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流行一種喪文化,很多的80後90後,明明都還算年輕,是當今社會的中流砥柱,卻一個個叫苦連天無病呻吟。也正因為如此,這些人紛紛被人說成「佛系青年」,對一切的事都不在乎漠不關心,明明大好青春活得像行將就木不省人事。
我們經常看網上,這些年輕人喪就喪在,遇到事情解決不了,或者工作一點累了力不從心的時候,總說自己年紀大了,說自己老了。面對幼時的回憶,也是不免觸目傷懷自艾自怨且自憐,覺得自己就這樣了。
其實這是一種可恥的逃避,並不是他們老了,也不是身體機能跟不上了,其實問題是出在他們自己身上。起初他們在蜜罐裡長大,一個個心比天高,懷著不切實際的夢想,仿佛一切盡在腳下,可卻眼高手低,無法計劃沒有落實不去行動。我們都知道,沒有行動的夢想,那就只是做夢了。
在面臨無數次的激情澎湃立志願,卻又因為自己的懶散和無能,一次次的失敗後,就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後面就是無盡的喪了。總拿自己機能下降當藉口,總以年紀大了做理由,用來推卸自己不再拼搏不再努力混日子的責任。可這真是理由嗎?接下來的例子,可能打臉了。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9日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John B. Goodenough(約翰·B·古迪納夫)、M. Stanley Whittingham(M·斯坦利·威廷漢)和Akira Yoshino(吉野彰),三人將均分900萬克朗獎金,其中9約翰·B·古迪納夫已經97歲高齡。
看到沒有,人家97歲依舊在拼搏,在追逐自己的夢想,從未覺得自己年齡大身體不好,給自己設限。現如今,他們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也證明了,只要有夢想只要行動起來不放棄,你終究會有所成。事實上,這種例子真的不少,你看看現在多少老一輩還在發光發熱?
遠的不說,就說咱們這次國慶獲得共和國勳章的袁隆平,也已經90歲高齡了。按理說,他這麼多年拿獎拿到手軟,早就可以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了,可他依舊忙活在稻田裡。哪怕是得共和國勳章當天,袁老還在下田,表示自己還會努力,說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可見其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的奉獻精神。
除此之外,咱們在看一個風雲人物,美國政壇上的那些名人,幾個是年輕的?代表人物就是那個推特治國的老頭川普。川普今年也是73歲了,從他年輕時開始到現在,無論是商場還是政壇,都那麼能折騰,也那麼有熱情。且不說他個人如何,最起碼他在做事這一點上,確實挺有拼搏精神。
所以我們這些年輕人啊,不要總是說自己老了,也不要總說年紀大來不及了,一切都是藉口。說這些話的人,其實都是在氣勢吞天,認為自己能成大事被打擊後,索性破罐子破摔,而不是反思自己問題出在哪。
首先,想要做好一件事,光有激情和想法是不行的,這時候人們普遍停留在成功後的幻想中,而忽視了它的難度。我們第一件事應該是找準定位,立一個可以達到的近期目標,然後根據目標定一個具備可行性的計劃,再將計劃分成許多個具體的步驟,這樣我們的路才能清晰。
路清晰了,接下來就知道力往何處使,就是努力行動的時候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近期目標就能達成。近期目標達成了,你本人也更上一層樓,在一個新的臺階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又可以立下一個目標了。
這樣不知不覺的在追夢路上,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已經與曾經幻想的成功不期而遇。這比站在現在的角度,心卻一直沉浸於成功後的幻想裡,要實際太多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