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運動訓練館完工

2020-12-05 人民網體育

原標題: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運動訓練館完工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於11月17日完工。這也是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

規模

佔地面積18000㎡

可供128名運動員住宿

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位於順義後沙峪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園區內。據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城區場館建設處的宮智晨介紹,這是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

該項目佔地面積18000㎡,建築面積31473㎡,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項目包含帕運冰球比賽訓練館、輪椅冰壺訓練館以及綜合樓。訓練館主要為運動員提供訓練服務,綜合樓主要為運動員公寓、餐廳和醫療康復、科研及教育培訓用房,運動員公寓共設64間房,可供128名運動員住宿。

設計

源自冬帕運元素

布局呈「L」形

據介紹,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的總平面布局,遵循園區現有的空間關系,構圖方正。冰壺和冰球館設計理念來源於冬奧會與冬帕運會的會徽「冬夢」與「飛躍」。

據悉,場館在設計之初,提取了「夢」與「飛」的概念,形成「冬奧夢之翼」,樓體整體造型為雪白翅膀的形狀,表達了運動員追求夢想、展翅高飛的美好寓意,也寄予了運動員們不斷超越自我的奧林匹克精神。

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場館布局呈「L」形,作為訓練場地的冰球館和冰壺館位於項目西部,形成「主體場館區」﹔作為科研教學、醫療康復、餐飲用房和運動員公寓的綜合樓位於項目東南部,形成「附屬配套區」。

場館設置2塊60m×30m冰面,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輪椅冰壺和冰球訓練場地。兩塊冰面均已完成製冰工作,國家殘疾人冰壺隊即將入駐。

據北京冬奧組委帕運會部無障礙協調處處長彭四田介紹,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作為專門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冰上訓練的場館,參照國內無障礙設施以及國際帕運委會最高標準進行設計建造,旨在通過冬帕運會的舉辦,提升城市整體無障礙的建設水平。

標準

無障礙設計成為標配

窗戶把手比正常值低20cm

據業主單位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工程環境部部長趙根祥介紹,訓練館參照了國內無障礙設施,以及國際帕運委會相關最高標準進行了設計建造。

趙根祥告訴記者,為方便殘疾人運動員訓練,保証冰面與冰場周邊地面平齊,兩塊冰面標高均下降4cm,方便殘疾人運動員進入冰場。在冰球館,運動員更衣室到冰場通道整體鋪設了283.5㎡的仿真冰面,解決殘疾人運動員更換完冰橇後,從更衣室到達冰面的通行問題。

整個場館本著「逢稜必圓、逢角必圓、逢坎必平」的原則,採用全平面設計,即場館內部所有地面都是平整的,不存在任何凸起高差,方便殘疾人出入。而且所有的牆面陽角都做抹弧處理,對殘疾人起到了非常好的保護。通道牆壁上無障礙扶手採用兩層設計,分別距離地面70 cm和90 cm,可滿足不同殘疾人群需求。扶手表面採用樹脂材質,具有冬夏恆溫、抗菌抗病毒的功能,並且具有一定的柔軟性,使得握持感更舒適。

據趙根祥介紹,無障礙電梯除了在常規高度設置電梯上、下按鈕外,在距離地面20 cm的地方,還設有腳觸碰按鈕。這是專門為輪椅人群設計的,他們可以直接用腳碰按鈕乘坐電梯。電梯門採用透明玻璃設計,轎廂內外能相互看到,方便彼此出行。

衛生間設計同樣體現無障礙理念:半自動平移門設計、可移動式浴凳、雙方向L型扶手等無障礙設施,細節考慮門洞淨距、洗漱臺高度設定為70cm,保障運動員坐著輪椅也可以使用。馬桶創新使用了雙位排水控制系統,這是此項目自主創新研發的一套控制系統,牆面設有兩個控制按鈕,解決了上肢殘疾或下肢殘疾的人士使用馬桶的問題。

運動員公寓房間內家具也考慮了殘疾人的使用特點,包括書桌的容膝空間,低位的床、門框警燈以及低位的緊急呼叫按鈕等。特別是將窗戶把手高度設置在110 cm左右,比正常窗戶把手低20 cm,採用旋轉式開關設計,運動員坐在輪椅上也能方便地開關窗戶。

延伸

場館具備冬夏運動兩棲能力

正如北京冬奧充分考慮賽時需求和賽後利用,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也實現了冬季和夏季運動項目的「兩棲」能力。

工程環境部部長趙根祥介紹,根據設計,該場館具備了冰場和夏季項目場地雙向轉換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滿足北京冬奧會的比賽要求,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場館今後運營能力和利用率,可以滿足冬夏季不同運動的場地需求。

據介紹,未來冬帕運會結束後,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中心除了保障國家隊的日常訓練,還將承擔多維度的功能。屆時,不僅殘疾人,健全人在這裡也將體驗到舒適方便的軟、硬體服務。兩座訓練場館將通過冬季和夏季運動項目的轉換,可以變身為多功能場地,可開展球類活動、文化演出、商業推廣等,為一般的比賽訓練以及全民健身提供高標準的場地。

(責編:歐興榮、胡雪蓉)

相關焦點

  • 冰雪+ 中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完工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於11月17日完工。這也是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中國首個殘疾人冰上訓練館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位於順義後沙峪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園區內。
  • 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在京完工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張驍)記者3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已在京完工,該項目是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宮智晨介紹,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位於北京順義區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園內,由帕運冰球比賽訓練館、輪椅冰壺訓練館以及綜合樓(運動員公寓、餐廳和醫療康復、科研及教育培訓用房)三部分組成。
  • 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場館採用全平面設計 地面無高差
    昨日,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一條長坡道直通二樓平臺,方便輪椅上下。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冰壺場地,工作人員在養護冰面。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新京報訊(記者 應悅)記者近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近日完工。
  • 上海14塊冰面7家俱樂部:冰入校園成冰上運動特色
    據了解,上海市內目前擁有冰場共14塊,其中12個是冰場,2個是冰壺訓練館。而「體教結合」,已經成為上海冰上運動發展的一大特色,規劃出一條依託社會化俱樂部和校園的發展新路徑。2012年2月,滬上首個冰壺館落戶松江大學城體育中心。2016年第十三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上海徵戰了冰壺、冰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等4個比賽,成為唯一派隊參賽的南方省市。
  • 北京冬奧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完工,「冰菱花」幕牆驚豔亮相
    2022年冬奧會冰球訓練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已實現完工。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供圖2022年冬奧會冰球訓練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實現完工,將於本月底進行製冰。這是記者26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的。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坐落於長安街沿線五棵松橋邊,位於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場館五棵松體育館的東南側,總建築面積約38960平方米,地上、地下各兩層。
  • 北京冬奧首個改造場館完工!
    據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11月27日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目前,場館比賽大廳內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當年12月,場館成功舉辦了中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並完成了賽道認證,成為第一個開啟了高規格冰上賽事、並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的冬奧場館。根據改造方案,「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結構、防水、膜維修等工程領域,約70個獨立施工區,50000平方米的改造面積。「改造中最大的難點在於,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的水冰轉換。」
  • 「水立方」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張驍、夏子麟)記者27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北京冬奧會後,場館將實現水、冰功能的自由切換,既可開展水上賽事、表演項目,也可開展冰上運動,並舉辦大型活動。據悉,為做好場館可持續運營,國家遊泳中心還利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設兩塊冰面。一塊為標準冰場,另一塊為冰壺場地,將作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冰壺項目體驗基地向大眾開放,助力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 首鋼「四塊冰」上演冰上華爾茲,點燃全民冰雪熱情!
    聽過冰上京劇嗎上周日,一場如夢如幻精彩絕倫的冰雪盛宴在首鋼園冰球館拉開帷幕2000餘人共同為冰雪運動加油11月24日除了精彩的冰上表演,在首鋼花樣滑冰館、短道速滑館、冰壺館內,冰上公益體驗課、青少年短道速滑接力賽、殘疾人冰壺對抗賽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冬奧會冠軍申雪給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動的家庭冰上公益體驗課。
  • 九館連珠,串起冰城現代室內冰上運動產業鏈
    像這樣的氣膜館,全市還有7個分布在各區已經通過竣工驗收,投用在即,加上正在改擴建的哈爾濱市冰球館,哈城投集團組織建設了9座大型室內冰上運動館。,穿起一條哈市冰上運動珠鏈,為哈市室內冰上運動推廣普及提供了載體。
  • 北京冬奧會首個改造場館完工 「冰立方」「水立方」冬夏自由切換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昨天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記者昨天從市重大項目辦獲悉,目前,場館比賽大廳內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
  • 東莞冰上運動開幕!本周末市民可免費體驗
    東莞冰上運動開幕 冰刀在閃亮的冰面上滑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舞者如清風般演繹「冰上芭蕾」。
  • 申城有個北京冬奧會「補給站」 兩大冰上頂級賽事11月登場
    原標題:推動國家戰略生根發芽:國家隊來滬訓練 頂級賽事閃亮登場 多個項目深入課堂 申城有個北京冬奧會「補給站」 清晨5時30分,在申城天色將明未明之際,上海飛揚冰上運動中心的二樓冰場從一夜沉寂中甦醒。喚醒她的,是一群十歲出頭、正接受短道速滑業餘訓練的娃娃。
  • 北京冬奧會的冰上運動-光明日報-光明網
    【集郵擷趣】      11月7日,中國郵政發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運動》紀念郵票,全套5枚連印,面值均為1.20元。    《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運動》紀念郵票第一枚「短道速滑」,短道速滑19世紀起源於加拿大,也稱作短跑道速度滑冰,1992年列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第二枚「花樣滑冰」,花樣滑冰18世紀起源於英國,1924年被列為首屆冬奧會比賽項目,是一項滑冰和音樂舞蹈藝術相結合的競賽項目。
  • 冬奧會首個改造場館完工 水立方可不斷進行"水冰轉換"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董兆瑞) 記者今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去年12月,國家遊泳中心成功舉辦了中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完成了賽道認証,成為第一個開啟高規格冰上賽事、並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的冬奧場館。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根據改造方案,「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結構、防水、膜維修等工程領域,約70個獨立施工區,50000平米的改造面積。改造中最大的難點在於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的「水冰轉換」。
  • 《冰川時代冰上秀》黃金班底 首揭秘創作歷程
    太陽馬戲團教父級人物領銜黃金製作班底    《冰川時代冰上秀:猛獁象大冒險》根據美國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系列電影《冰川時代》改編,在舞臺演出中不僅能看到多個熟悉的電影場景和奇幻的視覺效果,並且有超過40個國際藝術家參與其中,舞臺景觀高達8米,山體、冰川、叢林、洞穴同場呈現。
  • 中國首發丨國際冰上帆船競賽協會官方認證的北極海DN冰上帆船首航正式起航!
    現代冰上帆船由3個冰刀支撐著船體和桅杆框架,結合了冰車、風帆、賽車等運動元素,需要「見風使舵」、「冰上起舞」。由於冰上阻力較小,帆船能以3-4倍的風速前進,是一項有趣、刺激、時尚、新穎的冬季運動。北極海DN冰上帆船是專業級的競賽船隻,速度更快、更高、更專業、更具觀賞性。
  • 冰雪+ 水立方為冬奧變身 「水冰轉換」改造率先完工
    11月27日,據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率先改造完工的場館。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
  • 我們和兩位女性殘疾人運動員聊了聊
    殘疾人,現實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群體。說熟悉,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涉及家庭人口近3億,他們的身影其實並不鮮見。說陌生,殘疾人似乎和大眾日常生活總隔著些距離,有意無意間,「你們不一樣」的印象也在流露。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我們和殘疾人舉重冠軍譚玉嬌、郭玲玲聊了聊,聽她們講講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