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大眼斜鱗蛇。
脊椎動物大眼斜鱗蛇
Pseudoxenodon macrops
脊椎動物,爬行綱,蛇目,遊蛇科,斜鱗蛇屬。別名斜鱗蛇、中華斜鱗蛇、大斜鱗蛇。棲息於植被茂盛的高原山區、山溪邊、菜園地和石堆縫等。國內大部分地方均有分布。照片攝於高黎貢山。
大眼斜鱗蛇是一種色彩鮮豔的蛇類,其身體背部體色和斑紋變異較大,混雜有橘黃、淡藍、棕紅、棕黑色花紋。頭部背面為黑黃色,上唇鱗後緣有黑褐色橫紋,頸背有V字形黑褐色斑紋,從後頸部直到尾端約有50個黃色或紅磚色斑紋,斑紋邊緣黑色。
遊蛇科下的蛇類一般都是中大型蛇類,部分品種比如前期介紹的王錦蛇是除了蟒蚺類之外的大型無毒蛇,但是本期介紹的大眼斜鱗蛇卻是一個「小個子」,身體全長很少有超過一米的個體。
細小的「身材」配上「水汪汪」的大萌眼,大眼斜鱗蛇總是給人一種「很好欺負」的感覺。但是你只要碰到它,大眼斜鱗蛇絕對會瞬間把頭部豎立起來,它的脖頸部分也隨之變得扁平,頸背V字形黑褐色斑紋更加的醒目,嘴裡發出「呲呲」的威嚇聲。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會以為遇見了「眼鏡蛇」而撒腿就跑。
作為優秀的模仿大師,大眼斜鱗蛇通過趨同進化的作用使其能夠很好地模仿舟山眼鏡蛇的樣子,再加上其體色和花紋更加豔麗,給人一種它比眼鏡蛇更毒的錯覺。但是,這條看上去「更毒」的大眼斜鱗蛇其實是如假包換的無毒蛇。
自然界奇妙之處就在於很多物種間存在著「假李鬼和真李逵」一般的趨同進化關係。不過,「李鬼」還是那個「李鬼」,它成不了「李逵」,大眼斜鱗蛇也逃不過這樣的「宿命」。
此外,這條「軟弱無力」的小蛇真正的防禦手段卻是臭腺,當「恐嚇」沒用後,大眼斜鱗蛇的臭腺將分泌奇臭的液體,這樣的臭味和黃鼠狼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使得只有極少的掠食者可以忍受這樣的臭味去捕食大眼斜鱗蛇。
範毅,生態攝影師。連續4年獲得國際花園攝影師年賽大獎,獲2018首屆中國生態攝影大賽野生動植物類一等獎。致力於拍攝中國西部尤其是雲南境內的人文景觀以及生物多樣性之美。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
》》戳圖進入專題了解更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