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珞珈一號01星」項目獲測繪科學技術特等獎

2020-11-02 中國高校圈

10月28日至29日,中國測繪學會2020學術年會暨第十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博覽會在鄭州召開。會上,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德仁院士團隊主持完成的「珞珈一號01星設計與數據處理關鍵技術」項目獲測繪科學技術特等獎。

李德仁院士與陳銳志教授在頒獎現場

此次由武漢大學主持和參與的項目獲得的獎項共有16項。除了獲1項特等獎外,由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姜衛平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我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建立關鍵技術及推廣應用」項目和測繪學院徐亞明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核電站建構築物遠程外觀缺陷檢測系統研發」項目獲一等獎。

珞珈一號01星是全球首顆兼具遙感和導航增強功能的低軌科學實驗衛星。該項目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夜光遙感衛星指標論證、載荷設計、幾何輻射定標、數據處理與應用的技術體系,研製了包含珞珈一號01星、測控與接收系統、遙感地面系統、遙感應用系統、導航增強系統、數據管理與服務系統等在內的裝備體系,繪製了我國首個解析度最高、絕對幾何精度優於200m的全國夜光一張圖。截止2019年底,已向22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個用戶分發了36萬張多景夜光影像。拓展了地理信息學科的應用領域,支撐了我國遙感衛星從對地(自然)觀測到對人(社會)觀測的跨越。總體上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在夜光遙感載荷設計定標處理、星基導航信號增強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建立關鍵技術及推廣應用」項目歷經近二十年的技術攻關,形成了一套基準站網建立、處理、分析、維持和服務的技術體系,建立了我國覆蓋範圍最廣的國家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並構建了我國高精度的動態坐標參考框架,實現了我國衛星導航定位地面基礎設施的重要技術突破。成果應用到近百個省市級基準站網,以及港珠澳大橋、三峽庫區、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蘇格蘭跨海大橋等重大工程的建設施工和運行監測。成果同時被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德國地學研究中心、國際地球物理流體中心等單位應用,還服務於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核電站建構築物遠程外觀缺陷檢測系統研發」項目運用多傳感器集成、自動控制、網絡通信、數字圖像處理、深度學習等技術開發了一套軟硬體系統,實現了核電站建構築物表面全景圖自動生成以及缺陷的自動定位、量測、統計和分析等功能。該成果是為中廣核集團定製的產品,已應用於陽江、寧德、嶺澳、紅沿河、防城港等多個核電站,多項指標均優於國外同類產品,解決了我國核工業相關試驗完全依賴於國外的局面,產生了較大的經濟和安全效益。

此外,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李敏教授和遙感信息工程學院蔣永華副教授獲「2020年青年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人才獎」。

年會舉辦了系列學術論壇。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劉經南院士、龔健雅院士、李建成院士等10餘位學者出席論壇並作報告。

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博覽會上,武漢大學測繪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等單位的20多項成果參加展覽。

龔健雅院士和張永軍教授在展會現場

相關焦點

  • 長光衛星榮獲「2020年測繪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2020-12-01 10:57:15 來源: 中國吉林網資訊 舉報
  • 武漢大學「珞珈一號01星」產品亮相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湖北53家企(事)業單位集體亮相,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的目光,其中武漢大學牽頭研製的珞珈一號01星系列產品引起了強烈反響。圍繞「荊楚服務 智見未來」的主題,省級綜合展館的湖北省展區展示了湖北衛生防疫、數字通信、工程設計、文化旅遊等領域的最新技術、最新服務和最新解決方案。
  • 張過:從「深究」到「融合」探索測繪遙感新玩法——青年科技創新...
    可快速關注我們張過,男,1976年6月,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本科畢業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5年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2010年資源三號(光學)應用系統總師助理、2013年黃鶴英才、2015年珞珈一號01星(夜光遙感+導航增強)工程總師、2017年珞珈二號01星(SAR遙感+導航增強)工程總師、2017年裝備發展部衛星應用組專家、2017年高分專項(軍口)專家、2019年青年測繪人才、2019年國家「卓青」獲得者、2019年王之卓青年科學家。主要從事航天攝影測量幾何遙感理論方法研究與工程實踐。
  • 武漢大學排名為何高?比一比數據、看一看事實就知道了!
    2019年3月31日,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在哈工大舉行,武大共獲8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和1個三等獎,囊括了非數學組和數學低年級組兩項第一名,超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其中一等獎獲獎總數名列全國第一。別小看這個單項比賽。此賽由中國數學會舉辦,每年10月舉行預賽,次年3月舉行決賽,是全國影響最大的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榮獲2013年CAIA特等獎
    日前,2013年度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簡稱CAIA獎)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董振超、侯建國、張瑞、張堯申報的項目「亞納米分辨的等離激元增強單分子拉曼成像技術」榮獲特等獎。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生在第八屆省大學生測繪地理信息之星大賽再創...
    近日,在第八屆遼寧省大學生測繪地理信息之星大賽中,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測繪與地理科學學院學子榮獲4個省級特等獎、6個一等獎、11個二等獎,展現了工大學子的卓越風採和良好精神面貌。
  • 2016-2019中國大學部級科研獎勵排名,清華大學第1,武漢大學第2
    2020年6月,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諮詢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依託國內首個免費的「艾瑞深中國大學360度對比分析與學科水平動態監測公益諮詢項目」,最新公布《校友會2020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報告》,報告最新發布2016-2019年中國大學部級科研獎勵排行榜和2016-2019年中國大學部級科研獎勵學科排名。
  • 四個項目角逐首次設立的甘肅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9月15日,記者從甘肅省科技廳了解到,2020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提名工作已經結束。將角逐我省今年首次設立的甘肅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此次2020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提名工作共收到4個單位提名的科學技術獎特等獎項目4項其中自然科學獎提名項目1項蘭州大學
  • 楊元喜 徐天河 薛樹強 |《測繪學報(英文版)》(JGGS)精選論文
    1980年畢業於鄭州測繪學院,1980年起在鄭州測繪學院大地系任教,1987年獲鄭州測繪學院大地測量學專業碩士學位,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測量學博士學位。1990年任鄭州測繪學院大地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
  • 武漢高校教授完成的科研項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上月29日,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合肥市隆重召開,會上發布2019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主持完成的&34;項目榮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技術屬國內外首創,經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對於提升國產高端紡織裝備水平及國際地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節能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該項目在開展中還培養了多名投身一線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科研骨幹教師。
  • 北京建築大學在2020年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評選中榮獲多項大獎
    多項大獎的取得標誌著北京建築大學在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領域取得系統性突破。會上對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單位和個人進行了隆重表彰,並開展了多個主題的學術論壇和學術交流。  其中,北京建築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基於北鬥/GNSS全景移動雷射雷達感知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黃明教授主持,郭明、王堅、王國利、靖常峰、張瑞菊等教師和數名研究生共同參與完成)榮獲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常年霸佔熱搜的武漢大學,除了櫻花,還有什麼可「豪橫」的?!
    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並駕齊驅的辦學格局。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武漢大學成為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領導的重點文理綜合大學。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
  • 色譜、ICP、拉曼等儀器項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
  • 資訊 | 第十九屆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掃描
    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為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社會力量設獎項目,由武漢大學承辦,用於獎勵在測繪行業作出突出成績的測繪工作者和在武漢大學、同濟大學測繪專業學習的品學兼優的學生。獎項設立18年來以來,共有85名測繪工作者、177名學生獲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第十九屆夏堅白測繪事業創業與科技創新獎的獲獎者。
  • 京東方獲科學技術特等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BOE(京東方)「面向移動應用的高解析度柔性可彎折AMOLED顯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北京市首次設立特等獎對企業創新成果進行表彰。
  • 安徽醫科大學獲兩項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原標題:安徽醫科大學獲兩項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獲獎總數創新高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記者從安徽醫科大學獲悉,繼2018年度榮獲兩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安醫大此次再獲2019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各1項。
  • 科學島六項成果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 其中包括安徽首個特等獎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組織的媒體開放日獲悉,「穩態強磁場國家大科學工程」等六項科學島上的研究成果,獲得了2019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其中,1項獲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分別獲得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自然科學二等獎。另有6項研究院參與完成的成果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 2020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形式審查合格項目公示
    2020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提名工作已經結束,共收到4個單位提名的科學技術獎特等獎項目4項,其中自然科學獎提名項目1項,科技進步獎提名項目3項。經形式審查後,申報特等獎項目均符合形式審查規定。根據《甘肅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省人民政府第104號令)及《甘肅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2016年修訂版)(甘科成規〔2016〕1號)的規定,現將通過形式審查的擬提交評審項目基本信息予以公示。公示項目排序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