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陽騰
今年以來,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許多行業帶來很大衝擊,而生物醫藥產業卻迎來難得的發展新機遇。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達22.8%,成為穩增長的新引擎。其中,深圳大鵬新區作為深圳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區域之一,依託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加快打造精準醫療先鋒區和國際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已初步形成「一核一庫一院兩園多平臺」的產業格局,生物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據深圳市大鵬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服務局副局長馮建軍介紹,壩光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總佔地面積31.94平方公裡。2013年,深圳市政府明確以壩光為核心啟動區,建設深圳國際生物谷,其中核心啟動區規劃面積9.4平方公裡,可建設用地約5.46平方公裡,是深圳規模最大的成片可開發建設區域,是深圳生物醫藥、生命健康、海洋生物等新興產業的重要布局點。
在產業規劃上,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將圍繞5大核心產業、2大配套產業、8類重點發展細分產業及23類核心細分領域進行全局規劃,其中5大核心產業分別為生命科學數位技術、生物醫藥工程、生物醫藥、海洋產業及食品產業,2大配套產業分別為著眼中長期的健康旅遊以及生物資源開發,8類重點發展細分產業則包括基因產業、細胞治療、醫療康養、海洋生物製品等,23類核心細分領域包含基因技術、數字醫療、海洋生物、海洋電子信息、中醫藥養生、農業育種等各個領域。
依託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大鵬新區已推動深圳國家基因庫、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生命科學產業園、海洋生物產業園、生物家園、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及綠島綜合體等重大項目建設,引聚生物醫藥、生命健康、海洋生物產業領域企業及機構超100家。
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是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首個落地的重點產業項目。據介紹,該中心以諾貝爾獎獲得者沃森博士命名,已於2020年5月18日落成。中心集「產、學、研、醫、會」於一體,以引進國際前沿生物醫藥技術和產品為核心,打造集生物醫藥、CRO/CDMO、基因檢測、醫療服務於一體的研發及服務平臺。
美爾健(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是大鵬新區近年來引進的代表性生物企業。「大鵬新區生態環境優美,特別適合我們『生物人』靜下心來搞研發。」美爾健公司副總經理夏靜雯告訴記者,公司致力於專業皮膚抗衰生物類活性原料研發和生產。經過多年自主研發,創新性地將生物透皮技術與纖連蛋白相結合,可有效解決護膚品或化妝品有效成分吸收難的問題。
為了讓更多企業走進大鵬、留在大鵬,根據《大鵬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新區對產業重點細分領域進一步深化,聚焦生命科學數位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藥、海洋產業和食品產業五大核心產業,以及健康旅遊和生物資源開發兩大配套產業,形成了「1+1+N」的產業體系和「3+7+N」人才政策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被列入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範圍,享受中關村科技園區相關扶持政策。馮建軍告訴記者,在扶持政策上,除了享受深圳市一級的扶持外,大鵬新區同樣拿出了真招實招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分別從引進重大項目、鼓勵科技創新、發展生物產業、申請臨床批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扶持。
如今,大鵬新區生物產業發展已駛入快車道。馮建軍表示,目前,大鵬新區共引進生物產業相關諾貝爾獎團隊2支、院士團隊5支、院士工作站3個、科研機構4個、省級以上生物工程技術研發中心5個以及全球最大的綜合基因庫。大鵬新區創新載體數量較成立時增長了187.5%,為國家在生命健康尤其是基因領域的創新科研和基礎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
得益於此,大鵬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從2011年底新區成立之初的8家,增加至2020年底的44家。生物與新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佔比從2015年的16%提升至2020年的38%,區域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初現。
「大鵬向海而生,要向海圖強、向海發展。」馮建軍表示,作為深圳海洋資源豐富的區域,深圳海洋大學、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館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在大鵬新區集中建設。以生物產業為抓手,新區進一步提出全面啟動藍色引擎,建設「三灣一區」,即科技創新灣、海洋經濟灣、濱海文旅灣以及大鵬半島主體旅遊景區,未來將建設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