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冬天的影響誰也躲不過

2021-01-13 煎蛋

作者:Mike Mcrae

冷戰的結束加上人類的未來處於水深火熱中,我們很少有人會花功夫思考當今世界的核冬天。美國羅格斯大學的氣候學家Alan Robock則是一個例外。他仍在思考這個問題。而且思考了相當多。

Robock和一小組環境和大氣科學家合作,仔細查看了之前的數據,想弄清假設中的核冬天能夠達到多麼糟糕地步的。結果如何?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相當可怕,無論你身在何處。

根據他的計算,如果今天這場戰爭動用了俄羅斯和美國所有的核武器,那麼全球氣溫將會驟然下降,降水會減少,食物供給也會減少很多。

在這場假設中的所有戰爭之母,放射性微粒將會在2周內傳遍南北半球。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全球氣溫會陡然下跌大約9攝氏度。根據該模型,溫度還會再下降1.5攝氏度。

別忘了,這只是個平均數。在歐洲和北美的許多地區,即便夏天也比現在要低上20攝氏度,至少在幾年裡會是這樣。

那些通過藏身地堡倖存下來的人,也要五六年都穿著大棉衣二棉褲,還要擔心沒東西吃的問題。

持續的冬季不但會限制農作物的生長,而且大氣中的懸浮微粒也會在最初的幾個月導致全球降水平均減少30%。降水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則會減少的更多,在47%至58%之間。

首先,讓我們退一步聊一聊是何種戰爭才有觸發如此劇烈的核冬天的可能。

Robock假設美國和俄羅斯動用了所有庫存的核武器。

而這也不是什麼完全無法想像的東西。在80年代初期冷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和蘇聯可能失去冷靜然後洲際核武器滿天飛的這個看法並不只是一個可怖的可能性,而是一個不斷增加的可能性。

雖然大多數人都害怕毀滅性的核爆炸以及隨後的放射性浮塵,但是一位名叫Richard P.Turco的美國大氣科學家則更擔心放射雲被吹到上層大氣。

正是Turco提出了「核冬天」這一術語——數座城市遭到劇烈轟炸後揚起的細微浮塵籠罩全球表面,導致全球溫度下降。

他和他的團隊的研究是第一個顯示出城市火災產生的煙霧注入對流層上部後是如何影響大範圍的氣候的。而到達平流層的微粒就像是搭上了環球直達快車,可能導致更為急劇的氣候變化。

這個概念是肯定的,但是算出精確的細節則需要準確的氣候模型。

數十年以來,氣候學家都會定期帶著新數據和更犀利的數學模型重新回到Turco的核冬天課題中,為預測結果進行微調。

2007年時,Robock首次運用了NASA創建的大氣-海洋循環模型,判斷如果有1.5億噸的沙塵被送到大氣中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12年後,Robock和他的團隊重新檢測了他們的計算,用自己的老算法和改良後的氣候模型一較高下。好消息是這些運算結果或多或少都一樣恐怖。如果這也能算得上好消息的話。

「這意味著對於大規模的核戰爭,我們對氣候反饋有了更強的信心,」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羅格斯大學博士生Joshua Coupe說道。

壞消息?

Coupe說:「真的會有一場具有毀滅性後果的核冬天。」

結果也是以上提到過的——氣溫大幅度下降,食物短缺。

真正的問題是,這會持續多久?

當然,這都要看細節如何。核彈會落在哪裡?核彈的數量有多少?時間尺度又是怎樣的?

雖然有推測的空間,但是有一些情景是更有可能發生的。

基於歷史的戰爭策略,我們可以推斷城市遭到的毀滅性打擊遠比郊區更嚴重,攻擊工業和交通樞紐,然後高濃度的煙塵和其他細微顆粒物會進入空氣中。

Robock的新模型樂觀的認為氣溫恢復在5年內就會開始。而在NASA的氣候模型中,氣溫的回升可能需要更長一段時間,災後第7年才開始升高。

但是大約需要10年時間,塵雲覆蓋層才能分散並在吸收太陽輻射後消散掉。

雖然我們都知道由於全球變暖氣溫上升2攝氏度是我們最緊迫的問題之一,但是直到全球徹底消滅核武器,塵埃漫天下災難性的核冬天就不是我們能輕鬆排除掉的。

2年前,聯合國召開大會商討《禁止核武器條約》。截至目前,50個籤署國中只有一半同意了條約中的條款。而美國並不在其列。

凜冬可能還是會來。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Diehar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核冬天是否只存在於假說中?
    但是,由於冷戰時期的物理學界普遍反戰、反核,因此物理學家們對核冬天這個並未完全驗證的假設,也沒有普遍質疑,默許其在媒體、公眾中流傳。在最新研究中(2006),發現原版的核冬天理論的模型有誤,原先認為的14-20度大降溫只會持續幾小時,並在3-4個月內恢復正常。
  • 核冬天是否只存在於假說中?
    但是,由於冷戰時期的物理學界普遍反戰、反核,因此物理學家們對核冬天這個並未完全驗證的假設,也沒有普遍質疑,默許其在媒體、公眾中流傳。在最新研究中(2006),發現原版的核冬天理論的模型有誤,原先認為的14-20度大降溫只會持續幾小時,並在3-4個月內恢復正常。
  • "核冬天"理論:推動美、蘇/俄核裁軍的"催化劑"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俄羅斯核武庫總量佔據了全球核庫存總量的96%,就其現役核庫存來講,也佔據了全球現役核庫存總量的91%。嚴酷的「核冬天」理論告誡我們:在全球逐漸變暖的今天,如果不能採取切實的核裁軍行動,人類依然面臨著「核冬天」可能帶來的嚴寒和滅頂之災。簡言之,「核冬天」理論的基本觀點是核戰爭會引起全球性氣候變化,使整個世界處於嚴寒的環境之中,稱之為「核冬天」。
  • 核冬天來了 NBA要冬眠了
    ●名詞解釋 核冬天:假設熱核戰爭後煙塵阻擋太陽輻射到達地面,使地面氣溫降至-15℃~25℃而形成類似冬天的嚴寒氣候。 N本報綜合消息 NBA的核冬天就要來了。 北京時間昨日凌晨,球員工會召集了30支球隊的代表,在紐約對資方的最新協議進行公投,最終30支球隊全部投了反對票。
  • 網友:誰說廣東省不過冬天?60年來最冷冬天?瑪雅預言將成真?
    網友:誰說廣東省不過冬天?60年來最冷冬天?瑪雅預言將成真?以前每年冬天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網友在網絡上評價說廣東省不過冬天,然而今年廣東省也無法倖免,網絡上很多人都說今年是廣東省60年來最冷的冬天。有意思的是,儘管這場寒潮來的異常的兇猛,但是世界氣象組織給出的數據顯示,2020年仍然是有史以來平均溫度最高的年份。
  • 用「核冬天」對付全球變暖?
    「核冬天」的理論,是1982年聯邦德國保爾·克魯茲恩博士和美國約翰·伯克斯博士提出的:多枚核彈爆炸產生的滾滾濃煙,能在長達數周或更長的時間內截斷北半球大部分地面的陽光,進而引起半球尺度的氣候變化。受影響的地區年平均溫度低於零下10攝氏度時,這裡的水體就要凍結成冰,終年不化。隨著冰雪面積的逐漸加大,因而地面對微弱太陽輻射能量的吸收就更為減少。在這種作用下,結冰區迅速向低緯度發展,全球普遍降溫———可降至零下15到25攝氏度。長此下去,地球將進入可怕的「冰河時代」。
  • 誰也躲不過因果!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 我遇到的幾起靈異事件!一定...
    誰也躲不過因果!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 我遇到的幾起靈異事件!一定要認真看看!因果故事 誰也躲不過因果
  • 「核冬天」是什麼?人類文明可能會毀滅在自己手裡
    科學家們把核裂變技術研究出來後是非常高興的,因為這能夠讓人類在能源獲取上有著更高的效率,並且還是質的飛躍。如我們現在用的電,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使用核裂變技術發電的核電站。在核技術這個領域,有一個詞叫做「核冬天」,那麼核冬天究竟是什麼?難道是核技術製造出來的冬天嗎?準確來說並不是,但是確實是有幾分相似的,這也是為什麼要將這種現象取名為「核冬天」。
  • 中國消費者不買帳,三星Note8在「核冬天」中煎熬
    三星Galaxy note7  去年年末,三星Note7憑藉曲面屏的驚豔外觀、IP68防水、虹膜識別等「人無我有」的功能,想著在iPhone7發布前大展拳腳,卻不曾想因「爆炸門」而慘遭退市,品牌口碑也跌落至谷底,進入到了「核冬天(大爆炸後引發的氣候災難)」。
  • 冬天,那些蚊子和蒼蠅都躲到哪裡去了?
    不過一到了冬天這些昆蟲似乎就瞬間消失瞭然而等到來年天氣轉暖它們又會出現想想也挺可怕的>冬天的時候這些蒼蠅和蚊子都躲去哪裡了?蒼蠅的種類很多以我們常見的家蠅為例冬天的時候一般它們會把剩下的成年蒼蠅在冬天它們會飛進溫度較高的室內或者一些洞穴來避寒
  • 10個紐約被付之一炬,美國進入「核冬天」,川普:報應
    從社交媒體上公開的照片來看,確實非常恐怖,看一眼就能聯想到世界末日,美國網友紛紛稱他們正在經歷"核冬天",這個表述還是非常準確的,核冬天是一個全球氣候變化的理論,預測了一場核災難之後,可能發生的氣候災難。
  • 小行星撞擊產生「核冬天」是恐龍滅亡元兇
    小行星撞擊如同核彈攻擊,撞擊後地球表面的日照比正常時下降了至少20%  據國外媒體報導,災難性的「核冬天這種影響也會出現在大規模的核戰爭之後,包括其產生的塵埃遮蔽了太陽的激冷效應。  研究表明撞擊所產生的「核冬天」,導致全球海洋溫度至少降低了7°C (45°F);而生物生存進化需要一個溫暖、綠色、蔥鬱的環境,驟降的溫度帶來的影響可謂是毀滅性的。而這個「冬天」據估計持續了至少二三十年,足夠導致恐龍、爬行動物以及其他一些生物的滅絕。適者生存,鳥類和哺乳類存活了下來直到現在仍統治地球。
  • 誰說廣東不過冬天?小冰河期導致全球氣溫下降,原來霍金說的沒錯
    2020年地球上發生了諸多的自然災害,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除了自然災害以外,影響最大的就是新冠疫情了,而且新冠疫情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2021年,並且近段時間好像有繼續擴大的趨勢。這讓很多人都開始有些擔心地球的安危了。
  • 「歡迎來到核冬天」 - 青島新聞網上盡覽·半島網
    冰島火山噴發後冰島當地一些地方的情景有點類似「核冬天」:煙塵瀰漫,天寒地凍。受到冰島火山噴發形成火山灰雲團的嚴重影響,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空中交通4月18日仍陷入癱瘓狀態 ,火山煙塵阻隔歐洲與世界 。而與此同時,一些航空公司進行了試飛,尚無跡象表明火山灰對飛行造成損害,這讓人們看到了幾許希望。
  • 科學家給出答案,你所不知道的核冬天
    這種嚴峻場景來自未來有關核戰爭如何改變世界氣候的最新研究,它們建立在關於「核冬天」的長期研究的工作基礎上。研究人員預測,嚴酷的全球性冷卻將在一場大規模核戰爭之後發生,例如美國和俄羅斯之間飛行數千枚核炸彈。但是,更可能發生的更小規模的核衝突中,也可能對全世界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 喜歡粵語歌的你,一定躲不過他
    以前別人這麼對我說:「喜歡粵語歌,你會聽陳奕迅,然後你發現了楊千嬅,最後你躲不過周柏豪。 」本來我對最後一句半信半疑,聽了周柏豪的歌之後,還真是躲不過,而且是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單曲循環了好多他的歌。最近又愛上了一部他和阿sa演的電影《原諒他77次》。
  • 人類面臨的七大威脅:從核冬天到超級火山爆發
    (原標題:人類面臨的七大威脅) 人類面臨的七大威脅——從核冬天到毀滅性的超級火山爆發
  • 美俄核戰爭將導致核冬天:最新計算機氣候模型證實核戰爭的結局
    美國和俄羅斯將迎來核冬天。他們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大氣》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大多數生活在核時代的人都聽說過核冬天,在核冬天,一場大規模的核戰爭將導致全球變冷。對這一結果的早期擔憂,得到了先進計算機模型的支持。這些模型顯示,如果大量核彈在大城市引爆,將會發生什麼。由於原子爆炸引發的大火產生的大量煙霧,地球將會變得更冷——煙霧將會覆蓋整個星球數年,擋住太陽。
  • 《輻射4:核冬天》?
    該網站還宣稱:"核冬天就要來了,請儘快預訂你未來的棲身之所!" 無論是惡搞還是精心策劃的市場推廣手段,該網站所透露的一切信息都能與輻射題材掛上鉤。
  • 富士山火山爆發,躲不過的大災難
    小日政府可能預測到了(大概的時間節點),但很難躲得過這場自然災難。小日很受傷,又得面對末日降臨。放長雙眼,再看遠一點:小日沉沒!!都說江湖無處不在了!連地殼也有鬥爭啊,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就互不順眼,相互擠壓碰撞,總之誰也服不了誰,誰也治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