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sh,中國最專業的原創水族媒體。精選全球水族資訊,讓您一手掌握!
愛魚君冒個泡...
您是否有很想要飼養的夢幻魚種呢?或者說您是否有一直很想擁有的,而且一輩子一定要養過一次的魚種呢?今天我們就來聽聽德國水族專家 Hans-Georg Evers 跟我們說說他最想要養的魚—帝王二線鼠(Corydoras parallelus)…
文字/攝影:Hans-Georg Evers(德國)
www.amazonasmagazine.com
© 作者獨家授權 ifish 翻譯及刊登中文版。歡迎魚友轉發、分享。其他公眾號及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合作,請聯繫)
從科學上來說,我們可以將帝王二線鼠(Corydoras parallelus)翻譯成「有兩條並行線的鼠魚」。雖然我覺得這個翻譯不是很漂亮,但總比班須和瑞爾(Bacnsch & Riehl,1995)的魚類百科全書將它們命名為「馬鞍鼠魚(Sattelpanzerwels)」 來得好聽,因為其它品種的鼠魚也有類似馬鞍狀的斑點。直到1993年布吉斯(Burgess)才給它一個正式學名-Corydoras parallelus。
對於像我一養喜歡鼠魚的愛好者來說,帝王二線鼠魚是特別吸引人的種類。這種雄魚高聳的背鰭、背鰭底部的橘紅色花紋,以及身上有兩條並行線的動物真令我愛不釋手。
在水族界,我們飼育帝王二線鼠魚已有20年以上的歷史。有兩位養魚的愛好者在巴西尼格羅河上遊發現兩種新的鼠魚品種,並將其引入水族界。這兩種鼠魚應該都是發源於伊卡納河(Rio Içana)流域,當地水質為典型的黑水(水的能見度極低、水質渾濁,且富有營養,水生植物繁多),在聖加百列市(Sao Gabriel da Cachoeira)上方流入尼格羅河。其中一種鼠魚後來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命名為Corydoras incolicana意思是「伊卡納河的居民」,即是我們所稱的「紅頭皇冠豹鼠」。一開始它們被捕獲的人取名為佩雷拉(Pereira)。
聖加百列市的米亞河流域(Rio Miua),是帝王二線鼠在亞馬孫河地區最典型的群落生活環境
此外,與紅頭皇冠豹鼠發源於同一區數量稀少、價格昂貴,且身上有兩條並行線的鼠魚,一開始被商人命名為「柯利亞(Correa)(由巴西一家出口貿易公司經理命名)」。正式學名Corydoras parallelus則是在1993年由布吉斯所發表。
在那時候我能買到這種蘿幻魚種,是因為當時在服社會役,所以還有一些錢可以買幾支來飼養當成休閒娛樂:那時買鼠魚,即使一隻要價50德國馬克以上都不會手軟。當時我向後來成為我的好朋友的養魚楷模-Hans-Joachim Franke(1989)告知我很喜歡他的魚,希望他能割愛讓我飼養,很可惜他當時並無答應我的要求。而我認識一些花得起錢養魚的朋友也費盡心思想買到這種魚。但到1980年底,我的蘿幻魚種卻在市埸上毫無原因的突然消失。
2004年1月我接到專門進口大型紅頭鼠(Corydoras burgessi)的環球水族公司(AquaGlobal)的Ingo Seidel來電,請我務必過去一趟看看。很顯然的就是當地出口商並不知道他把所有的魚都混在一起出口,所以下面幾乎都不是大型紅頭鼠魚。另外還有其它幾種沒人看過得品種的魚,例如長吻紅頭鼠(Corydoras imitator)、狐狸紅頭鼠(C39)也進口到德國。而且,你猜對了!帝王二線鼠也在其中!
年輕的帝王二線鼠魚身上已經可以看到很明顯的兩條並行線;等它長為成魚時,身上的並行線會變得更長且更清楚
緊接著周六我直接毫不遲疑的開車駛向柏林,因為lngo替我保留了那些魚,讓我能一次將8隻帝王二線鼠成魚用優惠的價格一次購入。雖然這些魚看得出來是被抓來的,但是經過好好的飼養與照顧,受傷的鰭及發育不良的情況都能一一改善。
1990年初期,日本人開始對鼠魚特別狂熱。我們這些善妒的歐洲人,不厭煩地翻閱著日本進口的雜誌,才了解原來這些魚不是憑空消失,而是完全沒有進口到歐洲。隨便一種來自巴西或秘魯的新品種且稀有的鼠魚,日本的進口商都會出到100美金高價買下,然後用三倍的價格,也就是美金300元或更高的零售價,賣到東京或日本其它城市,而在歐洲根本沒人會出這麼高的價錢來買鼠魚!
到巴西拜訪時,我在出口商那裡多次看到了我的夢幻魚種。當地的朋友告訴我說,帝王二線鼠在尼格羅河上遊已經抓不太到,而且抓到的魚都被日本商人用高價買走。在2001年春天,當我朋友Maik Beyer在裡約熱內盧的馬裡卡(Marica bei Rio de Janeiro)的店,庫存有30隻帝王二線鼠時,這種情形也發生過一次:全被搶購一空。而我並不想佔他便宜拿這些魚,即使他很願意把它們送給我,但是我更不願意阻礙人家賺錢。
年輕的雌魚,背鰭較雄魚短小些,但體型較為壯碩
剛開始我選了一個相當大的水族箱來養魚。這8隻鼠魚被飼養在140×40×25cm的魚缸內,而其它的魚我都放棄不養。因為我的經驗告拆我,如果將它們與其它魚種一起飼養,它們會因為其它的魚種一起生活而無法產卵。這個魚缸白天開燈照明十二小時,晚上則是透過窗戶的微光照亮,所以我的魚才不會長時間生活在黑暗中。
在魚缸底部則鋪滿細沙,然後我使用功率500 l/h的水泵製造中強度的水流,讓魚能感受到鐵皇冠及榕類水草的氣息。在這種環境下,帝王二線鼠根本就不害怕,而且每天都在眼睛看得到的地方遊來遊去,到了晚上它們才開始找地方掩蔽。這些魚很明顯的白天活動力非常強,而且不斷的將頭伸進底部的沙裡覓食。
野生捕捉到的帝王二線鼠
第一周的觀察有助於我們封這種動物更加認識之外,也可以開始對未來的飼養計劃提供一些改變的方向。我從第一周就開始針對它們準備一些飼育計劃。第一次我給它們吃大量的水蚤,再補充一些飼料跟活的豐年蝦。另外每兩周會換掉三分之一的水(水溫26℃、水中電導度400µ s/cm、總硬度12°dGH、酸鹼值pH7.0)。這種換水周期持續了幾個月而且食物也幾乎都沒換。這些魚成長發育的非常好,而且三隻雌魚看起來更是圓滾滾的。
2004年3月底我開始替它們換餌料。我不餵豐年蝦,而是每天改用冷凍赤蟲搭配水蚤餵食。四月中我換過一次水並將食物減量,水溫稚持在26℃。我一直到現在都是使用硬水,後來知道尼格羅河上遊地區的水是非常純淨的軟水,要使用這樣的水,帝王二線鼠魚才會有家的感覺。
所以在1997年我到聖加百列市北方54公裡的米亞河流域記錄紅頭鼠(Corydoras adolfoi)的典型生活環境:水中電導度6µs/cm,水溫28℃,酸鹼值pH5.0。這一區所有具「紅頭」特徵的鼠魚種,包括紅頭鼠、黑金紅頭鼠(C. duplicareus)、公主鼠(C. nijssei)、長吻紅頭鼠等,都是生活在相類似的水質環境中。即使我們對這種魚類的生活環境沒辦法進一步了解,我還是把紅頭鼠魚的水質環境做為飼養帝王二線鼠的基礎。
帝王二線鼠雌魚肚子裝滿了魚卵即將生產
2004年5月底我開始改善水質。我將50%的水換成軟水(去除礦物質的水)。每三天我就會再加入20%的軟水。水族箱的水中電導度馬上降到100µ s/cm。我沒辦法再將水中電導度降低,因為當時我又增加它們的食物量。我把它們食物量增大,每周餵2到3公升的水蚤以及一塊赤蟲塊。
大約到六月中旬再追加一把絲蚯蚓及幾匙的水蚤。我幾乎每天會注入10%的軟水,以及提升水族箱的夜間溫度到28℃。大量的赤楊木塊將水缸的水染成茶棕色,加上功率1000 l/h的水泵規律地擾動製造水流。
那魚有什麼反應嗎?有!它們瘋狂的吃,雌魚馬上看起來就跟網球一樣圓。雄魚有時候會求偶,但是也沒有非常熱情的求偶。同樣的步驟持續了幾周,換水、餵食我都儘量不發出一點噪音,只有幫我自己加油打氣。每次低氣壓來時我都很高興,因為鼠魚最喜歡在那種天氣產卵。
這種有特殊花紋的個體格外稀少
很多種類的魚也都有相同的習性,但是偏偏我的帝王二線鼠在大雷雨的天氣中並不會特別興奮。所以過了幾天我也不想再換水,我的家人也聽不到我談起魚的事情(「多棒的大雷雨天」、「幫我加油」 之類的話)。到了七月中我已經完全放棄了,把我自己納入養帝王二線鼠魚失敗的那群朋友之中,隨便這些愚蠢的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吧!
拖了兩周都沒換水,我這次心平氣和的想到那些「條紋魚」。2004年7月24日,我換入了40%乾淨的自來水然後加入一鏟的水蚤,還把強力水泵換成弱一點的水泵,將暖氣打開,連原本不準進來的狗兒也都能進來找魚飼料了。7月27日我大約六點下班到家,想到要看看我的魚兄們。很意外的,我的帝王二線鼠正在將最後產出的卵黏在魚缸的玻璃上!
孵化中的帝王二線鼠魚卵
魚兒很愜意的在玻璃箱內遊來遊去。這時一隻雌魚遊過來,前後試探。成功被選上的雄魚會遊過雌魚頭上,緊接著就是最有名的T字型交配姿勢。可惜我到得太晚,沒看到最精彩的部份。當它們被人類手上的攝影機閃光打斷時,這兩位主角往往會馬上分開遊到魚缸後面。我多希望它們可以經常產卵,可惜我錯了,因為直到今天(2005年五月)再也沒發生過產卵這檔事了。
未孵化完全的小魚快速地遊來遊去
在魚產完卵後,我用徒手的方式收集了163個卵,其中有96顆未受精卵。這時水的溫度是24.7℃、酸鹼值pH7.2、水中電導度500 µs/cm。我猜這是兩隻雌魚所產的卵。這些卵被黏在黃金榕的葉子上面或背面,背面的卵幾乎都有受精,而葉子上面的卵都未受精。
30天大的小魚
可能其中一支雌魚把卵一直堆棧上去或是雄魚在雌魚第一次產卵並沒有成功交配?這些卵都很大,我量其中12個卵平均有2.3毫米!我的朋友Ian Fuller到現在也只有未受精卵才有同樣大小甚至大一點。他說大於3.2毫米的卵就不會孵化!
三個月大的帝王二線鼠雄魚,背鰭已經相當高聳
2004年8月1日,第一批幼魚在水溫25℃的溫度下孵化,緊接著又孵化了13隻幼魚,但其它的卵再也沒有孵出幼魚了。我猜應該是當時的水質影響產卵的環境,而降低了受精卵及孵化率。
這些剛孵化的幼魚體型已經相當大,而且背著一顆很大的卵袋遊來遊去,這個卵袋在接下來的2到3天就會消失不見。等卵袋消失後,才開始餵這些幼魚吃豐年蝦苗。這些幼魚的成長過程我都以拍照的方式記錄下來。相較於其它鼠魚在不良的水質環境中長大,這些幼魚發育的確非常慢。我當然是會非常注意水質清潔及細心照料我的「小寶貝們」(其實是大寶貝,我是開玩笑的講反話…)。
水族箱內一群三個月大的幼魚
愛魚君最後冒個泡~~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獨到之處,就請分享給朋友,一起關注 ifish,就此謝過~
有任何問題,請隨時留言,白天愛魚君都在後臺守候。
如何關注我們?
▲長按並選擇「識別二維碼」
也可以手動添加公眾號:ifish-china
馬上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與好友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