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是第27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行動起來,向『零』愛滋邁進」,副標題是「共抗愛滋,共擔責任,共享未來」,旨在號召全社會積極投身於愛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擔防治責任和義務,群策群力,各展所長,遏制愛滋病的流行。
「中國愛滋病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在第27個「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這是國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根據衛生部最新發布的愛滋病疫情數據,截至2012年底,中國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萬多例,局部地區和特定人群疫情嚴重,青少年和老年感染人數逐年上升。
但在冷峻的現實之下,在「世界愛滋病日」前後,也有一些溫暖的信息。第27個世界愛滋病日來臨前夕,李克強總理來到北京首家接診愛滋病患者的佑安醫院,先後看望了愛滋病患者、民間組織負責人和醫務工作者,與醫學專家、基層防艾人員、志願者和國際組織代表座談交流,李克強表示:「對待愛滋病患者的態度,也是折射社會文明程度的一扇窗口。」防艾抗艾社會組織和志願者的工作得到了李克強的肯定,李克強稱讚其「不僅推廣篩查,也幫助患者;不僅傳播科學,也是在傳播愛心」,在防艾抗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在防艾抗艾工作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時至今日,這已經是社會的一個共識。提到民間防艾力量,人們都會自然想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教授桂希恩等標誌人物。桂希恩把愛滋病人請到家中同吃同住,深刻改變了社會對愛滋病和愛滋病人的認識。他們獲得社會的讚譽堪稱實至名歸。
除了這樣的標誌人物,更多的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儘管很難呈現在公眾視野之內,但其價值卻絕對不能被低估。一位資深防艾專家曾經表示,一些寂寂無名的防艾志願者藉助網際網路等途徑向同性戀人群宣傳預防愛滋病知識、進行心理疏導,再通過社會網絡搜尋並吸引更多同性戀人群加入預防與治療的隊伍,由於他們給同性戀人群創造的「平等、自由」氛圍往往是專業機構所不及,因而更容易形成深度的交流,從而達到更佳的防控效果。
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在防艾抗艾工作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總理這句看似尋常的贊語,在聽者那裡卻可能別有感喟。熟悉中國防艾抗艾歷史的人當然知道這種感喟之由來。眾所周知,因為病情的特殊,愛滋病和愛滋病人都一度有意地被社會邊緣化,而幾乎同時被邊緣化的,還包括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在內的民間防艾力量。而對於普通的防艾抗艾社會組織來說,其遭遇的困難則往往更為具體,比如最大的難題是很難在民政部門註冊,這也就意味著其無法獲得合法的身份,其服務不能被政府購買,工作人員不能享受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保待遇。
在與相關人士座談時,李克強強調,「防艾抗艾工作,政府必須承擔主要責任」,可以認為,政府毫不推卸地承擔這種主要責任,同時社會組織、志願者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防控愛滋病的希望之所在。而要讓民間防艾力量的才智得以充分施展,來自官方的資金援助當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還是政策扶持。這種政策扶持,可以是稅費減免,也不妨是購買服務,而給予其合法身份提供廣闊的舞臺則為前提。
「行動起來,向『零』愛滋邁進」,只有所有防艾力量形成合力的時候,這樣的前景才足以讓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