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個大火爐,離太陽近應該更熱些,為什麼高山反而比地面冷

2020-11-05 小衝說

太陽是個大火爐,它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熱源,連續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地表放射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們把這種能量傳遞的方式稱為太陽輻射。

太陽給我們提供熱量,像個大火爐

我們冬天在屋裡烤火,站得距離火爐近就熱些,離得遠就不熱,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識。按一般人的想像,地球上海拔愈高的地方,比如高山山頂,距離太陽相對要近一些,接受太陽的輻射也應多一些。按理說,海拔越高,氣溫也必然會相應地增高,事實卻並非如此。

白雪皚皚的高山山頂

說一些連小學生都知道的科學常識:

世界第一高山喜馬拉雅山的山腳下是一派枝葉繁茂的熱帶和亞熱帶森林的景色,山頂則是一片冰雪覆蓋的寒帶景色。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夏季去安徽黃山旅遊,山麓暑氣逼人,到了山頂卻寒氣襲人。

風景甲天下的黃山

位於赤道附近的非洲海拔最高的吉力馬札羅山,在山麓地帶是一派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的熱帶雨林景色,但山頂卻是冰雪覆蓋的極地風光。

懶洋洋的豹子背後就是吉力馬札羅山,山頂白雪皚皚,山下綠樹聰聰

這些生活常識都說明,山頂高處的溫度要比山腳下低很多,這種反常現象是為什麼呢?

是距離的關係嗎?

讓我們先一起來考慮這樣一個科學問題,離一個燒得很旺的爐子比如5公裡遠和6公裡遠,兩者有沒有什麼區別呢?當然不會有多少區別,因為距離那麼遠,幾乎都不會感覺到爐子的暖烘烘啦!

熱乎乎的火爐是冬日裡的最佳伴侶

同樣道理,太陽離我們居住的地球距離大約15000萬千米,而地球上最高的地方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高9千米不到一點。這9千米相對於15000萬千米來說,簡直算不了什麼。近了那麼一點點距離,是不會影響到氣候冷熱的。可見高山反比平地冷,是另有原因的。

熱量到了地球會發生什麼?

對於大氣層的溫度問題,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都做了很多的研究,取得了眾多成果。

地球外部的大氣層

氣象學家發現,太陽輻射在到達地面的過程中,受到環繞地球周圍的大氣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而削弱。在這三種方式中,以反射作用最為重要,散射作用次之,吸收作用最小。從全球平均狀況看,太陽輻射約有34%因反射和散射回到宇宙空間,19%被大氣吸收,47%直接到達地面。

大氣中吸收太陽輻射的成分主要有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及固體塵埃等物質,被大氣吸收太陽輻射的這部分能量即轉變成熱能。從這一情況說明,直接由大氣吸收的太陽輻射的熱能佔比不高。由此可見,太陽輻射並非大氣增溫最主要的熱源。

地球低層大氣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水氣等易吸熱物質,這些物質對太陽的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的,即能讓太陽的短波輻射直接到達地面。地面在接受太陽輻射的同時,再自地面向外進行地面輻射。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低層大氣中的吸熱物質對長波輻射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因而地面輻射幾乎都能被大氣所吸收。由此可見,地面輻射才是低層大氣的主要熱源。

大氣層的輻射示意圖

這中間還有個對流作用。地面把吸收到的熱散射出來,把地面附近的空氣 「烘「 熱。緊挨地面的這一層空氣「烘「熱了,就膨脹上升,由另一層比較冷的空氣來接替,這一層空氣又被「烘「熱以後,接著又上升。這是冷熱空氣的對流。

大氣中由此而增加的熱能,一部分又以長波輻射的方式重新傳回地面,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一部分地球熱量,對地面起了保溫作用。這種作用和溫室的作用類似,所以稱為大氣的溫室效應。

當我們了解太陽輻射、大氣輻射、地面輻射三者的關係後,就會懂得,隨著海拔的增高,雖然太陽輻射增強了,但是由於空氣變得愈來愈稀薄,吸收太陽輻射和水汽、塵埃和二氧化碳等不斷減少。所以大氣吸收太陽短波輻射和地面輻射的能力逐步減弱,大氣保溫條件不斷變得差。

終年積雪的日本富士山

這樣一來,海拔增高,地面以長波輻射的方式放出的大量的熱能,就會因保溫條件變差,而愈來愈多的散失在空中,並且散失的熱能也愈來愈多地超過從太陽直接輻射中吸收的熱能。因而,就形成隨地勢增高,氣溫越低的狀況。科學家發現,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就下降約6攝氏度。所以,從吉力馬札羅山山麓到山頂能見到從赤道到兩極的自然景色就不足為怪了。

阿爾卑斯山的美麗風光

關於山地隨著地勢的增高,地表通過地面輻射向空中散失的熱能,大大地超過太陽直接輻射的情況,可以從實地觀測資料中得到證實。某科學團隊對歐洲阿爾卑斯山的觀測結果表明:3100米處的太陽輻射比300米處增加20%,而地面輻射則增加40%。這樣就必然導致向空氣散失的熱量,隨高度增加,使氣溫不斷降低。

西藏林芝的桃花溝宛若人間仙境

關於高山氣溫低的現象,我國古人很早就發現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古詩《大林寺桃花》,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正是因為山上氣溫低,導致大林寺內桃花開花比山下晚了好些天。

那麼,距離地面高度越高,氣溫一定越低嗎?

不一定。大氣層的氣溫是否都是隨著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呢?

不,因為大氣從下往上可分為5個層,它們是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逸層。對流層的氣溫隨著離地面高度增加而降低。對流層頂到平流層的氣溫卻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這是因為平流層中含有大量的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高度越高,離太陽越近,得到的紫外線也就越多,因而溫度升高。平流層的這種上熱下冷的氣溫使大氣比較穩定,水氣含量較少,有利於高空飛行。現在飛機的飛行大多在這一層中進行。

地球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的溫度變化

氣溫隨著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大氣層還有暖層,離地面的高度為85—800千米。暖層的主要物質是氧原子,它直接吸收從太陽輻射出來的紫外線,上部溫度會超過1000攝氏度。在太陽紫外線的強烈照射下,暖層處於高度的電離狀態,因而能反射無線電波,使我們聽到很遠地方電臺的廣播。

相關焦點

  • 赤道很熱是因為離太陽近,山頂離太陽也很近,為什麼不熱?
    眾所周知,赤道是溫暖的甚至是炎熱的,因為它接受更多的陽光直射,也就是離太陽更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赤道是炎熱的,因為它離太陽更近,那麼為什麼山頂不是?從技術上講,它們也離太陽更近,但現實中它們很冷,而且被雪覆蓋著。這到底為什麼呢?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不應該更熱嗎?為什麼反而溫度會更低呢?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不應該更熱嗎?為什麼反而溫度會更低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爬過泰山,除了累還有一個最為明顯的感覺,那就是隨著我們爬得越來越高,溫度會越來越低,爬上山頂之後,不管是在夏天還是冬天,都必須要裹著厚厚的軍大衣來保暖,海拔越高的地方溫度就會越低,這是初中地理課本上,老師就教給我們的知識,可是拋開這些課本概念,有很多人表示非常不理解,海拔越高的地方不是離太陽更近嗎?溫度不應該更高嗎?為何會更低一些呢?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看似相反的現象:其一是海拔比較高的地方,離太陽更近,可是溫度卻比離太陽更遠的地面還低。另一方面,我們圍著火堆烤火時,卻發現離火堆中心點近的地方更溫暖,太遠了反而沒啥溫暖感覺了。看似兩個例子得到的結論實現相反的,實在不是。
  • 為什麼地球離太陽越近越冷?海拔越高越冷?
    關於這個問題,退一步去思考其中的邏輯,似乎有點反直覺:為什麼越高,溫度越低呢?不是應該相反嗎?畢竟爬得越高,離太陽越近(儘管是微不足道的一點距離)。這樣推理的話,海拔越高應該越熱嘛!但我們都知道山上反而要比山下冷,那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說海拔和溫度的關係吧 。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為什麼溫度反而越低?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理論上說,離太陽越近,也就是離發熱源越近,溫度應該會越高才對,但是,事實上,在地球上海拔越高,溫度反而越低。這不是互相矛盾嗎?其實並不是的。下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是不是離太陽越近,溫度就越高?
  • 為什麼冬季距離太陽更近還那麼寒冷,夏季在遠日點,反而更熱?
    為什麼冬季地球處於太陽的近日點,卻很寒冷;夏季地球處於太陽的遠日點,反而很熱?距離太陽近不是更熱麼?為什麼近日點時北半球反而在冬季呢?其實這個知識點在初中地理中就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也許有太多的朋友遺忘了這個由來,咱就當來回到一次中學課堂吧!
  • 明明離太陽更近,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
    太陽的溫度是非常高的,而離它越近溫度也相對越高,那為什麼地球上高海拔的地區離太陽這麼近,溫度卻反而更低呢?,難道這一理論是錯誤的嗎?其實上距離太陽越近溫度越高是沒錯的,而在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地球是存在大氣層的,在大氣層的對流層中溫度才會越高越低,如果是在平流層的話,溫度就會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升高了而對流層和平流層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相反的情況,也是因為大氣層的受熱情況並不相同,要知道對流層中的熱量主要是來自於地面,也就是說它的熱量來來源,是由地方反射而來的,所以高度越高溫度自然也就會越低了
  • 為什麼越接近太陽的地方越冷, 越離太陽越遠的地方越熱呢?
    太陽是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而地球就是因為距離太陽適中才會有現在適宜的溫度,再來說地球的兩個鄰居,金星距離太陽較近,其表面平均溫度可以達到462°C,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其表面平均溫度-60 ℃。,也就越熱,距離火源較遠溫度就越低,也就越冷。
  • 不管太陽熱不熱,地球的熱,不來自於太陽的熱
    尤其最近有個大新聞,就是中國要製造&34;!其實不是要造太陽,而是在&34;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就是如果太陽是一個非常熱的&34;,那麼按理來說你離太陽越近應該越熱。我們這個地球上離太陽更近的是山頂,按理來說山頂應該更熱,就是說&34;是最熱的地方,但事實上並不是。
  • 珠穆朗瑪峰離太陽更近,卻極其寒冷,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比如說在太陽系中,在金星、地球、火星三兄弟中,金星離太陽最近,火星離太陽最遠,地球離太陽距離適中,因此,金星表面的溫度可達462℃,而火星的表面平均溫度零下60℃。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高海拔8848千米,按道理說珠穆朗瑪峰距離太陽應該比較近,應該會比較熱,但是珠峰的最低氣溫達零下50℃,平均氣溫低至零下30℃,這是為什麼呢?
  • 珠穆朗瑪峰更靠近太陽,為什麼反而越冷
    珠穆朗瑪峰雖然很高,相比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就算不上什麼了。而珠峰之所以比地面更冷,是因為它吸收的熱量太少了,而存儲熱量相比地面更少。1、珠峰真的離太陽近嗎?眾所周知,珠穆朗瑪峰在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
  • 為什麼海拔越高離太陽就越近,而氣溫反而越低呢?
    太陽是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太陽源源不斷地向四周的宇宙空間釋放太陽輻射,太陽輻射能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來源,是地球大氣運動、水循環的主要能源。地球大氣的熱量最終來源也是來自於太陽輻射,那麼,為什麼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空氣溫度越低呢?
  • 為什麼距離太陽越近反而越冷?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為什麼距離太陽越近反而越冷?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 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氣溫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
    我們知道大氣的氣溫高低取決於大氣中熱量的高低,而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是太陽。那麼,我們就會有疑問了,海拔越高,不是離太陽就越近,也就是太陽輻射就會越強,那麼氣溫不應該越高嗎?其實不然,理論上來看,海拔高一些的地區,距離太陽是要近一些,但是這段距離和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也就是1.5億千米(日地平均距離)比起來,那就是微乎其微的了,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理解為在不同大氣高度,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是差別不大的
  • 為什麼天王星比海王星更冷,儘管海王星離太陽更遠?
    為什麼一顆距離太陽10億英裡的行星比另一顆行星更冷?到現在為止,大自然還在搞什麼惡作劇?為什麼天王星比海王星更冷行星可以被歸類為地球或氣態巨行星。(圖片來源:維基共享媒體)雖然我們太陽系中最遙遠的行星海王星距太陽45億公裡,但天王星距太陽僅28.8億公裡。天王星距離海王星超過十億公裡,但它發現自己比它的藍色鄰居更冷。海王星上最冷的溫度被測量為-360華氏度,而天王星上最冷的溫度被測量為-370華氏度。
  • 太陽表面溫度接近6000℃,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那麼冷?
    從溫度的本質來看,氣溫只能由分子運動產生的,太陽都沒有給地球帶來任何物質,談何把溫度帶給地球,所以地球的溫度並不是太陽帶來的,而是它自己產生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太陽給地球帶來了能量,這些能量讓地球上的分子運動獲得加速,分子的速度被太陽能量加速之後發生激烈碰撞,溫度就升高。
  • 太陽表面溫度接近6000℃,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那麼冷?
    很多人認為溫度僅僅是冷和熱而已,溫度高的時候就很熱,溫度低的時候就很冷,用攝氏度來表示溫度的高低,溫度的含義就是這麼簡單,其實溫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平時我們所說的溫度其實含有深層次的意思,要想知道溫度是什麼,就需要了解溫度的本質是什麼,溫度的本質就是分子的運動,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到處都充滿分子,在你的身邊就布滿密密麻麻的分子,溫度就是由這些分子產生的。
  • 如果說太陽表面可以登陸呢?太陽真的那麼熱麼?
    眾所周知,太陽是一個在核聚變的東西,它在不斷的核聚變然後產生高溫高熱。然後它的高溫高熱輻射到地球,溫暖了地球。但是其實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太陽是一個非常熱的球,按照常理應該是越靠近太陽越熱,但我們這個地球上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是山頂,山頂應該更熱,但事實上並不是。
  • 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叫水星?上邊有水嗎?
    其實在整個太陽系統中,水星一開始是一顆最不為人知的行星。因為水星離太陽很近,我們無法用望遠鏡在良好的條件下看到它,如果我們直接用望遠鏡直接對準水星,太陽強烈的光線會破壞望遠鏡的光學系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哈勃從未拍攝過水星的圖像。
  • 如果赤道靠近太陽更暖和,珠峰為什麼反而被白雪覆蓋?
    溫度不取決於遠近角度是關鍵赤道相對於其他地區更熱跟遠近沒有多大關係,而是陽光「分得多」而已。地球為球體,當太陽照射會使地球半個球處於光明,我們如果把陽光分隔成一份份大小相等的光柱,你會發現這些光柱,在地球不同的位置聚焦的區域大小不同,並且與地面之間有角度。如果用手電筒代替陽光,B為高緯度的地區(陽光斜射),A為低緯度地區(太陽直射)。可見兩個地區太陽能相同,B地區因為地方大,單個空氣分到的熱量少,氣溫上升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