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紅翅鳳頭鵑
近日,雷公山保護區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去加班途中,在該局職工宿舍樓下水泥地上發現一隻紅色翅膀鳥。
經比對《中國鳥類識別手冊》,確認該鳥為鵑形目杜鵑科鳳頭鵑屬紅翅鳳頭鵑,雄性。翻閱《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集》《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研究》等文獻均無記載,該鳥的出現為雷公山保護區鳥類新紀錄。
該紅翅鳳頭鵑(Clamator coromandus)體長382毫米、體重102.5克、尾長212毫米、跗蹠長28.56毫米、全頭長56毫米、喙長27.5毫米、最大翅長159毫米、最短翅長87毫米、展翅長460毫米、口裂長32毫米、趾長21毫米、爪長9毫米。頂冠及鳳頭黑色,具顯眼的直立鳳頭,背及尾黑色而帶藍色光澤,翅慄紅色,喉及胸橙褐色,頸圈白色,腹部近白;虹膜淡紅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近淡土黃色,嘴角肉紅色,腳鉛褐色。
紅翅鳳頭鵑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和灌木林中,也常常活動於園林和宅旁樹上,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它們不自己營巢,通常將卵產於畫眉、黑臉噪鶥和鵲鴝巢中,讓其他鳥將小紅翅鳳頭鵑養大,養育之事就不再管。該鳥分布於印度、中國南部及東南亞,遷徙至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4月初開始遷來,8月末開始遷走。
相關熱詞搜索:雷公 褐色 鳥類 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