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鶇繁殖過程:從修建鳥窩到產蛋全記錄,百舌鳥營建鳥巢和產鳥蛋

2020-12-05 鶇龜先生

烏鶇,因雄鳥善於鳴唱和學舌,又稱百舌鳥,是一種其貌不揚的黑鳥。雄鳥擁有一身黑色羽毛,橙黃的喙(鳥嘴)和眼圈。

烏鶇每年的繁殖期為春夏季,長江中下遊地區一般為3-6月。基本過程為修建鳥窩-產蛋-孵蛋-孵化-育雛-出飛。下面的圖片,詳細記錄了烏鶇修建鳥窩到產蛋的過程。

2020年5月10日,烏鶇開始選中了圖中的花盆,在裡面刨出了一個鳥窩狀的坑。至5月11日,鳥窩的地基(即圖中的坑)建築完畢。

2020年5月12日,開始建巢。打好地基後,就進入鳥窩的修建階段。烏鶇鳥窩建築材料因選址而不同,在樹杈上營巢的,以泥巴和枯草建造;在花盆營巢的,則主要以枯草建造,幾乎沒有泥巴。

烏鶇鳥窩修建速度很快,一般兩三天左右即可完成,其速度主要看建築材料來源難易程度。這個月份,枯草多被綠葉覆蓋,材料不好找,所以會稍慢些。圖為烏鶇銜草修建鳥窩。

2020年5月15日上午,烏鶇鳥窩修建完畢,共用時4天。之後就是產蛋環節。每對烏鶇一年繁殖一兩次,每次產蛋4-6枚。速度為一天一枚,產足4-6枚後,即開始孵蛋。

2020年5月15日下午,母烏鶇開始趴窩產蛋。這窩產蛋速度很快,正常建好鳥窩後,要再修補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產蛋。這次上午建好鳥窩,下午即開始產蛋了,效率真高。

2020年5月15日下午,第一枚烏鶇鳥蛋產生。烏鶇鳥蛋大小和鵪鶉蛋差不多,整體為淡綠色,上面有星星點點的紅褐色小點,俗稱「麻子」。

2020年5月16日,第二枚鳥蛋產生。

公烏鶇來看看它的兩顆鳥蛋孩子。在產蛋期,公烏鶇的主要職責是警戒鳥窩,免受天敵威脅。在母鳥離窩期間,公烏鶇會時不時巡視、照看鳥窩。同時也會去給母烏鶇尋找食物,是個非常貼心的小傢伙。

2020年5月17日,第三枚鳥蛋產生。

母烏鶇繼續產蛋,在下蛋期,母鳥每天產一枚鳥蛋。

2020年5月18日,第四枚鳥蛋產生。

2020年5月19日,第五枚鳥蛋產生。

公烏鶇在守護鳥窩,照看裡面的孩子——剛產下的五枚鳥蛋。

在母鳥產蛋和孵蛋期間,公烏鶇會經常外出覓食,餵食母鳥,非常溫馨有愛。產蛋過後,就是孵蛋過程,下一圖集,我們介紹烏鶇鳥蛋孵化的過程,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烏鶇並非暴躁平頭哥,被烏鶇攻擊了怎麼辦?詳解烏鶇攻擊人的原因和防範對策
    這些行為,常見的有如下幾種:1、有意或無意侵犯到鳥巢領地烏鶇是具有一定領地意識的鳥,成年烏鶇都有自己大致的活動範圍,一旦進入別的烏鶇領地就會被驅趕。通常情況下,這是烏鶇之間的行為,並不涉及到人。但繁殖期的鳥更為敏感,有些烏鶇會對進入其鳥巢附近的人進行驅趕(攻擊)。
  • 被烏鶇鳥屎攻擊了怎麼辦?烏鶇襲擊人的原因真相、方式和防範對策
    蜜獾的好鬥性格,是嵌入到整個群體基因裡面的,帶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幾乎每個蜜獾都是如此。而烏鶇的攻擊,只是個體行為,並不具有普遍性,這與蜜獾截然不同。例如在鶇龜先生家窗臺上做窩的這對烏鶇,三年間先後繁殖了四窩。因鳥窩旁邊有盆栽植物,所以要經常開窗澆水,驚擾到它們在所難免。但人鳥相處融洽,並沒有攻擊行為。也就是說,烏鶇的攻擊行為屬於偶發事件,並非所有烏鶇都這樣,沒有普遍性。
  • 瑞典國鳥烏鶇來南京安家
    近日,南京鼓樓區寶塔橋旁一棵梧桐樹上飛來了兩個特殊的瑞典國鳥客人,烏鶇夫婦飛到梧桐樹上搭巢孵蛋,幼鳥孵化後,成鳥每天四處覓食。楊先生稱,還是首次看見烏鶇來梧桐樹上搭巢。
  • 烏鶇一家築巢陽臺鐵樹,上海市民暖心呵護五雛誕生
    經過漫長17天的風雨矯陽的「磨礪考驗」和新民晚報全媒體讀者翹首企盼,一對銜尾相隨,飛入百姓家的烏鶇夫婦,「霸佔」鐵樹盆栽17天接連產下5蛋,至昨天(8日),鳥蛋已經全部破殼而出。這對英雄的鳥爸鳥媽仰頸高歌,似乎在向人類和大自然報喜:我們有孩子啦!嗷嗷待哺的鳥寶寶。
  • 窗外鳥窩裡有兩枚鳥蛋,鳥媽鳥爸不著家急壞房主
    楚天都市報5月20日訊(記者劉毅)最近,家住洪山的黃先生有點著急,不為別的, 他發現窗外有一個鳥窩,而且窩裡有兩枚鳥蛋,可就是不見鳥媽媽,鳥爸爸。黃先生說,他家在大城小院小區,兩天前,他突然發現自家臥室窗外有一個鳥窩,裡面還有兩枚鳥蛋。
  • 烏鶇非烏鴉 瑞典的國鳥意外落戶小學走廊
    一個鳥家庭的意外降臨,打破了孩子們原本平靜的學習生活。一對鳥夫妻,一個鳥窩,六隻鳥蛋……出現在紹興上虞城東小學教室四樓走廊上的這個鳥家庭,一下子成了校園裡的明星。它是什麼鳥?鳥媽媽是怎樣孵化小鳥的?意識到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教科學的校長林建鋒當即決定,圍繞鳥蛋、鳥巢和鳥媽媽,人與鳥如何交流等話題,教會孩子們去理解生命的奇妙演化。學校在鳥巢附近隱密地安裝了一個監控探頭,將鳥寶寶的孵化過程向全校學生現場直播,「讓孩子們一天天感受生命誕生的喜悅和美妙。」
  • 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烏鶇夫婦花盆裡築巢產蛋產下3隻蛋用紙盒做的防曬屋3隻烏鶇寶寶破殼出生安家育兒的烏鶇有人在朋友圈曬美食,有人曬孩子,還有人曬旅行。昨天,市民程女士在朋友圈裡曬起了自家陽臺上的烏鶇鳥窩,牽出一則舍花護鳥、幫助一對烏鶇鳥成功孵育出3隻雛鳥的故事。朋友圈曬「鳥圖」這窩鳥在她家已一個月「見證生命不一樣的神奇,陽臺上花盆烏鶇鳥出生記,從築巢到孵出,鳥爸爸鳥媽媽辛苦了,期待你們健康成長。」昨天,程女士在朋友圈裡曬出了一組圖片,並且配上了這樣一段話。
  • 女子在新房吊頂發現3個鳥窩6個綠色鳥蛋(圖)
    昨日上午,網友「曼珠沙華9292」在自家發現了3個鳥窩及6個綠色鳥蛋,與鵪鶉蛋一般大小。這樣的事,她從未遇過,隨後,她微博求助:「有人知道這是什麼鳥的蛋嗎?」  記者在「曼珠沙華9292」發布的9張圖片中看到,3個鳥窩由枯樹枝和枯竹葉築造,還夾雜了一兩根白色的羽毛,鳥窩中則靜靜躺著幾枚藍綠色的蛋,顏色豔麗,大小類似鵪鶉蛋。
  • 瑞典國鳥烏鶇來陽臺安家 這家人不做飯不炒菜為鳥「騰地方」
    隔了一周,劉偉的父母回到成都市金花鎮附近的家中,生活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野生烏鶇(dōng)在此安了家,窩裡還有6枚鳥蛋。為了不驚擾到它們,劉偉父母不再在家裡炒菜做飯,為烏鶇提供一個安靜的孵化環境。
  • 窗臺上孵出三隻小黑鳥 竟是典國鳥烏鶇
    今年3月,海州區萬得園居民小瑤家來了一位鳥媽媽,它在窗臺護欄裡築了巢,一心一意孵寶寶。半個月後,三隻小鳥長出了黑溜溜的羽毛。這是啥?專家看了看說,了不得,這是瑞典國鳥,烏鶇(dōng)。鳥夫婦窗臺安家精心育兒3月的一天,小瑤無意中發現窗外的護欄邊傳來嘰嘰的聲音,仔細一看,家裡來「客人」了。「有隻黑色的大鳥站在窗邊,我一靠近就著急,卻不願飛走!」細心的小瑤往旁邊一看,原來窗戶和護欄的間隙裡有個鳥巢,「大鳥用細樹枝和幹樹葉細心地做了個窩。」小瑤在鳥窩裡發現了三枚淡綠色的鳥蛋。
  • 這對夫婦有奇遇:不要錢做「月嫂」 烏鶇「感恩」打掃窗臺
    「2016年4月,同樣在這個位置,也出現過一個鳥窩。」老張說,那時裡面沒有蛋,隔了很久也沒見大鳥來,怕鳥窩長蟲發黴,就扔掉了。  時隔兩年,再次「天降」一個鳥窩,裡面還有生命正在孕育,老張感慨這是緣分,就和夫人一起主動擔負起守護它們的責任。  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已發現多起烏鶇在居民家窗臺或雨棚築巢的案例。
  • 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
    錢斯僱傭了當地的孩子們為他尋找草地鷚的鳥巢,他付出了很高的報酬。因為下在草地鷚蛋中的布穀鳥,具有很高的觀察性。他仔細地觀察了布穀鳥的鳥蛋,發現大部分鳥蛋的顏色和斑點十分相似,他意識到這些蛋肯定是由同一隻布穀鳥產下的。錢斯稱它為布穀鳥「A」,並開始追尋它的蹤影。很快他找到了,並將布穀鳥「A」借用過的窩,把窩裡的蛋都收集了起來。任何一枚布穀鳥蛋都是獨一無二的,蛋殼的表面上印有鳥類的指紋。
  • 返校發現宿舍陽臺有鳥巢 女生每天記錄鳥媽媽孵蛋
    最近,浙江樹人大學的師生朋友圈被一窩鳥蛋刷了屏。原來,前幾天返校的學生,在陽臺角落裡發現了一個鳥巢,裡面有6枚鳥蛋。這段時間,學生每天都在微博上發大鳥孵蛋的「實況」,還得到學校的老師和後勤工作人員的指導。「5月6日,我們回校,在陽臺曬被子時,發現角落裡有個鳥巢。」
  • 世界上最大的鳥窩,卻無人敢來掏鳥蛋,當地人:不要命的可以去
    我們都知道,很多常見的鳥窩並不是很大,但是世界上最大的鳥窩可以達到1噸的重量,不過這種鳥窩並不僅僅是一隻鳥居住的場所,而是一群鳥的大家庭,製作材料上和普通的鳥窩沒什麼區別,不過外形確實讓人看的毛骨悚然,有點像是巨大的蜂巢。
  • 冷知識,鳥蛋為啥是橢圓形
    圓溜溜的「蛋」到底招誰惹誰了?憑什麼把壞的詞彙都和它們聯繫在一起?不就是長得圓溜溜嗎?再說,長得圓溜溜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事實是這樣的。橢圓形的蛋是有其科學原理的。  最起碼的兩點是:第一,橢圓形的蛋之間間隙比較小,減少了熱量散失,堆積起來既可以保暖又可以充分利用鳥巢空間。第二,圓溜溜不是指圓形,而是指橢圓形。橢圓形的鳥蛋不像圓形的東西,不容易到處滾動。
  • 發現陽臺上有個鳥窩 杭州徐阿姨寫日記記錄小鳥破殼
    5月9日下午,她在自家的陽臺外沿發現一個鳥窩,裡面還有4個蛋。到了12日,鳥蛋增加到6個。再後來,鳥爸爸鳥媽媽也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一對烏鶇。  從天而降的烏鶇一家子,就這樣和徐阿姨夫妻倆成了鄰居。徐阿姨更是從發現小鳥的第二天起就寫起了觀鳥日記,記錄鳥兒生活的點點滴滴。  半個多月過去了。就在昨天,徐阿姨剛見證了第五隻小鳥破殼而出。
  • 揚州暖心 「烏鶇日記」生動展現人鳥共處的和諧場景
    6月9日,小烏鶇全部孵化出殼。本報記者陳晨「從它們來築巢,到產蛋,再到全部孵化,一共花了20天時間……」近日,市區錦綉花園小區王先生家中迎來一對烏鶇鳥。有愛心的王先生特別為這對鳥兒製作了「烏鶇日記」,圖文並茂地記錄下「烏鶇夫婦」築巢、產蛋、孵化、餵食等過程。「烏鶇日記」上網發布後,暖哭眾多網友。
  • 杜鵑鳥的名字雖然好聽,但其巢寄生的繁殖後代行為很令人不齒
    看到這個鳥巢中,這些鳥蛋中有一個大小不一,而且顏色也不一樣,是不是會覺得難道這鳥蛋變異了?
  • 母親節,看看這個「鳥媽媽」的母愛
    一個月前,在南京市鼓樓區金域中央小區裡,飛來了一對特殊的客人——瑞典國鳥烏鶇夫婦。他們在院中的一棵樟樹上用泥和草築巢,準備繁殖後代。而一個月裡,這對烏鶇夫婦築巢、下蛋、孵雛、覓食、養育的全過程,被一位市民用鏡頭拍攝了下來,再現了鳥類的母子深情。
  • 世界最大的「鳥窩」,重一噸可容納500隻鳥,當地人:看見了別碰
    其實除了人類之外,很多動物的創造能力也是很讓人吃驚的,就比如居住在非洲地區的群居織巢鳥,他們的巢穴比我們常見的鳥類巢穴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因為這種鳥往往都是一個家族生活在一起的,隨著小鳥的誕生,巢穴也會不斷變大。群居織巢鳥在建巢穴的時候,往往會選在一些比較高大的建築物或者是樹木,然後從各個地方叼來樹枝稻草,用自己的唾液進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