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泰曾說「生命在於運動」,大部分人都能在運動中感受生命的美好,體驗活著的感覺。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能跑能跳都成了一種奢侈,可以說呼吸就是他們唯一的運動方式,因為他們一輩子都被困在一個「鐵肺」裡面,離開「鐵肺」就意味著魚離開了水,而這些人就是脊髓灰質炎患者。
脊髓灰質炎患者就是俗稱的小兒麻痺患者,因為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病才得名。這種病多發在1-6歲兒童身上,主要是損傷人的運動神經細胞,嚴重的人不能自主呼吸,主要流行於阿富汗、印度、奈及利亞和巴基斯坦。但儘管是發達國家美國,19世紀中期也有20000多名兒童得了此病,今天的主人公亞歷山大就是那個時期的受害者。
亞歷山大1946年出生,6歲得病,高位截癱,在鐵肺裡生活了足足68年,要靠這種設備才能呼吸。儘管鐵肺笨重又束縛人的行動,在當時的醫療環境下,沒有比鐵肺還要先進的東西。
鐵肺,1928年由工程師菲利普·德林克和路易斯·肖發明,患者躺進去,只把頭露在外面,鐵肺裡的空氣被排出,新鮮空氣就會被患者吸入。
鐵肺1937年首次出現在中國,並成功代替同樣效果的負壓呼吸機,30年代到50年代在醫院廣泛應用,《良友》還以鐵肺救國一位環球旅行的外國人做過報導。只不過這個鐵肺是經過約翰·艾默生之手的改良版,有利於醫生護理,成本也更低。
1955年,小兒麻痺疫苗在美國醫學家喬納斯·索爾克手上問世,鐵肺逐漸淘汰,但亞歷山大還在用,原因是他已經習慣了鐵肺。實際上,全世界有十人還在用鐵肺,這就導致會修理這的人越來越少,亞歷山大的鐵肺有一次就故障了,如果不是一位機械師幫助他,後果不堪設想。除此之外,亞歷山大家人最害怕停電,2008年孟菲斯市就有一個老太太因為鐵肺停電死亡。
霍金因為疾病,大半輩子被困在輪椅上,但他的思想散發到了宇宙,同樣如此,被困在鐵肺裡的亞歷山大不服命運的安排,大腦還在不斷學習思考。他被父母送去世界頂尖的德克薩斯奧斯汀分校,在這裡他受到了師生的一致支持鼓勵,並且刻苦學習,別人用手寫字他用嘴叼著筆一筆一划地寫,最後還學會了用塑料綁著的筆打字、打電話,並且獲得法學學位,40歲還當了律師。
亞歷山大的故事2017年被發到油管上,點擊率超過2300萬人,激勵了很多人。可亞歷山大的夢想不只是在網上感動一些人這麼簡單,他還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稱為消除國際扶持消除小兒麻痺推廣大使,為此寫了一本自傳,通過自己與眾不同的經歷來鼓舞更多的人。「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亞歷山大的故事告訴我們,自己的命運應該由自己做主,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活著就能創造生命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