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也是生命體?科學家監測到地球「脈搏」,26秒「跳動」一次

2020-11-15 深視界

我們人類生活的美好家園——地球如今已經有近46億年了,按照地球的這個年齡算,應該是我們人類處於中年時期,我們都知道人一旦步入中年後,身體和心理健康都經不起揮霍,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威脅生命。其實地球也一樣,隨著人類生態環境破壞加劇,地球已經受到了很大威脅,作為宇宙中唯一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如今是一天不如一天,全球氣候變暖加劇,讓地球出現了巨大變化。

然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雖然生活在這顆星球中,但卻很少能夠感到這顆星球的變化,我們就像沒日沒夜加班的流水線工人,根本無心理會去關心地球的變化。根據科學家們的不完全統計,地球循環漸進出現的主要變化是膨脹和收縮,一個周期是每隔九天左右,地球就好像人類一樣會慢慢呼吸。

地球是有「脈搏」的,被疑似是生命體,跳動有規律,地域季節分明表現強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有位名叫傑克.奧利弗(Jack Oliver)的科學家發現地球好像「生命體」,有跳動的脈搏,而且跳動非常有節律,每隔26秒跳動一次。當時這位科學家在哥倫比亞大學中的地球觀測所工作,在當時的年代科學技術發展並不完善,很多監測儀器設備都非常落後,只能依靠人工手動檢測,在接二連三的紙質版記錄中,傑克找到了地球「脈搏」跳動的規律變化,而且這種「脈搏」跳動地域季節分明表現更強烈,尤其是在赤道大西洋或者是地球南部的某個地方,就出現了這種節律性的特別神秘的震動,特別是在南半球進入到冬季的時候,亦或是北半球進入到夏季的時候,會表現得更明顯,更強烈。

圖為傑克.奧利弗

地球為何會出現這種有節律性的「脈搏」跳動呢?因為當時科學技術研究有限,傑克對地球的「脈搏」跳動探究也僅限於此,傑克很無奈,他找不到任何理由來解釋地球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根據傑克的發現,他推測地球出現的這種「脈搏」跳動變化,好像是有自主意識的獨立生命體,而生活在地球中的一切物種都屬於地球身體中的一部分,就好像是我們人體內的五臟六腑,而對於人類來說,我們就好像地球生命體中的寄生蟲,隨時都會被排出體外,在這個星球中我們也只是暫住一段時間,想要長久存在這個生命體內,幾乎是不可能的。

作為被疑似的獨立生命體,地球也會像我們人類一樣,有獨立的自愈和修復能力,海洋、大地、山川等自然資源都是這個獨立的生命體中的一部分,每個「器官」也都是相互寫作,分工明確,維持著地球的生態平衡,讓地球一直不斷演化延續。

地球產生的「脈搏」神秘的微震——與溫動和大氣有關

被科學家質疑的地球是獨立的生命體,到底是什麼能夠導致地球出現「脈搏」跳動變化呢?雖然有很多科學家在傑克的研究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探索,但還是無能為力,科學家們只在一個很小的區域中找到了引起地球脈搏跳動,這個區域就是非洲西海岸中的邦尼灣。它位於幾內亞灣內,西南面為加納、多哥、貝寧,東南面為奈及利亞,有尼日河三角洲部分水等多條河流注入。科學家們發現雖然引起地球「脈搏」跳動就是在這個區域,但到底為何引起脈搏跳動的原因,科學家們也是撲朔迷離,沒有找到最終確切的說法。

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位美國地質學家名叫加裡·霍爾科姆,對傑克.奧利弗(Jack Oliver)以及其他幾位科學家的研究非常感興趣,雖然他也不確定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地球出現節律性的「脈搏」變化,但在不斷深入的探索中,加裡·霍爾科姆找到地球脈搏中的微震變化主要集中在發生風暴期間,風暴一出現,地球微震表現的就特別強烈。根據科學家們的相繼探索研究後,最終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地球每次出現的微小震動即「脈搏」變化主要跟地球的溫度和大氣變化有關。


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確定地球「脈搏」跳動源頭,找到其中原因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利用高精尖設備儀器開始檢測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的變化,在十五年前,通過三角測量法,根據此前美國地質學家加裡·霍爾科姆檢測區域範圍,最終科學家們確定了地球出現的這種「脈搏」跳動的源頭就是在非洲西海岸外的幾內亞灣。

幾內亞灣是大西洋的海灣,屬於大西洋的一部分,赤道與本初子午線就是在幾內亞灣交匯的,它是非洲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的海岸線構成非洲板塊西部邊緣,它的氣候屬於熱帶海洋氣候。在研究中,科學家們總結到:「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在幾內亞灣處,引起它神秘跳動的最重要原因不是溫度和大氣造成的,而是海浪引起的。

海洋運動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供給地球的熱量,然而這個熱量沒有均勻的照射在地球中的每個地方,由於熱量引起的差異,造成地球的大氣和海洋運動起來,比如我們常見的風暴,包括海浪,它不斷衝擊海岸線,這種衝擊力量所產生的震動,就是地球「脈搏」的跳動。舉個例子,生活中我們在開車的時候,遇到後車追尾的情況,當兩車相撞所產生的作用力,就會反應到我們的人體中,坐在車中的人會因撞擊的力量產生了不同狀態反應。

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也是如此,因為幾內亞灣的海浪不斷衝擊海岸線,這種衝擊力量造成的震動就在全球傳遞,最終被科學家們檢測到了,認為這就是地球出現的微震。而它的強度大小取決於海浪衝擊海岸線的強度及規律變化,當全球溫度變暖,或者出現風暴等惡劣天氣,海浪衝擊海岸線的作用力就會非常大,而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也會非常劇烈,也就是微震強度大。

科學家提出的海浪能引起地球「脈搏」跳動被質疑,我國科學家找出新結論

直到2013年,美國地震學會對此項科學研究成果召開了公開探討會,在會上有人提出「為何海浪會撞擊海岸線」?美國科學家對此做了深入解析,認為出現海浪撞擊海岸線主要跟大陸架有關,大陸架是在海底,每次海水的衝撞都會引起大陸架變形,為此這種強大的衝撞力量就會引起地球出現「脈搏」跳動,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科學家做出的這項科學研究解釋,並沒有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可,有人甚至覺得這是自圓其說。

對於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每隔26秒就會跳動一次,是不是由海浪引起的,我國科學家又做了深入地解析,推翻了美國科學家得出的地球微震是由「海浪引起」的研究成果,我國科學家經過不斷探索,得出的結論是由地質運動造成的。而能夠引起地質運動最主要原因就是火山噴發。在幾內亞灣區域中,包括邦尼灣,而邦尼灣的不遠處就有一座火山,位於聖多美島上,地球的節律「脈搏」跳動就是由火山運動引起的地質運動,造成微震形成。

為何只有邦尼灣的火山能夠引起地球「脈搏」跳動?

在世界各地存在火山不計其數,假如邦尼灣的火山能夠引起地質運動,造成地球微震形成,那麼其他區域的火山是不是也能引起地球微震呢?而且邦尼灣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地下又存在哪些特別的地方?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沒有做出更多解釋,找出確切答案。

從近年來科學家們的檢測數據中來看,地球出現的「脈搏」跳動是有節律的,每隔26秒就跳動一次,就好像是一個生命體,雖然還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但相信不久以後,這層神秘的面紗終究會被科學家們揭開。

目前的地球在過去漫長的46億歲月中,發生了巨大的生態改變,在它的生命歷程中,發生過恐龍滅絕事件,每一次巨大變化都是地球生態導致的,如今步入「中年」的地球它的生態修復能力越來越弱,經不起人類肆意妄為地揮霍,更經不起宇宙中任何一顆小行星的撞擊。作為人類,雖然我們只關心自己每天的喜怒哀樂,沒有關注地球生態發生的微小變化,但我們要明白地球生態環境再也回歸不到過去的美麗景色,如今我們要做的是去愛護我們的美麗家園,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拒絕白色垃圾汙染。相信在今後的歲月中,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會找到更多的辦法,去揭秘地球為何出現「脈搏」跳動的原因,並幫助地球提高修復自愈能力,畢竟它是宇宙中唯一能夠孕育生命的這顆星球。

相關焦點

  • 有「脈搏」?地球每26秒震動一次,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它每26秒就會震動一次;這個震動並不是特斯拉早在1889年發現的地球共振頻率8赫茲,這個共振後來被科學家舒曼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且在1957年發表所有又稱為舒曼共振,這個共振指的是電磁波。而今天說的是地球巖石圈的微小震動。不過這個震動的強度非常的微弱,生物是無法感受到這個振動波的,而這個微小的震動卻逃不過科學家敏銳的觀察力。
  • 地球的未解之謎: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 科學家60年還沒找到答案
    科學家對地球的認知還有很多不足,比如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這個問題困擾了專家60年了,到現在還沒有解決。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仍是未解之謎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  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1980年,美國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儀,初步確定「地球脈動」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個地方。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脈動」微震強度會有所增加。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仍是未解之謎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來仍是未解之謎
    來源:北京日報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1980年,美國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儀,初步確定「地球脈動」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個地方。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脈動」微震強度會有所增加。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資料圖 新華社發 科普索 攝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會是生命體嗎?科學家:這或許是它的呼吸和跳動聲
    眾所周知,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不能離開地球,一旦離開地球就無法生存。現在我們還沒有找到適於人類居住的新星球,所以我們還是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關於地球 ,科學家也做了許多的研究。上個世紀的時候,科學家便提出了一個關於地球的新設想,他們認為地球是一個生命體。
  • 地球會不會和人類一樣是生命體?科學家發現了「證據」
    美國衛星拍攝到地球大氣層在「呼吸」除了這些特徵,科學家還發現了地球疑似存在「呼吸和心跳」,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科學家在使用地震儀檢測地球的時候,發現地球發出一種類似生物心臟跳動的聲音「嗡嗡聲」,這種聲音被命名為「拉夫波」,拉夫波每「跳動一次」持續的時間為2-5分鐘,產生的頻率和人類心臟跳動的頻率高度相似,這讓人感到細思極恐,除了「心跳」,科學家還發現地球疑似存在「呼吸」,美國衛星拍攝到的地球實時動態畫面顯示,地球的大氣層時常會此起彼伏,像人類的呼吸那樣「膨脹和收縮」,一伸一縮非常有規律,就好像地球的肺在呼吸一樣
  • 生命研究者:地球很可能也會思考,每26000年心臟跳動一次
    傳統上的科學研究給出的定義是:活著的生命體。什麼是「活著的生命體」呢?而這個「活」的概念,究竟該如何定義呢?真的如傳統定義上的定義嗎?或許傳統上的定義並不正確。比如地球,有生物學者研究指出:地球也是有生命的,並且比人類的生命形式更加複雜,甚至比人類具有更高維度的生命,有著多維度的思考意識。有研究者指出,地球的歲差是26000年,即每26000年,其自轉軸會掃出一個圓錐形,代表一個歲差。
  • 地球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各國人造天體都曾拍到地球「心臟跳動」
    而地球就是由其中的一個塵物演變而成的,大概是在46億年前。地球誕生之初是一片混沌,根本就分不清天與地,也分不清黑夜與白天。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演變後,地球環境就發生巨大變化,開始慢慢的有適宜生命生存的物質誕生。而我們人類大概存在地球上的時間是兩三百萬年。從地球的演變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地球是在活動的。簡單的說就是地球其實是一直在運動變化的。
  • 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存在有規律的呼吸心跳,難道地球是生命體?
    我們判斷生命體和非生命體,新陳代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還有呼吸和心跳也是生命體的兩個重要特徵。按照生命體表現出現的特徵,有科學家開始研究探索我們生存的地球世界,有人認為,地球是一個生命世界,不管是地表,海洋還是地底之下,都有豐富的生命存在。那是否意味著地球有可能也是一個生命體?
  • 地球心跳之謎至今無解:每26秒震動一次
    今天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類腳下看似堅實的大地其實是漂浮在巖漿之海上的「雞蛋殼」, 而在這個被科學家稱為「巖石圈」的系統裡,雖然碰撞和摩擦時有發生,偶爾還會來幾次破壞性較大的地震,但在普通人的感知裡,地球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一個「安靜的美男子」畢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施加影響的,更多還是大氣圈的雨雪風霜,而不是巖石圈偶爾才發生一次的破壞性地震。
  • 地球可能是一個生命體,它存在呼吸和心跳,人類只是「寄生蟲」?
    即使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科學家依然找不到引力產生的原因,引力維持著行星有秩序的運轉,而意識維持著生命正常活動,科學家找不到引力產生的原因就好比找不到意識產生的原因,既然無法弄清楚引力產生的原因,那麼是否可以把引力當做是一種「生命特徵」呢?
  • 地球正神秘震動,26秒一次,已持續60年,科學家尚無確切解釋
    正在有節律地脈動,每26秒一次,這是科學家在1960年代初發現的。然而60年過去了,雖然經過很多科學家的努力,已經將引發脈動的地方定位到很小的區域——非洲西海岸幾內亞灣的邦尼灣,引發脈動的原因依然撲朔迷離,沒有確切的解釋。
  • 地球也是生命體?為了保護自己才創造人類!科學家:極有可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遇到的難題越來越多,科技樹的分叉越來越多,科學家們的研究課程也遠比之前要多種多樣,但是很多科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難題,為什麼茫茫宇宙當中,只有地球上面誕生了人類文明?也有很多人就不解,為什麼會有這種猜想,難道說地球也是生命體?為了保護自己才創造的人類!科學家表示:極有可能!
  • 地球也是生命體?為了保護自己才創造人類!科學家:極有可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遇到的難題越來越多,科技樹的分叉越來越多,科學家們的研究課程也遠比之前要多種多樣,但是很多科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難題,為什麼茫茫宇宙當中,只有地球上面誕生了人類文明?為了研究這個課題,人類向宇宙發射了很多的探測器,目前跑的最遠的就是旅行者二號,已經距離地球有幾十億公裡了,儘管已經飛出了這麼遙遠的距離,但是仍然沒有發現其他外星文明的蹤跡,是真的一點痕跡都沒有。於是很多科學家就有了一個新的猜想,也許人類並不是自然進化出來的產物,而是地球有意安排的。也有很多人就不解,為什麼會有這種猜想,難道說地球也是生命體?為了保護自己才創造的人類!
  • 科學家認為地球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這種假說的依據是什麼?
    通常我們說一個物體是生命體,一般都認為它是具有生命特徵的。如果說地球是一個生命體,估計很多人都不同意了,因為地球雖然是一個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但是它自己本身是沒有生命體的特徵的。但是有科學家認為,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地球其實就是一個生命體。
  • 每26秒震動一次,已持續60年,「地球心跳」之謎至今無解
    今天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類腳下看似堅實的大地其實是漂浮在巖漿之海上的「雞蛋殼」, 而在這個被科學家稱為「巖石圈」的系統裡,雖然碰撞和摩擦時有發生,偶爾還會來幾次破壞性較大的地震,但在普通人的感知裡,地球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一個「安靜的美男子」畢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施加影響的,更多還是大氣圈的雨雪風霜,而不是巖石圈偶爾才發生一次的破壞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