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信不僅活得很滋潤,還靠「電人」發了核心期刊的論文! | 大燈泡

2021-01-08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不得不說,「雷電法王」楊永信是位超級網紅。

他似乎永遠有爆不完的新料,最近有一條關於楊永信的新料,是這樣的:

楊永信被曝出在各大醫學期刊發表過將近100篇論文,其中還包括3篇SCI核心期刊論文。

來自微博「博士圈」

所有人再一次被震驚。

原來,楊永信不僅電擊孩子「治療網癮」,而且把他們當作實驗樣本,在電擊中收集數據,在電擊中總結經驗,在電擊中發展理論。

而這一個又一個殘忍的實驗,都被記錄在了一篇又一篇的論文裡,成為楊永信「封神」路上的一顆又一顆墊腳石。

我試著去翻看了這些論文,在這每一篇論文背後,我仿佛都看了無數孩子的哭嚎。而這些論文加起來,也向我們展示了,楊永信從一名普通精神科醫生,一步步變身成為「雷電法王」的荒誕英雄之旅。

一 名聲大噪,是大勢所趨

2008年,楊永信在《中國行為醫學》上發表論文《網絡成癮綜合戒治的經驗體會》。

摘要中,楊永信如此陳述「網路遊戲泛濫已成為網絡成癮的主要原因,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而他所謂的「經驗體會,無非是用電擊和藥物催吐,讓這些恐嚇與摧殘在「網癮」少年心中產生巨大的恐懼和厭惡感。

然後,等待他們屈服。

2007年12月13日,凌晨兩點半。

武旭影的父親挨了這個22歲女孩兒一巴掌。武旭影在掙扎,這個中年男人並不說話。央視欄目《戰網魔》的鏡頭正記錄著這一切,楊永信也面目溫和。

她被父母綁架到山東臨沂市四院。這座當地精神病院的二樓,是去年剛成立的「網戒中心」主理人楊永信的主場。

「你一個女孩子,能不能文雅一點?這像什麼樣子?」斥責中楊永信語調依舊溫和,除了電擊的,他幾乎不發狠。25年工作洗鍊,他幾乎做到喜怒不形於色。

女孩兒被交到幾個身著迷彩服的少年手上,他們也是來這兒接受「戒網治療」的「患者」,有一個統一的稱呼,「盟友」。

二樓燈光昏暗,武旭影被「盟友」們拖行在其中。「你不想接受檢查,但是你說了不算。」末了,楊永信冷冷丟下一句話,女孩兒放棄掙扎。

《站網魔》中被「盟友」們拖行的武旭影

推開病房的門,「檢查」將在這裡面進行。這是著名的「十三號室」,楊永信的主場。40分鐘後,門再次打開,武旭影精疲力盡,她妥協了,擁抱自己的父母,說「對不起」。

楊永信認為自己治好了這個女孩兒的「網癮」。

一年後,節目在央視法制頻道播出,楊永信憑藉這部《戰網魔》在國內聲名大噪。

他登上了人生第一個巔峰。

他還會記起8年前,美國人第一次拋出「網癮」概念三年之後,大洋彼岸的山東臨沂,自己觀察到兒子上網頻率陡增:

「作為一名精神病醫師,我馬上意識到這就是一種精神疾病。所以我開始著手研究網癮問題。」

千禧之交,從美國西海岸刮來的網際網路風暴席捲中國大陸。

政策支持給了網際網路在中國蓬勃生長的契機。十幾年後我們取得巨大成就,回看歷史,多少人會感激這波「紅利」。

但社會的進程相對於技術爆炸,反應總要慢半拍。半拍之間,問題紛呈。

隨著電子遊戲廳在令行禁止間走向蕭條,原本在街機室張皇揮灑青春的年輕人被推送到電腦前。《反恐精英》《流星蝴蝶劍》《仙劍奇俠傳》,顯示器畫幅閃爍,青春過境。

經歷著子女失控的家長們都在呼喚英雄出場。對於他們來說,楊永信就是真正的英雄。

08年之後越發多的「網戒中心」在中國大地上催生出來。很難說那些創始人不是受到楊永信的感召。

然而,所有褒揚都不過是現實的一個側面。

當英雄的面紗褪去,惡魔的臉孔方才顯露

二 渡盡劫波,團結可靠的力量

2014年,楊永信作為第二作者,在《護理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網絡成癮患者及家長全程同步幹預效果探討》

楊永信得出結論:全程同步家庭幹預有助於提高網癮戒除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

他鼓勵家長積極幹預到「網戒」工作中來。

其實,不過是在告訴家長,你們只要團結起來協助我搞「網戒」,積極把孩子送到我的網戒中心,別在乎用什麼樣的手段,你們都會重新獲得一個聽話的孩子。

《戰網魔》播出後,武旭影在貼吧裡爆料,因為父母反對自己的戀情,便強行把她綁架到楊永信的「網戒中心」。

臨沂四院的二樓樓道裡,每天都上演著像武旭影這樣,父母背叛孩子,家庭信任破碎的故事。

09年央視記者柴靜的《新聞調查》欄目專門趕往臨沂,揭底楊永信。

一個在「網戒中心」接受「治療」的女孩兒,面對柴靜的追問,在恐懼的淚水中最後留下一句「我想待在這兒。」

一個人經歷過極致的恐懼,才會連逃生的勇氣都喪失掉。

雖然「電休克治療法」在這一年被衛生部緊急叫停,但「治療室」裡哭嚎聲猶在耳際,其他「網戒中心」又屢屢傳出暴力虐打學員致死的新聞。槍打出頭鳥,沒人願意放過楊永信。

這一年,楊永信成為為數不多登上美國《科學》雜誌的中國人之一,原因就是,兩年前他曾對一個名叫黃河的青年實施了超過一個小時的連續電擊。

這一集,在《戰網癮》裡叫《「黃河」保衛戰》。家人用十二片安眠藥把黃河迷昏,然後把他綁架到「網戒中心」。《科學》雜誌直接稱呼楊永信是「最臭名昭著的」。

楊永信不為所動,他自覺「一片冰心在玉壺」。

「只要拯救一個孩子,那我就是功德無量。」09年面對央視《新聞調查》主持人柴靜,楊永信如是表白。

楊永信和電影裡的經典反派一樣,他們總誤認為自己在做一件對的事,並持之以恆。

在柴靜的節目播出後,網上對楊永信的爭議一時甚囂塵上。

但社會風評對於楊永信已經沒有意義,此後他絕少接受調查記者的採訪,雖然時常會有臨沂「網戒中心」毆打來訪記者的消息流出,但大多沒有下文。

從名利雙收的妄念裡走出來,楊永信知道,只要家長們有需要,自己永遠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別人楊叔是拿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這錢能隨便給麼?」

「我們送孩子來之前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有暴力,但是並沒有」

「孩子要能恐懼一輩子也未必是壞事,能工作也未必是壞事」

《新聞調查》裡的家長們就有這樣的覺悟,他們大多不認為電擊是什麼暴力。

把「威懾性」的現場治療和「灑狗血」的感恩教育相結合,「楊叔專場」在家長中也廣受好評,每每進行到高潮,學生和家長們都會簇擁著楊永信,大家跪在地上相擁而泣。

「楊叔專場」後,學生和家長向楊永信下跪

臨沂市區距離孔子故裡曲阜不過兩個小時的車程,「孝悌之道」在當地深入人心。家長們看到「忤逆」的孩子迷途知返,「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傳十 ,十傳百,口碑在齊魯大地上不脛而走。

「網戒中心」再次門庭若市。

年屆半百的楊永信,身上已經沒有多年前初入江湖的心潮澎湃,他要求每一個學員背誦《弟子規》,他比家長們更喜歡馴良的孩子。

不嶄露恐怖的時候,楊永信總是笑眯眯的,學員們形容他「怡無色,柔無聲」。這句話來自《弟子規》。

三 成為教主,用恐懼和背叛支配學員

2016年,《武警醫學》上刊載了楊永信的論文《團體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網絡成癮綜合症的療效》

楊永信認為,團體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網絡成癮效果顯著。他對此深有體會。

孩子們被以「班」為單位分配在一起,他們相互監督,無論是不吃藥,私下抱怨楊永信,都會遭到同伴的舉報。

沒有人敢不舉報自己的同伴,因為不舉報將遭受更嚴重的懲罰。

2016年,一篇題為《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引發輿論軒然大波,「楊永信」這個名字再次回到大眾視野的中心。

文章指控「網戒中心」就是小說《1984》裡的「大洋國」,楊永信像「老大哥」一樣對一幫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搞恐怖獨裁。

喬治·歐威爾小說《1984》

一夜間,微博上多了不少ID名為「楊永信今天暴斃了嗎」,「楊永信今天死了嗎」的用戶,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問候」楊永信,宣洩憤怒,試圖用這種叫陣方式,激怒楊永信出來應戰。

但沉浮幾載,老辣的楊永信早已淡泊對「名譽」的妄念。他只等風聲過境,人們再次將他遺忘,微博照舊推送著來自「優秀學員」的「感恩楊叔」和「戒網心得」。

楊永信已經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成為了真正的老大哥。他安心於此,不求多得。

跟《1984》中「老大哥」權威不可質疑一樣,「楊叔模式」也不容挑戰,這是「網戒中心」86條「軍規」中的明文規定。不論「網戒中心」裡,還是「網戒中心」外;無論治療中,還是治療後。

著名的「網戒中心」「86條」。第85條就是「挑戰楊叔模式」

每一個被稱為「盟友」的學員,以及所有學員的家長,都充當著楊永信的打手。這就是楊永信所謂的「團體認知」帶來的顯著效果。

還記得那幾個拖行著武旭影,一同進到「十三號室」的「盟友」麼?每一次,不同的「盟友」都會輪流成批次地出現在這裡,履行著相同的責任:控制被電的人,然後感受恐懼,再像病毒攜帶者一樣回到群體中,讓恐懼在學員間相互傳染。

所以楊永信才時常敢在電擊過程中小憩一會兒。恐懼讓「盟友」們無人敢反抗。

這種恐懼在學員間發酵,他們相互告發,相互背叛,從自己內部挑出替罪羊去接受電擊。這是「網戒中心」在「訓練」「治療」之餘學員們的日常。

曾有五六十個學員結成「互不舉報」的抵抗組織,準備偷拍楊永信的「治療過程」出去後揭發。

但是森嚴的權力操弄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都是易碎品。他們的事情最終敗露了。最終命運也可想而知。

其實,哪怕他們真能成事,家長聯盟也會想盡辦法把當事人人肉出來。

早在《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引發輿論風波的前一年,一篇題為《我在臨沂網戒中心的真實經歷》的文章早已揭露了楊永信在「網戒中心」的權力架構和控制手段。

但是,很快這位ID名叫「從未消逝的青春2015」的網友,就被家長聯盟人肉出來,並且以此威脅他的家人。

這支篤信「楊叔」的家長聯盟,甘心充當楊永信的「思想警察」。就因為楊永信確實還給了他們一個「聽話」的孩子。

「孩子要能恐懼一輩子也未必是壞事,能工作也未必是壞事」這句話涼薄到令人毛骨悚然,從家長聯盟的成員口中說出來,仿佛也稀鬆平常。

楊永信收到家長送來的錦旗。圖片來自「遊民星空」

武旭影后來回憶起治療過程,學習心理學的她第一時間明白楊永信的治療目的就是讓她屈服,這也是她父母的意思。為了逃離魔窟,所以才有了她跟父母說「對不起」的場景。

武旭影最終逃離了楊永信,也逃離了他的家人。大學畢業後她繼續在心理學領域深造。

而更多的青少年,他們不懂心理學,讀不出楊永信和家長們讓他們屈服的意志,只能用脆弱的肢體向恐怖的權威發起自殺式進攻。於是,蓬勃生長的青春也在一連串至親參與的作惡中宣告死亡。

當時間來到2018年,我們再次提起楊永信,還為他電擊孩子獲取實驗數據而震驚不已。

楊永信早就淡然處之。如今,他是家長們拱衛之下的楊教主,再多醜聞也無法撼動楊永信。把一個個孩子的青春送進焚化爐,楊永信很欣慰,充滿使命感。

他堅信,他實現了家長們的願望。人民需要楊永信。

參考資料:

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

「博士圈」微博

《站網癮》. 中央電視臺

《新聞調查:網癮之戒》. 中央電視臺

從未消逝的青春2015. 《我在臨沂網戒中心的真實經歷》

《冷暖人生:十三號室》. 鳳凰衛視

「如何評價楊永信」. 知乎

相關焦點

  • 楊永信靠電人發了 SCI 和近百篇核心期刊?
    △ 涉及的文獻首頁圖片來源:@博士圈 微博90 多篇中文核心期刊」楊教授」就只發表了這幾篇英文學術論文嗎?抱著學術求證的目的,我們分別在匯集醫學專業期刊的萬方數據知識平臺和中國知網進行了檢索。僅核心期刊以上的中文論文,楊永信在兩個資料庫分別可以檢索到 52 次(萬方)和 39 次(中國知網)。最新發布的一篇為 2018 年 3 月《 網絡成癮患者安全感的相關因素分析》,發布論文下載次數單篇超過 300 多次,引用最高超過 20 次。
  • 楊永信靠電人,發了SCI和近百篇核心期刊
    △ 涉及的文獻首頁圖片來源:@博士圈 微博90 多篇中文核心期刊「楊教授」就只發表了這幾篇英文學術論文嗎?抱著學術求證的目的,我們分別在匯集醫學專業期刊的萬方數據知識平臺和中國知網進行了檢索。僅核心期刊以上的中文論文,楊永信在兩個資料庫分別可以檢索到 52 次(萬方)和 39 次(中國知網)。最新發布的一篇為 2018 年 3 月《 網絡成癮患者安全感的相關因素分析》,發布論文下載次數單篇超過 300 多次,引用最高超過 20 次。即使存在重複檢索,如果僅僅從論文數據上來看,楊永信發布的論文遠遠超過一般地級市精神科主任的水平。
  • 中介包發論文 核心期刊一萬二起步
    代寫代發一篇論文,若是核心期刊行情從1.2萬元漲到1.5萬元,並且還需要排隊。他建議說,核心期刊費用太高,只要在國家級期刊上多發表幾篇,評上的機會還是很大的。【火熱】交錢等刊發排到今年年底接著,記者又以同樣的身份致電「鄭大論文發表中心」,一位自稱「王江雲」的編輯介紹,核心期刊,他們沒有這水平,代寫不了。如果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文章讓其幫忙發表的話,需要支付6000元錢,80%的通過率,不過要等到明年年底才能發。
  • 代寫論文發核心期刊收費過萬
    臨近畢業,代寫論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旺季。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參與論文代寫的既有專業的代寫機構,也有一些兼職的學生,無論是論文的水準,還是發布的刊物類別都可以「量身定做」,並且明碼標價:代寫一篇論文收費從150元到1000元不等,而代發一篇核心期刊論文收費最高過萬元。
  • 大學生為保研出國花錢發論文 核心期刊起步價2萬
    不過記者近來發現,論文買賣交易用途除了人所共知的評職稱外,也開始延伸到高校的學生中。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大多數高校獎學金評定與發論文掛鈎,而且,準畢業生們跨越保研、出國等「門檻」時,論文被「異化」為資格準入的敲門磚。本為鼓勵學生科研的這些政策,卻成為中介圈錢的工具。一篇5000字左右的論文,不問優劣,中介張口要價幾百元到上千元的版面費,而一份有影響力的核心期刊起步價竟達2萬元。
  • 想發核心期刊?聽聽這些人的經驗之談
    論文的題目好比人的眼睛,通過題目應讓讀者猜到你的內容,吸引讀者。2.中英文摘要簡練。有些作者喜歡把論文裡的東西都在摘要裡有所展示,這是錯誤的。作者應在摘要裡把你的實驗目的、方法、結論以及意義說清就可,語言越簡練越好。3.前言或者緒論。中國人常說文章是"龍頭、虎尾、豬肚子"。
  • 楊永信還"不死"?該被電的是社會還是他
    提起「楊叔叔」楊永信,絕大多數80、90後精神都會為之一振,筆者這個年紀的小夥伴們基本都知道「楊叔叔」這麼一號人物。楊永信有「楊叔叔」、「楊教授」等稱號,然而他出名卻不是因為「叔叔」的寬厚仁慈,也不是因為「教授」的博學多才,而是因為他那令人聞風喪膽電擊治療網癮的「技能」。
  • 227個孩子被關進網戒中心,墊起了楊永信的「學術」之路
    當然,也沒人試圖問問,「那時候在那裡是沒人權的,讓幹啥幹啥就是了」。調查發現,楊永信在用電擊「治療」所謂的網癮謀取經濟利益的同時,還將網戒中心的學員當成醫學研究的受試者以獲取學術成就。截至目前,楊永信和其合作者共發表了7篇SCI論文。每一篇都通過了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查。
  • 227個孩子被關進網戒中心,墊起了楊永信的「學術」之路 | 深度
    當然,也沒人試圖問問,「那時候在那裡是沒人權的,讓幹啥幹啥就是了」。調查發現,楊永信在用電擊「治療」所謂的網癮謀取經濟利益的同時,還將網戒中心的學員當成醫學研究的受試者以獲取學術成就。截至目前,楊永信和其合作者共發表了7篇SCI論文。每一篇都通過了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查。
  • 憤怒的網友:「為什麼沒人殺了楊永信?」
    2016年8月,楊永信的網戒中心已經關閉,但慘叫聲激起人們的警覺:牌子雖然摘了,但沒人知道楊教授私底下是否仍然幹著同樣的勾當。官方的闢謠一天一個版本,先說大樓裡早已無人(昆巖池?)敏銳的網友還發現,網上的刪帖和禁言也在暗中進行。證據視頻被刪除,不知誰僱傭的水軍開始反撲,詭水疑雲,讓人更看不清真相。慘叫聲,劃破了我們自以為的靜謐,再次撕扯每個正常人的神經。
  • 南大核心(CSSCI)、北大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對作者都有哪些要求
    結果最靠前的的刊物,就是南大核心來源期刊。二、北大核心北大核心,4年評選一次,是由北京大學圖書館組織學術界權威專家進行評定。確認核心期刊的標準是依據國內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由國內幾所大學的圖書館一起來鑑定,其權威性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目前來說在南大核心與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以外,學術影響力最權威的一種。
  • 國內外期刊級別都不清楚,你還發什麼論文?
    然而,對剛剛踏入學術圈的同學們來說,不少人甚至連有哪些期刊可以發論文都不知道。所以今天,就來非常簡單的科普一下!什麼是學術期刊?如何分類?學術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一種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學科。
  • 乾貨:說說論文投稿的那些事,擁有核心期刊不是夢!
    有人可能認為一稿多投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依我個人而言,一稿多投不僅不能找到適宜的刊物,甚至可能對作者產生不良影響。其實,論文投稿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的,下面我結合個人經驗談一談論文的投稿與發表。
  • 哪些專業的論文比較容易發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
    能夠在北大核心上發表論文是許多作者的夢想,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北大核心發展的難度非常大,那麼哪些專業容易發表,哪些期刊相對比較容易呢?有多年資深期刊發表經驗的聚刊網郝老師給大家講解一下。任何專業,只要文章質量過硬均可以在北大核心上成功發表,但以下幾個專業相對比較容易。一、生物類。尤其是細胞,基因等。這類的專業因為屬於前沿學科,很容易在一些方面突破,甚至是一些本科生也能做出相對較高水平的成果。例如清華大學的顏寧,為什麼能在NSC上灌水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她的專業是生物基因方面的。
  • 職稱論文怎麼發:核心期刊指什麼,省級期刊一定比國家級差嗎
    職稱論文向來是職稱評審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目前全國各地評職稱要求各不相同,對職稱論文的發表篇數和期刊要求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只要求在省級期刊發表即可,例如南京,但也有地方評高級職稱要求發國家級期刊,要求發核心期刊的情況也有。可所謂「核心期刊」究竟指什麼?省級期刊一定比國家級差嗎?
  • 網友神回復:你是楊永信?電人為樂?
    網友神回覆:你是楊永信?電人為樂?作為LOL典型的高富帥代表,傑斯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鋼鐵俠」。能遠攻能近戰,有攻速有爆發,能加速能減速,堪比萬金油上單,就連職業賽場也偶有出現過,許多主播拿他上分,勝率也相當高。最近有位LOL網友奇思妙想:「傑斯可以出AP不?」這個設想遭到了廣大網友的「嘲笑」,不過大家都是圖個樂子,開心就好。
  • 對比了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論文的參考文獻,差距竟然這麼大!
    期刊編輯在審閱投稿論文時,通過論文的參考文獻就能基本判定論文的質量。為什麼?先看三篇研究主題大致相同的論文的參考文獻:第一篇論文,刊於《中國農村經濟》,該刊為北大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月刊,每期發文量在6-10篇左右。其參考文獻如下:第二篇論文,刊於某普通期刊,周刊,每期發文量100篇左右。
  • 娛樂圈電燈泡誰最亮?林更新電燈泡太專業 趙麗穎是瓦數最大的
    宋鍾基在節目中「淚訴」光洙,直言以後結婚就不要老是給我打電話了,畢竟我也是有家室的人了,做人要有點兒眼力見,這是在說自己婚後想要好好的享受二人世界,不希望被人打擾嗎?林更新這個人真實沒包袱,也沒眼色,一會在這裡發會兒光,一會又在那裡發會兒光,真是無處不在的電燈泡呀!
  • 山東戒網專家楊永信電擊治網癮惹爭議
    治療儀威懾大 電太陽穴就像用毛線針從一邊扎進去,再從另一邊扎出來 有人在網上指責楊永信的「醒腦療法」實際上就是「電休克」,是精神科常用的非藥物治療方法,所用的電能可以點亮一個30瓦的燈泡。 楊永信稱,網上指稱他使用「電休克」手段對待孩子,完全說錯了。
  • 暗訪:論文代筆核心期刊過萬元 不同學科論文價錢不同
    某網站公開招攬代寫代發論文業務 承諾都是國內國際刊號日前,一個叫做「中國·雜誌」的網站,自稱可以代辦在國家級和省級的刊物上發表文章,按不同學科收取不同費用。記者發現,這個網站「服務架構」完整,期刊分類包括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經濟科學、自然科學、醫藥衛生等,種類齊全。網站在線諮詢欄還設有原創檢測,論文範文等多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