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7-16 09:14:00
介質的不同對光電傳感器的影響主要是由於其反光率(透光率)的不同。由於不同的介質,其材料不同,因此反射率也有差別。介質的反光率(透光率)差別越大,相同條件下傳感器對不同介質的識別
率越高,傳感器的適應性越好。因此,針對不同的反光率(透光率)的介質,要選用不同的傳感器或不同的傳感器電路參數。
因此,傳感器的一些重要的傳輸特性曲線都給出了檢測介質的反射率的指標,如標記的反射率18%,白紙的反射率為90%。兩者的反射率相差很大。
1)探測介質的不同的案例:
不同的介質對不同波長的光其反光率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選用傳感器時,應考慮傳感器探測光源的波長,以及對應此波長的介質反光率是否能滿足要求。如SG-2BC探測光源的波長為940nm的紅外光,那麼,對熱敏和熱轉印列印的黑標檢測將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因熱敏紙上的熱敏材料對紅外光的反射很強,可能導致傳感器無法識別熱敏列印的黑標。
傳感器有最佳的探測距離。在最佳探測距離範圍以外,傳感器的靈敏度大大降低,甚至無法正常工作。右圖為傳感器的輸出特性與位置關係曲線。右圖為SG-2BC的探測距離與輸出曲線圖。
探測距離與光電流的關係
從SG-2BC的探測距離曲線圖中可以看出,其縱向探測的最佳距離為0.8~1.2mm。在此距離上,其輸出電流的變化範圍最寬,靈敏度最高。針對不同反射率的介質,其輸出電壓的變化最大,對不同介質的判別最為準確。如果檢測介質的距離經常變化,超出傳感器的探測範圍,就會導致傳感器的靈敏度急劇降低,造成誤判。
探測距離不同還表現在同一傳感器的前端面與被檢測物體的距離的差異,應使傳感器的前端面與被檢測物體保持平行,這樣傳感器的轉換效率最高。
環境對傳感器的影響主要是自然界的紅外光、灰塵等因素。我們目前使用的傳感器類型主要是漫反射型,是當發射管發射光束時,目標產生漫反射,發射器和接收器構成單個的標準部件,當有足夠的組合光返回接收器時,開關狀態發生變化,對環境中的灰塵和光照條件敏感。因此在使用時要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如避免光線的直接照射和屏蔽灰塵。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