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ATLAS實驗亮點成果發布——頂夸克四重奏:大型強子對撞機...

2020-12-07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的ATLAS國際合作組近期發布了最新亮點成果:首次發現了質子對撞產生四個頂夸克物理過程(tttt產生態)的實驗證據,這是迄今為止人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能找到的最重(能量最高)的粒子末態。超重的粒子末態使得該過程對新物理的靈敏度很高,是尋找新粒子產生機制的理想環境。任何未知物理過程對四頂夸克產生態的貢獻都將直接影響觀測的結果,因此通過對四頂夸克產生態的測量將新物理的尋找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大大增強對標準模型理的深入理解。

頂夸克是標準模型中最重的基本粒子(質量約為173GeV),和單個金原子的質量相仿(它們的質量形成機制並不相同,前者為湯川-希格斯耦合作用而後者為核子間的強相互作用)。四頂夸克產生態也因此成為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產生的最重的粒子末態,大約為700GeV。四頂夸克產生過程是個非常罕見的物理反應過程,大約每產生7萬對頂夸克對才能產生1個四頂夸克信號,因此對該過程的尋找和測量是一項難度極高的挑戰。頂夸克衰變時會產生一個W波色子和一個底夸克噴注,而W波色子又會衰變為一對輕子和中微子,或者一對噴注。因此尋找四頂夸克信號需要在龐大的背景事件(圖一)中對若干輕子和噴注構成的細微信號進行仔細的尋找。ATLAS研究團隊發現針對含有兩個或以上的輕子(其中至少有兩個輕子的電荷相同)的末態對尋找信號的幫助最大,在其中四夸克信號與背景的辨識度最高。儘管如此,為了把信號和背景區分開,使用一系列複雜的數據分析方法必不可少。研究團隊使用了機器學習(提升決策樹多變量分析法)的方法對信號和背景做了有效的區分(圖二)。研究團隊在分析過程中需要對每一項背景來源都做出詳盡的分析和模擬,並和理論預測或者獨立的數據測量結果相對比。這其中最具挑戰性的背景是來自一對頂夸克對和一個W粒子(ttW末態)以及偽輕子信號的背景。

研究團隊對大型強子對撞機2015-2018年共139fb-1的質子對撞數據進行了分析,對撞能量為13TeV。四頂夸克產生過程反應截面的測量結果為24+7–6 fb,統計顯著性為4.3倍的標準偏差,與標註模型的預言值有1.7倍的標準方差(基本相符)。

圖一:高能粒子對撞事件的可視化演示(來源: ATLAS國際合作組/歐洲核子中心)

圖二:(左圖) 四夸克信號和背景的多變量判別值分布。實驗數據為黑點,信號和背景預測分布標記為不同顏色的區域。數據值和總預測值的比值在圖的下方。(右圖)在信號區(多變量判別值>0),實驗數據和信號與背景預測隨噴注數目分布的對比。(來源: ATLAS國際合作組)

該項測量的統計顯著性已經超過了3倍標準偏差,這是人們首次在實驗上發現四頂誇產生態的確鑿證據,具有重要的物理意義。通過積累更多的實驗數據以及對複雜分析方法的不斷改進,將能夠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更加深入研究這一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罕見物理反應過程。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粒子與核物理研究所的四頂夸克研究團隊(主要成員為李亮教授、李興國博士後(已出站)以及胡舒暘博士生)對該項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交大研究團隊的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該項結果已經作為亮點成果在國際對撞機物理大會(LHCP2020)上在線發表,並將於近期發表於Phys. Rev. D學術期刊上。

相關連結:

1. ATLAS國際合作組發現四夸克產生態的實驗證據

2. 國際對撞機物理大會最新亮點

相關焦點

  • 大型強子對撞機形成罕見的四胞胎「頂夸克」
    來源:新浪科技目前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誕生」罕見的四胞胎粒子,它們被稱為「頂夸克(top quarks)」。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世界最大的原子對撞機——大型強子對撞機「誕生」罕見的四胞胎粒子,它們被稱為「頂夸克」。主導亞原子相互作用的主流物理理論「標準模型」曾預測存在這種四胞胎粒子,但是最新物理理論表明,它們的形成數量可能比標準模型所預測的更多。
  • 世界上最大的原子粉碎機把「頂夸克」創造出來了
    世界上最大的原子粉碎機已經「誕生」了一組四個超重粒子-稱為夸克。在LHCP 2020大會上宣布。一組四個超重粒子在瑞士日內瓦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的形成,長期以來一直由標準模型預測,該模型主導著亞原子相互作用。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揭示了「五夸克」粒子的結構
    介子和重子在五夸克中粘合在一起。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的新結果闡明了五夸克的結構,五夸克是一種由五個夸克結合在一起的奇異粒子。夸克是構成質子和中子的亞原子粒子,通常成對或三個一組結合在一起,分別形成介子和重子。但是最近對瑞士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數據分析顯示,存在更大的聚合體,比如五夸克五夸克。現在,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處理更多的數據來了解夸克是如何在這些奇怪的五夸克粒子中排列的。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重子與介子結合,形成了一種奇怪的新分子。
  • 「不可能的存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全新四夸克粒子
    大家應該知道,夸克(Quark)是(目前人類已知)物質的基本組成單元,通常2-3個夸克結合形成強子,包括我們很熟悉的質子、中子。那麼,四個或者五個夸克能組成什麼呢?其實,物理學家早就預言了四夸克粒子、五夸克粒子的存在,但也一直有很大的爭議,很多聲音認為它們是不可能存在的,不過近些年,四夸克粒子、五夸克粒子陸續被發現了,顛覆了很多以往對物理學的認知。
  • 大型強子對撞機,最新突破性發現:由四個夸克組成的未知新粒子
    大型強子對撞機首次觀測到一個由四個粲夸克組成的奇異粒子。、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頂夸克。近年來,包括大型強子對撞機在內的實驗,已經證實了幾個這樣的奇異強子存在(如已發現五夸克)。到目前為止,大型強子對撞機和其他實驗只觀測到最多有兩個粲夸克的四夸克,沒有觀測到超過兩個相同類型夸克的四夸克。大型強子對撞機合作研究包括來自19個不同國家的1400多名成員,這個社區共同努力推動完成了這樣的科學研究目標。
  • 大型強子對撞機首次實驗發現新粒子雙粲重子
    原標題:大型強子對撞機首次實驗發現雙粲重子中青在線北京7月1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葉雨婷) 近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底夸克探測器(LHCb)實驗組宣布發現雙粲重子,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高原寧、楊振偉、張黎明和朱相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發現新粒子中做出重要貢獻。
  • 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實驗進展
    作者:高原寧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摘要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成功建成,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索深入到了10-18 m這樣一個全新的領域。文章介紹大型強子對撞機上實驗的最新進展。關鍵詞 大型強子對撞機,Higgs粒子,CP破壞,強子譜2018 年12 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結束了第二個運行期(RUN2)的實驗。
  • 緊湊型直線對撞機(CLIC)——大型強子對撞機未來的接班人?
    CLIC或許能夠回答這些問題,但它需要一臺比曼哈頓還要長的粒子對撞機。亞原子的直道加速賽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會將一些被稱為強子的重粒子撞擊在一起(你體內也有一堆強子,質子和中子就是這個微觀家族最常見的代表粒子),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強子會在一個巨大的圓圈裡一圈又一圈地旋轉,在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撞擊在一起。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撞出新粒子
    新華網倫敦12月22日電(記者黃堃)英國伯明罕大學22日發布公告說
  •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接下來會發現什麼?
    位於法國與瑞士邊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實驗設備。自2015年重啟以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運行能量已升級至原來的2倍,因此它的每一次實驗都令世人倍加關注。物理學家希望利用該設備取得物理學領域乃至宇宙範圍內的更多未解之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之類的新粒子等。那麼,大型強子對撞機將來究竟會有哪些可能的發現呢?
  • 大型強子對撞機還有什麼用?上帝粒子都發現了
    自2015年重啟以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運行能量已升級至原來的2倍,因此它的每一次實驗都令世人倍加關注那麼,大型強子對撞機將來究竟會有哪些可能的發現呢?未來可能的發現自2013年關閉後,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了為期2年的維護和升級。到2015年重啟時,這臺粒子加速器運行能量已兩倍於關閉前的能量。
  • ATLAS實驗首次發現希格斯粒子到正反底夸克對衰變道信號
    歐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LHC)上的ATLAS大型國際實驗合作組於7月9日在ICHEP2018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公布了首次發現希格斯粒重要的衰變過程——正反底夸克對衰變(H→bbbar),詳見:http://atlas.cern/updates/physics-briefing/higgs-observed-decaying-b-quarks
  • 大型強子對撞機接下來會發現什麼?或解宇宙之謎
    自2015年重啟以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運行能量已升級至原來的2倍,因此它的每一次實驗都令世人倍加關注。物理學家希望利用該設備取得物理學領域乃至宇宙範圍內的更多未解之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之類的新粒子等。那麼,大型強子對撞機將來究竟會有哪些可能的發現呢?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路在何方?
    ,它將超越大型強子對撞機。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自此之後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一直持續創造出大量的希格斯玻色子,但至今並未發現任何超出標準模型的粒子,這很大程度上讓人感到失望和困惑。大型強子對撞機目前已被關閉,進入大規模升級的第一階段,升級完成後其亮度將提升至原先設計值的10倍以上。物理學家們希望2026年對撞機升級完成重新運轉後,會有大量新粒子被探測器發現。
  • 大型強子對撞機生成等離子態微滴 宇宙最初或為液態
    不過,藉助全球最大的原子對撞機,科學家想弄清楚一個問題:液態微滴在變成氣態之前,到底會有多微小。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學家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製造出微小液滴,並宣稱這是全世界最微小的液滴。該實驗有助於科學家研究宇宙誕生初期的狀態。一直以來,科學家試圖模擬宇宙大爆炸情形,獲得大爆炸後瞬間存在的由亞原子組成的「原始湯」,這是一種夸克-膠子等離子態物質。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上帝粒子」常見衰變終被「捕獲」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8月28日宣布,在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6年後,研究人員終於觀測到它衰變為被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這一「常見衰變」的捕獲被研究人員看作是探索希格斯玻色子的裡程碑。根據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測,約60%的時間內希格斯玻色子都會衰變成一對底夸克,也就是6種夸克中第二重的夸克。新的觀測結果支持了標準模型對這一「常見衰變」的預測。研究人員說,如果觀測結果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不符,則會動搖標準模型的基礎並指出新的物理學方向。40多年前,科學家們建立起一套名叫「標準模型」的粒子物理學理論,但這一理論一直缺少最後一塊拼圖,即希格斯玻色子。
  • 大型強子對撞機可再現宇宙原始湯狀態
    鉛離子在大型強子對撞機ALICE探測器中對撞。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宇宙大爆炸結束後的極短時間內,物質是以一種由夸克和膠子組成的「原始湯」的形式存在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粒子撞擊,試圖再造宇宙「原始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近日在1045萬億電子伏特的條件下實施鉛離子對撞實驗,對撞產生了高達數萬億攝氏度的高溫,再創新的能量級紀錄,而這一溫度高到足以再現宇宙大爆炸後最初的「原始湯」狀態。
  • 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
    作為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物理學研究中佔有特殊地位。阿特拉斯(ATLAS)探測器記錄的碰撞中產生了大量頂夸克對和反夸克對,為最高可達能量下的粒子碰撞理論模型提供了一個豐富實驗場地。
  • 大型強子對撞機或發現四維空間之外額外維度
    (LHC)項目的實驗成果超出預期,而有關已知四維空間之外的額外維度的第一批證據有望會在明年發現。科學家還表示,通過對大型強子對撞機歷時近8個月實驗結果的深入分析研究,他們或許能在2011年底前確定是否有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存在。歐洲核子 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專家組發言人奎多·託尼利(Guido Tonelli)稱,隨著質子對撞產生能量在2011年逐步增加,探測額外維度(即長、寬、高等三維空間和時間以外的維度)將變得更為容易。
  • 為什麼物理學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外的粒子對撞機?科學家這樣說
    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部,質子以299,792,455米/秒的速度通過,僅比光速慢3米/秒。高能物理領域存在一個問題,一方面,我們有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描述宇宙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從核反應堆到放射性衰變,再到宇宙粒子,再到高能加速器,標準模型已經通過了所有設計出來的實驗測試。另一方面,標準模型並沒有解釋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