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及其守恆定律

2021-01-20 建海講物理


電荷及其守恆定律

作者:李建海


早在公元前600年,希臘人就發現摩擦過的琥珀可以吸引輕小物體。英文電「electricity"這個詞就是根據希臘文琥珀一詞創造的。後來人們發現很多物質比如玻璃和硫磺都會由於摩擦而帶電,並且帶電物體之間存在相互排斥和相互吸引的作用。

18世紀的時候,人們發現只存在兩種電荷。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得到一種,用毛皮摩擦橡膠棒得到另一種。如果分別把他們叫做A和B,人們發現A排斥A,B排斥B,A吸引B。但是人們並沒有發現既吸引A也吸引B,或既排斥A也排斥B的電荷C。這表明,自然間的電荷只有兩種。

對電荷的「+」和「-」的名稱及符號是由富蘭克林任意選定的。

他規定:玻璃棒摩擦毛皮後所帶電荷為正,橡膠棒摩擦絲綢後所帶電荷為負。你也可以給它們互換稱號或使用其他一對對立詞彙去區別這兩種電荷。但是,用「+」和「-」表示電荷要方便的多。


結論: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成功的經驗:用懸掛的氣球做實驗會更容易成功。具體做法是先使氣球帶某種電荷,用摩擦後的玻璃棒和橡膠棒靠近氣球,氣球由於打破受力平衡而發生運動。

還可以用感應起動機和驗電羽來做。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科技館中,用手觸摸範德格拉夫起電機後頭髮飄起也是這個原因。

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在玻璃瓶口處裝一橡膠塞,塞中插一根金屬杆,杆的上端有一金屬球,下端懸掛一對金箔(或鋁箔)。當帶電體與金屬小球接觸時,箔片因帶同性電荷相排斥而張開。為了避免氣流的影響,金屬棒和箔片封閉在一個玻璃瓶中,棒與瓶間有絕緣材料相隔。歷史上第一個驗電器,是英國的吉爾伯特在實驗過程中製作的。下圖是高中物理實驗室常見的驗電器。可以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判斷帶電的種類以及所帶電荷量的多少等。

將家裡的水龍頭打開,把水開小一點,又要保證能形成細小的水流。將梳子在頭上摩擦幾下,靠近水流,就會發現水流被梳子吸引過去了,上下移動,水流還能跳舞。

現代的原子模型中,有一個和原子尺寸相比非常小的原子核。原子核中有質子和中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核外有帶負電的電子。質子數量與電子數量相等,所以整個原子對外界較遠位置表現為電中性。

電子質量大約是質子質量的1/1830,電子質量可忽略不計,幾乎所有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中。如果把60億個(與地球上的人口數量相等)原子排成一條線,總長只有60cm(夠小吧)。

原子核內部的質子和中子被核力緊密的束縛在一起,核外的電子靠質子的吸引力維繫在原子核附近,通常離原子核較遠的電子受到的束縛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脫離原子。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一些束縛的不緊的電子往往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於是,原來電中性的物體由於得到電子而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則帶正電。例如,用絲綢摩擦玻璃棒時,玻璃棒上有些電子跑到絲綢上了,玻璃棒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絲綢因有了多餘的電子而帶負電。

對於摩擦起電我們並不陌生,可是由摩擦產生的電荷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在略文教授的課上,老教授用毛皮拍打西蒙同學二十多下後,二者之間由於摩擦積累的電荷足以使幾千伏特的氖管閃光。


摩擦後的梳子帶電,可為什麼能夠吸引水流呢?還可以吸引紙屑。

在水流或紙屑中又發生了什麼呢?


當帶電體靠近導體或絕緣體時,由於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導體或絕緣體內的電荷發生了移動導致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種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種電荷。這種現象叫做靜電感應。

又由於引力大於斥力,所以可以吸引輕小物體。

當梳子遠離紙屑時,紙屑是否帶電?紙屑與梳子接觸後會一直吸引嗎?若要使紙屑只帶一種電荷,該怎麼做?

實驗證明,任何能被探測到的正的或負的帶電體所帶電荷量都可以寫作

q=ne,

n=±1、±2、±3……

這表明,物體所帶電荷量是不連續的,只能是某一基元電荷的整數倍。

e稱為元電荷,數值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定,並因此獲得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在e的公認值為

e=1.60217733×10-19C。

無論是是摩擦起電還是感應起電,本質都是使微觀帶電粒子(如電子)在物體之間或物體內部轉移,而不是創造出了電荷。

大量事實表明,電荷既不會創生,也不會消滅,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這一結論叫做電荷守恆定律。

想想看,現在接觸的守恆律都有哪些?

相關焦點

  • 【物理講堂】電荷及電荷守恆定律
    原來是電荷在作怪。1.這些電荷是哪裡來的?物質的微觀結構是怎樣的?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麼?2.什麼是自由電子,金屬成為導體的原因是什麼?3.除了摩擦起電,還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物體帶電嗎?答案:1.來自原子內部; 物質由原子組成,而原子則由原子核(質子和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
  • 電學:電荷與電荷守恆定律
    一、電荷1.電荷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即正電荷和負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b.質子或電子所帶的電量就是元電荷。c.元電荷是世界上最小的電量。d.任何帶電體的電量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②.點電荷:形狀和大小對研究問題的影響可忽略不計的帶電體稱為點電荷。
  • 知識點總結 | 靜電場電荷守恆及庫侖定律
    -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獲取海量資料 -第1節 電荷及其守恆定律一、起電方法的實驗探究1.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就說物體帶了電或有了電荷(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三種起電的方式不同,但實質都是發生電子的轉移,使多餘電子的物體(部分)帶負電,使缺少電子的物體(部分)帶正電.在電子轉移的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二、電荷守恆定律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
  • 高中物理:對電荷守恆定律的理解與應用
    1.物體帶電的實質:使物體帶電不是創造了電荷,使物體不帶電也不是消滅了電荷物體帶電的實質是電荷發生了轉移,也就是物體間電荷的重新分配.摩擦起電、感應起電和接觸起電,均符合電荷守恆定律。2.應用電荷守恆定律分析接觸起電現象中電荷量的分配(1)導體接觸起電時電荷量的分配與導體的形狀、大小有關.完全相同的金屬球接觸時,電荷量平均分配;形狀、大小不同的導體接觸時電荷量不能平均分配.無論哪種情況,接觸前後電荷總量不變。
  • 【電場】第一節:認識靜電-2三種起電方式及電荷守恆定律(基礎點)
    2、能從物質微觀結構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電荷的轉移。3、理解電荷守恆定律。4、理解電荷均分原理。注意:1、三種起電方式本質都是:電荷的轉移。          2、判斷這兩種說法正誤,帶電的物體一定帶電荷,不帶電的物體沒有電荷。如果你判斷正確,代表你理解了,如果沒有,自掛東南枝吧。
  • 4123.物質能量轉化守恆定律
    光子至少存在五種形態:偏正電荷光子由兩個正電子、一個負電子對偶形成;偏負電荷光子由兩個負電子、一個正電子對偶形成;巨光子由正負偏電荷光子對偶形成;正光子由一個核外負電子與一個偏正電荷光子對偶形成;反光子由一個核外正電子與一個偏負電荷光子對偶形成。
  • 「高一輔導」高中物理必修三第九章《靜電場及其應用》1《電荷》
    二、三中帶電方式及其實質:三、電荷守恆定律:電荷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電荷守恆定律又可表示為: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電荷的代數和總是保持不變的。四、電荷量與元電荷:1、 電荷是實物的一種屬性.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電荷量是指物體帶電的多少,常常簡稱電量.
  • 高中化學 | 電荷守恆,電子守恆和原子守恆等守恆法解離子反應題
    解離子反應題要挖掘其本質特徵,即電荷守恆,電子守恆和原子守恆。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電荷守恆和物料守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電荷守恆和物料守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電荷守恆和物料守恆   1.電荷守恆:電解質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有的正電荷數與所有的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相等。
  • 高中物理「機械能及其守恆定律」知識點匯總,附經典題型解析梳理
    其中,機械能及其守恆定律也是一大難點,下面就跟著老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機械能及其守恆定律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年的高考中經常以選擇題和計算題出現;選擇題中往往通過考查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簡單的功能對應關係、圖像結合的功能規律的基本問題等;計算題主要是對研究對象多運動過程場景中,結合動力學分析進行功能關係應用的綜合考查。
  • 質能守恆定律是絕對正確的嗎?
    2)在量子世界,質能守恆還需要繼續驗證。1956年,科學家發現θ和τ兩種介子的自旋、質量、壽命、電荷等完全相同,多數人認為它們是同一種粒子,但θ介子衰變時產生兩個π介子,τ子衰變時產生3個,這又說明它們是不同種粒子。這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發現的,被吳健雄用鈷60驗證宇稱不守恆原理。
  • 電荷守恆、光速不變,有關聯!若不能同時存在,該先放棄哪個?
    該常數(約等於1/137)把電子電荷和真空中的光速聯繫在一起,其計算公式如下:α=e2/(4πεch)(其中e是電子電荷,ε是真空介電常數, h是約化普朗克常數,c 是真空中的光速)。所以一旦該常數有變化,要麼就是電荷改變,要麼就是光速改變。
  • 守恆定律巧解較為複雜的計算題
    #中考#質量守恆定律是中學化學中最為重要的定律之一.它貫穿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也是中考及高考的必考內容之一,每年的中考或是高考中都會有相應的選擇題或是非選擇題直接考查質量守恆定律.本文用一道計算型選擇題來解析原子數目守恆在中、高考化學試題中的應用.
  • 高中物理電荷及其守恆定律之感應起電
    感應起電: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於電荷之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自由電荷便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種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種電荷.(1)把帶正電荷的物體C移近導體A,金屬箔片有什麼變化?(2)這時把A和B分開,然後移去C,金屬箔片又有什麼變化?
  • 《自由毀滅和自由落體:量子信息不守恆定律思想實驗的論證》
    21世紀的今天,量子信息不守恆定律的發現一舉解決了黑洞信息悖論問題,證明了黑洞中物體信息不守恆。並且我們從黑洞信息不守恆定律中發現了兩個有趣的推論:一是黑洞內的物體墜落過程中遵守「自由落體定律」做自由落體運動。二是黑洞內的物體墜落過程中遵守「自由毀滅定律」做自由毀滅運動。這樣的發現對於「霍金黑洞熱力學理論」來說是一個巨大貢獻。
  • 0次方守恆定律連載
    零次方守恆定律智能實體的科學算法薛廣振內容提要一九八六年春,我在自然語言中發現了一系列奇特現象。一,疑問詞「((((有/無)什麼)怎麼樣)為什麼)」與物理學三大守恆定律,都具有0、1、2、3次方的時空層次結構,兩者互為證明。守恆定律證明,自然語言具有科學內涵,是宇宙演化的化石;自然語言證明,守恆定律直接符合客觀事實,自然語言就是那個事實。我稱這為印證現象。研究發現,1,科學缺少了與「有/無」對應的層次,這提示存在0次方守恆定律。
  • 機械能守恆定律3種表達式_機械能量守恆定律公式匯總
    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概念   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體系統的動能和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能量保持不變。這個規律叫做機械能守恆定律。
  • 物理學中最深刻的聯繫之一——對稱性與守恆定律之間的關係
    作為諾特定理的結果,守恆定律「與底層物理中的對稱性有關」。換句話說,對稱性和守恆定律是緊密相連的。我們將更詳細地看到,(局部)守恆定律通常在數學上表示為連續性方程。後者是偏微分方程(PDEs),並給出了「量」和該量的「輸運」之間的關係。前者稱為守恆量,後者稱為密度。更精確地說,連續性方程表明,守恆量的數量只能隨流入或流出包含系統的體積的數量而變化。如前所述,所有物理學中最重要的結果之一,稱為諾特定理,指出在底層物理中存在一個守恆電流對應於每一種對稱性。
  • 對機械能守恆定律的理解,注意「守恆」和「不變」的區別
    對機械能守恆定律的理解,注意「守恆」和「不變」的區別。高一的學生在學習機械能守恆定律以後,資料書上會編一些習題,讓學生判斷各種情形下,物體的機械能是否滿足守恆條件。但是,有些資料書上所給的習題答案,把「守恆量」和「不變量」混淆,認為只要機械能在過程的前後保持不變,就認為是滿足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條件的,其實,這樣是不嚴謹的,也可以說就是錯誤的。「守恆量」和「不變量」是有區別的,今天,我們通過進一步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來區分「守恆量」和「不變量」。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機械能守恆定律,並且對其再進一步理解。
  • 遲到的科普:宇稱不守恆定律
    所以諾貝爾物理學獎科普系列已經拖更很久了,加上最近有講到楊振寧先生的宇稱不守恆定律。所以今天冷言就來講一下,什麼是宇稱不守恆定律。宇稱不守恆定律的逼格非常高冷言暫時不想講專業講法了,想知道專業講法的請自行百度。在弱相互力作用下的粒子中有些粒子被我們稱之為鏡像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