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州雷公山保護區發現紅翅鳳頭鵑
黔東南州雷公山保護區發現紅翅鳳頭鵑 發布時間:2020-10-02 13:41:40 來源:黔東南日報
-
珍稀小鳥紅翅鳳頭鵑首現德化 飛行快速鳴聲清脆
近日,記者從鳥類攝影愛好者邱德偉處了解到,他在德化首次拍到一種珍稀小鳥,學名紅翅鳳頭鵑,為杜鵑科鳳頭鵑屬。這也是紅翅鳳頭鵑首次在德化被拍攝到。邱德偉首次拍到的紅翅鳳頭鵑 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陳文偉介紹,紅翅鳳頭鵑鳳頭直立,背尾黑中帶藍,翅慄紅色,喉胸橙褐,頸腹近白,一般棲息於林木較多且開闊的山坡、山腳或平原,多單獨或成對活動,飛行快速,鳴聲清脆
-
野生動物中,除了杜鵑,還有哪些是「借鳥繁殖」的?
家燕是屬於種內巢寄生,杜鵑卻是屬於種間巢寄生。在種間巢寄生中,兩方都在共同進化,寄生卵的外部特徵包括形狀、顏色和大小都要與宿主的相近才可以。如果相差較大也會面臨宿主的驅逐淘汰的風險。自然界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具有種間巢寄生的行為,比如:杜鵑亞科和部分雞鵑亞科,以及維達雀科、牛鸝類等。
-
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
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這簡直就是鳥類中的奇葩......布穀鳥的叫聲對於英國來說,是非常著名的,詩人稱之為「漂泊之音」。 它的叫聲是春天到來的預示,是鄉村生活的圖騰,它也被人稱為騙子或是盜賊。布穀鳥從不築巢,相反它們將蛋下到其它鳥類的窩裡魚目混珠,它們會將其它鳥類的蛋偷走並吃掉。
-
長沙怪鳥名"紅翅鳳頭鵑" 父母非孔雀鳳凰/圖
「怪鳥名為紅翅鳳頭鵑,非常罕見,一般分布在我國南部。為國家保護鳥類。」長沙動物園動物醫院內,肖醫生一看見鳥兒馬上眼前一亮,「它是雌性的,可能還沒當過媽媽呢,趕緊放飛吧!」11月9日下午,拾鳥者梁先生和朋友在嶽麓山當眾放飛了這隻美麗的怪鳥。
-
烏鶇繁殖過程:從修建鳥窩到產蛋全記錄,百舌鳥營建鳥巢和產鳥蛋
基本過程為修建鳥窩-產蛋-孵蛋-孵化-育雛-出飛。下面的圖片,詳細記錄了烏鶇修建鳥窩到產蛋的過程。2020年5月10日,烏鶇開始選中了圖中的花盆,在裡面刨出了一個鳥窩狀的坑。至5月11日,鳥窩的地基(即圖中的坑)建築完畢。2020年5月12日,開始建巢。打好地基後,就進入鳥窩的修建階段。
-
到動物園看鳥爸鳥媽餵食寶寶去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眼下去廣州動物園,不僅可以看到多種鳥窩,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多種鳥寶寶甚至鳥爸鳥媽餵食寶寶的感人場景。烏鶇寶寶糞便媽媽吃爸爸扔在經歷建巢、產蛋、孵化後,寶寶們面世了。鳥爸鳥媽通過輪流出賣苦力,給孩子們找來了「優質」食物。首選當然是蟲子啦,因為高蛋白有營養。不過蟲子不容易找,所以有時候出去半天弄回來的只有果子。在餵食孩子方面,烏鶇爸爸好像不太「行」,別人家的爸爸會根據小孩兒發育程度來挑選食物大小,而烏鶇爸爸叼回來的果肉很多時候都太大了,根本塞不進孩子的嘴裡。在好幾隻孩子輪流試了個遍還是吃不下後,最後還是得在窩裡再弄開。
-
石家莊首次發現彩鷸蛋
5月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石家莊志願者在開展護飛行動時在平山滹沱河溼地首次發現正在孵化中彩鷸蛋,這也是在石家莊地區首次發現彩鷸繁殖記錄。隨後,志願者發布求助信息,經過唐山市大清河救助站田志偉指導,平山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已將鳥蛋運回救助站進行孵化救助。
-
西南內陸首次孵化兩隻巴布亞企鵝 性別需到3歲時確認
西南內陸首次孵化兩隻巴布亞企鵝企鵝寶寶性別需到3歲時驗DNA確認企鵝寶寶的名字將由遊客投票決定近日,成都浩海立方海洋館成功孵化出兩隻巴布亞企鵝,這是南極企鵝首次降生在中國西南內陸地區。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成都浩海立方海洋館也是我國第五家孵化出企鵝的海洋館。企鵝寶寶出生時體重98克北青報記者獲悉,今年9月,成都浩海立方海洋館的巴布亞企鵝開始配對和築巢,飼養員會在這個時期提供築巢使用的鵝卵石。據介紹,雌性的巴布亞企鵝在選擇配偶時,會觀察追求者所建的巢如何,決定是否與其交配。到11月中旬,成功配對的企鵝夫婦開始陸續產蛋。
-
「殺手」布穀鳥:借窩產子、讓別的鳥替養後代,不怕被發現?
達爾文曾指出,布穀鳥借巢產蛋的奇特天性,是由它們祖先進化而來。但在演變過程中,後代越來越懶於築巢,也越來越缺乏父母的責任感。但這樣,反而會讓它們在多個巢穴,產下更多的蛋。這個成功的騙局,也會傳遞給下一代。但是,布穀鳥如何欺騙其他鳥類,讓它們心甘情願撫養別人的孩子呢?
-
五指山攝影愛好者堅持周末穿梭雨林 記錄海南鳥類生活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2日消息(記者 張宏波)「銀胸絲冠鳥、綠嘴地鵑、紅頭咬鵑、藍須夜蜂虎、白冠燕尾等,海南森林裡的鳥種類真是太豐富了。」11月22日,鄭美華分享了自己拍鳥7個多月以來的經歷。
-
西藏發現一種怪雞,紅臉,紅腳,紅尾巴,被捉就不吃不喝絕食而亡
從雲南老君山的林區一直到西藏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多雄拉山口的冰川區域,都有他們的身影。在國外見於尼泊爾、不丹、印度和緬甸等地。01紅臉紅腳紅尾巴,頭頂有一撮羽冠,緊張時會豎立起來雄鳥紅臉、紅腳、紅尾巴、紅眼睛,所以被大家稱為血雉。當然,它的別名還有很多,各地根據它的生活習性不同,取了很多具有當地特色的俗名。
-
3種分娩育兒大開眼界的動物,在背部產蛋,同時分泌四種不同的奶
它的繁殖方法與其他蟾蜍和青蛙不一樣,雄性首先會發出特殊的聲音來吸引雌性,願意一起繁衍後代的雌性會釋放蛋蛋到水裡。然後雄性也會解放自己的小蟲蟲和蛋蛋相結合,再把蛋蛋推回去雌性的背部上。隨後媽媽就會長出新的皮膚來覆蓋及保護那些粘在自己背上的蛋,形成一個蜂窩狀的結構。蛋蛋孵化之後,蟾蜍幼兒會繼續住在媽媽的皮膚下成長,整個過程通常需要3-5個月的時間。
-
初產蛋、土雞蛋更適合寶寶?給寶寶選雞蛋,四種「概念蛋」沒必要
有了寶寶之後,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他。大到寶寶的教育費用,小到寶寶要吃的一顆小小雞蛋,父母都要經過精挑細選。不過,市場上打著各種名號的雞蛋真的更營養更適合寶寶嗎?其實真的未必,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四種沒必要白花錢的「概念蛋」。1.「初產蛋」只是炒作概念初產蛋是什麼?
-
上海現美洲綠翅鴨 在中國鮮有記錄屬於迷鳥百科介紹
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站24日披露,觀鳥愛好者在南匯東灘發現了美洲綠翅鴨(Anas carolinensis),為上海鳥類新記錄。 據上海市野保站介紹, 美洲綠翅鴨棲息於淺水湖泊,溼地,池塘和蜿蜒的河流,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幼蟲的兩棲類動物,溼地植物種子和池塘雜草為食。
-
春夏間鳥類進入「繁殖模式」,屋簷下行道樹間都是它們的「產房」和...
但是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專家卻說「其實不然」,多數鳥兒不會在巢中睡覺,鳥巢只是鳥類的「產房」和「育兒所」。 春夏間,大多數鳥兒進入繁殖季節,留在上海繁殖的鳥兒很多。它們開始築巢,然後交配,在巢中產卵,孵化雛鳥,哺育雛鳥……育兒任務完成後,一家子再也不會返回巢穴,除非到下一個繁殖季節,親鳥再來利用它生育新一代。
-
雲南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晉寧繁殖(圖)
雲南省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晉寧繁殖。攝影:李繼明原標題:雲南省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晉寧繁殖(高清組圖) 人民網昆明6月25日電 經雲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鳥類專業委員會(簡稱雲南野鳥會)會員一個多月的跟蹤觀察,拍攝記錄到黑翅長腳鷸在晉寧縣境內溼地繁殖。通過查找資料發現黑翅長腳鷸在雲南還沒有繁殖記錄,此次為雲南省首次繁殖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