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水族圈關注我們哦!
在動物界中魚類是水生動物的代表,全球魚的種類數不勝數,有的色彩斑斕適合觀賞,也有的魚類可口美味適合食用,更有的魚類兇猛殘暴,今天,我們就來見識一下這些兇殘的魚類吧。
儘管我們不想和這些駭人的怪物有任何聯繫,但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上看,我們這些脊椎動物卻和他們是遠親。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外表恐怖的「魔鬼魚」吧!
海鱔科是80多種鰻類的統稱。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生活於淺水。它們一般躲藏在礁石的縫隙裡,伺機捕食。海鱔有著一張大嘴和鋒利的牙齒,它們以海洋生物為食。不過,如果有人類離它們太近,也會遭到它們的攻擊。
海鱔體長一般不超過1.5公尺(5呎),但太平洋的長體海鱔(Thyrsoidea macrurus)可長約3.5公尺(11.5呎)。在世界上某些地區人們食海鱔的肉,但某些種類有毒,可引起疾病和死亡。
裸胸鱔的樣子象蛇,細長的身子體色多變,有的呈黑綠色,有的身上帶有不同的條紋和斑點。常年均可捕撈。捕後殺死取血,或將全體焙乾或煅炭備用。
裸胸鱔具體資料:
1.波紋裸胸鱔,體扁長,體長可達150cm。頭中大,側扁。吻短鈍,眼小,橢圓形。口大,平裂,兩頜均窄長,上頜牙1行,12-250個,呈鋸齒狀排列,前數牙呈大型錐狀稍鍘扁。下頜牙18-30個,扁尖。頜間骨牙1行,為較大犬牙,中間有可倒性牙36個。犁骨牙1行,細小。鰓孔小,裂縫狀。體無鱗,皮膚光滑,完全裸露。側線孔不明顯。背鰭起點在鰓孔的前上方,後端與尾鰭相連尾鰭又與臀鰭相連。無胸鰭。體、鰭均赤褐色或暗褐色。具淡黃或黃白色網狀、波狀及橫列狀紋。殿鰭具黃色狹邊。吻黑色。口角具1小黑點。
2.網紋裸胸鱔,體細長,側扁。一般體長25-43cm。吻短。眼小而圓。口大,兩頜等長或上頜稍突出,兩頜與犁骨的牙均為1行,牙扁尖。背鰭、臀鰭與尾鰭均相互連接,無胸鰭,被有較厚皮膜。體白色,由頭部至尾端具綠褐色橫帶18-22條。頭部、體背側及橫帶之間均散布有不規則的綠褐色斑點。
南美洲食人魚(又名食人鯧)棲息在主流、較大支流,河寬甚廣、水流較湍急處。體長約6至7釐米。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被列入當地最危險的四種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魚活動最頻繁的巴西馬把格洛索州,每年約有1200頭牛在河中被食人鯧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婦女不時也會受到食人鯧的攻擊。
食人魚因其兇殘特點被稱為「水中狼族」、「水鬼」。成年食人魚主要在黎明和黃昏時覓食,以昆蟲、蠕蟲、魚類為主,但其有些相近種只吃水果和種子。活動以白天為主,中午會到有遮蔽的地方休息。
當它們亮出鋒利的牙齒準備攻擊時,不禁讓人聯想到恐怖電影裡的場景。它們的上下顎布滿了如剃刀般鋒利的牙齒,並且每一顆牙與周圍的牙彼此相連,這樣的結構可以讓它們迅速將獵物的肉撕碎。
另外,它們的食慾大得驚人,遠超出你的想像。如果填不飽肚子,它們還會攻擊同類。
琵琶魚,又稱「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釐米,最長可達2米。體色從褐綠色到灰黑色,各不相同,體表還具有雜色斑點。琵琶魚身體扁平,頭很大,背鰭和胸鰭發達,還有一條馬鞭一樣的長尾。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面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世界上還沒有找到任何別的魚類像琵琶魚如此相貌怪異,另外它的捕食方式也非常特別:在雌魚頭部的吻上通常有一個釣竿狀的結構。「釣竿」的末端有一個肉質的突起,看上去很像蠕蟲,琵琶魚以此來誘捕其他貪食的魚類。
由於琵琶魚生活在缺乏光線的深海裡,所以在「釣竿」的末端通常有發光器官,該器官能夠發出冷光以幫助琵琶魚誘捕其他魚類。所以琵琶魚又被稱為「電光魚」。
虎魚,顧名思義,虎魚是根據被捕獲時好鬥的特點、強力掠奪的習性或外觀而命名的數種魚類的統稱。它的牙齒向外生長,閉著嘴時也能看到其匕首般的尖牙。虎魚約有5種。最大的巨狗脂鯉(H. goliath)體長可超過1.8公尺(6呎),重57公斤(125磅)以上。
習性:棲息於近岸潮間帶或底質為泥沙、巖礁的淺海區,也有棲息於河口鹹淡水水域的泥塗中,有些種類生活於淡水,少數生活於激流或穴居於泥洞中。大都遊泳力不強,活動範圍較窄。少數種類有生殖洄遊習性,進入河川。
主要攝食蝦、蟹等甲殼類、小型魚類、蛤類幼體,有的攝食底棲硅藻。生活在淡水的種類也食水生昆蟲和蠕蟲。生活力強,離水不易死亡。性成熟期較早,一般肉食性種類一年成熟,植食性種類兩年成熟。它們的上下顎短而有力,牙齒尖而銳利,血腥味對它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一群虎魚能在5分鐘內將一條受傷鱷魚身上的肉全部撕光,不過,平時虎魚的行動卻是懶懶散散的。
蛇頭魚類早在遠古時代就在民間傳說中佔一席位,它們的特殊生態習性產生了一個真實與幻想混合的傳說。蛇頭魚類的聲譽可能是來自它們那頑強的生命力,如果保持溼潤。它們可以在缺水的狀態中存活許久。這讓人們相信此魚擁有神奇的「精力」及復原能力。
另外,蛇頭魚可能是世界上脾氣最暴躁的「母親」。不誇張地說,如果人類不經意間走到它孩子附近,它都會毫不猶豫地發起進攻。
蛇頭魚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地區,印度和非洲海域也有一些。蛇頭魚能長到將近1米長,一張肥大的嘴裡滿布著鋒利的牙齒。在水裡和水面上的差不多任何動物都有可能成為它的美餐,包括魚類、兩棲類和哺乳類動物。
蝰魚屬於輻鰭魚綱、巨口魚目、巨口魚科、蝰魚屬,是海洋深處的兇猛捕食者之一。它們有著大嘴和長長的尖牙,它們的牙如此之長,以至於無法安放在嘴裡,下牙向後一直彎曲都快碰到了眼睛,科學家認為它們的捕獵方式是快速遊向獵物,然後把獵物釘在自己的牙齒上。
蝰魚體長最長可達2米,儘管它生活在深海裡,但到了夜晚,它也會到深度不足200米的淺海去尋找食物,因為那裡的選擇更多。不知道人們如果親眼看到這種外表恐怖的兇殘魚類會有怎樣的感覺,它那齜著的長牙似乎要捕殺一切生靈。
尖牙魚,它是又一種長著駭人臉龐的深海暗殺者,同時也是海底最深處的居民之一,它們被發現生活在海底5千米以下的黑暗環境裡。尖牙魚屬於金眼鯛目,中文名也叫角高體金眼鯛。它因牙大而得名,它腦袋上左右兩顆最大的牙齒簡直太大了,以至於造物神不得不在其微型的腦子左右兩側各留出一個「插槽」,以便其大嘴能夠合上。
相對於其體型來說,它的牙齒可能是海洋魚類中最大的,因此有些體型比它們龐大的魚類也成了其盤中餐。超大號的犬牙配上肌肉發達的顎,樣子看起來深具威脅性,可怕的外表讓它得到「食人魔魚」這樣恐怖的英文名字。儘管有兇猛的外表,但它們其實對人類的危害很小甚至沒有,也就是在夢裡能嚇唬嚇唬你罷了,因為它們實在太小了,其體長能長到15釐米左右,和其它魚的大小差不多。
龍魚以其巨大的嘴和尖牙聞名於世,這些特徵也是前面我們提到的各種「惡魔魚」所共有的特點。
龍魚性格兇殘,眼睛和頜骨幾乎組成了其頭部的全部結構。其體長大約在半米左右。與它的近親蝰魚有所不同的是,它的下頜上長著一個發光的釣餌器,就像一根伸出來的鬍鬚在那裡晃來晃去,可以模仿從海面射入的粼粼波光,從而誤導那些來自下方深處的捕食性魚類。這種獵食方式與琵琶魚頗有幾分相似之處。若不是其釣餌器所散發出來的美麗光芒給它平添了幾分「姿色」的話,龍魚應該在這份「惡魔魚」的榜單上排名更加靠前。
● ● ● ● ●
分享到朋友圈
就是對水族圈最大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