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10月9日 /美通社/ -- 在接種從一出生就開始陪伴寶寶成長的疫苗之前,新手爸媽有哪些需要了解的?二類疫苗有哪些?都應該接種嗎?接種疫苗後,需要注意什麼?又有哪些不良反應?哪些不良反應是正常的,哪些又需要看醫生?二類疫苗和一類疫苗一樣重要嗎? 一定是進口疫苗好嗎?寶寶生病了,疫苗打晚了還管用嗎?......近日,美中宜和婦兒醫院萬柳院區兒科副主任醫師趙素清就一系列時刻困擾著新手爸媽的問題進行科普,提供了一份超全兒童疫苗攻略。
(一) 預防接種前,爸媽有哪些必須知道的?
1. 正在發熱的寶寶不宜進行預防接種,應查明病因,待退熱後再接種。寶寶感冒時,也不易預防接種。
2. 如果寶寶有驚厥史,癲癇史,一般不能接種百日咳疫苗,流腦疫苗,這些疫苗可誘發驚厥。當媽媽帶寶寶打疫苗時,要和負責預防接種的醫生說一下寶寶以前曾出現過驚厥(幾次、持續時間、什麼時間),讓醫生決定寶寶是否接種。
3. 有急性傳染病,包括恢復期的寶寶,或有慢性病正在發作的寶寶也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4. 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寶寶不宜接種。
5. 腦或神經系統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的寶寶不宜接種。
6. 患有心臟病、肝炎、腎炎、活動性結核病的寶寶不宜接種。
7. 存在免疫過敏史疾病和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寶寶不宜接種。
8. 有嚴重過敏史的寶寶不宜接種。
9. 腋下或者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寶寶不宜接種。
10. 患局部皮膚感染、嚴重皮炎、牛皮廯、溼疹等皮膚疾病的寶寶不宜接種,痊癒後方可進行接種。
11. 注射免疫球蛋白後,至少要間隔6周以上才能接種疫苗;等接種完疫苗後,至少2周方可注射丙種球蛋白。
12. 當兩種活疫苗一起注射時(例如卡介苗和麻疹),寶寶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但如果這兩種活疫苗未能同時接種,最好間隔4周以上,以免影響效果。
13. 脊灰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不能用熱水送服,用後半小時內不能吃奶,喝熱水。
14. 如果寶寶因為疾病等原因未能按時進行預防,也不用太擔心,等疾病恢復後可以補種,不會影響接種效果。具體補種時間可以諮詢預防接種部門。
(二) 二類疫苗有哪些?
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計劃外疫苗是由家長支付疫苗費用的,為什麼政府沒有強制所有孩子都接種呢?它只是按照我國政府目前所能承擔的資源來劃分的,如果國家預算足夠,那疫苗應該都是一類了。
五聯疫苗
五聯是一種組合疫苗。包括: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百白破)脊髓灰質炎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五聯不僅能夠將原本預防這五種疾病所需的接種總劑次數由12劑次降至4劑次,降低了不良反應的次數,也可以讓寶寶少挨幾針。
當然,如果考慮到五聯缺貨可以打免費的脊灰+四聯。四聯是一種多聯疫苗(即聯合疫苗),一般是指針對多種疾病的疫苗成分聯合在一起,接種1次就能預防多種疾病的疫苗。
流感疫苗
對7個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寶寶,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並誘發救兵發作或加重,應考慮接種。
十三價肺炎疫苗
目前,國內的肺炎疫苗有13價和23價。「價」是指疫苗裡覆蓋了幾種肺炎鏈球菌。2歲以下的寶寶,由於對23價肺炎球菌疫苗的莢膜型多糖免疫應答弱,所以一般不推薦打23價疫苗,更建議打13價疫苗。
流行病高發區應接種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將HIB疫苗列入常規計劃免疫。5歲以下的寶寶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它不僅會引起小兒肺炎,還會引起小兒腦膜炎、敗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容易引起秋季腹瀉,對於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是嬰幼兒急診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是目前唯一的預防手段。3個月後可以接種第一次,至3歲前每年9月接種一次,3-5歲口服一次即可。
狂犬病疫苗
發病後的死亡率幾乎是100%,還未有一種有效的治療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獸或帶毒動物咬傷或抓傷後,應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若被嚴重咬傷,如傷口在頭面部、全身多部位咬傷、深度咬傷等,應聯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水痘疫苗
水痘是小兒最常見的病毒性感染,具有高度傳染性,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染,水痘可引起寶寶發燒及皮膚長水泡、膿皰等,還可能造成肺炎、腦膜炎等併發症,接種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手段。
(三) 接種後都有哪些不良反應?
疫苗安全但並不完美,偶爾會引起機體反應,但一都是輕微的,可能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發熱等症狀,寶寶哭鬧,睡不安穩或老想睡、不愛吃、不愛動,大多持續2-3天後會自行消失,無需過於擔心。
註:任一項不良反應超過3天,都應及時看醫生。
水痘疫苗
注射部位可能出現局部疼痛或水腫,持續1-2天;接種1-2周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反應;偶有輕微皮疹出現,一般會自行消退。
百白破
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疼痛、腫脹和發紅的症狀,持續1-2天;偶有低熱、輕度嗜睡、焦躁、食欲不振等情況。
A肝疫苗
一般不會發熱,但小部分可能發生注射部位局部疼痛或紅腫,一般會自行緩解
B肝疫苗
可能出現輕度發熱和注射部位疼痛,小於2月齡寶寶發熱,需要就醫治療。
麻腮風疫苗
一般沒有什麼局部反應,在6-10天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及散在皮疹,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
HIB疫苗
可能會出現注射部位疼痛或輕度發熱,接種局部紅斑和腫塊/硬結,多在1-2天後逐步減輕或消失。
流感疫苗
接種後6-8小時,可能會出現注射部位疼痛、腫脹、觸痛、輕度發熱等症狀。
流腦疫苗
可能出現注射部位疼痛、輕度短暫發熱,皮疹,一般可自行緩解,嚴重反應時需要及時就診。
肺炎13價疫苗
發熱,沒胃口,注射部位出現腫脹等,為一過性反應,一般2天內恢復。
輪狀病毒疫苗
目前國內使用的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沒有嚴重的反應報告,一過性輕度嘔吐,腹瀉、發熱,多數2-3天內自動消失
出現以下反應,立即就醫: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紫癜
麻疹疫苗
注射部位可出現疼痛、觸痛;接種後1-2天後可自行緩解;6-12天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皮疹,一般2天內可自行緩解,必要時可對症治療。
接種疫苗後需要注意什麼?
接種完需在醫院觀察30分鐘,寶寶不舒服需及時告訴醫生;
接種後,需用棉籤按住針眼,不出血時再拿開,不可揉搓接種部位;
接種完當天,注意保持針眼清潔,避免局部感染;
寶寶可適當飲用水/奶,多休息。
哪些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接種後寶寶表現出很不舒服的樣子;
小於3月齡的寶寶發熱;
寶寶哭聲尖銳不同以往,哭鬧超過1小時;
發熱超過39.4度,全身出疹(包括蕁麻疹);
接受注射的肢體大範圍水腫或出現其他任何讓家長擔心的症狀。
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一樣重要嗎?
一類疫苗和二類苗,區別在於免費和自費,而很多家長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以為是按照輕重程度來劃分的,一類必須打,二類可打可不打。其實是不對的,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同等重要。
現在免費接種的A肝疫苗、麻風腮疫苗,在2007年以前都是需要自費接種的。隨著我國的醫療條件不斷改善提高,相信自費疫苗會逐漸實現免費。
接種自費疫苗是「浪費」錢嗎?
有的自費疫苗要花費數百元,相比免費疫苗,價格確實有些高,可能一猶豫就不給孩子打了。如果孩子沒有患上二類疫苗針對的疾病還好,萬一傳染上,真的是後悔也來不及,看病的錢肯定不止當初打疫苗的錢,主要是孩子生病全家都跟著難受。
二類疫苗安全嗎?
有家長認為二類疫苗不是國家免費提供的,可能不安全。其實無論免費的一類疫苗還是自費的二類疫苗,都是國家藥監局鑑定合格才能上市,不用擔心二類疫苗的安全性。
因此,如果寶寶身體條件允許,最好給孩子接種二類疫苗。
二類疫苗針對的疾病危害大嗎?
一類疫苗已長期在人群中大規模使用,它所針對的傳染病的發病率也已經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了。
而二類疫苗的覆蓋率沒有一類疫苗高,所針對的疾病發病率相對高,危害相對大。因此,建議進行二類疫苗的接種。
國產疫苗好還是進口疫苗好?
無論是進口疫苗還是國產疫苗,有效性是相同的。區別在於,有些疫苗可能只有進口的,沒有國產的;有些疫苗只有國產的,沒有進口的,比如手足口疫苗。
所以說,進口疫苗與國產疫苗沒有誰好誰壞之分,家長根據需要選擇就可以了。大部分進口疫苗都是自費疫苗。
有些疫苗要打好幾針,打晚了有影響嗎?
首先肯定的是沒有壞處,還是有作用,相對來講不如按時接種的保護效果好。
應儘量按照推薦時間給孩子打疫苗,如果因生病等原因延遲接種,也不必太擔心,疫苗的作用還在,對孩子也沒害處。
總結來說就是,不管一類疫苗還是二類疫苗,錢預算夠的話,能打就打,能不耽誤就不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