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作家廖信忠在自己的公號上,發布了一篇《我參加上海一日遊野雞團,套路太好玩了》的文章,文末一條高贊評論裡,有網友提到北京一日遊。
一直以來,假「一日遊」總能讓人談及色變——在百度和微信裡打出「北京一日遊」,搜索框下方會自動出現「北京一日遊打人」和「北京一日遊要命」的詞條;知乎上有關「北京一日遊騙局」的回答裡,那些假一日遊總是與虛假宣傳、額外收費、強迫購物、暴力威脅分不開。
我帶著疑惑,還有對超硬核、高強度的一日遊的期待,揣上了醫保卡和身份證,攥緊300塊人民幣,決定在北京湊個熱鬧,報個假的。
一天下來我發現,假北京一日遊借著疫情,再次把標準降了級,遊客也從夕陽紅老年團換成了散客中年團,但那些套路與黑幕,從來沒有改變過。
文 | 鄄
編輯 | 金湯
運營 | 肖睿
最狠導遊「貝勒爺」
「你們都是被騙來的,今天的行程安排都由我來決定。」
剛在北京前門坐上一日遊的大巴,我就被一位紋著花臂、梳著小辮的中年男子震懾住,沒想到他會在旅途開始就直言不諱。
一個星期前,我決定體驗非法北京一日遊。放棄了在正規網站報名,也是在前門,我折返幾個來回,經過數個寫有警惕「非法北京一日遊」標語的公交站牌,終於在正陽門東地下通道裡,看到了一位正在派發旅遊宣傳單的人。
他就站在幽暗的地下通道末端,和通道盡頭的陽光融為了一體,我快步向前,接過一張,搶到了他手上倒數第二個機會——傳單快發完了,他要下班了。
傳單和廖信忠在《我參加上海一日遊野雞團,套路太好玩了》裡的版式相同,有被放大數倍的字體,用高亮暖色突出的重點,和……想必這便是全國「野雞旅遊團」通用的「椰汁式」文案。宣傳單還印著「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散客部」和「北京消費者協會」的列印「公章」,完全沒有一點真的痕跡,背面則是早已過期的北京地鐵線路圖。
兩個加大號的紅色數字最顯眼:150和100,這是兩條線路「長城VIP豪華貴賓專線」和「長城標準專線」的價格,對比之下,前者的景點更多更豐富,八達嶺長城、十三陵、頤和園這類傳統景點,和動物園、海底世界、清華北大這類人文景點都在其中,大大的「純玩團」二字也印在價格上方。不僅如此,還有「法律公證」「免費上門」「空調大巴」「原價260」的字樣……
我算了一筆帳:如果自費購買這些景點的門票,需要花390元,這樣一來可以省下240塊錢,是一個超高性價比的選擇。我掃了宣傳單上的二維碼,加上客服微信。出發前日,我甚至興奮到失眠,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小學春遊的前夜。
期待在一早就被打破。免費上門的專車,嫌棄我住得太遠,並沒有接我的意思,而是讓我趕到離我有近一小時地鐵車程的東四站。而登上這個由長麵包車改造的「專車」時,我才發現車裡已經坐了10個人,滿滿當當,只有幾張塑料小板凳放在剩餘的空間裡,司機示意我快坐下。我只好蜷縮著身體,窩在後方,隨車前往集合點。
途中,我交齊了150元的團費,但司機解釋,還有20元的保險費用要另外支付。交錢之後,我在集合點換坐大巴,並領到了自己的編號12號——工作人員說從現在開始不再喊姓名,只以編號代替。
七點十分,大巴發動,向八達嶺長城方向前進,一早的疲憊在此時湧來,還好花臂導遊聲量極高,一出聲就驚醒了我,「是旅行社叫你們來的對吧?但我們不歸旅行社管,所以你們今天得跟著我走。旅行社和你們說的都是忽悠你們呢!」
他起身站在車前,開始自我介紹——自稱外號「貝勒爺」,出生於「權貴家庭」,在北京旅遊業無人不識。正因如此,他表示自己已經託父親的關係接種了新冠疫苗,所以全車只有他一個人可以不戴口罩。
他報出自己的手機號讓全車人記下。除了方便一天的聯繫,更是因為他涉獵的並不止旅行一項,「來北京看病掛號、孩子上學、朋友接待,你們自己能搞定嗎?找我就行了!」除此之外,「貝勒爺」還加了一句「出來玩就玩,別摳摳搜搜的!」聽到這裡,我下意識地捂緊了自己的錢包。
大巴在早高峰中緩慢行駛,到達長城之前,「貝勒爺」讓每位乘客再交140元的纜車費用。我詢問能否靠步行來省錢,他回答說那個登城口只能坐纜車。——雖然後來有工作人員告訴我那裡是可以步行登城的。
自那時開始,我便成了車裡的刺兒頭。九點半,到了八達嶺長城,和旅行的常規操作一致,下車後乘客去洗手間,「貝勒爺」去取票,然後集合進景區。走在長城腳下,「貝勒爺」不斷地點起香菸,雖禁止吸菸的標誌隨處可見,但我問他時,「貝勒爺」用一句「在這沒人能管得了我」便足以橫行。
秋天是北京公認的最美時節,登高、郊遊、賞葉,人們都趕在這個時間結伴出行,所以人多隊伍長,等檢票、安檢、排隊上纜車的流程結束後,已是十點十分。「貝勒爺」在我們登城前特地強調,必須在十一點半前回到車上,過時不候。這意味著,算上排隊下城的時間,真正遊玩的時間不足一小時。
果然大家都在十一點半按時回到了車內,「貝勒爺」按照編號清點了人數後,問大家都爬了幾個烽火臺,但因為長城上的人實在太多,大家都沒爬幾個。
聽到這,「貝勒爺」如馬大師般,用手在空中比劃了兩下,念了一首定場詩:「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就遺憾。誰往上爬誰笨蛋,累得滿身都是汗。哎,這兩腿直發顫。」
定價不同的佛系中年團
一片嬉笑中,大巴向十三陵前進。這輛車一共有四十多人,有跟我一樣獨自來的,也有四分之一是情侶、好友或者全家一齊出動。車上,從20出頭的年輕人,到60來歲的老年人都有,讓人頗為意外的是,車上最多的是中年,接近三分之二。
以往報導中,遊客多是老年人,因為這個群體「有錢又有閒」,可如今老年團變成了中年團,每一位團友的報名方式也都不一樣。
一個江蘇大哥說,自己凌晨五點剛下火車,因為對方說100塊長城、十三陵包往返,就決定上車,「自己去太遠了,只花100塊錢總比自己去好吧。」一位大姐帶著孩子,在走向車站的途中被誘上了車,「他們說立刻發車立刻走,我心想就給個車費就懶得走(去車站)了。」
還有在酒店辦理入住時被強行推銷的海南遊客,在前門閒逛時被直接攬入「長城專線」的廣東遊客,更有來自各地的、像我一樣被傳單吸引的遊客……這些非常規的手段,大家並不是沒有懷疑,但或是看到了低價,或是再三確認了景點,決定試試看,畢竟一百來塊有專車接送,只是關於大巴所屬旅行社的名稱與資質,沒有一個人說的上來。
這些中年人也許是防範意識不強,也許是面子夠薄,或者期待過高,在對方的軟磨硬泡下選擇了相信。一位三十來歲的姐姐告訴我,參加一日遊,是因為有工作人員告訴她可以到長城旁邊看看楓葉,「我一想看楓葉可以啊,誰知道最後這樣了。」由於人太多,她甚至沒看清烽火臺,更別提楓葉了。
儘管他們知道很多景點都有公共運輸直達,但並不知道如何查詢具體的線路和乘坐方式,覺得學習成本太高也太麻煩。他們也並沒花心思去找正規的旅行社,也沒有興趣去找。假一日遊、假工作人員(和)「貝勒爺」們正好利用了這種信息差來拉攏他們。
十三陵是我最期待的部分,「貝勒爺」也終於拿起麥克風履行導遊職責,他說十三陵是風水寶地,背靠天壽山,「坐落在龍脈之上,腳下深埋了明朝的13位皇帝,23位皇后」。不僅地下有寶藏,地上也是物產豐富,慄子、梨、水蜜桃都非常有名,每年都會出口到東亞,為國家創造外匯。
我還沒來得及驗證他的說法,「貝勒爺」便話鋒一轉, 「除了水果以外還有幾種有名的特產,其中最有名的要屬天壽山產的蛇紋玉石。」他開始對玉石做重點介紹,說那是在古代皇帝皇后喜歡的東西,平民百姓享用不到,所以十三陵的玉並不像緬甸、新疆的那麼出名。
「貝勒爺」開始點名車上的中年女遊客,告訴她們十三陵的玉不僅能夠平衡內分泌、美白皮膚、淡化雀斑,更加能夠為女性帶來生活的幸福與和諧,因為玉石是有生命和靈性的。他解釋,「過去的女性沒有地位,是因為當下社會進步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上才有了些地位,但如果你不把家庭照顧好,你這個地位是會松垮的。」
想解決這個問題,他的建議是:帶十三陵玉手鐲。他說,正所謂女人應該守身如玉,戴了手鐲就預示著和自己的男人情定三生。而且,把手鐲戴在左手靠近養老穴,能對女性的生育功能有幫助,這同樣會促進家庭的和諧、幸福……
在我聽得一頭霧水,並在腦子裡打下一百萬個問號時,「貝勒爺」又開始反問在座的中年男士,「你們希望自己的女人好嗎?你們去問問她要不要手鐲,10個裡有9個會說不要!為什麼?因為女人就是心疼錢。可我們男人掙錢給誰花,難道是給小三嗎?」
故事全靠編,挑事一門靈,車上有一些人已經有了不悅的神色,可「貝勒爺」還在不遺餘力地介紹玉佩、玉佛、玉貔貅……並告訴大家想買的話馬上就有機會。
沒過多久,大巴停了下來,但不是停在十三陵,而是停在了十三陵旁一家叫潤澤玉苑的店旁,「貝勒爺」說這是官方買玉點,「買不買沒關係,就看看也行。兩點半門口集合吃飯。」說罷便領著大家進到店內,讓眾人圍到一個櫃檯前,看著裡面的工作人員展示各種手鐲和玉佩,並現場檢驗真偽:滴水、照強光、劃玻璃……
顯然多數人對這些幾百上千的玉石並不感興趣,尤其是獨自旅行的團友,都選擇到店門口等候。
只有這個時間,團友們才有機會互相認識和交流,話題自然繞不開一上午的旅行,說出的是放低聲量的抱怨,爬長城時的倉促和並未提前告知的購物安排,讓他們開始對這個北京一日遊感到失望,或者說恍然大悟,這也是個「野雞團」。
也有人從一開始就不信這是一個純玩團。兩位從海南到北京旅遊的親兄弟,一到酒店就遇到了拉客,從直接拒絕,到決定參加,是因為兩張紀曉嵐故居的贈票——一張票價值10元。
這樣一來,兩兄弟覺得150塊一人的團費花的不虧,但這個價格卻引起了其他人的詫異,一對比才發現,原來每個人的團費都不一樣,除了150的,還有110甚至80的。大家這才驚覺自己被「雙標」甚至「三標」了,可還是敢怒而不敢言,「畢竟都跟車來到這了,導遊咱也惹不起,沒有辦法。」
到了兩點半,多數人都準時集合,等待吃飯,卻遲遲不見「貝勒爺」的身影。時間馬上要到三點,「貝勒爺」還在店裡陪一對夫妻挑選手鐲。有一位團友笑稱,是因為我們太多人沒有消費,「貝勒爺」不高興了,所以一直在拖時間,等到有人下單為止。
又等了十五分鐘,「貝勒爺」終於出來了,手裡抱著一個箱子,他通知大家:因為疫情原因,現在不允許集體聚餐,所以午餐就在大巴上解決。然後,他打開箱子,拿出了「自助午餐」——麵包和牛奶, 「出來玩兒的條件就是那麼艱苦,大家憶苦思甜,吃飽肯定是沒問題的!」他說。
以往被網友詬病的十素菜一清湯的自助餐,就這樣在疫情的包裝下,被堂而皇之地降了級。
「貝勒爺」清點過人數後,大巴啟動,沒等開出幾分鐘,就看到了十三陵的大門。這時「貝勒爺」讓大家拉開兩旁的窗簾,說了幾句導語冊上的標準介紹後,他話鋒再轉,「說句不好聽的話,來十三陵是走墳頭看墳地,不好玩也不好看。所以我們來到十三陵就只參觀不下車,沿途的景觀走到哪就講到哪。」
這時大巴拐入了十三陵門口,但只是借路掉了一個頭,接著便開始向城內的方向開去,「風水寶地」變成了「墳頭墳地」,「貝勒爺」也露出疲態,讓大家休息休息,車上的人開始慢慢睡去。
我咽下麵包,困意一併襲來,我掏出傳單,看了眼還剩下哪些景點沒去:動物園、頤和園、海底世界、清華北大和鳥巢水立方。
時間已近四點。
「來都來了」與「窮家富路」
沒過多久,「貝勒爺」拍了拍麥克風,叫醒了所有人,此時大巴還在高速上行駛。我看了眼地圖,大巴在向頤和園靠近。經過了風塵僕僕的一個上午,終於能到園林裡走走,我的倦意一下少了許多。
「大家來北京吃烤鴨了嗎?」「貝勒爺」的聲音突然在廣播中出現。大家似乎嗅到了不詳的氣息,沒人回答。「為什麼全國都有烤鴨但是北京的最出名啊?因為烤鴨誕生於北京,北京的烤鴨最好吃啊!」他繼續說。
我趕緊掏出手機打開地圖,只見大巴離頤和園越來越近,便稍微安心了一些。「下一站,你們是為我掙錢的。」我一下子沒明白,望向窗外,發現大巴已經開到了頤和園邊,但卻再一次原地掉頭,拐進了馬路對面的一個院裡。
「貝勒爺」背上包拿起話筒說,「你們要怎麼和親戚鄰居證明來過北京?不帶點土特產合適嗎?我帶你們來的這裡,是國家旅遊局(兩年前在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已撤銷的單位,編者注)唯一承認的土特產購買地點。」他告訴我們,北京的特產,烤鴨和果脯這裡都能買到,烤鴨180塊兩隻,果脯28.8塊一斤。似乎頤和園已經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了。
「你們是導遊的衣食父母,是養著導遊的。如果你要是和我玩心眼,我能玩死你,最後你還得和我說聲謝謝。」「貝勒爺」說完最後一句話,領著大家上到了院裡的三層。
這是一個大概三百平米的超市,全被土特產所淹沒,沒見招牌和執照。不僅如此,還有試吃點、快遞打包點。一步入超市,工作人員迎面端上一盤烤鴨碎請我們試吃。
有團友把烤鴨裝滿了購物車,說既能送親戚朋友也能幫「貝勒爺」。即便知道這是強迫購物,很多團友也表示認了。有曾經參與過假一日遊的朋友用「來都來了」法則哄騙自己,他們相信「窮家富路」,出門就是來花錢的,被騙一點也無所謂,或者說他們並不想承認自己被騙。
但一位來自東北的團友覺得這樣的安排毫無意思,他下樓回到大巴上取走了行李,罵罵咧咧地離開了。更多的人,只是遊走在超市間,儘管叫賣聲此起彼伏,但似乎並沒有購買的欲望。
「貝勒爺」跟住了徘徊在烤鴨貨架前的團友,邊捏著烤鴨包裝邊說,「我一捏鴨腿就知道好不好!」直到他們決定購物才放心。這之後,「貝勒爺」又撕了幾個塑膠袋,向幾位還在特產區觀望的中年團友走去,一邊告訴他們小孩老人喜歡吃,一邊給他們裝了幾袋茯苓餅、艾窩窩、驢打滾……
一頓購物後,天色已經漸漸暗下。不斷有人回到大巴上,也不斷有人拿著行李離開,奔向最近的地鐵站。「貝勒爺」最後一個回到車上,上來便笑著問大家,「你們猜我今天賺了多少錢?」「四百多塊!比旁邊那個團多一倍呢!」
可他還是對這一天的行程並不滿意,「但是帶你們這樣的團質量太低了,賺不到錢!我帶的貴賓團裡的老總,他們都搶著花錢!」說罷,「貝勒爺」告訴我們他要回昌平的家了,就不跟我們去下一站了。
這一次「貝勒爺」沒有點人數,直接下車消失在了人群裡。
「貝勒爺」走後,車上只剩下司機和一半的乘客,下一站是鳥巢水立方。路上很堵,快要到達時已經過了七點,水立方的外牆燈已經亮起。司機把車停在了一個天橋下,讓全部人都下車,自行決定是否參觀水立方,說完便開車揚長而去。
我有些錯愕,驚訝於一天的遊玩竟然會在一個天橋下收場,打開地圖導航,不論是去水立方還是地鐵站都還有一公裡的距離。
回首這一天,除了上午爬過的八達嶺長城,下午好像不是在購物就是在去購物的路上。和「一日遊」宣傳單上列出的景點相比,行程縮水了不止一半,雖然途中經過了十三陵和頤和園,但也就只有隔窗目視的份。
算下成本,我總共花費310塊,卻沒收穫任何東西。我安慰自己,也許是因為疫情下的旅遊業縮水,有超過萬家的旅遊企業倒閉,光北京就在今年頭兩個月取消了13525個旅行團,涉及24.2萬遊客,所以即便是假一日遊也需要「回血」。可想到幾乎滿座的大巴和擁擠的特產店,假一日遊的火爆、套路與黑幕,似乎十餘年來,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和我一樣沒有收穫,站在我身邊的團友手上提著烤鴨果脯,還有人已經把手鐲玉佩戴上了身。
北京的秋夜很冷,到最後一刻,一群人站在寒風中糾結,是否還要繼續這場一日遊。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