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現美洲綠翅鴨 在中國鮮有記錄屬於迷鳥百科介紹

2020-11-28 閩南網

  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站24日披露,觀鳥愛好者在南匯東灘發現了美洲綠翅鴨(Anas carolinensis),為上海鳥類新記錄。

  據上海市野保站介紹, 美洲綠翅鴨棲息於淺水湖泊,溼地,池塘和蜿蜒的河流,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幼蟲的兩棲類動物,溼地植物種子和池塘雜草為食。該鳥種自然分布於北美洲:在北美洲北部繁殖,南部越冬,在東部和西部地區有部分永久居留種群。

  與本土綠翅鴨相比,美洲綠翅鴨大小相似;在羽毛的色塊分布上,兩者有所區別,美洲綠翅鴨頭面部綠色眼罩皮黃色外緣不如本土綠翅鴨明顯,在肩膀處具有一條豎直的白色條紋,本土綠翅鴨的三級飛羽則具有橫向白色斑紋。

  據悉,美洲綠翅鴨在中國鮮有記錄,屬於迷鳥。本次記錄在上海尚屬首次。(記者陳靜)

原標題:美洲綠翅鴨現身南匯東灘 成上海鳥類新記錄

責任編輯:吳雅靜

相關焦點

  • 看「鴨」解壓~稱霸上海動物園天鵝湖的鴨子家族來了
    ,為「迷鳥」*迷鳥:是指偶爾迷路的鳥 不是定居在這片地區的鳥不少人以為大雁們都是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以偏概全。」,大型遊禽綠頭鴨是中國飼養家鴨的祖先頸部有一明顯的白色領環尾部有向上捲曲成鉤狀的尾羽,如同呆毛通常棲息於淡水湖畔有半睡半醒的習性,來躲避危險
  • 生態雲南 | 紅嘴鷗、綠翅鴨、灰頭麥雞…冬日小精靈「約會」異龍湖
    生態雲南 | 紅嘴鷗、綠翅鴨、灰頭麥雞…冬日小精靈「約會」異龍湖 2021-01-07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德宏|針尾鴨|瑞麗市|世界自然保護...
    12月2日,德宏自然生態攝影師張海鈺在瑞麗市弄麼湖拍攝到3隻針尾鴨,經香港觀鳥會前主席張浩輝博士等人核查確認,這次記錄是針尾鴨在德宏的首筆記錄。▲本次拍攝到的針尾鴨至此在德宏觀測、拍攝到的鳥類種類由711種升至712種更加逼近全國鳥類種數的50%▲本次拍攝到的針尾鴨針尾鴨(學名:Anas acuta)是中型遊禽,屬水鴨類。
  • 鳥名中以綠字的鳥,個個養眼
    今天,介紹鳥名中綠字開頭的鳥,它們的羽毛全綠色或者以綠色為主;當然也有個別的部分羽毛是綠色。 一起來看看吧。綠翅金鳩綠翅金鳩.綠翅灰斑鴨綠翅鴨 有照片或者文字記錄放生組織:是哪座寺廟或者哪個宗教團體?
  • 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丨天寶巖保護區迎來綠頭鴨
    12月19日,福建省永安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續幾天的雨霧天氣轉陰,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青水管理所廣場的消防池內發現了一隻綠頭鴨,在拍攝記錄過程中,這隻鴨子兩次飛上天空,轉了幾圈又落回池中,解開了工作人員對於其是否家鴨誤入池內的疑惑,確認了其野鴨的身份,成為天寶巖保護區有圖記錄的第209種鳥種。
  • 國外奇葩昆蟲鑑賞:美洲長翅露螽
    ★美洲長翅露螽Oblong-winged Katydid(Amblycorypha oblongifolia)屬於螽斯科(tettigoniidae),露螽亞科(Phaneropterinae),圓頭樹螽屬(Amblycorypha)。體長42~52mm。廣泛分布於美國東部,加南大東南部也有少量分布。
  • 「通州創森」來看看鴨~ 副中心鴨科鳥類圖鑑
    隨著通州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副中心的生態環境正越來越美創森生物多樣性指標得到顯著提高2020年10月底至今,通州區已記錄到鴨科鳥類20種,包括:鴻雁、短嘴豆雁、白額雁、赤麻鴨、鴛鴦、赤膀鴨、羅紋鴨、赤頸鴨、綠頭鴨、斑嘴鴨、針尾鴨、綠翅鴨、赤嘴潛鴨、紅頭潛鴨
  • 湖南都龐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新記錄種——綠翅金鳩
    紅網時刻永州9月25日訊(通訊員 秦唯峰 吳炳賢)近日,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動物學雜誌》第五期刊出,湖南都龐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一種斑鳩被確認為湖南省新記錄種綠翅金鳩。湖南省新紀錄種即在湖南首次發現該物種,對於研究物種的分類、進化、生態具有重要價值。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黑麗翅蜻:我就是你們要的「五彩斑斕...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節肢動物·黑麗翅蜻。  黑麗翅蜻  Rhyothemis  fuliginosa  節肢動物,昆蟲綱,蜻蜓目,蜻科,麗翅蜻屬。國內廣泛分布,照片攝於文山。  黑麗翅蜻腹長約27mm,顯得較為粗短,不過後翅展開卻可達70mm。不少人第一次見到黑麗翅蜻都會有這樣的迷惑:這究竟是蝴蝶還是蜻蜓?因為其後翅寬大如蝶翅,飛行時又似蝴蝶一般扇動翅膀,因此又有「蝶形蜻蜓」之稱。  與大多數蜻蜓擁有透明翅膀不同,黑麗翅蜻除前翅前端小部分透明露出翅痣外,其餘均為混雜著藍綠黑的金屬色,極具質感,好似現代藝術作品。
  •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經香港觀鳥會前主席張浩輝博士等人核查確認,這次記錄是針尾鴨在德宏的首筆記錄。遍及中國東北和華北各省,我國新疆西北部及西藏南部有繁殖記錄,但該物種在雲南等地並不常見。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
  • 臨沂現大"蝴蝶"足有蝙蝠大? 專家:是綠尾大蠶蛾
    原標題:臨沂現大"蝴蝶"足有蝙蝠大? 專家:是綠尾大蠶蛾「我頭一次見到那麼大的『蝴蝶』!」據趙先生介紹,他老家平邑武臺,在市區上班多年。7月31日晚9時左右,他在老家正與同伴玩撲克時,忽然看見飛來一隻大「蝴蝶」,落到了屋裡,來回亂竄。「當時天有些黑,老遠看像風箏一樣,剛開始我以為是個蝙蝠,後來出於好奇抓到了,感覺又像只蝴蝶。」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黑麗翅蜻:我就是你們要的「五彩斑斕...
    黑麗翅蜻Rhyothemis fuliginosa節肢動物,昆蟲綱,蜻蜓目,蜻科,麗翅蜻屬。國內廣泛分布,照片攝於文山。黑麗翅蜻腹長約27mm,顯得較為粗短,不過後翅展開卻可達70mm。不少人第一次見到黑麗翅蜻都會有這樣的迷惑:這究竟是蝴蝶還是蜻蜓?因為其後翅寬大如蝶翅,飛行時又似蝴蝶一般扇動翅膀,因此又有「蝶形蜻蜓」之稱。
  • 生活在北京的鴨鴨們——赤膀鴨
    赤膀鴨學名:Anas strepera英文名:Gadwall繁殖季,形影不離的赤膀鴨夫婦
  • 這部7斤重的《DK博物大百科》啥來頭?讓中國科普所和果殼網都強烈...
    我們今天強烈推薦的這部《DK博物大百科》,是百科專業戶英國DK公司出品。    拿鳥類章節來說,書中把鳥類分成了平胸類、潛鳥、雁鴨等26類,共介紹了將近1000種鳥類。這幾乎涵蓋了地球上所有鳥類物種的1/10。
  • 兩隻野鴨是綠頭鴨
    據專家介紹,這兩隻野鴨叫綠頭鴨。頭部呈深綠色並有光澤的是雄鴨,頸基部有一白環與慄色的胸部相連,上背、肩和脅部為棕色,腹、翅為灰色,外側尾羽為白色,喙黃綠色,腳橘黃色。雌鴨通體褐色斑駁,頭部有黑褐色的貫眼紋,羽毛具棕黃或白色的「V」形邊緣;喙深褐色。綠頭鴨在我國是較常見的一種候鳥。冬天多見於長江流域的水域內,夏天大群遷移到北方,成對或以家庭為群。
  • 綠頭鴨的那點事
    有研究認為,中國家鴨在品種形成過程中,摻入了少量斑嘴鴨的血統。綠頭鴨與斑嘴鴨在演化關係上,互為姐妹群,它與綠翅鴨在親緣關係上近於琵嘴鴨。所以,同為野鴨,看起來是一家子,其實還是有遠有近。這當然符合各個鳥類類群演化圖譜的一般特徵。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綠頭鴨:叫什么爸爸?請叫我鴨祖宗!
    綠頭鴨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野鴨,儘管它們主要在水中活動,卻不會潛水捕魚,主要以野生植物的葉、芽、莖、種子和水藻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綠頭鴨雄鴨十分好認,其頭和頸部呈靚麗的翠金綠色,在陽光的照耀下光彩奪目,頸基則有一條狹窄的白色領環,將頭頸與深色的胸部相隔;而雌鴨跟常見的普通鴨子十分相似,身體大部分都是棕褐色夾雜黃色。不過雄鴨的顏值也並非一直保持在一個水平,過了繁殖期,美美的雄鴨幾乎就銷聲匿跡了。
  • 候鳥飛抵浙江漩門灣 400多隻雁鴨類將戴「國際身份證」
    辛慧 攝在漩門灣溼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專家們正在仔細測量記錄一隻斑嘴鴨的體重、翅長等數據。記錄完畢後,專家給這隻斑嘴鴨套上了鼻環,鼻環上為國際統一的惟一編碼,相當於給這隻斑嘴鴨配發了國際通用的「身份證」。一隻完成環志的綠翅鴨。
  • 中國科學家在南亞發現美洲豹遠古祖先化石證據
    (動物復原圖:陳瑜/繪製)江左其杲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和其導師劉金毅研究員通過對南亞地區哈羅河流域早更新世化石點(古地磁測年距今約177萬-107萬年)貓科的系統描述和對比研究,發現其中主要化石材料可歸入岡巴佐格豹,這也是美洲豹演化支系在南亞地區首次發現化石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