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壽光現代中學高三年級學生在上課。□記者 劉一穎 通訊員 馬思敏 報導
截至4月22日,全省790所高中(含中職)541393名畢業年級學生已複課一周。疫情之下,在校備戰高考,學生心態調整如何?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教學,學校面臨什麼樣的新挑戰?記者通過走訪多所中學,切身感受疫情期間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
4月22日中午11點30分,齊河一中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排列有序走出教學樓,按照地面上嶄新的黃白標識,前後左右均間隔一米,靠右行走前往食堂。
這所高中一周前迎來了2700多名高三學生,防疫壓力不小。從入校「五項」資格審查到就餐固定餐位,從小班單桌上課到錯時錯峰洗漱,齊河一中全力織密織牢校園安全網,確保學生校園生活安全平穩。
避免聚集是校園疫情防控的重點。如何引導學生們儘快適應特殊時期的校園生活,齊河一中費了一番功夫。借鑑交通路面規劃的經驗,學校設計了一套巧妙的分流機制。開學前,校園所有道路、學生活動區域,都被標上醒目的標識線,學生行走要按照標識前進。
副校長陳顯亮告訴記者,4月15日晚上,「開學第一課」之後,高三學生有序來到校園道路上開現場主題班會「學走路」。「學生們沿著新標識,在道路上走一走、試一試。很快,大家就熟悉了新的行走規則。」他說,「規則意識、規則教育十分重要。學生不僅是學習走路規則,更要遵守社會規則。疫情防控中,也有教育契機。」
看到學生們從昔日的「任我行」變成現在的「靠右行」,陳顯亮感慨頗多:「我們學校學生近7000人,以前一下課,大家把學校每條道路都變成『單行道』,忽略了『靠右行』的文明禮儀。這次疫情防控給大家上了一課,希望能藉此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
壽光現代中學高三(3)班學生小高在疫情防控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
為了實現全校封閉管理,壽光現代中學近600名高三通校生轉為住校生,小高就是其中之一。經過一周的調整,他已完全適應在校生活。他說,規律的生活作息幫自己找回積極的備考狀態,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我的自理能力也提升了,為以後進入大學生活做好準備。」
為確保疫情防控,壽光現代中學在每個教室新安裝紫外線消毒燈,趁學生午晚休時間,每天兩次對教室進行紫外線消毒,每次一小時。為了方便學生們住校生活,學校提供「代購服務」,由教師每周兩次為學生們購買學習生活用品,並在每晚八點半為學生提供加餐服務,比如雞蛋、香蕉、八寶粥等。
眼下,壽光現代中學的學生們剛結束模擬考試,老師們正在進行集中補漏與個別輔導。校長孫安源說,摸底學生居家學習效果後,學校採取了綜合檢測和重點專題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強化二輪複習,確保三輪複習如期進行。
疫情防控容不得半分鬆懈,學業同樣不能放鬆。雖然高考延期一個月,但備考時間依然十分緊迫。4月22日,記者來到聊城二中。為充分利用剩餘備考時間,該校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原本定於4月20日結束的專題學習,延長至5月上旬,鞏固二輪複習成效。「我們一直堅持每周五舉行線上班會,觀察調整學生學習心態,但開學這一周來,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出現焦慮煩躁,為此,我們將舉行『疫情之下 決戰高考』的勵志分享會,為學生們加油打氣。」高三年級主任張金福介紹。
特殊時期,學生心理狀態十分關鍵。為積極排解學生負面情緒,省實驗中學西校區積極開展心理輔導,通過心理講座、班會等多種形式,進行科學宣講,引導學生積極備考。學校還配有專業心理教師,並設有「解憂雜貨鋪」和早晚安問診制度,為學生尋求心理幫助提供暢通渠道。接下來,學校還將通過測試及預警設置,早發現、早幹預,關注學生們身心健康,讓他們安心備考。高三學部副主任樊克才說,學校還每周二安排專門時間,播放抗「疫」專題片,引導學生向英雄學習,自我激勵、努力備考;併合理安排體育文藝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文體訓練。
(大眾日報記者 劉一穎 王原 報導)