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看似相反的現象:
其一是海拔比較高的地方,離太陽更近,可是溫度卻比離太陽更遠的地面還低。
另一方面,我們圍著火堆烤火時,卻發現離火堆中心點近的地方更溫暖,太遠了反而沒啥溫暖感覺了。
看似兩個例子得到的結論實現相反的,實在不是。
我們來回答一下「為什麼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不是離太陽更近嗎?」。
我們下來看太陽離地球的平均距離,1.5億公裡,這只是平均距離左右,地球的遠日點和近日點相差在500萬公裡左右。
而海拔的高低,我們選擇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頂的距離來算好了,8848米,相較於1.5億公裡可以完全忽略不計,相較於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差距500公裡而言,也才0.17%。
所以海拔的影響遠遠不及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影響大。
再者,太陽是發光體,溫暖不溫暖,還得看接受體的吸收情況。太陽熱量照射地球時被地面和大氣等吸收,其中地面吸收得更多,地表逐漸升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地表的空氣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我們才會覺得熱,空氣的溫度才是我們感受到的溫度。所以距離地面更近的地方溫度相對更高。遠近很關鍵,吸熱和散熱的也挺關鍵。這裡你就會發現空氣的作用了。
空氣的作用體現在,地表的溫度在接受熱量的同時也在向四周散熱,空氣就是散熱過程中被加熱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稱為溫室氣體,因為二氧化碳可以保溫。另一方面,隨著海拔升高,空氣變得比較稀薄,吸收熱量和鎖定熱量的能力會下降。
簡而言之,相同的位置,海拔高低的影響同太陽距離的遠近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溫度高低還得看吸熱體和保溫體的作用。
綜合起來看,你就知道為啥海拔越高反而溫度越低。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又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歡迎留言與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