),G2。該診斷有充足依據,包括典型的NET形態學改變、CgA陽性、Ki67陽性率5%、核分裂像7個/10HPF,這些均符合2010年WHO消化系統腫瘤分類對於NET的界定和診斷標準。

該病例為原發胰腺的G2胰島素瘤。8年多前,患者臨床首先出現心慌、出汗、昏迷等低血糖休克症狀。8年前首次入院時,患者已經出現肝臟轉移,手術行胰腺部分切除,部分肝切除和脾切除。6年前,患者再次出現肝臟多髮結節並行肝移植。4年前,患者又出現腦轉移並行手術切除。1年多前,因腫瘤造成梗阻性黃疸,患者兩次接受放置膽管支架,但均未能完全解決梗阻。這提示胰腺的G2-NET除了出現過多分泌激素的臨床表現外,還可以轉移到肝臟、腹腔,甚至遠處轉移到腦。

早期診斷胰腺NET以及與胰腺外分泌腺癌鑑別十分重要,因為治療方法和預後有很大的不同。本例患者雖然多處轉移,但帶瘤存活時間已經8年多,而胰腺癌一般不超過1年。在治療上,如果該患者使用長效奧曲肽微球(善龍)等藥物,會對抑制腫瘤進展和控制症狀有很好的作用。

病例二

病史簡介

患者女,79歲,因直腸腫物術後3年,肝臟佔位2個月入院。

3年前,患者主因大便習慣改變就診外院,行腸鏡檢查提示距肛門5cm處見一大小3cm×3.5cm×4.5cm腫物,於全身麻醉下行骶尾部直腸癌根治術+肛門成型術。術後免疫組化顯示腫瘤細胞角蛋白(CK)+、突觸素(Syn)+、嗜鉻素A(CgA)-、CD56+、Ki67+(約5%)。患者術後恢復可,並於當地醫院行放射治療(具體劑量不詳)。

2個月前,患者複查腹部CT,發現肝臟佔位。影像學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顯示肝臟S8段稍低密度灶,正常及延遲顯像均未見異常放射性攝取。盲腸及升結腸見2個濃聚灶,最大標準攝取(SUVmax)值分別為8.8及6.1,延遲後攝取增高。腸鏡病理結果顯示回盲部和升結腸及距肛門20cm處均有絨毛狀管狀腺瘤,遂就診。

診療經過

入院後於全麻下行右肝部分切除術+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術。術中見右半肝近S8段處實性佔位,腫物大小約2.0cm×1.6cm×1cm。術後給予靜脈營養支持、保肝、抑酸等治療。

病理學檢查

大體所見部分肝S8:部分肝組織,大小5cm×4.5cm×3cm,部分肝被膜面光滑,餘為游離面,臨床已切開,切面見一腫物,大小2cm×1.5cm×0.8cm,腫物切面灰紅、實性、質中,未見壞死;右半結腸和遠端小腸:結腸長25cm,直徑3.5cm,小腸長4.5cm,直徑2cm,距結腸斷端10cm,於結腸黏膜面見息肉樣物3枚,大者5cm×3.5cm×1cm,中者4.5cm×2.5cm×1cm,小者1.5cm×1cm×0.5cm,3枚息肉間間隔2~3cm。

鏡下所見部分肝S8:腫瘤細胞呈小梁狀或腺管狀結構排列,以小圓細胞為主,細胞輕度異型,核分裂數約4個/10高倍視野(HPF)(圖1),免疫組化顯示腫瘤細胞Syn+(圖2)、CD56+、Ki67+(約5%)(圖3)、CgA-、尾型同源盒轉錄因子2(CDX2)-、甲狀腺轉錄因子1(TTF1)-;右半結腸:3個息肉樣腫物的絕大多數區域以分支狀絨毛狀突起和腺體結構為特徵,伴腫瘤細胞核輕到重度異型,但是有些區域可見篩狀結構,伴有核重度異型,符合絨毛管狀腺瘤伴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不典型增生)。

交流學習

病理資源

請關注病理之家!

學術交流

病理資訊

請關注口袋病理

相關焦點

  • 超六成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診斷時已晚期
    曾出演《媳婦的美好時代》的演員柏寒也因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去世……昨天,神經內分泌腫瘤國際巡講首次來到上海。與會專家透露,在過去三十年中,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率呈穩步遞增趨勢,在過去30年間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病率提高約5倍,神經內分泌腫瘤已成為第二大胃腸道腫瘤。
  • FDA批准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Ga 68 dotatate的吸收水平反映了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中生長抑素受體的密度。這種吸收也可以在其他各類腫瘤或其他病例條件下觀察到,Ga 68 dotatate的吸收可能需要通過組織病理學或其他評估措施確定。
  • FDA批准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2016年6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來自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 USA公司開發的一款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用於檢測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
  • FDA批准Netspot用於罕見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檢測
    近日,FDA批准放射性診斷試劑Netspot 用於檢測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pot(美國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公司),是一種無菌的鎵68 dotatate靜脈注射的單劑量試劑盒,是一種用於PET成像的放射性診斷試劑,旨在將幫助定位生長抑素受體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成人及兒童患者的腫瘤部位。三項研究結果均表明NetSpot安全有效,基於此FDA批准了NetSpot的應用。
  • 賈伯斯死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非胰腺癌
    事實上,從美國媒體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賈伯斯所患的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只是恰好位於胰腺的胰島細胞上,並非胰腺癌。賈伯斯生前也曾指出:「胰腺癌患者的剩餘的生命通常很短,非常幸運的是,我患的不是胰腺癌。」果殼網健康朝九晚五編輯支倩解釋說,神經內分泌腫瘤來源於人體神經系統中的內分泌細胞,是內分泌細胞與神經細胞的「混血兒」。
  • 子宮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1例病理匯報
    腫瘤標記物檢測可有CA-125和NSE的升高,Xiao等提出CA-125可以作為女性生殖系統PNET預後和隨訪的重要指標。3.2病理診斷 大體腫瘤呈多結節分葉狀,包膜不明顯但界尚清,腫瘤表面血管豐富,也可呈瀰漫浸潤性,切面多呈魚肉樣,質嫩,多數可見出血和壞死。PNET的診斷依賴於形態學、免疫組化、特染和分子遺傳學綜合分析,而僅憑形態學很難做出正確的診斷。
  • 警惕癌症中的罕見病: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病率呈增長趨勢
    今天(11月7日),首屆全國神經內分泌腫瘤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近百位業界大咖線上線下共同探討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的規範化治療。   56歲的吳女士在某三甲醫院行CT檢查發現肝佔位,腸鏡檢查示直腸大小1.5cm腫物,病理示直腸惡性腫瘤,傾向神經內分泌來源,遂前往某專科醫院治療,以晚期直腸癌方案行貝伐珠單抗+伊立替康+希羅達化療2周期,複查顯示效果欠佳。在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經多學科專家會診,她診斷為直腸高增殖活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湯琪雲教授團隊為其明確了診斷,定製治療方案,提高了療效。
  •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癌嗎,神經內分泌腫瘤怎麼分類?如何治療
    在全身各器官和部位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的腫瘤均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惡性者可統稱為神經內分泌癌。無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由於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通常在無意中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有哪些分類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是指起源於全身任何部位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良惡性腫瘤。
  • 江蘇省人民醫院成功實施首例內鏡引導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注射消融術
    中國江蘇網8月1日南京訊 (記者華誠)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心湯琪雲教授團隊成功實施了江蘇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微小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無水酒精注射消融術,開創了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內鏡微創手術治療的先河,標誌著該中心內鏡治療技術邁向新臺階。
  • 首屆全國神經內分泌腫瘤高峰論壇南京召開 大咖連講十小時
    中國江蘇網11月8日南京訊(記者華誠)11月7日,首屆全國神經內分泌腫瘤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近百名醫學大咖及業界翹楚共同探討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規範化治療。湯琪雲教授特別強調,對神經內分泌腫瘤這個疾病既不要害怕,也要重視,雖然它的腫瘤特點是全身分布、體積較小、症狀無特異性、診斷技術檢測複雜,而最初常見症狀之一可能就是常年「拉肚子」。如果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湯琪雲建議,將這項檢查納入常規體檢項目,特別是對 50 歲以上的人群,提倡胃腸鏡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診治。
  • 僅兩成神經內分泌腫瘤有症狀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賈伯斯所患的其實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並非胰腺癌,只是腫瘤恰好位於胰腺。  無獨有偶,今年2月,曾在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中飾演「麻辣婆婆」曹心梅的著名演員柏寒去世。據報導,柏寒患的也是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與賈伯斯病因相同。
  •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全策略
    神經內分泌腫瘤(NENs)是一類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系統細胞和肽能神經元,表現為惰性、緩慢生長的低度惡性到高轉移性等明顯惡性的異質性腫瘤。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惡性程度極高,而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則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治癒的胰腺惡性腫瘤之一。 (2)神經內分泌腫瘤分為兩大類:有功能性和無功能性。近年來研究發現胰腺內分泌腫瘤易出現轉移,特別是無功能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轉移發生率超過50%。
  • 為何病理診斷對腫瘤患者意義重大?
    惡性腫瘤的確診需要足夠充分的證據,醫生從不會僅憑臨床診斷或影像學檢查就給患者「下判決書」。 一般來講,腫瘤的診斷需要經過五個步驟,分別為臨床診斷、影像診斷、手術診斷、細胞病理學診斷、組織病理學診斷。
  •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提醒你該做檢查了
    腫瘤是破壞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腫瘤的種類非常多,而神經內分泌腫瘤就是腫瘤疾病的一種。近年來,患上神經內分泌腫瘤疾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大家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時發現病情,才能早做治療安排。那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提醒你該做檢查了。
  •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引入先進病理診斷管理
    腫瘤良惡性的準確判別、惡性腫瘤的分類對於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法和預後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一切都有賴於高質量、精準的病理診斷。病理診斷是通過對活檢或手術切除的腫瘤標本進行固定、取材、染色後,在顯微鏡下進行的組織學檢查以診斷疾病,是指導臨床治療和預後評估最可靠的依據,是公認的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也是目前任何手段都無法替代的終末診斷。
  • 聚焦分子病理,為腫瘤疾病提供精準診斷
    杭州2013年4月22日電 /美通社/ -- 腫瘤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對腫瘤的正確治療源於精準的病理診斷。目前分子病理已經在病理診斷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在鑑別診斷中的作用尤為突出。
  • 兩例周圍型原始神經外胚層瘤(pPNET)的診斷經過
    7月在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科,做了瘤體(整體)與病變肋骨截斷切除。術前CT、MRI和PET-CT磁共振未發現轉移。術後病理檢測無法確診病情,後補作免疫組化,診斷為原始神經外胚層瘤。諮詢:1.這種病有臨床治癒的可能嗎?
  • 乳腺癌的病理報告怎麼看?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發現乳腺癌新發病例逐年增加,而且發病年齡也趨於年輕化,乳腺癌的最終確診需依靠病理活檢診斷,而病理報告是對病理活檢標本進行全面評估判斷得出病理診斷的報告書,報告內容通常包括:
  •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全基因組分型
    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全基因組分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7 14:52:24 法國科欽研究所Guillaume Assié團隊揭示了垂體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全基因組分型。
  • 百盛生物:專注免疫組化、TCT檢測,賦能腫瘤病理診斷
    腫瘤病理檢測一直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病理檢測能夠給醫生提供的信息遠遠不止是否患癌這麼一個維度,從病理中醫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癌細胞來源、惡性程度、擴散範圍等多維度信息,為臨床醫生提供精準的病理信息,對指導患者的治療和預後至關重要。腫瘤病理檢測可以通過免疫組化(IHC)來實現,這是一種利用抗原抗體反應對組織切片中某些特定蛋白成分進行定位、定性、定量分析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