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診斷時已晚期

2020-11-30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率大約為0.5至1例/10萬左右。其腫瘤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患病率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僅次於結直腸腫瘤居第二位。在過去30年間,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率提高約5倍。

  曾一度被瘋傳死於胰腺癌的「蘋果創始人」賈伯斯所患的其實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只是恰好位於胰腺的胰島細胞上。曾出演《媳婦的美好時代》的演員柏寒也因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去世……昨天,神經內分泌腫瘤國際巡講首次來到上海。與會專家透露,在過去三十年中,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率呈穩步遞增趨勢,在過去30年間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病率提高約5倍,神經內分泌腫瘤已成為第二大胃腸道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被確診患者人數越來越多

  「雖然神經內分泌腫瘤不像胃癌、肝癌那麼多見,但也並不像我們原先想像的那麼少見!」上海瑞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上海消化內鏡學會委員鍾捷教授分析說,尤其是隨著近年來病理診斷水平地大大提高,被確診的患者人數也越來越多。像在瑞金醫院,平均每個月大約都會接到3例被確診的新病人,一年則在30例病人左右。

  據流行病學顯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率大約為0.5至1例/10萬左右。其腫瘤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患病率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僅次於結直腸腫瘤居第二位。在過去30年間,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率提高約5倍,這固然與臨床診斷手段的進步有關,但實際發病率也的確在增加。

  超六成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診斷時已晚期

  「大多數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在疾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或者只是輕微腹瀉、腹痛等不典型症狀。如果臨床醫生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疾病特點不太熟悉的話,非常容易被誤診!」鍾捷教授提醒說,但等到腫瘤長大,做CT或MRI發現時,往往已是疾病晚期,甚至出現多處轉移,從而延誤治療最佳時機,患者生存時間大大降低!

  臨床數據顯示,超過60%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診斷時已處於晚期。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相對罕見,許多內科醫生對此病不太熟悉。再加之臨床上往往使用幾十個術語描述類似的疾病,這也造成了極大混淆。神經內分泌腫瘤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認識的單一的某一種腫瘤,而是一大類腫瘤的總稱,神經內分泌腫瘤可發生於全身許多器官和組織,根據原發腫瘤部位的不同,其中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常見。

  患消化道疾病、或甲狀腺疾病等為高危人群

  專家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早期診斷很重要。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初的臨床症狀通常是非特異性的,比如:腹瀉、頭面部和軀幹部皮膚潮紅、腹部絞痛等,這也導致經常被錯誤地認為是其它病變造成的。患者起初都會因為腹瀉、腹痛等原因到醫院就診,醫生往往診斷為功能性腹瀉;如果症狀沒有得到緩解或症狀更加嚴重了,胃腸病醫生或其他專家會要求做一些影像學的檢查,進一步尋找原因,這時候就會查出現原發病變或肝轉移等情況。

  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群體大多為中年人群以上,且50%以上的腫瘤發生在消化道上,為此,專家提醒患有消化道疾病、或像甲狀腺疾病等多發性神經內分泌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考慮到轉移性神經內分泌腫瘤5年生存率同其它轉移性腫瘤類似,65%的轉移患者生存期不超過5年。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預後和早期診斷有非常重要的關係,早期診斷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至關重要。為此,臨床醫生對神經內分泌腫瘤要引起高度重視,爭取早期診斷,給患者爭取生存機會。

(責任編輯:王慧明)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僅兩成神經內分泌腫瘤有症狀
    ●賈伯斯去世的原因一度被報導為晚期胰腺癌,事實上他得的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只是腫瘤剛好長在了胰腺上  ●由於該病症狀不典型、難於發現,很多患者的求診之路分外曲折  ●專家提醒,遇到不明原因的長期腹瀉、胃潰瘍或者莫名其妙的面色潮紅應警惕神經內分泌腫瘤  去年,「蘋果教主」賈伯斯的離去讓眾多「果粉」一下子記住了胰腺癌
  • 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診斷
    來源:醫脈通 病理診斷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診斷的金標準,長期以來,NET早期診斷比率偏低,規範化的病理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FDA批准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之前,該產品已獲得FDA的優先審評資格和孤兒藥地位。Ga 68 dotatate的吸收水平反映了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中生長抑素受體的密度。這種吸收也可以在其他各類腫瘤或其他病例條件下觀察到,Ga 68 dotatate的吸收可能需要通過組織病理學或其他評估措施確定。
  • FDA批准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2016年6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來自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 USA公司開發的一款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用於檢測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
  • 七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謹防女性「隱形殺手」卵巢癌
    卵巢上皮癌患者確診時發現腫瘤局限於卵巢的僅佔不足30%,大多數已擴散到盆腹腔器官,約七成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卵巢癌也被成為女性「隱形殺手」,因此對於女性朋友,甚至是男性朋友,對卵巢癌相關知識的了解也是尤為必要的。
  • 警惕癌症中的罕見病: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病率呈增長趨勢
    今天(11月7日),首屆全國神經內分泌腫瘤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近百位業界大咖線上線下共同探討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的規範化治療。   56歲的吳女士在某三甲醫院行CT檢查發現肝佔位,腸鏡檢查示直腸大小1.5cm腫物,病理示直腸惡性腫瘤,傾向神經內分泌來源,遂前往某專科醫院治療,以晚期直腸癌方案行貝伐珠單抗+伊立替康+希羅達化療2周期,複查顯示效果欠佳。在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經多學科專家會診,她診斷為直腸高增殖活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湯琪雲教授團隊為其明確了診斷,定製治療方案,提高了療效。
  •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全策略
    神經內分泌腫瘤(NENs)是一類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系統細胞和肽能神經元,表現為惰性、緩慢生長的低度惡性到高轉移性等明顯惡性的異質性腫瘤。 (2)CgA在神經內分泌細胞中具有較高的表達,它和syn一起被認為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首選指標。CgA是一種特異性神經內分泌標記物,但免疫染色隨腫瘤細胞分泌顆粒的密度變化而變化。
  • 賈伯斯死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非胰腺癌
    事實上,從美國媒體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賈伯斯所患的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T),只是恰好位於胰腺的胰島細胞上,並非胰腺癌。賈伯斯生前也曾指出:「胰腺癌患者的剩餘的生命通常很短,非常幸運的是,我患的不是胰腺癌。」果殼網健康朝九晚五編輯支倩解釋說,神經內分泌腫瘤來源於人體神經系統中的內分泌細胞,是內分泌細胞與神經細胞的「混血兒」。
  • 江蘇省人民醫院成功實施首例內鏡引導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注射消融術
    中國江蘇網8月1日南京訊 (記者華誠)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心湯琪雲教授團隊成功實施了江蘇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微小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無水酒精注射消融術,開創了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內鏡微創手術治療的先河,標誌著該中心內鏡治療技術邁向新臺階。
  •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癌嗎,神經內分泌腫瘤怎麼分類?如何治療
    在全身各器官和部位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的腫瘤均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惡性者可統稱為神經內分泌癌。按照神經內分泌腫瘤細胞可以產生和分泌多種激素的部位分類,包括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肺、胸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腎上腺腫瘤,嗜咯細胞瘤,副神經節瘤等等。
  • FDA批准Netspot用於罕見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檢測
    近日,FDA批准放射性診斷試劑Netspot 用於檢測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pot(美國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公司),是一種無菌的鎵68 dotatate靜脈注射的單劑量試劑盒,是一種用於PET成像的放射性診斷試劑,旨在將幫助定位生長抑素受體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成人及兒童患者的腫瘤部位。三項研究結果均表明NetSpot安全有效,基於此FDA批准了NetSpot的應用。
  • 30萬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福音!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
    【製藥網 產品資訊】說到神經內分泌腫瘤,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陌生,業內指出,神經內分泌瘤並不是一種腫瘤,而是「一大類」腫瘤的統稱,可起源於體內很多部位,常見於胃、腸、胰腺等消化系統器官。神經內分泌瘤通常分為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和非胰腺神經內分泌瘤。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約有6.7萬例神經內分泌瘤新診斷病例。
  • 首屆全國神經內分泌腫瘤高峰論壇南京召開 大咖連講十小時
    對於普通人來說對「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還很陌生,但提到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就要熟悉許多,奪去賈伯斯生命的正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英文簡稱NET),這是醫學界多學科領域尤其是消化、呼吸、內分泌系統裡診治極具挑戰性的可分布全身的特殊疾病,因其特殊性及對該病認識不足,成了臨床上的「疑難雜症」,對診治技術要求極高。
  •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提醒你該做檢查了
    腫瘤是破壞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腫瘤的種類非常多,而神經內分泌腫瘤就是腫瘤疾病的一種。近年來,患上神經內分泌腫瘤疾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大家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時發現病情,才能早做治療安排。那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提醒你該做檢查了。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無頭部相關症狀的患者,不推薦常規接受頭部影像學檢查,包括HER-2陽性和三陰性患者腦轉移發生率較高,需要更仔細地詢問症狀和檢查體徵,一旦懷疑有腦轉移可能時,及時考慮接受頭部影像學檢查。如果臨床上可行,推薦進行轉移灶的活檢以明確診斷,尤其是在首次診斷轉移時。確診轉移後,建議進行至少1次乳腺癌生物學指標的再評估(如HR、HER-2和Ki-67)。
  • 乳腺癌患者易復發 新型內分泌藥物即將上市
    在今年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一種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芙仕得已獲得國家食藥監局批准,即將在中國上市,用於在抗雌激素輔助治療後或治療過程中復發的,或是在抗雌激素治療中進展的絕經後(包括自然絕經和人工絕經)雌激素受體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治療,為中國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據介紹,芙仕得是阿斯利康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
  • Clin Cancer Res:聯合免疫療法對晚期神經內分泌癌患者有效
    2020年2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最近一項通過靶向CTLA-4以及PD-1治療罕見腫瘤(Dual Anti-CTLA-4 and Anti-PD-1 Blockade in Rare Tumors,DART)的臨床試驗結果,許多症狀嚴峻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該治療手段的反應良好。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當面對一個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藥物這麼多究竟該怎麼選?目前國內外指南對於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一線治療均推薦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聯合化療的雙靶方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乳腺內科嚴穎教授提出一個理念:分層管理。
  • 晚期患者不「棄療」 生命依然精彩
    資料顯示,90%以上的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原因是腫瘤發生遠處轉移。雖然隨著篩查的普及程度和篩查技術的提高,目前早期乳腺癌的發現率已有明顯提高,但仍有5%~10%的患者在初診時已處於晚期,發生遠處轉移,這類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超過20%。
  • 晚期腫瘤才不是無計可施,也能有多種治療選擇
    在人們的印象中,腫瘤一旦到了晚期,在治療上會面臨很大的困難,有的甚至僅有少數的治療方式可用,這也讓一些晚期腫瘤患者及家屬,從心理上產生了消極的治療態度。 萬萬不可!晚期腫瘤也能有多種治療方式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