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頤和園昆明湖畔、萬壽山麓有一座銅亭。從長廊前往銅亭的山路穿過一個石牌坊。那牌坊上一副對聯的下聯總要使大自然的愛好者浮想聯翩。
「物含妙理總堪尋」,玩味著這雋永的哲理,登上萬壽山巔。極目遠眺,思緒萬千。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莊子,曾有過「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的願望。我們今天對萬物的認識又如何呢?俯視昆明湖的千頃碧波,初秋的早晨,湖面上繚繞著嫋嫋輕煙。「波上寒煙翠」,那是從水面蒸發的水汽,遇到冷空氣後凝聚成的縷縷薄霧。仰望萬裡雲空,在沒有大風的時候,彩雲朵朵、鋪花繡錦,織成美麗的圖案。如果在冬日雪後凌晨,登上萬壽山,那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你曾仔細觀察過雪花和冰晶嗎?下圖是雪花冰晶中能見到的一些骨架圖案,真實的冰晶當然更為豐富多彩。在一本研究雪花的專著裡,搜集了近一千五百幅六角冰晶的照片,變幻無窮,琳琅滿目。
一些雪花骨架圖案
下面是幾幅冰晶的照片
這些全是一種簡單的物質——水的種種形態。
水是人們心目中非常簡單的物質,但它的相圖卻是錯綜複雜,相變現象的豐富內容,由此可以窺見一斑。只在少數情況下,可以用理論方法計算出相圖的某些片段,主要的知識來自實驗家們在低溫、高溫、高壓等條件下一點一滴的精細測量。
我們以誇張的比例將水的三相點附近的相圖繪於左圖中。通常的物質,固態比容小於液態,只有少數例外。水就是其中之一。從日常生活中知道,冰能漂在水上,冬天自來水管容易凍裂,都是由於結冰時體積膨脹的緣故。
我們從水的各種相圖看到,圖中的點、面、線等成分中,面上的點最為平淡無奇,它只不過表明物質處於一定狀態的條件。相圖上的線比較有興味,它標誌著物質狀態的突變,伴隨著體積變化、吸收或放出潛熱、兩相共存、過冷過熱等等現象。物理內容最為豐富的是相圖上的孤立點,特別是臨界點。經過臨界點發生的相變,沒有體積突變,沒有潛熱,不出現兩相共存和亞穩狀態,然而等溫壓縮率和其他一些物理量卻可能「發散」。
相變的本質正是從相圖上這些孤立的奇異點開始,被日益深刻地揭示出來。當代物理學對臨界點的認識,遠遠超過對相圖上一些線,例如亞穩邊界線的認識。
本文由田慧瑩摘編自於淥、郝柏林、陳曉松著《邊緣奇蹟:相變和臨界現象》一書第一章、第二章部分內容。
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千奇百怪、絢麗多彩的「相變世界」:從物質三態變化、鐵磁、鐵電、液晶相變,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超流和超導。書中還把平衡態相變的概念推廣到其他系統,包括幾何相變和非平衡相變。全書通過對相變和臨界現象的介紹,闡述熱力學和統計物理的基本概念,從熵的引入、統計配分函數,到對稱破缺、標度律和普適性。同時也描述了研究相變現象的基本理論方法,包括平均場近似、標度分析、重正化群、統計模型精確解和計算機數值模擬等,還介紹了相變研究的最新進展,如有限系統的臨界現象和量子相變。
ISBN978-7-03-047723-1
「物理改變世界」叢書
20世紀以來,物理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對諸多學科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催生了一大批交叉學科,有力地推動了材料、能源、環境、信息等科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改變了整個世界。
叢書主要作者均為我國物理學界著名學者,他們都曾在各自領域做出過開創性的貢獻,對學科的歷史和發展有獨到的見解,同時有著深厚的語言文化功底,先後獲得多種科普圖書獎。叢書力求通過深入淺出的描述,輔以原創的科學漫畫,結合各自科研過程中的有趣體驗,帶領讀者進入奇妙的物理世界,感受物理之美,發現物理改變世界的過去和未來,適合大眾讀者閱讀,也是高等院校師生、中學教師、科技工作者的有益參考。
·超越自由 神奇的超導體
·數字文明 物理學和計算機
·溯源探幽 熵的世界
·邊緣奇蹟 相變和臨界現象
·物質探微 從電子到夸克
【版權申明】本文為科學出版社科學人文分社訂閱號——科學人文在線(kxrw_kx)原創發布,轉載請保持內容及公眾號相關信息的完整,違者必究!
創造有價值的閱讀!
科學人文在線(kxrw_kx)
科學出版社科學人文分社訂閱號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