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給寶寶接種疫苗,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現在國家有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類疫苗免費接種,二類疫苗則屬於自費接種。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是不是免費疫苗比不上自費疫苗?
其實不是的,不同疫苗針對的疾病不一樣,只是國家財政有限,只能免費提供其中一部分,所以建議大家自費免費儘量都接種。
接下來我就詳細說一下寶寶在出生三個月前建議接種的疫苗及時間安排。
寶寶出生住院期間:卡介苗疫苗、B肝疫苗(第一針)
1. 卡介苗疫苗(免費)
卡介苗疫苗是免費疫苗,它能預防寶寶感染結核病。
足月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裡接種。但如果是早產寶寶或出生體重不滿2.5公斤的寶寶,就需要推遲接種。直到體重達到了2.5公斤,或校正胎齡達到了37周,再前往醫院接種。
如果寶寶滿了三個月還沒有接種卡介苗疫苗,在補接前,還需要先做PPD試驗。也就是給寶寶做個皮膚注射實驗,等兩天後再去醫院檢測皮試部位紅腫範圍,以此評估試驗結果。
如果結果陰性的話,就可以補接卡介苗,如果結果是陽性的話,就不要給寶寶接種了,需要帶他去專門的結核門診看看。
2.B肝疫苗(免費)
B肝疫苗也是免費疫苗,它能預防寶寶感染B肝病毒,特別對於本身有B肝的媽媽來說,及時給寶寶接種B肝能有效阻斷母嬰之間的傳染。
計劃免疫規定,如果寶寶出生後,體重大於兩公斤,身體正常,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要接種B肝疫苗,但如果寶寶出生後體重沒有達標,就得等到達標後再接種第1針。
另外早產兒寶寶等到恢復體重、接種第一針後,需要間隔1~2個月後再開始接種B肝疫苗,【0】【1】【6】三針。也就是說,早產兒寶寶需要比足月寶寶多接種一次。
除了第1針之外的B肝疫苗,其他都在社區保健站接種。
不過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如果媽媽的B肝表面抗原(HBsAg)是陽性的話,寶寶出生時,不論身體狀況怎樣,都要在12小時內免費接種B肝免疫球蛋白,然後再按照原計劃接種B肝疫苗。
所以媽媽在產前就要去做B肝兩對半檢測,並且在辦理住院的時候要把檢測的報告給醫生看。
滿月時:B肝疫苗(第二針)
等寶寶滿月後就要去保健站接種B肝疫苗的第二針了。
但考慮到不良反應,接疫苗接種人員常會推遲B肝疫苗的第二針接種時間,這種推遲並不會影響接種效果,家長們不用擔心。
滿兩個月時:脊髓灰質炎(第一針)、嗜血桿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聯合疫苗
寶寶在滿兩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第一針了。另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自費疫苗,一個是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一針,另一個是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第1針。
1.脊髓灰質炎(免費)
脊髓灰質炎疫苗是免費疫苗,能預防寶寶小兒麻痺症。
一共需要注射4針,分別是帶寶寶2、3、4個月和4歲的時候。
脊髓灰質炎疫苗分為口服鹼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其中減活疫苗是口服使用,一般會做成類似糖漿一樣的劑型,可以直接滴在寶寶嘴裡;滅活疫苗則需要打針。
那麼這兩種劑型如何搭配使用呢?
一般來說第一針使用滅活疫苗,之後3次使用口服疫苗就可以。
當然也可以全部選擇滅活疫苗,更安全,但其他,3次滅活疫苗就要自己掏錢。
2.嗜血桿菌疫苗(自費)
嗜血桿菌疫苗屬於自費疫苗,總共需要接種3針。分別在寶寶2、3、4月大的時候。
這種疫苗能夠預防寶寶感染流感嗜血桿菌,進而降低感染引起的嚴重膿毒症、腦膜炎、肺炎等疾病的風險。
3.肺炎鏈球菌疫苗(自費)
還有一個功能類似的疫苗,就是13價肺炎鏈球菌疫d苗,他能預防寶寶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全身感染性疾病。
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共需要注射3針,分別帶寶寶2、4、6個月,大的時候用作基礎免疫;然後在寶寶12~15個月的時候,可以強化一針。
但是不是打了肺炎鏈球菌疫苗,寶寶就一定不會得肺炎呢?
不是的,這個疫苗不能完全防止寶寶的肺炎,但可以降低寶寶患嚴重肺炎的可能性。
4.聯合疫苗(自費)
當然在寶寶滿兩個月的時候,也可以選擇聯合疫苗。
聯合疫苗是自費疫苗,也就是把多種疫苗組合成一個針劑,進行接種效果和分幾次接種是一樣的,但可以減少接種次數,對家長來說更方便,寶寶也能少挨幾針。
聯合疫苗通常分為四聯兒和五聯兩種。五聯包含白喉、破傷風、百日咳、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四聯是在五聯的基礎上少了脊髓灰質炎疫苗,無論是四聯還是五聯,只要接種一種就好。
聯合疫苗在呢麼打呢?
很簡單,帶寶寶2、3、4個月大的時候各接種一針,18~24個月的時候強化一針就可以了。
滿三個月時: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二針),百白破疫苗。
寶寶滿三個月時,就需要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二劑了,口服或者針劑都可以。
與此同時還要接種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第二針和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疫苗(免費疫苗)
百白破疫苗也是免費疫苗,可以預防寶寶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疾病。
一共需要3針,分別帶寶寶3、4、5個月大的時候接種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