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水到底是什麼水?它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2021-01-11 慧聰網

    慧聰淨水網 水有軟硬之分,水的硬度也叫礦化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鈣鹽與鎂鹽含量的多少。含量多的硬度大,反之則小。軟水包括雨水、雪水、純淨水等;硬水包括礦泉水、自來水,以及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等。

    使用家用軟水機軟化自來水,軟化後的水是否可以直接飲用?軟水機的工作原理是用鈉離子交換水中的鈣、鎂離子,從而降低水中的硬度,但會增加水中鈉的含量,也沒有去除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再加上軟水機使用的是高分子化合物樹脂等濾材,對水質會有影響,所以建議不要飲用軟化後的水。如果要飲用,需經過帶有反滲透膜的淨水器處理。

    軟化後的水雖不能直接飲用,但作為生活用水非常好,它去除了水鹼、水垢,能更好地避免水管、龍頭和涉水設備的結垢問題。同時,用來洗浴、洗衣服等,都比普通自來水更柔和、舒適,長期用軟水洗浴有美膚效果;洗過的衣物也更潔淨。

    不過軟水機的使用成本比較高,需要加鹽的軟水機,市場價從幾千多元到上萬元不等,平均每個月還要加200~300元的鹽;無鹽軟水機,通過電解作用徹底消除水中的鈣鎂離子,使用更方便、更省空間,價格也貴一些。

責任編輯:曹石敏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淨水、純水和軟水到底有何區別?
    日常水資源使用場景有哪些?廚房:煮飯、煲湯、洗菜,需要使用清潔的水;臥室、客廳:安全、健康的飲用水,最好能接入直飲水,不用桶裝水;浴室:清潔的軟水,洗漱後皮膚光滑,頭髮柔軟,減少洗滌劑殘留;洗衣與清潔:使洗過的衣服更柔軟,耐穿,減少洗滌劑殘留;清潔餐具、玻璃製品時更乾淨,避免用水工具水垢沉積。二次水質汙染如何理解?
  • 硬水和軟水是什麼 硬水的壞處和軟水的益處
    所謂硬水,就是含有大量鈣鹽和鎂鹽離子的水。而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軟水。硬水於我們生活生產而言是有很多壞處的,我們往往需要將硬水軟化。使用軟水則有很多益處,可以抑制真菌、修復皮膚、有較強的去汙力等。將硬水軟化為軟水可以採用煮沸等方法。
  • 生活中哪些是硬水哪些是軟水?區別有哪些?
    慧聰淨水網 水的硬度最初是指水中鈣、鎂離子沉澱肥皂水化液的能力,其中包括碳酸鹽硬度。那麼,生活中哪些是硬水哪些是軟水呢?    水的軟硬度是根據水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含量來計算的,這兩種離子的含量越高,水的硬度就越大。硬水是指硬度為16—30度的水,如從地層深處流出的泉水和深井水多屬於硬水,而軟水是硬度低於8度的水,如雨水,池塘,小溪等地面水屬於軟水。    目前水的硬度標準單位是mmol/L(毫摩爾每升)。
  • 軟水、硬水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同樣是自來水,有的燒開之後水垢很多,有的卻沒有,口感也大不相同,這都是源於水質區別,美浩就來帶你揭開軟水、硬水的神秘面紗!水是液體,為什麼會有軟硬之分?軟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在區分的時候主要看水中的鈣鎂離子的濃度軟水:0~60毫克/升中軟水:60~120毫克/升硬水:120~180毫克/升中硬水:180毫克/升硬水對生活的影響硬水中的鈣鎂含量較高,烹調食物會影響食物口感
  • 軟水和硬水的區別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離不開水的,水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植物,都需要依賴水資源才可以生存下去,我們也是一樣的,很多人在減肥的時候可以一星期不吃飯,靠喝水來維持生命,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就可以。但是水也是有分類的,它分為軟水和硬水,大家知道怎麼區分嗎?
  • 生活中我們經常喝水,什麼樣的水才是最好的水?
    水的種婁 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於水的。在地球上,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生命。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沒有水,食物中的養料不能被吸收,廢物不能排出體外,藥物不能到達起作用的部位。人體一旦缺水,後果是很嚴重的。
  • 什麼是硬水什麼是軟水?硬水和軟水的區別!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喝礦泉水與喝自來水感覺不一樣,礦泉水比較柔和、容易飲用,而自來水口感很重,比較難喝。原來水也有軟硬之分,因為自來水沒有進行軟化,水中礦物質含量濃度很高,導致水質偏硬,而礦泉水經過加工後,水質變軟了,更適宜飲用。
  • 都說軟水好呀好呀:那硬水到底有多不堪呢?
    網絡上不少文章都在說硬水對人的健康是極大的危害,那到底是怎樣的危害?有沒有政府出臺或者某研究中心出臺的數據表明呢?「不知道欸,好像大家都這麼說」「這還用研究數據嗎?用了軟水機不結垢啊。」說起不結垢,好像真的很有道理呢。那我也要找軟水喝去!等等,除了結垢這件事,我們平常喝水有遇到明顯的問題嗎?
  • 家裝知識分享—淨水、軟水、純水、循環水怎麼做
    下面給大家說說淨水、軟水、純水到底是什麼?以及圖文解說家裝循環水做法。淨水自來水經過過濾後,去除了其中的雜質、懸浮物、細菌、餘氯、農藥味、有機汙染物、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只保留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可以供人直接飲用的水。家庭過濾後的淨水水質和口感相當於瓶裝的礦泉水或礦物質水。軟水是溶有較少或不含鈣、鎂物質的水。
  • 軟水設備在家用和商業工業中的事
    張大論水事:水知識,水設備,水處理,水健康。為什麼叫軟水?通俗的講水太硬容易生成水垢水鏽,影響很多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而需要改善水質,把水中含有的鈣,鎂等化合物去掉,經過化學,物理,等加工處理而成為軟水。
  • 神破解,都說軟水好呀好呀,那硬水到底有多不堪呢?
    【PConline 雜談】網絡上不少文章都在說硬水對人的健康是極大的危害,那到底是怎樣的危害?有沒有政府出臺或者某研究中心出臺的數據表明呢?科普第二點!硬水到底有沒有準入標準呢?  比如賣淨水器的小mi認為純淨水是最好的水,他們說水的硬度應該為0才好,當然了可不止有xiao 米是這樣認為,什麼ro反滲透淨水器商家、軟水機商家都是這樣宣傳的呢。然而,  按照商家這種說法,歐洲的皇室和上流社會,常常追求水的高濃度和高硬度,豈不是早就滅絕了?
  • 什麼是軟水?為什麼鍋爐設備要使用軟水?
    在上一期我們列舉了關於熨霸系列的十大熱門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我們提到了設備需要使用軟水作為設備用水,於是又有人提問啦:什麼是軟水?為什麼要使用軟水呢?今天接著來給大家答疑解惑!1.什麼是軟水?軟水是指經過設備軟化和除氧處理之後的水。
  • 軟化水設備如何做到把硬水轉化為軟水
    水作為人類生存、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必不可少的資源,其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工業汙染的增加也使書中雜質的去除變得尤為重要。軟化水設備作為水處理工藝軟化水的一部分,發揮著不可小視的作用。而軟化水設備的原理是什麼呢?它是如何把硬水轉化為軟水的呢?
  • 農村裡常見的水燭是什麼?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水燭這種東西呢?如果是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們就一定會記得,那麼這種植物到底是什麼呢?又有什麼作用呢?既然是講水燭,那麼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這是個人們動物吧。其實水燭只是一個地方的稱呼,在其他地方還有其他的稱呼,就不如還有人將它稱之為草蒲。
  • 硬水和軟水有什麼區別?價格不菲的軟水機究竟值不值得買?
    淨水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已經成為現代家庭的標配了,那麼軟水機又是什麼呢?它究竟值不值得買呢?剛好今天水母就和大家嘮一嘮。軟水機作為非剛需,但能改善和提升生活品質的產品,近幾年越來越的家庭都選擇安裝並使用,同時很多精裝修的高端樓盤把全屋軟水也作為了一大賣點。那麼硬水和軟水有什麼區別?水有軟水和硬水之分。什麼是硬水?什麼是軟水?
  • 水硬度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重要作用
    水的硬度採用兩種方法表示:一是以度計:以每升水含10mgCaO為1度,也稱德國度;二是用CaCO3含量表示單位mg/L。通常根據硬度的大小,把水分為硬水和軟水,8度以下為軟水,8~16度為中度水,16度以上為硬水,30度以上為極度硬水。我國《生活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生活用水總硬度(以CaCo3計)450mg/L,即不得超過25度,一般飲用水的適宜硬度為10~20度。
  • 如何把硬水變軟水?
    愛你們一提到軟水樹脂,不知為何,總覺得它會透出一種神秘的邪性。可能是因為它的名字太過學術化了吧!其實,它一點也不神秘,特別是對於那些上過高中化學課的往屆畢業生們。譁仔提四個化學概念:水解,電離,強酸弱鹼鹽,強鹼弱酸鹽。如果你對它們包含的意思非常清楚,就可以非常輕鬆地理解軟水樹脂的運作原理。
  • 淨水,前置,軟水,純水……你分清了嗎
    水是生命之源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用水健康一直成為每一個人關心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的淨水設備那麼多,到底哪種是適合自己的,哪種沒有必要安裝,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些與水相關的設備吧!Second : 淨水法寶真不少前置過濾器:前置過濾器一般安裝在水錶的後面,主要的作用是把自來水恢復到出廠前的標準,保護下遊設備。淨水機:進水機是超濾機和純水機的統稱。
  • 水知識科普丨硬水和軟水,你能分清楚嗎?
    白開水可是號稱最好的飲料了 但你是否知道 生活中的水分為硬水和軟水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揭開 硬水軟水的神秘面紗 ///硬水和軟水的區別
  • 軟水和硬水,區別真有這麼大?
    答案就是:你家的水太硬了!!!什麼是軟水硬水呢?水質硬度表示水中所含有鈣、鎂、鐵、鋁、鋅等離子的含量多少,通常以Ca2+、Mg2+含量計算,單位有兩種,一種用毫克當量/升表示,一種用度表示。即1升水中相當10mg Ca為1度。(數據來源: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