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第29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在重慶市巴蜀中學落下帷幕。四川省代表隊8人參賽,斬獲4金4銀,4人入選國家集訓隊。
成都七中高2018級三名同學代表四川省參加本次比賽,他們延續了成都七中生物競賽團隊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優良傳統,再次以優異成績交上一份幾近完美的答卷,為學校、為四川爭得了榮譽:
3人全部奪得金牌,名次均居前列,全部進入國家集訓隊!
七中選手佔四川入圍國家集訓隊的四分之三!
莫濱瑞同學獲全國第4名,保送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陳睿其同學獲全國第5名,保送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
全國前十名七中選手獨佔其二!
劉奕宇同學獲全國第11名,保送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莫濱瑞同學全國第4名(右二)、陳睿其同學全國第5名(右三)
劉奕宇同學獲全國第11名(右二)
賽 事 簡 介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是全國中學生學科競賽活動之一,被譽為中學生生物學競賽的「全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生物學競賽的預選賽。
本次比賽歷時4天,分理論考試和實驗考試兩個環節。值得關注的是,本屆比賽理論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實驗考試時間為10個小時。在試題數量和分值相當的前提下,試卷篇幅和試題情境信息量較往年又有顯著提高。注重考查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考查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各省(市、自治區)分別選出8名最優秀的同學,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30支隊伍共240名選手參加本次比賽。經過激烈角逐和嚴格評審,最終決出金牌72枚(其中前50名選手進入國家集訓隊,並保送北大、清華)、銀牌72枚、銅牌94枚。
參賽選手與總教練文宗老師、主教練張澤勇老師
全校師生大力支持,總教練文宗老師悉心指導,主教練張澤勇老師、高2018級9班班主任黃海燕老師和科任老師精心培育,我校生競選手紮實訓練、志在巔峰,敢拼搏、肯吃苦、敢擔當,方能不負眾望,再次取得優異成績。
熱烈祝賀高三生物競賽小組取得優異成績!
向辛勤的主教練張澤勇老師、班主任黃海燕老師致以熱烈祝賀!
向教練組周小剛老師、鄭鈞老師表示熱烈祝賀!
向生物總教練文宗老師、生物教研組、高2018級年級組表示熱烈祝賀!
向關心幫助學生成長的教職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全校師生報喜!
祝賀獲獎同學並希望他們再接再厲,繼續認真務實、科學訓練,在國家隊選拔中創造佳績,為校爭光!為國爭光!
致敬教練,感謝您一路陪伴、無私奉獻!
——金牌主教練張澤勇老師(左二)與弟子們在頒獎現場
後 記
四川省是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強省,成都七中是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強校,生物競賽也一直位居全國領先地位。我校學生在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已經獲得了7枚國際金牌!
學科競賽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它需要學生的協作和團隊精神,需要教師的輔導和相互配合,需要學校各部門多方協調,密切關注,不斷鼓勵,大膽放手。
一個個重要成績的取得,都熔鑄和承載著成都七中師生無盡的心血和汗水。多年來,學校為學生的學科特長發展創設良好氛圍,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優勢基礎學科提供眾多拔尖創新人才。我們堅信,有全體七中人的傾力支持,有競賽教練的發奮努力,我校的學科競賽一定會邁上一個新臺階,達到一個新高度!
選 手 感 言
選手合影
高2018級9班 莫濱瑞同學
「這是我的徵程,也是我的歸途。」在動身去重慶的前一天晚上,我如是寫道。
感慨於我的生競之路,從最初懵懵懂懂的念想,到對生命科學的全新理解和不可磨滅的熱情。我,和我身邊的人,見證了自己刻骨銘心的蛻變。
能取得當下的成績,要感謝主教練張澤勇老師對我的諄諄教誨和精心指導,感謝生競團隊的相互支持。七中老師極高的教研水平和無微不至的關懷體貼,同學們對問題的深入探究和細緻討論,都是成功路上至關重要的推力。有學校濃厚的學術氛圍,有總教練文宗老師的指點,我的實力迅速提升。
回顧走過的時光,在浮躁的功與名析出沉澱之後,留下的是對生命科學純粹的熱忱。在遭遇挫折與質疑時依然向陽而生,築夢不止!是的,生活有太多的選擇。而人,都有迷茫的時候。為夢而生,夢想在,風景就在,我就有足夠的勇氣抬起頭來,去注視過往的一切,以及前方那一條我將會一直走下去的路……
高2018級9班 陳睿其同學
剛剛結束的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我幸運地入選國家集訓隊,並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生競之路,我感受最深的是如下三點:
第一,Appreciation。
Don't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在生競之路上,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老師、同學、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現在的成績。人不是只靠自己就能夠支撐起來的,每一次幫助都使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二,Self-building。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我的生競之路,正如《大學》這句話,先「知止」,後有不躁、心安、周慮,最後才幸運地有所收穫。這是一個自我塑造的過程,有目標,有良好的心態,有端正的態度,持之以恆地雕琢自我。
第三,Responsibility。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接受了幫助,塑造了自我,成就更優秀的自己,就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為自己的小資生活而奮鬥是精緻的利己主義,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為社會、為國家去努力。
當我們走出大學、進入社會時,我們有沒有能力,在做好自己的同時,更多地對社會、國家做出貢獻?我希望,當我走出大學時,我能夠知道「我能做好什麼」,而不僅僅是「我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已。
高2018級9班 劉奕宇同學
一路走來,有歡喜,有失落。競賽的徵途上,因為種種原因,我也曾想過放棄,回歸所謂的「正軌」,去過普通高中生的生活。但或許是熱愛,又或許只是不服輸的倔強,讓我選擇留了下來,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去面對一切挑戰、一切困難,在前進的過程中去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完善自己。
競賽兩年,從開始空有一腔熱血的莽撞,到如今慢慢認清自己後的沉著。可以說,我獲得的絕不只是一塊金牌、一個保送的名額,更是一次蛻變,是人生中最最難得的一次成長經歷。
競賽不是我一個人在戰鬥,陪伴我一路走來的,有無私奉獻的教練,有默默支持的父母,有拼搏進取的同學。我由衷地為自己能遇到這樣的教練和同學而感懷慶幸!
希望我的經歷能夠激勵你,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無論你已經取得怎樣的成績,保持你的好奇心,不忘你的初心,為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地努力奮鬥,無論成就大小,你我都是七中永遠的生競人!
供稿:創新教育中心
編輯:行政辦
審核:馬健、文宗、張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