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樂溪 蔡珊妮
如果說到電影解說,你只知道「谷阿莫」,那你就out了。
每周一晚上,都有《閱後即瞎》的粉絲在B站用「催更」彈幕刷屏;周六晚上,已經不止是中國版「誠實預告片」的《暴走看啥片兒》,不僅嚴肅評電影,還請來諾蘭、呂克·貝松等導演大腕兒。
大溼兄、女老溼、吟笑派、剪刀手夢太奇大家各有所愛,不知不覺,影視解說類短視頻早已不再只是「×分鐘看完××」這樣的單一模式,而是充斥著搞笑配音、重新剪輯和清奇文案(以及廣告)的多元化娛樂內容。
影視類PGC市場有多好?有人放棄了高薪跳入自媒體,有人接廣告一條數十萬。除了平臺補貼、流量分成,這些影視PGC變現模式變得越來越豐富,從被影視版權方「追殺」到如今攜手營銷。而在網劇、網綜相繼開啟付費模式後,下一個內容付費的增長點會在短視頻麼?
有可能。
谷阿莫之外:說相聲、辭職、請諾蘭
「關注了《閱後即瞎》以後,我把瞎系列前面幾十期節目都看完了。」
即使是全新打造的節目,由兩位「瞎」主播為大家侃電影的《閱後即瞎》還是火了。這檔將電影解構、重構的節目,看每期標題就腦洞逆天:「七夕,分享一部只要啪啪啪就會死的電影」、「教你如何給有錢人當孫子」、「還有比閨蜜的男朋友更好的男人嗎」。
雖然明擺著是「一本正經胡說八道」,但由於文案寫得比原臺詞還精彩,而且音畫出奇同步,僅兩個月就擁有了全平臺150萬粉絲。
「我們沒有做什麼推廣,目前一期節目也能漲幾萬粉絲,甚至在B站的《瞎看什麼》,在『終結停更』後還漲了十幾萬粉。」天納創始人王錚告訴小娛,現在《閱後即瞎》僅在B站粉絲就已經有83萬,按照這樣的節奏,預計今年底全平臺能超過300萬粉絲量。
《閱後即瞎》每期時長在10-15分鐘不等,理論上並不比那些幾分鐘的視頻更具傳播性,為何卻讓粉絲欲罷不能?
一位忠實粉絲告訴小娛,她很喜歡這檔節目的風格多變,比如《倖存的女孩》中巧用各種數學「概率論梗」,《老大靠邊閃》裡的老外心理醫生,愣是通過配音給掰成了相聲大師。另外與其他電影解說平鋪直敘地吐槽不同,《閱後即瞎》善於把控節奏,讓十幾分鐘的視頻也具備情緒上的起承轉合,時而拽出一段唐詩宋詞來詮釋「汙」段子,看似不搭卻又毫不違和。
目前,唯一令王錚感到困擾的是周更工作量負荷極大。在他看來,要想保持內容的高質量,以目前節目團隊的人數兩周一更也許是合適的強度,但耐不住粉絲瘋狂催更。
「目前單集製作成本並不高,主要成本都是人力成本。」王錚表示,未來內容製作投入還會加大,「我們也在訓練新人,希望十一以後節目的創作人員能夠到20幾個人。」
同樣在做調整的,還有由紙巾老師主持的《暴走看啥片兒》。作為暴走系列中的影評節目,已經播到第三季的《暴走看啥片兒》做出了比較大的改版,每期節目從五分鐘增長到25分鐘左右,形式上也分成了「嚴肅影評」、「實誠預告片」以及影人採訪+新片速遞等三大板塊。
「很多人看網絡短視頻都是為了下飯吧,只有不到五分鐘的話,吃個飯得換好幾個視頻、忍受好幾遍OP、ED、廣告,我們現在的時長基本吃一頓飯剛好能看完一集節目(笑),」節目主創團隊告訴小娛。
節目更加與時俱進是小娛的一個感受。上周《猩球崛起3》上映,《暴走看啥片兒》不僅解讀了前幾部的猩猩片進化史,最後的影人訪談也請到了《猩球崛起3》視效總監丹·雷蒙對話。而前幾期節目的嘉賓中有諾蘭,有《蜘蛛俠:英雄歸來》導演喬·沃茨,如果忽略身旁擺放的王尼瑪抱枕,《暴走》簡直高大上得不像個短視頻欄目。
當然,這也和暴走系列已經盛名在外有關,節目發行上能得到較好的資源。「現在發行平臺有50多個,主流的視頻平臺都有覆蓋,而且大部分平臺榜單中我們都是top10。」
相比眾多跟風吐槽爛片的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暴走看啥片兒》雖然點評風格也不乏犀利或搞笑,但在最後總會回歸嚴肅,尤其當電影內容涉及女權主義、青少年性侵等社會話題時,紙巾老撕會向觀眾傳達一些創作者個人的價值觀和見解,有點類似早期CCTV-6的《第十放映室》或《光影星播客》。這是《暴走》的特色,但也有觀眾覺得其解說有些「上帝視角」。
《暴走看啥片》解說《猩球崛起3》
當問到期望時,主創坦言:「好希望可以再多一些製作時間啊」。忙碌,也許是所有短視頻從業者的生存狀態。周六近凌晨一點,小娛給B站電影解說UP主宇哥發微信,對方秒回,因為「正在寫解說稿」。
宇哥是在B站起家的電影解說UP主,就在兩周前,他剛辭去某影視製作公司內容運營的職務,打算全心投入於平臺自媒體打理。《宇哥講電影》在B站總共投稿125條視頻作品,以解說懸疑驚悚類電影為主(也會解讀如《放牛班的春天》一類的經典電影),語速很快,風格幽默但不誇張。
目前,他在B站積累了十五六萬的粉絲,此外,在一點資訊、愛奇藝、大魚號、搜狐、網易、企鵝號等平臺也都開通了帳號。最早入駐的今日頭條,運營一年已有近30萬粉絲,閱讀量達到4432萬。「這數字說少不少,但跟其他大神比起來實在相去甚遠,」得知要被採訪,宇哥相當謙虛靦腆。
《宇哥講電影》每周一般能達到4次以上的更新頻率,和其他電影短視頻相比算是高產。令小娛驚訝的是,從選題策劃、視頻製作、配音到內容發布、運營維護,都由宇哥一人承包。每天早上起床後,他依次在十多個平臺更新作品,回復粉絲評論,光幹這個就要幹到下午。
變現難?花式廣告植入、
劇集營銷接到手軟
根據卡思數據顯示,影評/劇評類短視頻的內容尚屬藍海,跟風者逐漸退出,谷阿莫、暴走看啥片兒等頭部PGC,以及《神劇亮了》、《唐唐說電影》等視頻網站自製PGC正在形成品牌化沉澱。今年8月影視類短視頻總播放量達到12.4億,比上月增長了20%。
在短視頻異軍突起的時代,優質內容創作者成了各大平臺爭相掠奪的香餑餑。
今日頭條於去年9月起,在原有的「千人萬元計劃」上又拿出10億元人民幣扶持短視頻;騰訊企鵝號繼去年送出 2 億元補貼後,今年又投入12億供給內容創作者;阿里是比較後知後覺的玩家,但扶持力度最大,今年四月起以20億打造「大魚計劃」,整合UC、優酷和土豆三大輸出埠。
這讓原本純粹出於興趣起家的UGC以及有發展野心的PGC們,有了更多的內容輸出和價值變現渠道。「目前自媒體收入自然是能養活自己的,而且會比在職時收入高2-3倍,」宇哥坦言。
他給小娛算了筆帳,節目主要收入來源有三塊:平臺補貼、廣告收益分成和粉絲打賞,前兩塊是盈利大頭。例如頭條的「千人萬元計劃」和阿里的「大魚號計劃」,就承諾給優質內容作者提供每個月1萬元的獎勵。
宇哥前兩個月有領過大魚號的補貼,但並非定期,平臺根據每個月的考核結果來判斷獎勵與否。「現在主要拿的是頭條的推廣費,每發一篇原創視頻,通過審核後可以拿2000元。」
在視頻網站,平臺會根據作品的內容和時長,自動插入貼片廣告,獲得的收益則與作者進行分成。廣告收益與流量掛鈎,也和作者的內容領域、品牌價值等因素有關。
以頭條為例,小娛通過知乎匿名用戶了解,一般歷史、軍事類的單價較高,能達到25元每萬閱讀;汽車、旅遊類單價較低,一般在12.5至20元每萬閱讀之間,宇哥說,電影類的差不多也是這個價。如果作者開通了原創功能,這些單價則相應翻倍。
偶爾會有做微商的粉絲聯繫宇哥,在其視頻作品中植入廣告,這樣的合作方式去掉了和平臺分成環節,收益更為直接。《閱後即瞎》的主創就告訴小娛,節目剛開始做商業化嘗試,廣告刊例價每半個月都會更新,「廣告已經預定到了11月,有意向的廣告主挺多的」。
但廣告對於自媒體的產品變現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僅僅是依託影視作品的解讀和剪輯,往往不那麼容易找到合適的植入場景。《暴走》的主創就認為,「影視評論內容並不像是網劇、網綜那樣的內容,怎麼口播怎麼植入都不是那麼生硬。影視評論的內容廣告,如果你植入的不慎重不巧妙,用戶就可能怎麼看都像是被商業強姦了。」
所以,目前《暴走看啥片兒》中的影人專訪和新片速遞,並非付費營銷。「專訪是因為我們認為用戶會對主創感興趣,我們也很希望通過採訪了解更多的創作幕後的故事和作品裡更有深度的內容,所以喜歡的導演和演員我們通常會爭取到採訪。新片速遞的推薦指數要是付費的話,就沒有供觀眾參考的價值和意義了。」
《閱後即瞎》則會對合作品牌進行嚴格評估,挑選品牌調性與節目匹配度較高的人群受眾高度重合的,「有榜樣作用的廣告主」。「我們節目的受眾男女比例大概在7:3,」王錚說,廣告主在新媒體、金融、體育、遊戲等領域比較多, 如飛豬、NGA平臺、網易漫畫,即刻APP等。
《閱後即瞎》廣告植入
如今,變現模式正在越來越多元化。為熱播影視劇做搞笑配音的創意PGC團隊「吟笑派」,主創之一戴蕾告訴娛樂資本論,除了廣告產品信息的軟植入、硬廣類的定製視頻、開頭或中間口播冠名廣告、音頻廣告等,他們也會接包括劇集方或藝人方面的宣傳視頻。
戴蕾7年前就開始接觸搞笑短視頻創作,原來也是淮秀幫的創始人之一。目前團隊已經公司化運作。「吟笑派」有三檔欄目,其中《吟檔劇場》是根據熱播電視劇改編成搞笑番外故事,比如經過剪輯和配音後,《秦時麗人明月心》變成了秦始皇蹭空調,《楚喬傳》變成比懶大會。
《吟檔劇場》影視劇番外改編
在對外合作方面,「定製一條5分鐘內的視頻價格,按不同時長和需求難度報價是3-5萬元不等,帶宣發推廣的價格會按客戶需求具體談,」戴蕾認為,目前他們的價格還是「性價比挺高的」。據小娛了解,目前業內頭部的電影類短視頻,一條廣告也達到了6位數的價格。
電影短視頻的星辰大海:
版權合作+內容付費
影視類PGC創作,繞不開的話題是版權。
今年4月份,谷阿莫被KKTV和臺灣電影公司又水整合指控涉嫌著作權侵權,就是因為後者拿到了某韓劇和4部電影的版權,而谷阿莫的解說短片,「影響到票房收入與影片向電視臺的再次轉售,造成了8位數的直接損失」。
對此,谷阿莫曾發表聲明認為自己不構成侵權,且還會持續進行二次創作。電影或者影視劇被剪成短視頻被告,其實早已有之。影視作品的改編鼻祖,最早能追溯到2005年紅極一時、改編自陳凱歌《無極》的網絡惡搞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那會兒還沒有「短視頻」的概念。導演陳凱歌就一度稱要起訴作者胡戈,最終以作者公開道歉的方式才讓此事告一段落。
版權問題大家是如何解決的呢?王錚告訴小娛,首先是選片會有一套系統評估,不吐槽爛片,而是解說較為優質且沒有太多人看過的冷門電影。按照這個標準,很多國產片基本就不在選片範圍內了,比較「國產片大家太熟了,好電影就更熟悉」。
另外對於有可能會引進的海外新電影,也儘量不做劇透,更不提供資源。「我們不成為盜版流出的源頭,當然將來如果要更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我們會和海內外的片方發行方進行合作,以電影推介的形式。」
這樣一來,影視出品方對於版權問題不再那麼追根究底,相反不少片方甚至喜聞樂見。「影視同人一直有很多的小說粉和觀眾基礎,我們將這個形式創意視頻化,一定程度上能為該劇宣傳,」戴蕾說,今年吟笑派和大魚號合作《軍師聯盟》電視劇相關作品還拿了獎,片方和平臺都在鼓勵該類創作。
雖然影視類短視頻欣欣向榮,但競爭也格外激烈。隨著短視頻渠道激增,入駐用戶越來越多,搶熱點、搶時效、搶粉絲變成了自媒體之間一場心照不宣的廝殺。
「不僅是影視類節目競爭激烈,現在視頻行業整體競爭都很激烈,」《暴走》的主創坦言。不過目前電影短視頻的頭部內容團隊,基本已經確立起各自不同的風格定位,「我們也會廣泛看各類節目,分析別人的優勢和自己的不足。什麼時候足夠好的內容都會脫穎而出。」
所以,目前所有人都在為爭奪用戶使出渾身解數。「有時候粉絲只是看過你之前的某個視頻,隨手關注了下,之後就沒在追更了。」為了維繫粉絲黏度,宇哥做了不少努力,除了按時回評,還組建了QQ群,每天和粉絲互動是他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而更多頭部內容品牌,他們的目標並不局限於短視頻領域。《閱後即瞎》背後的公司天納TAMNAAAA,起初是國內獨立廣告公司,2015年公司轉型為原創內容開發公司,曾出品過原創網劇《了不起的咔嚓》。
用戶粘性極強是《閱後即瞎》的特點,這讓王錚覺得,「其實我們節目和觀眾之間,完全有IP化和橫向拓展的可能性。大家想看的不止是一部好電影,重要的還是聽倆『瞎』主播怎麼胡說八道。
這意味著以後還可以一起解說比賽,遊戲等。目前團隊正在培養「新兵」,人員充實後,就有延展更多新節目的可能,「有一個節目和有四個節目,從內容品牌還是商業模式上都會大不一樣。」
由於不強調個人屬性,而是靠團隊創意取勝,《閱後即瞎》的模式更容易拓展。影視PGC領域的人格化視頻代表是谷阿莫,《閱後即瞎》可以被看做是節目化視頻的典例。
王錚認為兩者各有利弊,「人格化視頻的好處顯而易見,觀眾容易產生情感投射,但相應也容易有審美疲勞。相對而言,節目化視頻的優勢是風格可設計、可持續。不管模式是怎樣,關鍵在於保持風格和顛覆風格要兼顧平衡。」
《閱後即瞎》作品
王錚認為兩者各有利弊,「人格化視頻的好處顯而易見,觀眾容易產生情感投射,但相應也容易有審美疲勞。相對而言,節目化視頻的優勢是風格可設計、可持續。不管模式是怎樣,關鍵在於保持風格和顛覆風格要兼顧平衡。」
不管怎樣,多數從業者都認為,這行業還具有很大的發酵空間,「短視頻存在的深層社會基礎是,大家越來越不耐煩了。」大資本湧入,終端技術升級,人們時間碎片化,移動資費走低,這些都是短視頻病毒式成長的催化劑。
今年7月,夢工廠創始人傑弗裡·卡森伯格創立 「New TV」,旨在打造適合移動端的高質量短視頻,10分鐘一集的單集投入成本在上百萬,計劃投入20 億美元啟動。
「我認為短視頻要做到高內容含量,而不僅僅是一個碎片化的娛樂內容。」王錚認為,未來一年內《閱後即瞎》主要的商業變現模式是廣告,但長遠來看有可能會是像網劇、網綜一樣的內容付費。
「目前很多人做短視頻的思路還是電視劇、綜藝的簡裝版或低配版。但其實它應該比傳統電視劇、綜藝欄目更為濃縮,完成度更高,製作上情節密度更大,給觀眾完整的有情緒化的娛樂體驗。這樣做短視頻,才是從商業角度上具有顛覆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