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綠頭鴨。
綠頭鴨
Anas platyrhynchos
脊椎動物,鳥綱,雁形目,鴨科。主要棲息於水生植物豐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澤等水域中,國內多地有分布。照片攝於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
綠頭鴨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野鴨,儘管它們主要在水中活動,卻不會潛水捕魚,主要以野生植物的葉、芽、莖、種子和水藻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綠頭鴨雄鴨十分好認,其頭和頸部呈靚麗的翠金綠色,在陽光的照耀下光彩奪目,頸基則有一條狹窄的白色領環,將頭頸與深色的胸部相隔;而雌鴨跟常見的普通鴨子十分相似,身體大部分都是棕褐色夾雜黃色。
不過雄鴨的顏值也並非一直保持在一個水平,過了繁殖期,美美的雄鴨幾乎就銷聲匿跡了。這是因為它們與其他鳥類一樣,一年換羽兩次,繁殖期的繁殖羽,靚麗醒目;繁殖期一過換成潤羽後,雄鴨長相類似於雌鴨。照片中便是擁有繁殖羽的雌雄綠頭鴨,十分好認。
其實,圖片中的綠頭鴨還隱藏了一小片美麗羽翼,展翅時才能看得清楚,那便是翼鏡。這是鳥類翼上特別明顯的塊狀斑,它與鄰近部分的羽毛顏色形成了較大反差,有的形成色彩豔麗的閃亮光斑。翼鏡多以藍、綠、白三種顏色居多,而綠頭鴨的翼鏡便是藍紫色,非常顯眼。
綠頭鴨在鴨界的地位可穩排第一名。原因不是其美貌,畢竟鴨界「貌美者」不在少數,大家熟知的鴛鴦,其顏值就不在綠頭鴨之下。
其地位的奠定,是因為學界普遍認為綠頭鴨是家鴨的祖宗,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飼養和馴化綠頭鴨。國內有數十種野鴨,但狹義的野鴨只有一種,那就是綠頭鴨。
在我國,綠頭鴨大多繁殖於北部,越冬時才出現在我國中部和東南部廣大地區。然而就在今年夏天,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了一件喜事——綠頭鴨首次在這裡繁殖,這也是第一種在青華海繁殖的鴨科鳥類。
繁殖期的綠頭鴨在選擇巢址時十分慎重,它們喜歡隱蔽度較大、草本植物覆蓋度較大和距公路較遠的生境,隱蔽性成為綠頭鴨巢址選擇的最重要因子。
如果近期想去保山青華海溼地公園遊玩,記得儘量不要驚擾它們,畢竟只有足夠的安全感,這些美麗的生物才會成為常客。
小科普
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東城區,總面積1363公頃。青華海處於怒山山脈保山盆地內、怒江水系勐波羅河上遊,中亞和東亞-澳大利西亞兩條國際候鳥遷徙路線的交叉重合區域,生態區位非常重要。
近年來,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得到了有效保護與恢復,溼地的各項功能逐步顯現,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已成為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目前共記錄有鳥類241種,其中國家Ⅰ、II級重點保護鳥類如玉帶海雕、黑鸛、黑頸長尾雉、灰鶴、白腹鷂等25種。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生物多樣性,與雲南其他同類型溼地公園相比,屬於較為豐富的區域之一。
統籌、文字整理:連惠玲
海報設計:鄭弼尹
》》戳圖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