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例周圍型原始神經外胚層瘤(pPNET)的診斷經過

2021-01-14 腫瘤內科專家李醒亞

例1,曾在我的好大夫個人網站(lixingya.haodf.com)上諮詢(河南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科住院)的一位患者

【問】:

男,18歲,2015年5月一次外力碰撞發現右掖下第五肋骨有一腫塊,局部皮膚顏色正常,沒什麼症狀,無疼感、發熱。7月在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科,做了瘤體(整體)與病變肋骨截斷切除。術前CT、MRI和PET-CT磁共振未發現轉移。

術後病理檢測無法確診病情,後補作免疫組化,診斷為原始神經外胚層瘤

諮詢:1.這種病有臨床治癒的可能嗎? 2.免疫組化結果是什麼意思:CK-, VIM-, S100-, Ki67 +30%, EMA-, CD34血管+,CD117-, CD5-,CD99+, ALK-BCL 弱+,CD20-。

【答】

原始神經外胚層瘤,英文縮寫是PNET,除形態上是小圓細胞外,免疫組化主要是CD99+、FLI-1+,神經內分泌標誌(CD56,Syn)多有表達,如做FLI-1的免疫組化更有助於診斷。另外,目前診斷該病常檢測EWRS-1基因的斷裂(我院能做)以明確診斷。該病由於相對罕見,治療主要IFO/CAV方案交替化療共一年。局部放療也至關重要。

【問】

做有 EWRS基因檢測,只不過圖片不太清楚,我就沒有上傳,不知道您能不能夠看的清楚,檢查。EWRS基因斷裂,麻煩您了!這麼晚打擾您!


還有,孩子現在正在省腫瘤醫院同步作放療和化療,用藥不詳!好像有一種異環什麼的,我也不懂,也不知道該不該給孩子做放化療,要不您那天有時間我掛您個專家號,當面找您諮詢一下,讓您指導一下孩子這個病該怎麼治療好嗎?奢望您的回覆!麻煩您了!

李醫生做了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測是不是就可以確診孩子就是原始神經外胚層瘤?期間還經過了省腫瘤醫院,省人民醫院,還有你工作的醫院專家會診了兩次,最後專家組給的會診結果就是這個病,我是農村人,也不懂這種病,我在網上查好多症狀都和孩子不符合!不知這種病會不會誤診?麻煩您了!

【答】規範治療,加強不良反應的防治。祝好。


例2,女,13歲,左下頜角腫瘤切除後,切緣有腫瘤殘留。曾在兩家醫院送檢,病理均報告:小圓細胞腫瘤,免疫組化10餘項,其中CD56弱+,其他標誌物對診斷PNET無幫助。曾有順鉑 + VP-16方案化療2個周期。為進一步明確診斷來會診。

我建議補做CD99和FLI-1,並檢查有無EWSR1基因斷裂。

以下是我院病理會診結果:



PNET 的知識要點: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 是一種罕見的惡性神經嵴腫瘤,通常發生在兒童和青年,成人年齡在 25 歲以下。總體的5 年生存率是 53%左右。命名是基於腫瘤中大多數細胞來源於神經外胚層,但發育和分化與正常神經元不同,故用「primitive」。PNET 屬於尤文腫瘤家庭中的一員。



發生在脊柱的周圍型PNET(H&E,200x): 小、蘭且圓的腫瘤細胞


周圍型PNET(pPNET 等同於尤文肉瘤,兩者有相同的神經表型和染色體易位,應被視為同一種腫瘤,差別在於神經分化程度,如果在光鏡、 免疫組化或電鏡所見有神經分化則診斷為PENT,如沒有這種分化則診斷為尤文肉瘤。



周圍型PNET,CD99免疫組化染色陽性


中樞神經系統的PNET 一般是指幕上的 PNET,過去把髓母細胞瘤認為是PNET,其實兩者的基因、 轉錄和臨床表現均不相同。所以,以前的幕下PNETs,現在應稱這為髓母細胞瘤。松果體瘤是發生於松果體的胚胎性腫瘤,有別於幕上 PNETs。



幕上中樞神經系統PNET,患者年僅5歲

相關焦點

  • 腹壁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一例
    【病理】圓形細胞惡性腫瘤 免疫標記結果為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骨外尤文肉瘤 腫瘤內見灶狀壞死 核分裂像25-30個/10HPF 免疫組化:CD57(+);FLi1(+);CD99(灶+);CK(-);CD31(血管+);Vimentin(+);SyN(灶弱+);CgA(-);CD34(血管+);Bcl-2(-);S-100(灶狀
  • 子宮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1例病理匯報
    前者起源於幕上及脊髓的由小圓細胞構成的原始神經上皮細胞,後者起源於顱外軟組織、骨骼系統和原始神經溝早期細胞成分的原始基質小圓細胞,以軀幹及周圍軟組織多見。pPNET屬於Ewing肉瘤家族中,pPNET和Ewing肉瘤具有相同的起源和相似的免疫表型,而pPNET具有神經外胚層分化。1993年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組織學分類修訂版中首次將PNET列入其中。
  • 【臨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臨床特點及診療
    我們的微信ID:naokejulebu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由 Hart 等於 1973侵襲性生長,廣泛腦脊液播散,預後極差,大部分仍需通過病理診斷才能確診。組織形態學屬於惡性小圓細胞腫瘤,分為中樞性和外周性,外周性較常見,文章報導較多,中樞性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相對較少見,而幕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更為罕見,僅佔整個腦腫瘤的 0.1%左右,且多見於兒童,成人非常罕見。
  • 原始性神經外胚層瘤,等你分析 | 讀片專欄1065期
    2.免疫組化標記(07-480):瘤細胞CD99(+++),Vim (++), Ki67(+)>10%,CD20(-),CD79a(-),CD43(-),CK(-),CD34.討論:原始神經外胚層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1973年由Hart等正式命名。主要發生在小腦(髓母細胞瘤),也可發生在小腦以外的中樞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和外周神經。
  • 女大學生患罕見癌症: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
    江國宏拿著報告單告訴記者,江欣體內最大的一顆腫瘤有30公分左右,周圍還有很多小腫瘤。通過活檢,發現江欣患的是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癌症。  延伸閱讀: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是什麼?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由Hart等於1973年首次報導‍,它是一種較為罕見的高度惡性的神經系統腫瘤,為神經嵴衍生的較原始的腫瘤,主要由原始神經上皮產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潛能。侵襲性生長,廣泛腦脊液播散,預後極差,大部分仍需通過病理診斷才能確診。
  •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2017版指南)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 原發性神經外胚層腫瘤
  • 【病例分析】中樞神經系統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贊」學堂045】
    1室管膜瘤;2脈絡叢乳頭狀瘤;3中樞神經細胞瘤。1 室管膜瘤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雙峰發病,1-5歲和30歲左右。好發於側腦室三角區,其次為側腦室體部。腫瘤多為不規則形,與側腦室呈廣基底相連或跨壁生長。CT等/稍高密度,T1呈稍低/等信號,T2稍高信號,信號不均,囊變較實質型少見。增強後顯著不均質強化。室管膜瘤鈣化率50%,本例未見鈣化。
  • 幕上枕葉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術後遠隔部位血腫一例報導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種起源於神經外胚層,由原始未分化的小圓形細胞組成的惡性腫瘤,1973年Hart和Earle首先報導,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分為外周PNET和中樞PNET。
  • 【G175】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
    髂骨是人體最大的富含紅骨髓的不規則形扁骨,為骨腫瘤的好發部位,其中轉移瘤、骨髓瘤、淋巴瘤、軟骨肉瘤、骨肉瘤、尤文肉瘤為髂骨較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1. 尤文肉瘤與PNET:發病年齡10-15歲,較PNET年輕;長骨以青少年為主,扁骨20歲以上。四肢骨53%,軸心骨47%;而PNET大部分分布在軸心骨及軟組織。
  • 1 型神經纖維瘤病相關腫瘤的診療進展(綜述)
    近期Lancet Neurology雜誌發表綜述,回顧了1型神經纖維瘤病相關腫瘤的臨床表現、診斷以及多學科的治療策略。1型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是相對較為常見的遺傳病;不分性別或種族,則全球的發病率為1/2500~1/3000。NF1型患者易發生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的良、惡性腫瘤、以及其它部位的惡性病變。
  • 質子治療腦膠質瘤取得良好臨床效果
    頻繁複發成難題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神經外胚層發生的腫瘤有兩類,一類由間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實質細胞形成,稱神經元腫瘤。由於從病原學與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起源於間質細胞的膠質瘤又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常見得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在膠質瘤中,統稱為膠質瘤。
  • 胚胎學專題(五)外胚層
    當胚胎一周大時,它有兩層細胞:背側的上胚層細胞和腹側的下胚層細胞。隨著神經溝的凹陷,在外胚層的腹側,兩側的神經褶皺逐漸聚合併向外胚層的表面擠壓,形成神經管。此時的神經管是位於中胚層和外胚層之間。在神經管背側神經褶聚合的地方,有些細胞遷移出來並在外胚層和神經管之間形成新的細胞層,這些特殊的細胞稱為神經嵴細胞。
  • 視神經下丘腦膠質瘤能治好嗎?
    可能存在其他膠質瘤,如纖維性星形細胞瘤和神經節膠質瘤,但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原始神經外胚層瘤並不常見。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具有典型的組織學模式,包括羅森塔爾纖維和嗜酸性顆粒體的雙相模式。這些腫瘤本質上是惰性的,侵襲性病程是罕見的。大致上,它們呈部分囊狀,呈灰色均勻的模式,與正常腦組織區不同。腦脊液(CSF)播散少見,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罕見惡變。
  • 組蛋白H3.3 G34R/V突變在神經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甲基化等,而每種組蛋白亞基變體(variant)的存在增加了調節方式的多樣性。但Yoshimoto等研究顯示這兩類患者的發病年齡相似(中位年齡分別為10歲和15歲)。有研究發現G34R突變型腫瘤不僅位於大腦半球,而且位於基底節區和遠離丘腦的腦組織深部區域。儘管組織病理學為高級別腫瘤,但某些G34R突變腫瘤在影像上顯示出弱或無對比增強。
  • 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的麻醉
    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才發現原來是一例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患者,牙齒先天缺如。由於該類患者常有多系統的異常,對麻醉有啥影響呢,查閱相關資料,整理如下。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又稱先天性外胚層缺陷,Siemencs症候群,是一組外胚層發育缺損的先天性疾患,累及皮膚及其附屬結構如牙和眼間或波及中樞神經系統,有時可伴有其他異常。
  • 【案例分享】外胚層發育不良
    由於外胚層先天性發育不良,導致皮膚及其附件發育異常,出現皮膚角質化過度,色素沉著,汗腺、皮脂腺、粘液腺發育異常,毛髮結構和分布異常,牙齒發育異常等。至今已報導了200多種病理損害,其中以少汗型(無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最為常見。此外有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少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伴免疫缺陷。Rapp-Hodgkin外胚層發育不良和顱骨外胚層發育不良等型亦偶見報導。
  • 四、胚體形成的胚層分化
    如胚盤中部的生長速度快於邊緣部,外胚層的生長速度又快於內胚層,致使外胚層包於胚體外表,內胚層卷到胚體內,胚體凸到羊膜腔內,胚盤頭尾方向的生速度快於左右方向的生長,頭側的生長速度又快於尾側,因而胚盤卷折為頭大尾小的圓柱形胚體,胚盤邊緣則卷折到胚體腹側。隨著胚的進一步發育,胚體腹側的邊緣逐漸靠近,最終在胚體腹側形成圓索狀的原始臍帶,與絨毛膜相連(圖20-11)。
  • 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 神經纖維瘤病這樣治療
    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並不常見的疾病,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神經纖維瘤病這種疾病,神經纖維瘤病有許多人不了解,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病吃什麼?神經纖維瘤病治療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良性的周圍神經疾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 新型藥物減少1型神經纖維瘤病患者的腫瘤體積和疼痛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基於臨床前研究的試驗藥物治療周圍神經腫瘤,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切)作為神經纖維瘤的臨床試驗的一部分,財團已經表明,藥物,cabozantinib,減少腫瘤體積和疼痛的遺傳障礙患者神經纖維瘤病1型(NF1)。 由CHOP醫學博士Michael J.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和治療
    在此次盛會中,蘭州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任建功教授就「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篩查、診斷和治療」進行了精彩授課,現對其演講進行整理,以饗讀者。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從確診時起、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確診後5年起,至少每年進行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評估篩查。 對於存在周圍神經病變症狀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應考慮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