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脈搏」?地球每26秒震動一次,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2020-11-15 李論科學

自然環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地球大氣裹挾著水蒸氣從赤道上升向兩極流動,給各地帶來了降水,並且在南北半球科裡奧利力地影響下產生旋轉的風暴。

當這些富含水的大氣遇見高山山脈會凝結成冰川,冰川融化還有降雨帶來的水會匯聚在一起形成河流,最終又流入了大海。

所以說地球大氣圈的變化一直在進行,而且我們也能感受到。但是我們腳底的地球呢?這個堅固的巖石圈貌似是死的。

當然它也會發生板塊的移動、碰撞、摩擦,給我們帶來破壞性的地震,但是這個發生的概率、強度整體來說還是比較低的,我們認為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的實心球還是比較牢靠的。

在不發生地震的時候,地球的巖石圈應該不會發生任何的輕微的抖動。

但我們的直覺又一次錯了,地球在沒有發生地震的時候不僅在抖動,而且抖動的頻率還挺高。它每26秒就會震動一次;

這個震動並不是特斯拉早在1889年發現的地球共振頻率8赫茲,這個共振後來被科學家舒曼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且在1957年發表所有又稱為舒曼共振,這個共振指的是電磁波。

而今天說的是地球巖石圈的微小震動。

不過這個震動的強度非常的微弱,生物是無法感受到這個振動波的,而這個微小的震動卻逃不過科學家敏銳的觀察力。

其實這個奇怪的、微妙的現象不是現在才發現的,而是在上世紀的60年代,雖然當時的科學家沒有像現在的這些靈敏、處理、記錄方便的數字儀器,所使用的還是紙質記錄儀,處理數據非常麻煩。

但科學家依舊發現了地球的異樣。1961年6月6日科學家傑克·奧利弗使用長周期地震儀在世界各地探測到了一個周期為26秒的微型地震。

並且初步的確定這個微震的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大西洋的附近,還有他發現當南半球是冬天的時候(北半球夏天)這個微震的強度會增強。

不過傑克·奧利弗關於微震這個異常現象的研究也就這麼多,當時的能力他無法具體的確定這個微震的確定源頭,也無法解釋這是由啥導致的。

而是時間又過了20年,1980年美國的地質學家加裡·霍爾科姆也對這個神秘的微震產生了興趣,同樣的他也沒有確定出源頭,也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只是發現了這個微震會在風暴發生的期間變得更為強烈。

根據前兩項的研究,貌似可以看出這個微小的震動跟地球的溫度、大氣有關係。

時間來到了21世紀,藉助於更加精密、敏感的儀器科學家終於有能力確定微震的源頭了,2005年利用三角測量法科學家確定出了微震的源頭在非洲西海岸外的幾內亞灣

並且在2006年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了研究成果《來自環境地震噪聲互相關的26秒微震的震源位置》。

源頭的範圍越來越小,科學家就有能力對源頭進行研究,找出導致地球震動的原因。並且根據對以前的兩項研究研究總結,科學家提出這個神秘的震動是海浪引起的;

這個觀點是這樣的,地球上大氣的運動、以及海洋的運動能量主要來自於太陽給地球提供的熱量,而且這個熱量並不是均勻的照射在地球的每個地方;

這樣由於熱量的差異,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就動了起來,產生了我們常見的微風、較大的風暴,以及海洋中的洋流和海浪。

尤其是在海浪它會不斷的衝擊海岸線,這就像是我們平時敲打其他東西一樣,海浪對海岸線的衝擊所產生的震動就在全球傳遞,然後就被我們檢測到了,認為這是地球在震動。

而這個海浪規律性地對大陸架的衝擊就發生在幾內亞灣。衝擊的強度以及規律變化會隨著全球的溫度以及風暴等等大氣環境發生改變。

2011年科學家又將震源的範圍進一步縮小了,還在幾內亞灣,但具體的位置是個叫做邦尼灣的地方。

在2013年美國的地震學會會議上公開討論了這個新的研究,並且在會議上還專門解釋了為什麼海浪撞擊海岸這個原因是可行的。

科學家認為海浪衝擊大陸架發生在海底,海水的巨大壓力導致了大陸架的變形,並且引起了地震脈衝。

當然這個解釋並沒有獲得大部分人的同意,聽起來有點牽強。

我國的科學家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並且在同一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認為地球26秒的地震脈衝不是海浪引起的,而是地質運動,並且將這個地質運動歸因於火山。

因為在震源精確的地點邦尼灣不遠處有一座火山,這座火山位於聖多美島上,我國科學家認為這個微小的震動正是由於火山運動引起的;

因為在日本同樣有火山曾經也引起了類似於這次的微震。

不過這個假設仍然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問題,例如引起全球震動的地方為什麼就是邦尼灣?全球很多地靠近大陸架的火山為什麼都沒有引起微震?那麼最終的問題就是邦尼灣的地下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這些問題都是科學家無法回答的。

因此這個發現到現在已經60年了,我們依然無法解釋,為什麼地球會發生周期26秒為微震。有人說這是地球的脈搏,它有生命,它在跳動。

當然這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在科學家的眼裡並不會相信這種神乎其神的說法,而是認為在邦尼灣的地下一定發生著我們未知、或者已知的物理現象。

但是想要解開這個問題卻非常難,難於登天,因為人類雖然生活在地球上但其實對地球內部一點都不了解,我們唯一能對地球內部進行研究的方法就是利用地震波。

這是一個非常間接的方法,另外一個就是鑽探地球!但上世紀科拉鑽孔的教訓告訴我們,想鑽地球?無異於給地球撓痒痒。

論文:

A worldwide storm of microseisms with periods of about 27 seconds

Microseisms: A twenty-six-second spectral line in long-period earth motion

Source location of the 26 sec microseism from cross-correlations of ambient seismic noise

相關焦點

  • 地球也是生命體?科學家監測到地球「脈搏」,26秒「跳動」一次
    我們人類生活的美好家園——地球如今已經有近46億年了,按照地球的這個年齡算,應該是我們人類處於中年時期,我們都知道人一旦步入中年後,身體和心理健康都經不起揮霍,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威脅生命。其實地球也一樣,隨著人類生態環境破壞加劇,地球已經受到了很大威脅,作為宇宙中唯一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如今是一天不如一天,全球氣候變暖加劇,讓地球出現了巨大變化。
  • 地球心跳之謎至今無解:每26秒震動一次
    1889年,美國工程師特斯拉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發現了地球的共振頻率接近8赫茲,1952年德國科學家舒曼將其確定到了7.83赫茲,並認為是大氣層中的電離層將其引發的,因此這個頻率被稱為舒曼共振。而除了電磁領域的舒曼共振外,美國地質學家奧利弗還在1961年探測到了一個周期為26秒的微型地震,也就是說我們腳下的巖石圈,每隔26秒就會固定震動一次。
  • 每26秒震動一次,已持續60年,「地球心跳」之謎至今無解
    秒的微型地震,也就是說我們腳下的巖石圈,每隔26秒就會固定震動一次。2013年我國科學家針對26秒周期地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地震脈衝不是海浪引起的,而是地質運動,確切來說是由幾內亞灣附近的火山運動所引起的,
  • 每26秒震動一次,已持續60年,「地球心跳」之謎至今無解
    1889年,美國工程師特斯拉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發現了地球的共振頻率接近8赫茲,1952年德國科學家舒曼將其確定到了7.83赫茲,並認為是大氣層中的電離層將其引發的,因此這個頻率被稱為舒曼共振。而除了電磁領域的舒曼共振外,美國地質學家奧利弗還在1961年探測到了一個周期為26秒的微型地震,也就是說我們腳下的巖石圈,每隔26秒就會固定震動一次。
  • 地球正神秘震動,26秒一次,已持續60年,科學家尚無確切解釋
    正在有節律地脈動,每26秒一次,這是科學家在1960年代初發現的。秒的周期性脈衝信號,最有可能來自靠近邦尼灣的聖多美島(SãoTomé)的一座火山,日本的阿蘇火山也曾經引發過這種微地震。然而科學家們對這兩個解釋都持懷疑態度,全球很多地方的海浪都會撞擊大陸架,世界各地也有很多火山,為什麼只有邦尼灣的海浪火山會引發這種持續60年,每26秒就震動一次的脈衝信號呢?邦尼灣的海浪、大陸架或火山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仍是未解之謎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  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1980年,美國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儀,初步確定「地球脈動」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個地方。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脈動」微震強度會有所增加。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仍是未解之謎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來仍是未解之謎
    來源:北京日報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1980年,美國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儀,初步確定「地球脈動」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個地方。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脈動」微震強度會有所增加。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未解之謎,原因仍撲朔迷離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但其脈動微弱,人體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資料圖 新華社發 科普索 攝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地球的未解之謎: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 科學家60年還沒找到答案
    科學家對地球的認知還有很多不足,比如為何每26秒脈動一次,這個問題困擾了專家60年了,到現在還沒有解決。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
  • 世界未解之謎,地球每26秒脈動一次,60年來無人知道原因
    每隔26秒,地球就會晃動一次。這種脈動太小,以至於你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地震學家可以在其探測器上測量到。事實上,對這種脈動的觀察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但是研究人員對其成因仍未達成共識。
  • 地球每26秒震一下,這個秘密至今仍無法揭開
    每過26秒,地球就會輕微地震動。這種震動雖然並不劇烈,很難被人體感受到,但卻很規律而且具有全球性,美國、歐洲和非洲的地震儀都能檢測到。 人類了解到這種奇怪的「脈動」不過60年的時間。
  • 地球每26秒震一下,經典理論嘗試解釋卻失敗了
    你知道嗎,地球也有「脈動」。每過26秒,地球就會輕微地震動。這種震動雖然並不劇烈,很難被人體感受到,但卻很規律而且具有全球性,美國、歐洲和非洲的地震儀都能檢測到。人類了解到這種奇怪的「脈動」不過60年的時間。首先發現這個現象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的研究者 Jack Oliver。在1961年6月6日,Oliver 注意到了這種異乎尋常的震動。
  • 為什麼探測火星每26個月一個發射窗口?這樣計算,秒懂
    剛剛過去的7月真的很熱鬧,阿聯、中國、美國的火星探測器接連發射,你知道為什麼火星探測任務扎堆在今年7月嗎?你可能聽過26這個數字,沒錯,以現代的科技水平,每隔26個月才能向火星發射一次探測任務,一旦錯過了今年7月的發射窗口
  • 為什麼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才一次?
    這裡是第一篇===================================地球是在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它有兩個重要的鄰居,金星和火星。金星已被證實是一個常年表面溫度超過460攝氏度、大氣壓是地球海平面90餘倍的惡劣高溫高壓環境,空氣中瀰漫著各類有毒硫化物,幾乎沒有價值探測開發。
  • 每隔26秒,地球內部就會傳出一陣脈動,原因至今不明
    儘管人類文明的足跡已經到達了太陽系邊緣這樣遙遠的地帶,但是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則仍然有諸多疑問尚待揭開,這其中,一個困擾了科學界長達60年的難題,至今仍然無法得到合理的解決,這個疑問是:地球內部每隔26秒,就會傳出一陣脈動信號,這個信號來自哪裡?為何會如此有規律地發生?
  • 「地球脈動」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
    每隔26秒,地球就會脈動一次,很具規律性。過去60年來,世界地震學家一直在對「地球脈動」進行追蹤和研究,但其成因仍是未解之謎。1961年6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傑克·奧利弗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通過紙質記錄儀,第一次記載下了「地球脈動」,每26秒跳動一次。1980年,美國地質學家使用地震儀,初步確定「地球脈動」源頭在南大西洋或赤道附近某個地方。北半球的夏季,「地球脈動」微震強度會有所增加。
  • 地球怎麼了?1個月發生14次強震,地球開啟了「震動」模式?
    地震愈大,震級數字也愈大,震級每差1.0級,通過地震被釋放的能量約差32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 當地震大於6級的時候,就已經屬於強震。我們都知道,若強震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區,會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