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wheel智能輪椅:行動不便人士專屬 還能繪製地形圖

2020-11-30 OFweek維科網

Freewheel智能輪椅:行動不便人士專屬 還能繪製地形圖

  如果一個區域內使用這款Freewheel智能輪椅的人越多,那麼其收集到的數據將會越詳細和準確。通過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匯總,就可以得到該區域的詳細地形測繪結果。有了這些數據,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喜歡遠足的年輕人以及需要騎自行車出門的人們就可以選擇更為適合自己的道路,實用性極高。

  Freewheel現狀

  這款智能輪椅Freewheel是創意工作室Chaotic Moon所研發的。最初該工作室本身也使用輪椅的「內部內容戰略家」Tyler Hively意識到,為什麼沒有專門為行動不變認識所研發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於是,同自己身為治療師的妹妹牽頭,聯合工作室研發了這款Freewheel智能輪椅。

  據悉,目前這款智能輪椅Freewheel已經連續獲得各種專利,其收尾工作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內完成。不過,究竟功能豐富、意義深遠的智能輪椅究竟何時推出市場,現階段我們還無法得知。各位感興趣的網友不妨隨時關注此款Freewheel智能輪椅的後續報導。

分享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繫舉報。

相關焦點

  • 智能前行,愛爾威首發智能自動跟隨輪椅
    其中,一款具有智能跟隨功能的自動摺疊電動輪椅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是由愛爾威在本次展會上首發的全新智能跟隨輪椅。作為一家堅持「智能讓生活更自由」的創新型科技研發企業,愛爾威一直以機器人的研發為核心驅動力,藉由技術的變革與重構,帶來高效、智能、趣味的生活。
  • 愛爾威智能自動跟隨摺疊輪椅,愛爾威首發亮相2019CMEF
    這是由愛爾威在本次展會上首發的全新智能跟隨輪椅。作為一家堅持「智能讓生活更自由」的創新型科技研發企業,愛爾威一直以機器人的研發為核心驅動力,藉由技術的變革與重構,帶來高效、智能、趣味的生活。本次首發的這款愛爾威H3T智能跟隨輪椅,由愛爾威歐洲公司(Airwheel Europe S.A.)獨立研發。針對出行不便的人群提供無障礙出行,當然Airwheel H3T必定會成為高端醫療、康復養老領域通勤工具之優選。
  • 愛爾威發布全新智能跟隨輪椅
    5月14日,在2019 CMEF展(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愛爾威發布了一款具有智能跟隨功能的自動摺疊電動輪椅。本次首發的這款愛爾威H3T智能跟隨輪椅,由愛爾威歐洲公司(Airwheel Europe S.A.)獨立研發,針對出行不便的人群提供無障礙出行。
  • 輪椅行業怎麼樣,輪椅行業市場有淡季嗎?
    輪椅是裝有輪子可以幫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為電動和手動摺疊輪椅。用於傷員、病員、殘疾人居家康復、周轉運輸、就診、外出活動的重要移動工具,輪椅它不僅滿足肢體傷殘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屬移動和照顧病員,使病員藉助於輪椅進行身體鍛鍊和參與社會活動。
  • 廈門椅夫簡介智能輪椅都有哪些亮點功能
    古有馬夫車夫,方便著人們的日常出行;而如今,一款叫做椅夫的智能助行椅想要接過這個行當的衣缽,成為現代社會行動不便者首選的高端出行解決方案。自從椅夫智能助行椅投資研發以來,廠家結合了包括工程師,設計師,醫生等專業人士的多方經驗意見,並與志願體驗用戶群體積極溝通使用體驗。最終呈現出能引領中國智能出行解決方案的顛覆性創新產品。
  • 智能輪椅
    據美國媒體13日報導,美國華盛頓天主教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研製一種新型的智能輪椅
  • 腦電波智能輪椅首次亮相:用意念控制輪椅
    昨天,2015第九屆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北京地區科研院所、社會機構近年來創新研發的18件輔助器具展品參展,其中腦電波輪椅首次亮相。北京市殘聯表示,本市最新修訂的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管理辦法有望於年內出臺,新辦法將調高殘疾人輔助器具購買補貼標準,並將60歲以上老人納入補貼人群,實現殘疾人群全覆蓋。
  • 殘障人士的福音,人工智慧助力打造輪椅機器人
    電動輪椅是一項不錯的發明,但是要讓殘障人士很好地控制它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據美國「物理學網」2月10日發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介紹,英國肯特大學(The Kent University)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進行一項旨在改善殘障人士的輪椅獨立性和生活質量的研究,而他們在設計輪椅時著重突出的是複雜的障礙跟蹤技術和基於眼球運動的導航功能。
  • 科技助殘 用心關愛丨柔性電子賦能智慧輪椅
    肢體上的殘疾不僅使得他們在生活上有諸多不便之處,長時間的坐立也使得他們擁有比常人高出幾倍的心腦血管疾病患病機率。當前,智柔科技基於全球領先的柔性電子技術,自主研發了一系列柔性醫療可穿戴設備——監測人體心電、體溫、血氧、血壓、胎心、血糖等生命體徵的產品。
  • 大學生發明智能輪椅 可手機操控也可語音指揮
    如果有了「臥居智能輪椅」和成熟的物聯網技術,關窗戶這種小事就可以交給輪椅了。今天上午,記者在合肥工業大學看到了這種「臥居智能輪椅」,它是由一群學生花了5年時間研製成的。  輪椅能用手機控制  「左轉、右轉、加速」,一聲令下,輪椅自己就動了起來。從外觀看,臥居智能輪椅跟普通輪椅差不多,長得更像沙發。
  • 國產「霍金輪椅」 橫空出世!
    除了大家對其輝煌成就的認同外,霍金在輪椅上的照片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在此,不得不說他的智能輪椅僅成本就高達600萬元。圖片來源於站酷海洛plus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研發出一款「霍金輪椅」,一個只需要用眼神就能行走的輪椅,可左轉可右轉,可後退可停止。
  • 共享輪椅,花粉共享輪椅完善醫療機構輪椅設施的參與者
    共享輪椅,【法瑞納集團】花粉共享輪椅完善醫療機構輪椅設施的參與者!最近幾年,許多城市的冬季沒有了往年的持續性寒流,很大一部分南方地區都是在秋季試探區,往往一件外套就能在這陽光熾烈的季節悠閒自在,一幅沒有冬天任何跡象的季節。
  • 揚州大學教師為「殘疾新生」私人定製智能輪椅
    因為肢體殘疾,葉冠辰必須坐著輪椅來報到。9月13日他收到電氣與能源動力學院老師為他私人定製的「見面禮」——智能輪椅。和普通輪椅不同,它有手推、電動駕駛以及自動跟隨三種模式,在自動跟隨模式下,系統能夠指定和跟隨特定人員,比如,葉冠辰父親只需要走在輪椅前面,輪椅就能自動識別和定位,準確和穩定地跟隨前進。
  • 智能輪椅「善解人意」
    這些話竟是說給輪椅「聽」的,它聽到後就會「善解人意」地完全滿足以上要求。昨天,一個「會聽話」的智能輪椅在中科院研究成功。    與普通輪椅相比,這個智能輪椅多了一個計算機智能裝置和兩個電動輪子。據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原魁研究員介紹,智能輪椅的核心技術與美國航天局正在開發的火星機器人 Mars7相同,包括路標辨認、障礙檢測、避開路障等技術。
  • 南京康尼智能技術 智能電動輪椅車廠家
    原標題:南京康尼智能技術智能電動輪椅車廠家提到輪椅相信所有人都並不陌生,輪椅是裝有輪子可以幫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為電動和手動摺疊輪椅。用於傷員、病員、殘疾人居家康復、周轉運輸、就診、外出活動的重要移動工具,輪椅它不僅滿足肢體傷殘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屬移動和照顧病員,使病員藉助於輪椅進行身體鍛鍊和參與社會活動。
  • 歐洲宇航局:繪製出首批火星地形圖(組圖)
    第1頁第2頁 最新繪製的火星地形圖(比例為1:200000)Iani Chaos地形的詳細圖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宇航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利用火星探測器「火星快車」獲取的火星表面三圍數字模型圖,近日繪製出了第一批火星地形圖。
  • 科學家繪製印度洋海底地形圖 或有助於找到MH370
    用於馬航MH370失聯飛機海底搜尋的「藍鰭金槍魚」水下航行器 [資料圖片]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8日報導,美國兩名科學家繪製了印度洋海底地形圖地形圖是由來自馬裡蘭大學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衛星測高實驗室的科學家沃爾特•史密斯(Walter Smith)和凱倫•馬科斯(Karen Marks)共同繪製,28日發表在《地球與太空》雜誌的周報Eos上, 這是迄今為止關於印度洋海底最詳細的地形圖。據史密斯介紹,該地形圖能幫助失聯客機的搜尋隊伍在不同的區域選擇不同的水下儀器,且有助於構建模型以預計殘骸可能出現的地點。
  • 給個「眼神」就明白 東大智能輪椅項目國際大賽上奪冠 ​
    該團隊針對四肢不便的偏癱患者設計了一種基於瞳孔角膜反射的視覺控制輪椅系統。作為視覺控制領域的應用,項目探索了視覺識別領域與智能輪椅結合的可能性,希望對應的病患可以使用眼睛在一定環境內自由移動,進而降低看護成本和看護壓力,提高殘障人士生活質量。   該系統基於瞳孔中心和角膜反射技術對頭部進行掃描、建模和分析,通過向眼球發出光線,測量注視方向並控制輪椅電動機,以實現眼睛控制輪椅的應用。
  • 重慶發現13張民國渝中半島地形圖 手工繪製
    保密箱中意外發現的重慶手繪地形圖之一    老重慶城的碼頭    老重慶城的吊腳樓    清代的重慶府治全圖    新重慶主城地圖    繪製於81年前,共13張,手工精細繪製,由重慶首任市長潘文華審查
  • 中學生發明「爬樓輪椅」 不顛不打滑能自駕(圖)
    為了解決老人和殘障人士「上樓累,下樓難」的問題,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年級的王昱添設計了一款「自平衡爬樓輪椅」,用較低廉的價格解決了老年人的「爬樓」困境。這個設計在前不久舉辦的2017年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得了一等獎。  自平衡實現安全爬樓  「姥姥、姥爺都已經80多歲了,家在山城重慶,本就地勢起伏不平,又住在7層高的樓房內,平時上上下下、進進出出都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