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創紀錄,97歲科學家成最高齡獲獎者,你還覺得晚了麼?

2021-01-09 活成夢想中的模樣

現在很流行一種喪文化,很多的80後90後,明明都還算年輕,是當今社會的中流砥柱,卻一個個叫苦連天無病呻吟。也正因為如此,這些人紛紛被人說成「佛系青年」,對一切的事都不在乎漠不關心,明明大好青春活得像行將就木不省人事。

我們經常看網上,這些年輕人喪就喪在,遇到事情解決不了,或者工作一點累了力不從心的時候,總說自己年紀大了,說自己老了。面對幼時的回憶,也是不免觸目傷懷自艾自怨且自憐,覺得自己就這樣了。

其實這是一種可恥的逃避,並不是他們老了,也不是身體機能跟不上了,其實問題是出在他們自己身上。起初他們在蜜罐裡長大,一個個心比天高,懷著不切實際的夢想,仿佛一切盡在腳下,可卻眼高手低,無法計劃沒有落實不去行動。我們都知道,沒有行動的夢想,那就只是做夢了。

在面臨無數次的激情澎湃立志願,卻又因為自己的懶散和無能,一次次的失敗後,就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後面就是無盡的喪了。總拿自己機能下降當藉口,總以年紀大了做理由,用來推卸自己不再拼搏不再努力混日子的責任。可這真是理由嗎?接下來的例子,可能打臉了。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9日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John B. Goodenough(約翰·B·古迪納夫)、M. Stanley Whittingham(M·斯坦利·威廷漢)和Akira Yoshino(吉野彰),三人將均分900萬克朗獎金,其中9約翰·B·古迪納夫已經97歲高齡。

看到沒有,人家97歲依舊在拼搏,在追逐自己的夢想,從未覺得自己年齡大身體不好,給自己設限。現如今,他們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也證明了,只要有夢想只要行動起來不放棄,你終究會有所成。事實上,這種例子真的不少,你看看現在多少老一輩還在發光發熱?

遠的不說,就說咱們這次國慶獲得共和國勳章的袁隆平,也已經90歲高齡了。按理說,他這麼多年拿獎拿到手軟,早就可以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了,可他依舊忙活在稻田裡。哪怕是得共和國勳章當天,袁老還在下田,表示自己還會努力,說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可見其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的奉獻精神。

除此之外,咱們在看一個風雲人物,美國政壇上的那些名人,幾個是年輕的?代表人物就是那個推特治國的老頭川普。川普今年也是73歲了,從他年輕時開始到現在,無論是商場還是政壇,都那麼能折騰,也那麼有熱情。且不說他個人如何,最起碼他在做事這一點上,確實挺有拼搏精神。

所以我們這些年輕人啊,不要總是說自己老了,也不要總說年紀大來不及了,一切都是藉口。說這些話的人,其實都是在氣勢吞天,認為自己能成大事被打擊後,索性破罐子破摔,而不是反思自己問題出在哪。

首先,想要做好一件事,光有激情和想法是不行的,這時候人們普遍停留在成功後的幻想中,而忽視了它的難度。我們第一件事應該是找準定位,立一個可以達到的近期目標,然後根據目標定一個具備可行性的計劃,再將計劃分成許多個具體的步驟,這樣我們的路才能清晰。

路清晰了,接下來就知道力往何處使,就是努力行動的時候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近期目標就能達成。近期目標達成了,你本人也更上一層樓,在一個新的臺階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又可以立下一個目標了。

這樣不知不覺的在追夢路上,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已經與曾經幻想的成功不期而遇。這比站在現在的角度,心卻一直沉浸於成功後的幻想裡,要實際太多了,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創紀錄 97歲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成最高齡獲獎者
    諾貝爾獎創紀錄 97歲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成 齡獲獎者時間:2019-10-11 19: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貝爾獎創紀錄 97歲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成 齡獲獎者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17:45,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B
  • 最勵志老爺爺,97歲「鋰電池之父」成最高齡諾貝爾獲獎者
    //「養老這件事」//日前,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聯合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惠廷漢姆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三位獲獎者將平分約合人民幣644萬元的獎金。97歲的約翰·B·古迪納夫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被業界稱為「鋰電池之父」。
  • 創紀錄!97歲科學家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仍有三個獎項待發
    諾貝爾獎創紀錄是怎麼回事?每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通常都是記錄的締造者,在他們這個領域一定有著他們的輝煌和傳奇,然而2019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又出現了新的記錄,這和所處行業無關,而是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以97歲高齡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 諾貝爾獎典禮舉行,97歲化學獎得主坐輪椅領獎,求學經歷令人感慨
    說到諾貝爾獎,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該獎項是由瑞典的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用自己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獎項。諾貝爾獎最初設立的時候有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後來又設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也是非常有權威的獎項,一般來說,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各領域的頂尖人士。
  • 2019諾貝爾獎創紀錄 97歲鋰電池之父刷新年齡紀錄
    來自美國、英國和日本的三名科學家因開發和提煉可充電鋰離子電池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來自美國、英國和日本的三名科學家因開發和提煉可充電鋰離子電池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貢獻令全球信息技術、移動和化石燃料革命成為可能。2019諾貝爾獎創紀錄,97歲的美國人約翰·古迪納夫成為年齡最大的一位。
  •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鋰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的化學獎頒布期間,有一位科學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他就是現已97歲的「鋰電池之父」——John B. Goodenough。許多人都期待這位在推動電池發展上有著重要貢獻且年事已高的科學家能夠得到諾獎的青睞,如若Goodenough成為獲獎者,他也將打破現有的歷史記錄,成為最高齡的一屆得主。
  • 一文讀懂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獲獎者是居裡夫人的女婿
    化學獎是眾多諾貝爾獎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獎的發起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自己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的各項發明和推動工業進程的多項成就,都是以化學知識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根據諾貝爾的遺願,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在化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進展的人」。
  • 鋰電池獲2019化學諾獎,97歲「足夠好」爺爺成最高齡獲獎人
    它還可以存儲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的大量能量,使得我們有可能進入一個無化石燃料的社會。 「鋰電之父」John Goodenough Goodenough 教授出生於1922年7月25日,今年已97歲高齡。他被稱為「鋰電之父」,因為英文名為 Goodenough,他也常常被稱為「足夠好」先生。多年來,對於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呼聲一直甚高。
  • 2019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97歲最年長得主輪椅上領獎
    在評選委員會代表分別介紹獲獎者成就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 of Sweden,前排左)向每位獲獎者頒發諾貝爾獎證書、獎章和獎金。2019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
  • 2020諾貝爾獎揭曉,最年輕獲獎者25歲!
    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永遠改變了人們對於宇宙的認知。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小編整理歷屆物理學獎的相關數據,帶你「數說諾獎」。
  • 30歲入行,97歲高齡獲諾貝爾獎,保持終身學習的人到底有多牛!
    其實,當你做縮頭烏龜的時候,有的人已經在學習的道路上成功了。30歲才入行,97歲高齡獲諾貝爾獎的「鋰電池之父」約翰·古迪納夫,可能要問大家一句,我的手機電池用著可還行?1946年退伍後,他帶著科研夢想到芝加哥大學進修物理,教授有點瞧不上這個半路出家的大齡青年:「在你這個年紀,那些物理學巨匠們早就榮譽等身了。這話說得也沒錯,愛因斯坦26歲提出相對論,波爾28歲提出玻爾模型,而古迪納夫30歲,剛入行。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諾貝爾獎是被公認為科技界當今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一個獎項。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無一不是相關領域的開拓者和巨擘,比如愛因斯坦、楊振寧、居裡夫人……他們在人類科學的發展歷史上都寫了下重重的一筆。一般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時,科學家的年齡一般在50-70歲之間,甚至還有一些80多歲的獲獎者,比如,2007年諾貝爾經濟科學獎獲得者Leonid Hurwicz在獲獎時,已經90歲的高齡了。根據統計,諾貝爾獎所有的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8.0歲,男性獲獎者平均年齡是57.9歲,而女性是63.5歲。
  • 120年來諾貝爾獎頒獎史中那些有趣的數據,你不感興趣麼?
    在科學研究領域,最年輕的獲獎者是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勞倫斯·布拉格,他於1915年獲得物理學獎,此時他僅有25歲。其餘科學研究獎項最年輕的獲獎者分別是:化學獎,1935年,弗雷德裡克·喬利奧特,35歲;生理學或醫學獎,1932年,弗雷德裡克·萬廷,32歲;經濟學獎,2019年,埃絲特·杜弗洛,46歲。有最年輕也就有最年長的。
  • 「鋰電池之父」97歲高齡獲諾貝爾獎:我還是以前的我
    現年97歲的他,也成為了諾貝爾獎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獲獎者。 10月9日晚間,《知識分子》聯繫到曾在古德納夫實驗室工作過的中國學者黃雲輝,他與我們聊起與古德納夫往來的趣事。 黃雲輝說:「前幾年我過50歲生日的時候,古德納夫先生給我寫了一句話:『Yunhui, 50 years is only the beginning. Happy Birthday』。
  • 諾貝爾獎誕生最高齡得主:越老越有創造力
    三位獲獎者將共同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當之無愧的「鋰離子電池之父」  今年的三位獲獎者之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有史以來年齡最大的諾獎得主——97歲高齡的約翰·B·古迪納夫。此前,這個紀錄由96歲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保持。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探測行星需要很長時間,但他很快就要畢業了,他總覺得自己要完不成了。然而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他發現在他頗為熟悉的恆星飛馬座51外面有著什麼東西。WLF曾向大家推送過現年98歲高齡的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詳見推送97歲拿諾獎,98歲連發論文,他做的「足夠好」,才有今天的特斯拉)。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圖|WLF獨家1994年,28歲的迪迪埃·奎洛茲離博士畢業還有6個月。他正在為自己的博士課題煩躁:探測到恆星上的一顆軌道行星。探測行星需要很長時間,但他很快就要畢業了,他總覺得自己要完不成了。然而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他發現在他頗為熟悉的恆星飛馬座51外面有著什麼東西。
  • 日本71歲諾貝爾獎得主吉野彰次日平靜上班,獲同事熱烈歡迎
    71歲的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Akira Yoshino)成為日本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19名日本人,令人驚訝的是,在獲獎後,他任像往常一樣去公司上班,並受到了同事的熱烈歡迎。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吉野彰是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譽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在得知獲獎消息第二天上午接採訪,表示要向97歲高齡仍堅持科研的共同獲獎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古迪納夫學習,「只要還活著就要繼續研究」。吉野神情愉快地到東京都千代田區的公司上班,受到了許多員工的鼓掌歡迎並獲贈花束。他笑著說:「大家的小孩想必都很開心吧。覺得爸爸的公司了不起!
  • 97歲獲諾貝爾化學獎,英諾獎史上最高齡得主現身,精神抖擻狀態佳
    其中,97歲的約翰·B·古迪納夫是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著名固體物理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約翰·B·古迪納夫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被業界稱為「鋰電池之父」。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諾獎作為對科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最高獎項,但是世界的對社會有貢獻的科學家那麼多,「他們」為什麼獲得了諾貝爾獎,諾獎又是怎麼選出來的呢!他們又是怎樣努力成為頂尖的科學家的,諾獎的背後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本期小編就考考讀者,對於諾獎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有幾個小問題,看你知道幾個呢! 1. 一個人只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