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2017版指南)

2021-01-14 健康一百年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

 


原發性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新的名稱是 中樞神經系統胚胎性腫瘤(CNS embryonal tumor、NOS),在2016年分類中明確的被劃歸為 CNS胚胎性腫瘤、NOS。此處的NOS,是指未另行分類(not otherwise specified)。

 

歸類

中樞神經系統(CNS)胚胎性腫瘤(embryonal tumours)常見於嬰幼兒。此類腫瘤中最常見的為 髓母細胞瘤。其它更罕見的、大的類型包括 胚胎性腫瘤伴有多層菊型團(embryonal tumour with multilayered rosettes,ETMR),不典型畸胎樣/橫紋肌樣腫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urs)和 中樞神經系統胚胎性腫瘤、未另行分類(NOS),後者既往被稱作CNS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也是本文著重的對象。

 

CNS PNET是分化極差的、快速生長的神經上皮腫瘤(WHO Ⅳ級),腫瘤起源於原始神經軸的生發基質(germinal matrix),它們具有沿著多個細胞系分化的潛能。那些向單純神經元方向分化的腫瘤被歸類為CNS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s),而那些混合存在有神經元和神經節細胞分化的則被分類為 神經節神經母細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s)。有些PNET能依據特殊的組織來源而被分類,例如視網膜母細胞瘤松果體母細胞瘤,剩餘的PNET大部分起源於小腦半球 或 鞍上區域,後者則以前被稱之為 幕上PNET(SPNET)。

 

PNET佔所有胚胎性CNS腫瘤的不到5%。大部分在兒童時代發病,其中80%在10歲以前確診,在2歲內發病的佔25%。12例成人的PNET的數據分析提示,這些腫瘤在分子層面上和兒童PNET並不相同。

 

臨床表現

年長兒童的PNET表現為顱內壓增高,例如頭痛、噁心、嘔吐。而嬰幼兒則表現為嗜睡、易怒和厭食症、和/或增大的頭圍。其他症狀包括 癲癇發作,或和腫瘤位置相關的局灶性神經缺損。患者同樣也會表現為軟腦膜轉移,表現為顱神經體徵、腦病(encephalopathy)或 脊髓症狀。

   

    影像表現

 


CT影像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半球腫物,通常包括鈣化和壞死區域,瘤內出血可以出現。MRI表現為不均勻增強夾雜有低信號區域,後者和含鐵血黃素(hemosiderin)或鈣化相關。T1高信號區域和出血相關,T2上的亮區則反應了囊性成分,瘤周水腫相對缺乏。

   


    治療

治療包括激進的切除,繼而對神經軸進行放療。包括63例患者的兩項前瞻性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對神經軸放療的總劑量為35.2Gy,原始腫瘤區域的劑量是20Gy。那些完成放射治療的患者,3年的無症狀生存期是49%,而那些偏離既定放療程序的患者,3年無症狀生存期只有9%。

 

輔助化療可以更進一步延長生存期,但是最適的化療方案尚不得而知。針對PNET的化療方案沿用髓母細胞瘤的方法,正在大的試驗中進行研究。≤3歲的嬰幼兒,接受顱脊放療會有很高的風險產生嚴重的神經損害。採用延長的多藥誘導化療小型的研究的結果,令人失望,5年總的生存期在15~30%。大劑量化療方案預後較好,一項包含43例CNS-PNET或 松果體母細胞瘤研究發現,五年的無症狀生存率和總的生存率分別為39和49%。

   

    髓母細胞瘤的化療一般是在放療的同時給以同步的 長春新鹼(vincristine)化療,繼而給予8個周期的 順鉑、長春新鹼 和 環磷醯胺 或 CCNU(環己亞硝脲)的三藥聯合化療

 


預後

儘管給以積極的聯合治療方案,復發相當常見,且經常在術後早期。手術+放療三年生存率在57~73%之間。<3歲的患兒以及那些松果體去區PNET的腫瘤預後更差。

成人PNET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的聯合,參考年長兒童的治療方案。


相關焦點

  • 【臨床】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臨床特點及診療
    我們的微信ID:naokejulebu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由 Hart 等於 1973年首次報導,它是一種較為罕見的高度惡性的神經系統腫瘤,為神經嵴衍生的較原始的腫瘤,主要由原始神經上皮產生,具有多向分化的潛能。
  • 腹壁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一例
    【病理】圓形細胞惡性腫瘤 免疫標記結果為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骨外尤文肉瘤 腫瘤內見灶狀壞死 核分裂像25-30個/10HPF 免疫組化:CD57(+);FLi1(+);CD99(灶+);CK(-);CD31(血管+);Vimentin(+);SyN(灶弱+);CgA(-);CD34(血管+);Bcl-2(-);S-100(灶狀
  • 女大學生患罕見癌症: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
    19歲,本是花樣般的年齡,對未來充滿美好幻想的年齡,然而渠縣19歲女孩江欣卻不幸患上十分罕見的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承受著這個年齡不應承受的病痛和折磨。江國宏拿著報告單告訴記者,江欣體內最大的一顆腫瘤有30公分左右,周圍還有很多小腫瘤。通過活檢,發現江欣患的是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癌症。  延伸閱讀: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是什麼?
  • 子宮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1例病理匯報
    3.1臨床特徵 Hart和 Earle等人於1973年首先描述PNET,認為其起源於原始神經管胚基細胞的未分化高度惡性小圓細胞性腫瘤,且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前者起源於幕上及脊髓的由小圓細胞構成的原始神經上皮細胞,後者起源於顱外軟組織、骨骼系統和原始神經溝早期細胞成分的原始基質小圓細胞,以軀幹及周圍軟組織多見。pPNET屬於Ewing肉瘤家族中,pPNET和Ewing肉瘤具有相同的起源和相似的免疫表型,而pPNET具有神經外胚層分化。1993年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組織學分類修訂版中首次將PNET列入其中。
  • 【病例分析】中樞神經系統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贊」學堂045】
    腫瘤多為不規則形,與側腦室呈廣基底相連或跨壁生長。CT等/稍高密度,T1呈稍低/等信號,T2稍高信號,信號不均,囊變較實質型少見。增強後顯著不均質強化。室管膜瘤鈣化率50%,本例未見鈣化。本例病程短,症狀重,而室管膜瘤為低度惡性腫瘤,且生長緩慢,與本例不符。
  • 兩例周圍型原始神經外胚層瘤(pPNET)的診斷經過
    7月在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科,做了瘤體(整體)與病變肋骨截斷切除。術前CT、MRI和PET-CT磁共振未發現轉移。術後病理檢測無法確診病情,後補作免疫組化,診斷為原始神經外胚層瘤。諮詢:1.這種病有臨床治癒的可能嗎?
  • 幕上枕葉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術後遠隔部位血腫一例報導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種起源於神經外胚層,由原始未分化的小圓形細胞組成的惡性腫瘤,1973年Hart和Earle首先報導,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分為外周PNET和中樞PNET。
  • 【G175】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
    髂骨是人體最大的富含紅骨髓的不規則形扁骨,為骨腫瘤的好發部位,其中轉移瘤、骨髓瘤、淋巴瘤、軟骨肉瘤、骨肉瘤、尤文肉瘤為髂骨較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1. 尤文肉瘤與PNET:發病年齡10-15歲,較PNET年輕;長骨以青少年為主,扁骨20歲以上。四肢骨53%,軸心骨47%;而PNET大部分分布在軸心骨及軟組織。
  • 原始性神經外胚層瘤,等你分析 | 讀片專欄1065期
    註:1.送檢碎組織一堆,直徑1.0cm,鏡下見腫瘤由小細胞構成,間質纖維組織豐富。2.免疫組化標記(07-480):瘤細胞CD99(+++),Vim (++), Ki67(+)>10%,CD20(-),CD79a(-),CD43(-),CK(-),CD34.
  • 胚胎學專題(五)外胚層
    在發育的第3周中,胚胎開始發育管腔,原腸胚形成,其中的上皮胚層細胞形成了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因此,想像胚胎就像草莓蛋糕,外胚層像蠟燭,中胚層像奶油糖霜,內胚層像美味的海綿蛋糕。我們甚至可以在這塊蛋糕上放三支蠟燭,以幫助您記住在第3周開始原腸胚形成。
  • 四、胚體形成的胚層分化
    如胚盤中部的生長速度快於邊緣部,外胚層的生長速度又快於內胚層,致使外胚層包於胚體外表,內胚層卷到胚體內,胚體凸到羊膜腔內,胚盤頭尾方向的生速度快於左右方向的生長,頭側的生長速度又快於尾側,因而胚盤卷折為頭大尾小的圓柱形胚體,胚盤邊緣則卷折到胚體腹側。隨著胚的進一步發育,胚體腹側的邊緣逐漸靠近,最終在胚體腹側形成圓索狀的原始臍帶,與絨毛膜相連(圖20-11)。
  • 《NCCN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指南》中文版翻譯定稿
    2018年1月5日,《NCCN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指南》定稿會於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召開。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毛穎、人民衛生出版社國際中心主任助理汪仁學等嘉賓及神經外科領域專家出席。
  • 【案例分享】外胚層發育不良
    由於外胚層先天性發育不良,導致皮膚及其附件發育異常,出現皮膚角質化過度,色素沉著,汗腺、皮脂腺、粘液腺發育異常,毛髮結構和分布異常,牙齒發育異常等。至今已報導了200多種病理損害,其中以少汗型(無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最為常見。此外有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少汗型外胚層發育不良伴免疫缺陷。Rapp-Hodgkin外胚層發育不良和顱骨外胚層發育不良等型亦偶見報導。
  • 外胚層模式建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發現了一個新的BMP信號通路下遊靶基因AP2g,並發現該基因參與調控高等動物早期胚胎外胚層模式建成中神經和表皮的命運決定。 哺乳動物的早期神經發育是一個嚴謹而有序的過程,近年來的研究發現,BMP信號通路在外胚層向神經和表皮分化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功能。小鼠中的研究表明,BMP信號能夠抑制神經的提前發生,但是BMP發揮功能的分子機制卻知之甚少。
  • Cell:鑑定出人胚胎幹細胞產生神經外胚層的新途徑
    當人胚胎幹細胞開始分化時,它們形成有潛力變成腦細胞(如神經元)的神經外胚層(neuroectoderm);或者最終變成組成器官、肌肉、血液和骨組織的細胞的中內胚層(mesendoderm)。Jang發現了被他和Kosik稱作PAN(Primary cilium-Autophagy-Nrf2,即初級纖毛-自噬-Nrf2)軸的途徑中的一些步驟。
  • 科學網—三維圖像,追溯胚層「祖先」!
    科學家繪就早期胚胎細胞的成長軌跡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 7月盤點:一文速覽腫瘤領域指南共識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1217 NCCN臨床實踐指南:神經內分泌腫瘤和腎上腺瘤(2020.V1) 2020年7月,NCCN發布了神經內分泌腫瘤和腎上腺瘤2020年第1版,該指南是對
  • 通過抑制Nodal信號獲得外胚層前體細胞
    通過抑制Nodal信號獲得外胚層前體細胞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6-12   今日/總瀏覽:1/1393
  • 11歲男孩左肺「消失」 仔細一查,是罕見腫瘤晚期
    醫院腫瘤科為小傑做了「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檢查。然而,卻是一個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小傑患上的是一種罕見病——骨外尤文(EWing)肉瘤/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而被確診時,孩子的病情已經發展到晚期。據了解,骨外尤文(EWing)肉瘤/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是一種罕見的發生於深部軟組織內的小細胞惡性腫瘤,男性稍多見,發病高峰為10-20歲。
  • Nature:外胚層細胞重新獲得幹細胞特性的方法
    囊胚細胞遷移、轉變形成原腸胚,由三層細胞層構成:外胚層(ectoderm)、中胚層(mesoderm)、內胚層(endoderm)。細胞首次在囊胚期胚胎的原始外胚層細胞中形成的多能狀態,在隨後的發育中會失去。現在,Bao等人發現,來自形成時間已長達7.5天的小鼠胚胎的高級植入後外胚層細胞,可通過暴露於LIF/STAT3信號作用而被重新編程回到多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